一种玻纤电路连接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38891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纤电路连接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展示柜灯具电路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玻纤电路连接板。



背景技术:

展示柜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展示产品,为了增强产品展示的效果,需要在展示柜上安装灯具,包括了照地灯条、层板灯条、Logo灯箱等多个灯具,导致灯具的连接出现了线路冗杂、连接不方便且影响美观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连接方便的玻纤电路连接板,用于展示柜灯具的电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玻纤电路连接板,包括连接板主体,所述连接板主体包括绝缘底板、铜箔层和油墨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底板呈矩形结构,所述绝缘底板表面依次覆有所述铜箔层和油墨层,铜箔层上焊接有接线母端子;所述铜箔层包括正极层和负极层,正极层设置于绝缘底板的一侧,负极层设置于绝缘底板的另一侧,正极层和负极层之间通过油墨层隔开;

连接板主体一端连接设置有DC母接头的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的正极线焊接固定在正极层上,连接线的负极线焊接固定在负极层上;连接板主体与连接线的连接处包覆绝缘热缩管;

所述正极层和负极层均呈条状结构,正极层上设置有正极引脚区,负极层上设置有负极引脚区,每个正极引脚区对应一个负极引脚区;对应相邻的正极引脚区和负极引脚区之间具有间隙,接线母端子的两个引脚分别焊接在相邻的正极引脚区和负极引脚区上。

所述正极引脚区和负极引脚区均呈矩形结构。

所述连接板主体上设置有安装孔。

相邻的正极引脚区之间电路连接。

相邻的负极引脚区之间电路连接。

各个间隙的宽度相同,每个间隙的宽度范围为1-2mm。

所述接线母端子通过对应的接线公端子连接灯具。

所述DC母接头通过对应的DC公接头连接供电电源。

所述绝缘底板为玻纤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通过相互配合的接线公端子和接线母端子的对接完成各灯具之间的并联,再通过相互配合的DC公接头和DC母接头的对接完成连接供电电源,最终实现了对展示柜上各灯具的有效供电,解决了展示柜灯具线路冗杂、连接不方便的问题,为展示柜灯具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电路连接方式。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外观简洁,可采用配对的安装扣通过安装孔安扣在展示柜合适的位置上而不影响展示柜的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铜箔层的主视图,

图3是实用新型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其中,1-接线母端子、2-安装孔、3-绝缘热缩管、4-连接线、5-DC母接头、6-绝缘底板、7-铜箔层、8-油墨层,71-正极层、72-负极层、711-正极引脚区、721-负极引脚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3所示,一种玻纤电路连接板,包括连接板主体,所述连接板主体包括绝缘底板6、铜箔层7和油墨层8,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底板6呈矩形结构,所述绝缘底板6表面依次覆有所述铜箔层7和油墨层8,铜箔层7上焊接有接线母端子1;所述铜箔层7包括正极层71和负极层72,正极层71设置于绝缘底板6的一侧,负极层72设置于绝缘底板6的另一侧,正极层71和负极层72之间通过油墨层8隔开;

连接板主体一端连接设置有DC母接头5的连接线4,所述连接线4的正极线焊接固定在正极层71上,连接线4的负极线焊接固定在负极层72上;连接板主体与连接线4的连接处包覆绝缘热缩管3;

所述正极层71和负极层72均呈条状结构,正极层71上设置有正极引脚区711,负极层72上设置有负极引脚区721,每个正极引脚区711对应一个负极引脚区721;对应相邻的正极引脚区711和负极引脚区721之间具有间隙,接线母端子1的两个引脚分别焊接在相邻的正极引脚区711和负极引脚区721上。

所述正极引脚区711或者负极引脚区721呈矩形结构。

所述连接板主体上设置有安装孔2,所述铜箔层7避开所述安装孔2构成矩形的绝缘区,所述绝缘区之间通过所述间隙连接。

相邻的正极引脚区711电路连接。

相邻的负极引脚区721电路连接。

各个间隙的宽度相同,每个间隙的宽度范围为1-2mm。

所述接线母端子1通过对应的接线公端子连接灯具。

所述DC母接头5通过对应的DC公接头连接供电电源。

所述绝缘底板6为玻纤板。

本实施例中连接板主体上设置有8个接线母端子1,可以实现对8个灯具的连接供电,具体实施过程中,仅需将相互配合的接线公端子和接线母端子1的对接完成各灯具之间的并联,再通过相互配合的DC公接头和DC母接头5的对接完成连接供电电源即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对展示柜灯具供电的线路冗杂、连接不方便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外观简洁,可采用配对的安装扣通过安装孔2安扣在展示柜合适的位置上而不影响展示柜的美观。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