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用防水充电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94680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具体涉及一种充电桩的电缆。



背景技术:

新能源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具有运行平稳、无噪声、无污染、低碳排放、高安全等特性,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已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随着电动汽车的大范围推广及产业化应用,电动汽车充电桩电缆需求量也随之倍增。由于充电桩用电缆负荷电流值较大(最大约达400A),电缆通电运行中导体易发热,近年来,随着国家新能源政策的贯彻执行,电动汽车发展迅速,作为人们尤其是城市上班族的代步工具,为适应电动汽车发展形势,许多城市都设置了充电桩,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出行。充电桩的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通过装有充电插头的电缆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

充电桩电缆中既有电力线,也有控制线,由于充电桩电缆拖动频繁,芯线导体容易因疲劳断裂,尤其是控制线导体,因其总截面积较小,更易断裂,尽管控制线导体采用第5或第6号软铜导体,这已是现有标准系列中柔韧性最好的,但控制线芯线导体断裂事故仍时有发生,需随时更换,不仅影响用户及时充电,也增大了充电桩的运行成本。另外,控制芯线的屏蔽层一般采用软铜丝或者镀锡软铜丝进行网状编织,屏蔽铜丝同样容易断线,屏蔽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新能源车用防水充电电缆,通过充电桩内部气囊的设置来保护充电桩电缆内部的芯线。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新能源车用防水充电电缆,包括若干芯线、包裹芯线的绝缘层,所述的若干芯线绞合为一体,所述的充电桩电缆还包括芯线之间的填充物以及包裹所有芯线的护套层,所述的护套层由内到外包括有阻水带和高柔韧性绝缘层,所述的芯线包括电能传输线、信号传输线以及控制芯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套层还包括阻水带和高柔韧性绝缘层之间的气囊,所述的气囊内充有气体,所述的气体吸收热能后体积增大,气囊膨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高柔韧性绝缘层内表面到阻水带的外表面距离为4mm,所述的气囊膨胀后整体的厚度为3mm-4mm。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气囊采用柔韧性、传热性能以及密封性能优良的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气囊为环形气囊,气囊的外表面设有凸起。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充电桩电缆在充电的过程中不会被拖拽,膨胀的气囊使充电桩电缆保持在一个高的强度和硬度,在人们不小心踩到电缆或汽车轮胎压到电缆时,能够起到缓冲作用,有效地保护其内部的芯线;在人们将充电桩电缆放回或是取出的过程中,充电桩电缆是被拖拽的,此时的气囊处于原始状态,气囊和高柔韧性绝缘层之间存在有间隙,那么充电桩电缆此时的柔性很好,可以有效地保护充电桩电缆的内部芯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充电桩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如下:1-高柔韧性绝缘层;2-气囊;21-气体;22-凸起;3-阻水带;4-电能传输线;5-信号传输线;6-控制芯线;7-绝缘层;8-填充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新能源车用防水充电电缆,包括若干芯线、包裹芯线的绝缘层7,所述的若干芯线绞合为一体,所述的充电桩电缆还包括芯线之间的填充物8以及包裹所有芯线的护套层,所述的护套层由内到外包括有阻水带3和高柔韧性绝缘层1,所述的芯线包括电能传输线4、信号传输线5以及控制芯线6,所述的护套层还包括阻水带3和高柔韧性绝缘层1之间的气囊2,所述的气囊2内装有气体21,所述的气体21吸收热能后体积增大,气囊2膨胀。

上述结构中所述的高柔韧性绝缘层内表面到阻水带的外表面距离为4mm,在气囊2没有膨胀的时候,气囊2与高柔韧性绝缘层1间存在着间隙,间隙在拖拽充电桩电缆的时候供高柔韧性绝缘层1活动,起到缓冲保护充电桩电缆内部芯线的作用;所述的气囊2膨胀后整体的厚度为3mm-4mm,足够的厚度,有效的保护充电桩电缆的内部芯线;气囊2的外表面设有凸起22,提升气囊2的强度,本具体实施例将气体21具体设置为氮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充电桩给汽车充电时,充电桩电缆与汽车连接,充电桩电缆内电流开始传输,电流流过内部的导线,由于导线内电阻的存在,会有一部分电能会转化成热能,这部分热能就从电缆内部的芯线依次经过各芯线的绝缘层7,填充物8、阻水带3传到了气囊2,到了气囊2后,在气囊2内的气体21吸收这部分热能从而体积增大,导致气囊2的体积增大,增大体积后的气囊2的厚度在3mm-4mm之间,在汽车充电的整个过程中充电桩电缆的强度、硬度都远远大于其在不充电的状态下的强度和硬度,有利于保护充电桩电缆内部的芯线结构,同时也是充分利用了能源,尽量减少电能的浪费;充电的过程中,充电桩电缆不会被拖拽,一个高的强度和硬度能够有效的保护其内部的芯线。

当汽车充电结束后,气囊2内的气体21没有了持续提供的热能,其热能开始流失,即气囊2体积渐渐缩小,这时候的充电桩电缆的柔性以及抗拉性远远大于其在充电状态下的柔性和抗拉性,便于人们将其放回原处,或者是从原处拉拽到汽车充电处;因为人们将充电桩电缆放回或是取出的过程中,充电桩电缆是被拖拽的,气囊2的体积缩小,那么高柔韧性绝缘层1在拖拽的过程会起一个缓冲的作用,有效的保护了充电桩电缆的内部芯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