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组件及换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1400发布日期:2018-08-29 00:54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电机组件及电机换向器。



背景技术:

图1显示了一种传统的电机组件1,包括油封10,换向器20,线圈绕组30,电机轴40,换向器20和线圈绕组30沿从电机组件的底部到顶部的方向依次围绕电机轴40装配在电机轴40上。换向器20的外周上安装了多个彼此之间绝缘的换向触片,线圈绕组30的各绕组接头分别与换向器的相应的一对触片电连接。为了保持换向器不受润滑油和/或润滑脂以及灰尘污染,油封10是必需的。

由于需要设置油封,需要单独的工艺步骤来将油封压配到电机轴上以密封,这造成额外的制造成本,并且增大了电机所需的轴向空间。因此,需要一种改进的车辆电机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目前车辆电机组件的上述缺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电机换向器。换向器为管状构件,在管的底部端面上设置有盲孔形式的储油孔。以此方式,换向器本身结合有油封的功能,省去了传统的单独油封。

优选的,储油孔周向均匀分布。

优选的,储油孔为弯曲形状,符合底部端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换向器通过台肩过渡而分为大径部分和小径部分,储油孔设置于小径部分上,深度与台肩齐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大径部分包括多个安装部分,彼此之间通过沟槽隔开,且每个安装部分在顶部处设置有卡钩,换向触片通过卡钩卡扣装配于各安装部分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电机组件,包括上述的换向器,线圈绕组,电机轴。换向器和线圈绕组沿从电机组件的底部到顶部的方向依次绕电机轴装配在电机轴上,线圈绕组的各绕组接头分别与换向器的相应的一对触片电连接。换向器的管内壁密封抵靠于电机轴的外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省去了传统的油封,制造工艺简化,成本降低,并且节省了电机所需的轴向空间。

从以下具体描述和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势将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被以简化方式示出。相似的附图标记在附图中指代相似的部分。

附图示出了:

图1是现有技术的电机组件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机组件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A是图2中圆圈部分的放大图,示出了换向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上下文中,为了清楚起见而使用了术语“底部”和“顶部”,其参照的分别是朝向电机线圈绕组的方向和远离电机线圈绕组的方向。

下面参照图2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组件100,其包括换向器120,线圈绕组130,电机轴140,换向器120和线圈绕组130沿从电机组件100的底部到顶部的方向依次绕电机轴140装配在电机轴140上,且线圈绕组130的各绕组接头分别与换向器120的相应的一对换向触片(未标出)电连接。这种布置构造是常见的,在此不作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换向器120构造为管状构件,管内壁密封抵靠于电机轴140的外周面。

如图2A所示,换向器120在管的底部端面上设置有多个储油孔121。储油孔121为盲孔,沿周向均匀分布。本例中,储油孔121为弯曲形状,以符合底部端面。此外,换向器120通过台肩122过渡而分为大径部分和小径部分,储油孔121设置于小径部分上,深度与台肩122齐平。

图2A所示的换向器120的大径部分包括多个部分123,彼此之间通过沟槽124隔开,且每个部分123在顶部处设置有卡钩125,用以将换向触片卡扣装配于各部分123上。为了清楚起见,图2A中未示出换向触片。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讨论的和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说明性的示例性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给予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多可能的变化。特别地,储油孔的数量及其形状和组合能够改变。

附图标记列表

1 电机组件

10 油封

20 换向器

30 线圈绕组

40 电机轴

100 电机组件

120 换向器

121 储油孔

122 台肩

123 安装部分

124 沟槽

125 卡钩

130 线圈绕组

140 电机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