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湿地底泥进行原位产电的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3774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湿地底泥进行原位产电的电池。



背景技术:

湿地底泥中普遍含有产电细菌,这些细菌属于厌氧菌,能够在缺氧的湿地底泥中生存。由于产电细菌的存在,底泥可以在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阳极进行产电。但是通常获取底泥产电电能的方法较为繁琐,需要将底泥采集至实验室,装入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阳极室,阴极室多使用铁氰化钾溶液作为电子受体。这种电能搜集方法不仅不能做到原位,而且容易引起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需要将底泥挖出并转移到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阳极室中进行产电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利用湿地底泥进行原位产电的电池,该电池可以原位插入任何湿地的底泥中,实现底泥的原位产电。

技术方案:一种利用湿地底泥进行原位产电的电池,包括阴极、绝缘管、阳极金属管)、正极和负极;

阴极、绝缘管和阳极金属管由上至下依次连接;

正极设置于阴极表面;

负极与阳极金属管通过至少一根导线连接;

正极与负极相对设置,且存在间隔。

进一步地,所述阳极金属管的材质为不锈钢或钛。

进一步地,所述阴极的材质为铂。

进一步地,所述导线、正极和负极的材质为不锈钢或钛。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管的材质为塑料、树脂、硅胶或橡胶。

进一步地,所述导线为两根。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可以实现在湿地底泥中进行原位产电,且产电过程不使用任何化学试剂、不产生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利用湿地底泥进行原位产电的电池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阴极、2为绝缘管、3为阳极金属管、4为阳极导线、5为正极、6为负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实用新型方法、步骤或条件所作的修改和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湿地底泥进行原位产电的电池,包括阴极1、绝缘管2、阳极金属管3、正极5和负极6;阴极1、绝缘管2和阳极金属管3由上至下依次连接;正极5设置于阴极1表面;负极6与阳极金属管3通过两根阳极导线4连接;正极5与负极6相对设置,且存在间隔。

两根阳极导线4呈“Π”字形刚性金属结构,从阴极1上方越过并通过焊接固定在阳极金属管3外壁两侧,并于负极6相连。“Π”字形刚性金属结构形成拉手,便于该原位电池的携带和使用。

研究发现,湿地底泥中普遍含有产电细菌,这些细菌属于厌氧菌,能够在缺氧的湿地底泥中生存。底泥产电细菌可以与插入底泥中的金属管发生接触并将电子传递到金属管的表面。因此,为便于阳极金属管附近的产电微生物分解底泥中的有机质产生的H+扩散到阴极,绝缘管和阳极金属管都采用管状结构。

在使用该电池原位产电时,先将阳极金属管插入湿地底泥中,保持阴极被淹没在底泥上方的水层中。此时在正极和负极之间便形成电压,可将负载连接在正极和负极之间。采用万用表检测正极和负极之间的开路电压,可达到500 mV。还可以将多个相同的本实用新型串联,获得更高电压。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利用湿地底泥进行原位产电,且产电过程不使用任何化学试剂、不产生污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