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电解电容器防潮包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3362发布日期:2018-09-14 23:04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电解电容器,具体为一种铝电解电容器防潮包装装置。



背景技术:

铝电解电容器是由铝圆筒做负极,里面装有液体电解质,插入一片弯曲的铝带做正极制成。还需要经过直流电压处理,使正极片上形成一层氧化膜做介质。它的特点是容量大,漏电大,适宜用于电源滤波或者低频电路中。随着现在电子技术的日新月异,数码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以平板电视、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产品为主的消费类电子产品销量的持续增长,也带动了电容器的产业增长。在电容器的使用和运输的过程中,特别是铝电解电容器,漏电的可能性非常大,这就需要做好电容器的防潮工作,避免空气中的水分影响电容器的性能,进而发生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铝电解电容器防潮包装装置,将塑料薄膜、传送机和封口机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全自动对铝电解电容器的包装、切割和收集,提高铝电解电容器的工作效率,节省人力。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铝电解电容器防潮包装装置,卷轴座A放置于支撑板上,卷轴座A上放置卷轴A,卷轴A套取塑料薄膜A,支撑架支撑卷轴座B,卷轴座B上放置卷轴B,卷轴B套取塑料薄膜B,卷轴座B设于卷轴座A上方,传送机放置于卷轴座A的下方,传送机的传送带放置于塑料薄膜A的正下方,封口装置固定于传送机上,并将封口刀具设于塑料薄膜B上方,设于传送带的末端。

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架的高度高于传送机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架为两根支撑杆和一个支撑板组合,卷轴座B固定于支撑板上。

本实用新型中,传送机的传送带末端连接一收集框,收集框固定于传送机上,收集框设于传送带的后侧下方部位。

本实用新型中,封口刀具为可加热的长方形框体,在封口刀具的后方设有一切割刀具。

本实用新型中,切割刀具固定于封口装置,与封口刀具相邻。

本实用新型中,切割刀具的刀口为齿轮状长方形刀具。

本实用新型中,封口装置的封口频率可调节。

本实用新型中,卷轴座A、支撑架、传送机、收集框均放置于支撑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塑料薄膜、传送机和封口机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全自动对铝电解电容器的包装、切割和收集,提高铝电解电容器的工作效率,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封口装置俯视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封口装置侧视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卷轴座A-1;支撑板-2;卷轴A-3;塑料薄膜A-4;支撑架-5;卷轴座B-6;卷轴B-7;塑料薄膜B-8;传送机-9;传送带-10;封口装置-11;封口刀具-12;收集框-13;切割刀具-14;封口装置支撑杆-1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铝电解电容器防潮包装装置,卷轴座A1放置于支撑板2上,卷轴座A1上放置卷轴A3,卷轴A3套取塑料薄膜A4,支撑架5支撑卷轴座B6,卷轴座B6上放置卷轴B7,卷轴B7套取塑料薄膜B8,卷轴座B6设于卷轴座A1上方,传送机9放置于卷轴座A1的下方,传送机9的传送带10放置于塑料薄膜A4的正下方,封口装置11固定于传送机9上,并将封口刀具12设于塑料薄膜B8上方,设于传送带10的末端。支撑架5的高度高于传送机9的高度。支撑架5为两根支撑杆和一个支撑板组合,卷轴座B6固定于支撑板上。传送机9的传送带10末端连接一收集框13,收集框13固定于传送机9上,收集框13设于传送带10的后侧下方部位。封口刀具12为可加热的长方形框体,在封口刀具12的后方设有一切割刀具14。切割刀具14固定于封口装置11,与封口刀具12相邻。切割刀具14的刀口为齿轮状长方形刀具。封口装置11的封口频率可调节。卷轴座A1、支撑架5、传送机9、收集框13均放置于支撑板2上。

使用方法:使用时,将塑料薄膜A4和塑料薄膜B8的一端一起放置于封口装置11的下方,并将需包装的电解电容器放置于传送机9的传送带10上,然后打开传送机9的开关,使得电解电容器随着传送带10的运动而运动,当电解电容器到达封口装置11的正下方时,将封口装置11的封口刀具12和切割刀具14下压,使得塑料薄膜A4和塑料薄膜B8能在封口刀具12的作用下,形成一个密封的包装袋,也将电解电容器封闭在这个包装袋内,随着传送带10的运动,包装后的电解电容器将直接掉入收集框13内,由于切割刀具14的刀口为齿轮状,所以在切割后不会马上断裂,这样前面掉入收集框13内的电解电容器就会起到一个固定塑料薄膜A4和塑料薄膜B8的作用,这样就可以实现全自动包装电解电容器的作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