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盖固定装置及手持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80355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电池盖固定装置及手持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盖固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盖固定装置及手持终端。



背景技术:

通常,手持终端如对讲机等的电池盖的固定方式有以下两种:

1.整圈卡扣固定,通常用于电池盖与电芯分离的方式,经常会有装配不到位的情况发生。

2.电池盖尾端做卡扣结构;该种卡扣结构的强度要求较高。由于卡扣是活动件,所以在其Z向(竖向)间隙难控制,从而使得电池盖在Y向(横向)上难以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实现电池盖在主体上稳固限定的电池盖固定装置及具有该电池盖固定装置的手持终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池盖固定装置,包括:

设置在电池盖上、可沿所述电池盖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的第一运动组件;

设置在所述电池盖上并与所述第一运动组件配合、受所述第一运动组件的往复运动驱使而在竖向往复运动的第二运动组件;以及

对应所述第二运动组件设置在电池槽所在主体上、受所述第二运动组件的往复运动驱使而在竖向往复运动的第三运动组件;

所述第一运动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运动组件配合在所述第一运动组件下方,所述第三运动组件与所述第二运动组件干涉,限制所述第二运动组件向远离所述主体方向运动;

所述第一运动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运动组件配合在所述第一运动组件下方,所述第三运动组件错开对所述第二运动组件的限位,所述第二运动组件可向远离所述主体方向运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运动组件包括推钮。

优选地,所述第二运动组件包括活动配合在所述推钮下方的第一滑块、配合在所述第一滑块下方并用于固定在所述电池盖上的第一固定板;所述推钮朝向所述第一滑块的一侧设有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滑块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部配合相接的第二导向部;

所述第一滑块设有向所述第一固定板方向延伸凸出的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固定板设有供所述第一定位柱穿入其中的定位孔。

优选地,所述第二运动组件还包括抵接在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一固定板之间的第一弹簧。

优选地,所述第三运动组件包括对应所述第二运动组件设置在所述主体上、可竖向往复运动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柱抵接的第二定位柱;

所述第一固定板朝向所述第二滑块的一端设有第一干涉部,所述第二滑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干涉部配合的第二干涉部;

所述第一运动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干涉部与所述第一干涉部相配合干涉,限制所述第一固定板向远离所述主体方向运动;

所述第一运动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干涉部与所述第一干涉部错开。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朝向所述第二滑块的一端还设有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二滑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引导部配合的第二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和第一干涉部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一端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引导部和第二干涉部位于所述第二滑块朝向所述第一固定板一端的相对两侧;

所述第一运动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引导部与所述第二引导部错开;

所述第一运动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引导部与所述第二引导部配合相接。

优选地,所述第三运动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块和所述主体之间的第二弹簧。

优选地,所述第三运动组件还包括配合在所述第二滑块外周,用于固定在所述主体上的第二固定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手持终端,包括主体以及以上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盖固定装置;所述主体上设有容纳电池的电池槽以及盖合在所述电池槽上的电池盖;

所述电池盖上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电池盖固定装置的第一运动组件配合在所述第一限位槽远离所述电池槽的一侧上,所述电池盖固定装置的第二运动组件配合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并固定在所述电池盖上;

所述主体上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电池盖固定装置的第三运动组件配合在所述限位槽上。

优选地,所述电池盖朝向所述电池槽的一侧边缘设有卡扣,所述电池槽的内壁设有与所述卡扣配合的扣位。

优选地,所述手持终端包括对讲机。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盖固定装置,其运动组件分别设置在电池盖和电池槽所在主体上,通过两者上的运动组件相配合,实现电池盖于电池槽所在主体上在横向上的稳固定位。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池盖固定装置装配在电池盖及主体上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电池盖固定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池盖固定装置中第一运动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池盖固定装置中第一运动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池盖固定装置,包括第一运动组件10、第二运动组件20以及第三运动组件30。其中,第一运动组件10设置在电池盖1上,可沿电池盖1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二运动组件20设置在电池盖1上,并与第一运动组件10配合,受第一运动组件10的往复运动驱使而在竖向往复运动;第三运动组件30对应第二运动组件20设置在电池槽3所在主体2上,受第二运动组件20的往复运动驱使而在竖向往复运动。

如图3所示,第一运动组件1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运动组件20配合在第一运动组件10下方,第三运动组件30与第二运动组件20干涉,限制第二运动组件20向远离主体2方向运动。其中,第一运动组件10处于第一位置时,其整体配合在电池盖1上,与电池盖1形成一个整体。

如图4所示,第一运动组件10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运动组件20配合在第一运动组件10下方,第三运动组件30错开对第二运动组件20的限位,第二运动组件20可向远离主体2方向运动。其中,第一运动组件10处于第二位置时,其相对电池盖1横向移动开,可凸出电池盖1的一侧。

又如图1、2所示,具体地,第一运动组件10可包括推钮11。推钮11在电池盖1上活动设置,可在电池盖1上沿其横向面积往复运动。推钮11的表面可设置凹凸的横纹,增加手接触的摩擦力,更好推动推钮11运动。

第二运动组件20包括第一滑块21、配合在第一滑块21下方的第一固定板22。第一滑块21活动配合在推钮11的下方,当推钮11运动时,可驱使第一滑块21向下或向上的竖向往复运动。第一固定板22用于固定在电池盖1上,从而第一滑块21位于第一固定板22和推钮11之间;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将第一固定板22锁紧在电池盖1上,而将第一滑块21固定在电池盖1上。

进一步地,如图2、3所示,推钮11朝向第一滑块21的一侧设有第一导向部110,第一滑块21设有与第一导向部110配合相接的第二导向部210。当推钮11运动时,第一导向部110可沿着第二导向部210表面移动,带动第二导向部210移动,以带动整个第一滑块21运动。

优选地,第一导向部110可为斜面,第二导向部210位于第一导向部110相配的斜面。

第一滑块21还设有向第一固定板22方向延伸凸出的第一定位柱211,第一固定板22设有供第一定位柱211穿入其中的定位孔221。第一固定板22在第一滑块21下方,第一定位柱211穿入定位孔221中,且可穿过定位孔221以抵压第三运动组件30。

此外,第二运动组件20还包括抵接在第一滑块21和第一固定板22之间的第一弹簧23,该第一弹簧23用于提供回复力,驱使向下运动后的第一滑块21向上运动复位。为限位第一弹簧23,第一滑块21上可设有限位槽(未图示),第一弹簧23的一端配合在限位槽内,另一端配合在第一固定板22上。

第三运动组件30包括对应第二运动组件20设置在主体2上的第二滑块31,该第二滑块31在主体2上可竖向往复运动。第二滑块31上设有与第一定位柱211抵接的第二定位柱311。第一定位柱211穿过定位孔221后,可抵压第二定位柱311,使第二滑块31向下运动。

第三运动组件30还包括设置在第二滑块31和主体2之间的第二弹簧33,提供回复力,驱使向下运动后的第二滑块31向上运动复位。

第三运动组件30还包括配合在第二滑块31外周的第二固定板32,第二固定板32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在主体2上。第二滑块31独立设置在主体2上,第二固定板32套设在其上并将第二滑块31限定在其与主体2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运动组件10中,第一固定板22朝向第二滑块31的一端设有第一干涉部222,第二滑块31上设有与第一干涉部222配合的第二干涉部312。

如图3所示,第一运动组件1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干涉部312与第一干涉部222相配合干涉,限制第一固定板22向远离主体2方向运动,从而限制第二运动组件20运动,连带限制第一运动组件10和电池盖1向远离主体2方向运动,进而电池盖1盖合固定在主体2上,将电池槽3封闭。

如图4所示,第一运动组件10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干涉部312与第一干涉部222错开,此时第一固定板22可向远离主体2方向运动,从而第二运动组件20,连带第一运动组件10和电池盖1可向远离主体2方向运动,进而电池盖1可自主体2上脱离开来,打开电池槽3。

优选地,第一干涉部222和第二干涉部312为相配合的斜面。

进一步,第一固定板22朝向第二滑块31的一端还设有第一引导部223,第二滑块31上设有与第一引导部223配合的第二引导部313。在第一固定板22在横向上往复运动时,可通过其第一引导部223与第二引导部313的配合带动第二滑块31在竖向上运动。

如图3所示,第一运动组件1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引导部223与第二引导部313错开。如图4所示,第一运动组件10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引导部223与第二引导部313配合相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引导部223和第一干涉部222位于第一固定板22一端的相对两侧,第二引导部313和第二干涉部312位于第二滑块31朝向第一固定板22一端的相对两侧。

优选地,第一引导部223和第二引导部313为相配合的斜面。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盖固定装置,可用于任何需要电池盖盖合在电池槽上的任何终端上,例如手持终端、用电玩具等等。

参考图1、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手持终端,包括主体2以及上述的电池盖固定装置。手持终端包括对讲机等等。

主体2上设有容纳电池的电池槽3以及盖合在电池槽3上的电池盖1。

其中,电池盖1上设有第一限位槽100,电池盖固定装置的第一运动组件10配合在第一限位槽100远离电池槽3的一侧上,电池盖固定装置的第二运动组件20配合在第一限位槽100内并固定在电池盖1上;主体2上设有第二限位槽200,电池盖固定装置的第三运动组件30配合在第二限位槽200上。

第一运动组件10中,推钮11配合在第一限位槽100背向主体2的一侧上。

第二运动组件20中,第一滑块21于推钮11下方配合在第一限位槽100内,第一固定板22配合在第一限位槽100朝向主体2的一侧并紧固在电池盖1上。

第三运动组件30中,第二滑块31容置在第二限位槽200内,第二弹簧33抵接在第二滑块31和第二限位槽200底面之间,第二固定板32配合在第二限位槽200开口的周侧上,并紧固在主体2上。

另外,电池盖1朝向电池槽3的一侧边缘设有卡扣(未图示),电池槽3的内壁设有与卡扣配合的扣位300。电池盖1安装在主体2上时,先盖合在电池槽3上,卡扣对应配合在扣位300内,将电池盖1在竖向方向上定位在主体2上;再通过电池盖固定装置中的第三运动组件30和第二运动组件20的干涉,将电池盖1在横向方向(Z轴)上定位在主体1上。

当主体2上电池槽3组装电池时,如图4所示,电池盖1上第一固定板22的第一引导部223与第二滑块31的第二引导部313接触;在推力的作用下,第一固定板22在Z轴(竖向)的分力克服第二滑块31下的弹簧力,向下运动。电池盖1配合到位后,第一固定板22的第一引导部223所在一端越过第二滑块31,第二滑块31在第二弹簧33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恢复原状,电池盖1上的第一固定板22的第一干涉部222与第二滑块31的第二干涉部312配合,从而实现电池盖1于主体2上在Y轴方向(横向)的限位,如图3所示。

取电池时,通过Y轴反向对推钮11施加作用力,克服第一弹簧23的弹簧力使得第一滑块21在Z轴方向向下运动;通过第一定位柱211接触第二定位柱311,实现对第二滑块31施压,第二滑块31在持续的推力下,克服第二弹簧33的弹簧力而下压,电池盖1上的第一固定板22的第一干涉部222与第二滑块31的第二干涉部312分离,电池盖1沿Y向退出,离开主体2,如图3到图4所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