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2771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现今,电子装置透过多种电连接器与电子计算机进行连接以执行数据的传输,以传输速度快的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连接器应用较为广泛。随着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技术的演进,已发展出一种新型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其接口尺寸小于现行Micro-USB的标准规范、具有至少10G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以及充电功率跃升至100瓦,例如基于USB 3.1规范所设计的USB Type-C。

所述USB Type-C连接器的另一大特点为允许使用者以正面或反面的方向与另一对接连接器进行插接。为符合上述需求,在标准USB Type-C连接器的规范中,所述连接器必须包含至少24个端子,且将所述多个端子分为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所述上排端子与所述下排端子彼此呈对称排列,以符合允许双向拔插的需求。另一方面,对于特定的电子产品而言,一部分基于标准USB Type-C的连接器必须增加额外的端子,因此,需要在有限的空间中增加端子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基于标准USB Type-C连接器的延伸设计,可针对使用者的需求装配额外的端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

一体式结构的绝缘本体,具有第一插接空间,绝缘本体包括上壁、下壁和两侧壁,上壁内表面向第一插接空间延伸形成第一端子槽,下壁内表面向第一插接空间延伸形成第二端子槽,上壁和下壁与两侧壁之间形成第三端子槽,且第三端子槽凸出于第一插接空间,两侧壁凸出第一插接空间的部分设有开口,上壁和两侧壁凸出第一插接空间的部分形成上延伸部,下壁和两侧壁凸出第一插接空间的部分形成下延伸部;

第一插头端子,固定于第一端子槽;

第二插头端子,固定于第二端子槽;

第三插头端子,固定于第三端子槽;

金属外壳,固定于绝缘本体,金属外壳与上延伸部和下延伸部半围合形成第二插接空间;

第一插头端子、第二插头端子和第三插头端子均包括接触部、连接部和焊接部,第一插头端子和第二插头端子的接触部显露于第一插接空间,第三插头端子的接触部显露于第二插接空间。

可选地,第一插接空间和第二插接空间均为方形结构;

可选地,第三插头端子的接触部的高度大于部分连接部的高度,第三插头端子的连接部靠近焊接部的一端设有向上或向下弯折的夹持部;

上壁和下壁与两侧壁之间设有与夹持部匹配的固定槽。

可选地,两侧壁向第一插接空间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凸块;

第三插头端子的连接部设有凸起,凸起与第一凸块相接触。

可选地,绝缘本体的内部设有第二凸块;

第一插头端子和第二插头端子的连接部均设置有卡点,卡点与第二凸块卡合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包括:

插座绝缘本体、屏蔽板、第一插座端子、第二插座端子、第三插座端子,以及固定于插座绝缘本体的插座外壳;

屏蔽板、第一插座端子、第二插座端子和第三插座端子镶嵌成型于插座绝缘本体内,插座绝缘本体具有一插接部;

插座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和与基部连接的舌板,屏蔽板嵌于舌板中, 第一插座端子和第二插座端子位于屏蔽板的上下两侧,第三插座端子位于基部的两端。

插座外壳的前端口形成有方形结构的插接框口。

可选地,第一插座端子、第二插座端子和第三插座端子均包括接触部、连接部和焊接部;

第一插座端子和第二插座端子的接触部均包括接触部主体和端子头部,接触部主体露于舌板的上下表面,端子头部设有Z形弯折部,端子头部的厚度小于接触部主体的厚度。

可选地,第三插座端子的接触部露于基部的上表面;或者

第三插座端子包括上第三插座端子和下第三插座端子,上第三插座端子和下第三插座端子的接触部分别露于基部的上下表面。

可选地,插座绝缘本体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和第二绝缘本体,屏蔽板、第一插座端子、第二插座端子、第三插座端子和第一绝缘本体镶埋成型;

屏蔽板的前端设有一中空的矩形区,第一绝缘本体的上下表面分别成型有上端子槽和下端子槽,部分上端子槽和下端子槽的前端突出于矩形区;

第二绝缘本体成型于第一绝缘本体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如上的插头连接器及如上的插座连接器;

插座连接器的插接部与插头连接器的第一插接空间配合;

插座连接器的第一插座端子、第二插座端子、第三插座端子分别与插头连接器的第一插头端子、第二插头端子、第三插头端子对接配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基于标准USB Type-C连接器的延伸设计,在绝缘本体的上壁和下壁与两侧壁之间形成第三端子槽,且第三端子槽凸出于第一插接空间,两侧壁凸出第一插接空间的部分设有开口,通过将第三插头端子固定于第三端子槽上,可针对使用者的需求装配额外的端子。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方式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1的B-B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的插头端子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除去插座外壳的立体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除去插座外壳的另一立体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的插座端子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的屏蔽板、插座端子组和第一绝缘本体镶埋成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头电连接器10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该插头电连接器10的立体分解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10包括:一体式结构的绝缘本体100和插头端子组,其中,插头端子组包括第一插头端子200,第二插头端子300和第三插头端子400。

该插头电连接器10还包括接地件500、锁扣件600和金属外壳700。接地件500包括两片,固定于绝缘本体100的前端部,包括突出伸入插接空间110的接地片510;锁扣件600固定于前端部的两侧壁,包括两弹性臂和连接两弹性臂的固持部;金属外壳700固定于绝缘本体100。

请参阅图3-图5,图3为该插头电连接器10的绝缘本体100的立体结构图,图4和图5为该插头电连接器10的不同位置的剖视图。如图3所示,绝缘本体100具有第一插接空间110,绝缘本体100包括上壁120、下壁130和两侧壁140。其中,上壁120内表面向第一插接空间110延伸形成第一端子槽121,第一插头端子200固定于第一端子槽121;下壁130内表面向第一插接空间110延伸形成第二端子槽131,第二插头端子300固定于第二端子槽131;上壁120和下壁130与两侧壁140之间形成第三端子槽141,第三插头端子400固定于第三端子槽141,因此,第三端子槽141又分为上第三端子槽和下第三端子槽,第三插头端子400也分为上第三插头端子和下第三插头端子。

第三端子槽141凸出于第一插接空间110,则形成第三端子槽141的上壁120、下壁130和两侧壁140也必然凸出于第一插接空间110。

在本实施例中,两侧壁140凸出第一插接空间110的部分设有开口1401,通过在两侧壁140凸出第一插接空间110的部分设置开口1401, 使得上壁120和下壁130凸出于第一插接空间110的部分不通过侧壁140连接,上壁120和两侧壁140凸出第一插接空间110的部分形成上延伸部,下壁130和两侧壁140凸出第一插接空间110的部分形成下延伸部。

如图1所示,金属外壳700与上延伸部和下延伸部半围合形成第二插接空间710。

第一插头端子200、第二插头端子300和第三插头端子400均包括接触部、连接部和焊接部。请参阅图6,图6示出了第一插头端子200的接触部210、连接部220和焊接部230,第二插头端子300的接触部310、连接部320和焊接部330,第三插头端子400的接触部410、连接部420和焊接部430。

第一插头端子200的接触部210和第二插头端子300的接触部310显露于第一插接空间110,第三插头端子400的接触部410显露于第二插接空间710。

第一插接空间110和第二插接空间710均为方形结构。

可选地,第三插头端子400的接触部410的高度大于部分连接部420的高度,连接部420靠近焊接部430的一端设有向上或向下弯折的夹持部421,连接部420还设有凸起422;第一插头端子的连接部220设置有卡点221,第二插头端子的连接部320设置有卡点321。

请再次参阅图5,上壁120和下壁130与两侧壁140之间设有与第三插头端子的夹持部421匹配的固定槽142,通过将夹持部421固定在固定槽142中,使得第三插头端子400在绝缘本体100内部的固定更稳固。

进一步地,两侧壁140向第一插接空间110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凸块143,第三插头端子的凸起422与第一凸块143相接触,以对第三插头端子的连接部420起支撑和限位作用,防止上第三插头端子和下第三插头端子的接触部在插拔时接触,同时,在与插座连接器对插的过程中,第一凸块143抵接到插座连接器的基部,可以防止插头连接器10插接过度而损坏连接器。

请再次参阅图4,绝缘本体100的内部还设有第二凸块150,第一 插头端子的卡点221和第二插头端子的卡点321与第二凸块150卡合固定,使得电连接器10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固。本实施例中,绝缘本体100的内部还设有与第二凸块150连接的第三凸块160,为了方便第一插头端子200和第二插头端子300的插入,第三凸块160的高度要小于第二凸块150的高度。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基于标准USB Type-C连接器的延伸设计,在绝缘本体的上壁和下壁与两侧壁之间形成第三端子槽,且第三端子槽凸出于第一插接空间,两侧壁凸出第一插接空间的部分设有开口,通过将第三插头端子固定于第三端子槽上,可针对使用者的需求装配额外的端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插座连接器,请参阅图7和图8,图7为该插座电连接器20的立体结构图,图8为该插座电连接器20的立体分解图。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20包括:插座绝缘本体2100、屏蔽板2200和插座端子组,还包括两片金属屏蔽片2600和插座外壳2700,其中,插座端子组包括第一插座端子2300、第二插座端子2400和第三插座端子2500,插座外壳2700固定于插座绝缘本体2100,插座外壳2700的前端口形成有方形结构的插接框口2710。

请参阅图9和图10,屏蔽板2200、第一插座端子2300、第二插座端子2400和第三插座端子2500镶嵌成型于插座绝缘本体2100内,插座绝缘本体2100具有一插接部2110;插座绝缘本体2100包括基部2120和与基部连接的舌板2130,屏蔽板2200嵌于舌板2130中,第一插座端子2300和第二插座端子2400位于屏蔽板2200的上下两侧,第三插座端子2500位于基部210的两端。

第一插座端子2300、第二插座端子2400和第三插座端子2500均包括接触部、连接部和焊接部。请参阅图11,图11示出了第一插座端子2300的接触部2310、连接部2320和焊接部2330,第二插座端子2400的接触部2410、连接部2420和焊接部2430,第三插座端子2500的接触部2510、连接部2520和焊接部2530。

其中,第一插座端子的接触部2310包括接触部主体2311和端子头部2312,接触部主体2311露于舌板的上表面,端子头部2312设有向下弯折的Z形弯折部,端子头部2312的厚度小于接触部主体2311的厚度;第二插座端子的接触部2410包括接触部主体2411和端子头部2412,接触部主体2411露于舌板2130的下表面,端子头部2412设有向上弯折的Z形弯折部,端子头部2412的厚度小于接触部主体2411的厚度。通过将端子头部2312和2412嵌于插座绝缘本体2100中,只留下接触部主体2311和2411露于舌板的上下表面,防止插头斜插或误差对插座端子造成损伤。

第三插座端子的接触部2510露于基部2120的上表面。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插座端子的接触部也可露于基部的下表面,此时,第三插座端子只包括接触部;或者,第三插座端子的接触部竖向贯穿基部,露于基部的上下表面;或者,第三插座端子包括上第三插座端子和下第三插座端子,上第三插座端子和下第三插座端子的接触部分别露于基部的上下表面。

可选地,如图10所示,第一插座端子的焊接部2330和第三插座端子的焊接部2530均向后延伸出插座绝缘本体2100,第一插座端子的焊接部2330、第二插座端子的焊接部2430和第三插座端子的焊接部2530位于同一平面。将常规设计中的上下端子的两排引脚设计成前后两排,便于组装,其中,焊接部均为SMT焊接脚。

可选地,插座绝缘本体2100包括第一绝缘本体2100A和第二绝缘本体,如图12所示,屏蔽板2200、第一插座端子2300、第二插座端子2400、第三插座端子2500和第一绝缘本体2100A镶埋成型。

屏蔽板2200的前端设有一中空的矩形区2210,第一绝缘本体2100A的上下表面分别成型有上端子槽和下端子槽,部分上端子槽和下端子槽的前端突出于矩形区2210,在将第一插座端子2300置入上端子槽,第二插座端子2400置入下端子槽,第三插座端子2500置于第一绝缘本体2100A的两侧后,通过注塑成型得到第二绝缘本体,第二绝缘本体成型于第一绝缘本体2100A外。由于部分上端子槽和下端子槽的前端突出于 矩形区2210,能有效地避免出现端子头部和屏蔽板接触造成电连接器短路的情况。

其中,第二绝缘本体填充于第一绝缘本体2100A的前端,使得屏蔽板2200的前端、第一插座端子的端子头部2312和第二插座端子的端子头部2412、第三插座端子2500均位于第二绝缘本体。此外,第二绝缘本体还填充于第一绝缘本体2100A的其它地方,与第一绝缘本体2100A构成一体式结构。由第一绝缘本体2100A和第二绝缘本体构成的绝缘本体2100不存在缝隙,可减少插座连接器20在多次插拔后绝缘本体2100出现分裂的风险,使插座连接器20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固。本实施例中,绝缘本体包括第一绝缘本体2100A和第二绝缘本体,在其他实施例中,绝缘本体也可以是有一个整体的绝缘本体,不以为限。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基于标准USB Type-C连接器的延伸设计,通过增加第三插座端子,将第三插座端子设于基部的两端,可针对使用者的需求装配额外的端子,还可兼容标准USB Type-C插头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上述的插头连接器10及上述的插座连接器20,插座连接器20的插接部2110与插头连接器10的第一插接空间110配合,插座连接器20的插座端子组与插头连接器10的插头端子组对接配合,即第一插座端子2300与第一插头端子200对接配合,第二插座端子2400与第二插头端子300对接配合,第三插座端子2500与第三插头端子400对接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 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