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自动旋钮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9425发布日期:2018-10-23 16:57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半自动旋钮开关。



背景技术:

旋转开关是以旋转手柄来控制主触点通断的一种开关;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旋转动触点使其与静触点接触或脱离;若需要使动触点能够随着旋钮的旋转而转动,则需要在触点开关内部设置活动空间以及滑道等结构,使动触点能够在触点开关内自由移动,然而在这种方式中,旋转开关与接触开关之间的连接方式和安装方式将变得极其复杂,不利于大范围推广;

其次,现有的旋转开关没有锁定装置,旋转开关很容易因外力或误触碰等因素而出现转动,导致触点开关接通或断开,导致现有的旋转开关隐含着极大的操作风险;

最后,现有的旋转开关由于没有防尘防水措施,因此,外界的水或粉尘很容易进入到旋转开关内部,导致旋转开关短路等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半自动旋钮开关。本技术方案对旋钮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旋转操作,即可使推杆在壳体的轴向上伸出或收缩,从而实现推杆与触点开关的金属触点的接触或脱离,进而实现触点开关的接通或断开的控制,不仅结构简单,还简化了触点开关与半自动旋钮开关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利于大范围推广;同时,利用锁定部实现了对执行部的锁定,避免了因外界振动或误碰而使旋钮转动,导致推杆与触点开关接触或脱离的情况,提高了半自动旋钮开关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利用密封圈,提高了半自动旋钮开关的防护等级,进一步的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了外界的水和粉尘进入到半自动旋钮开关内,造成触点开关短路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半自动旋钮开关,包括壳体、执行部和锁定部;所述壳体内部具有安装空间,所述壳体的底部为开口;所述执行部和锁定部分别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锁定部位于所述安装空间的顶端与所述执行部之间,所述壳体与所述执行部连接,并控制所述执行部与触点开关接触或脱离;所述执行部和壳体挤压固定所述锁定部,所述锁定部锁定所述执行部转动。

上述方案中,所述执行部包括第一转筒、第二转筒、转动件、推杆、螺钉和挡板;

所述第一转筒内部具有连通所述第一转筒顶底两端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二转筒内部具有连通所述第二转筒顶底两端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转筒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内,所述第二转筒的顶端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顶端内;

所述转动件内部具有连通所述转动件顶底两端的转动通道,所述螺钉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道,并插入到所述转动通道内,使所述转动件和第二转筒连接为一体;

所述第一转筒的底部具有第一凸块,所述挡板连接在所述第二转筒的底部并覆盖所述第一通道的底端,所述挡板朝向所述第二转筒的一侧表面具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相互匹配,所述第一凸块的侧面和第二凸块的侧面之间具有执行缝隙,所述推杆的一侧具有执行凸块,所述执行凸块插入到所述执行缝隙内。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转筒的底部具有两个沿所述第一转筒底部的外轮廓对称布置的第一凸块,所述挡板连接在所述第二转筒的底部并覆盖所述第一通道的底端,所述挡板朝向所述第二转筒的一侧表面具有两个沿所述挡板外轮廓对称布置的第二凸块;

所述两个第一凸块和两个第二凸块相互匹配并咬合,所述第一凸块的侧面和第二凸块的侧面之间具有执行缝隙,所述推杆的一侧具有执行凸块,所述执行凸块插入到所述执行缝隙内。

上述方案中,所述推杆的轴线与所述壳体的轴线相互平行,所述壳体内部具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外开口与所述安装空间连通,所述定位槽的底部一侧与外界连通;所述推杆的一端插入到所述定位槽内,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触点开关接触或脱离,所述推杆可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在所述定位槽内移动。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的侧面分别为斜面,使所述执行缝隙与所述推杆的轴线之间形成锐角夹角;所述转动件带动所述第一转筒和第二转筒转动,使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挤压所述执行凸块,使所述执行凸块沿所述执行缝隙的延伸方向移动。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第一通道段、第二通道段和第三通道段,所述第一通道段位于所述第一转筒内部顶端,所述第三通道段位于所述第一转筒内部底端,所述第二通道段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通道段和第三通道段;

所述第三通道段的内部轮廓与所述第二转筒的外部轮廓相互匹配,所述第二转筒的顶部和所述第三通道段的顶部分别为矩形体结构,使得所述第一转筒可带动所述第二转筒围绕所述第一转筒的轴向转动;

所述第一通道段的内部轮廓与所述转动件的底部的外轮廓匹配,所述转动件的底部插入到所述第一通道段内,所述第一通道段的横截面和所述转动件的底部的横截面分别为矩形,使得所述转动件可带动所述第一转筒围绕所述第一转筒的轴向转动。

上述方案中,所述锁紧部包括锁紧套筒和弹簧;

所述锁紧套筒套在所述第一转筒的外侧,所述第一转筒的外侧具有第一环状突起,所述锁紧套筒的底端与所述第一环状突起的顶端接触,所述锁紧套筒内侧具有锁紧凸块,所述第一环状突起朝向所述锁紧套筒的一侧具有与所述锁紧凸块匹配的定位凸块;

若干个所述定位凸块围绕所述第一环状突起依次布置,若干个所述锁紧凸块围绕所述锁紧套筒的内侧表面依次布置,若干个所述定位凸块与若干个所述锁紧凸块相互咬合;

所述弹簧套在所述第一转筒的外侧,所述锁紧套筒的顶端与所述弹簧连接或接触,所述弹簧背向所述锁紧套筒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内部连接或接触。

上述方案中,所述壳体包括旋钮、外壳筒、上盖环;

所述安装空间位于外壳筒的内部,所述外壳筒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为开口,所述外壳筒的外侧表面连接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的槽口朝向所述外壳筒的顶部;所述上盖环的底部插入到所述第一环形槽内,所述上盖环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环形槽内侧壁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上盖环的中部具有连通所述上盖环顶底两端的上盖通孔,所述上盖环的底部具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的槽口位于所述上盖环的底部,所述上盖通孔的底部与所述第二环形槽的槽底连通;

所述旋钮的外侧底部具有卡环,所述旋钮的底部穿过所述上盖通孔,并穿入至所述第二环形槽内,使所述卡环与所述第二环形槽的槽底接触,使得所述旋钮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上盖环上;所述转动件的顶端与所述旋钮中部的底端连接,所述旋钮可通过所述转动件带动所述第一转筒转动。

上述方案中,所述壳体还包括下盖环和垫圈,所述外壳筒在所述第一环形槽到所述外壳筒底部之间的外侧表面上具有下螺纹,所述下盖环的中心位置具有连通所述下盖环顶底两端的下盖通孔,所述下盖通孔内侧壁上具有与所述下螺纹匹配的下盖螺纹,可使所述下盖环旋拧在所述外壳筒的外侧上;所述垫圈套在所述外壳筒的外侧,并位于所述下盖环和所述第一环形槽之间。

上述方案中,所述转动件的顶部具有转动环状突起,所述转动环状突起的顶部具有卡块,所述旋钮的中部底端具有卡角,两个所述卡角挤压固定所述卡块,使所述旋钮和转动件在围绕所述转动件轴向转动的方向上相互固定;

所述外壳筒的顶部具有与所述转动环状突起匹配的第三环形槽,所述第三环形槽的槽底与所述安装空间连通;所述第三环形槽的槽底还具有第四环形槽,所述第四环形槽围绕所述安装空间的顶部布置;所述半自动旋钮开关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第四环形槽内,所述转动环状突起位于所述第三环形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半自动旋钮开关。不仅结构简单,还简化了触点开关与半自动旋钮开关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利于大范围推广;同时,利用锁定部实现了对执行部的锁定,避免了因外界振动或误碰而使旋钮转动,导致推杆与触点开关接触或脱离的情况,提高了半自动旋钮开关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利用密封圈,提高了半自动旋钮开关的防护等级,进一步的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了外界的水和粉尘进入到半自动旋钮开关内,造成触点开关短路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半自动旋钮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半自动旋钮开关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半自动旋钮开关的中执行部和锁定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半自动旋钮开关的爆炸图。

图中:1、壳体 2、执行部 3、锁定部 4、密封圈

11、旋钮 12、外壳筒 13、上盖环 14、安装空间

15、下盖环 16、垫圈 111、卡环 112、卡角

121、第一环形槽 122、螺纹 123、第二环形槽

124、下螺纹 125、第三环形槽 126、第四环形槽

127、定位槽 131、上盖通孔 151、下盖通孔 152、下盖螺纹

21、第一转筒 22、第二转筒 23、转动件 24、推杆

25、螺钉 26、挡板 27、执行缝隙

211、第一通道 212、第一凸块 213、第一环状突起

214、定位凸块 2111、第一通道段 2112、第二通道段

2113第三通道段 221、第二通道 222、第二凸块

231、转动环状突起 232、卡块 241、执行凸块

31、锁紧套筒 32、弹簧 311、锁紧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半自动旋钮开关,包括壳体1、执行部2和锁定部3;壳体1内部具有安装空间14,壳体1的底部为开口;执行部2和锁定部3分别位于安装空间14内,锁定部3 位于安装空间14的顶端与执行部2之间,壳体1与执行部2连接,并控制执行部2与触点开关(图中未示出)接触或脱离;执行部2和壳体1挤压固定锁定部3,锁定部3锁定执行部2转动。

具体的,执行部2包括第一转筒21、第二转筒22、转动件23、推杆24、螺钉25和挡板26;

第一转筒21内部具有连通第一转筒21顶底两端的第一通道211,第二转筒22内部具有连通第二转筒22顶底两端的第二通道221,第二转筒22位于第一通道211内,第二转筒22的顶端位于第一通道 211的顶端内;

转动件23内部具有连通转动件23顶底两端的转动通道,螺钉 25的一端穿过第二通道221,并插入到转动通道内,使转动件23和第二转筒22连接为一体;

第一转筒21的底部具有第一凸块212,挡板26连接在第二转筒 22的底部并覆盖第一通道211的底端,挡板26朝向第二转筒22的一侧表面具有第二凸块222,第一凸块212和第二凸块222相互匹配,第一凸块212的侧面和第二凸块222的侧面之间具有执行缝隙27,推杆24的一侧具有执行凸块241,执行凸块241插入到执行缝隙27 内。

进一步的,第一转筒21的底部具有两个沿第一转筒21底部的外轮廓对称布置的第一凸块212,挡板26连接在第二转筒22的底部并覆盖第一通道211的底端,挡板26朝向第二转筒22的一侧表面具有两个沿挡板26外轮廓对称布置的第二凸块222;

两个第一凸块212和两个第二凸块222相互匹配并咬合,第一凸块212的侧面和第二凸块222的侧面之间具有执行缝隙27,推杆24 的一侧具有执行凸块241,执行凸块241插入到执行缝隙27内。

优选的,推杆24的轴线与壳体1的轴线相互平行,壳体1内部具有定位槽127,定位槽127的外开口与安装空间14连通,定位槽 127的底部一侧与外界连通;推杆24的一端插入到定位槽127内,推杆24的另一端与触点开关接触或脱离,推杆24可沿壳体1的轴向在定位槽127内移动。

其中,定位槽127位于外壳筒12的内侧壁上,定位槽127的底部开口与外壳筒12的底部开口平齐。

进一步的,第一凸块212和第二凸块222的侧面分别为斜面,使执行缝隙27与推杆24的轴线之间形成锐角夹角;转动件23带动第一转筒21和第二转筒22转动,使第一凸块212和第二凸块222挤压执行凸块241,使执行凸块241沿执行缝隙27的延伸方向移动。

优选的,第一通道211包括第一通道段2111、第二通道段2112 和第三通道段2113,第一通道段2111位于第一转筒21内部顶端,第三通道段2113位于第一转筒21内部底端,第二通道段2112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通道段2111和第三通道段2113;

第三通道段2113的内部轮廓与第二转筒22的外部轮廓相互匹配,第二转筒22的顶部和第三通道段2113的顶部分别为矩形体结构,使得第一转筒21可带动第二转筒22围绕第一转筒21的轴向转动;

第一通道段2111的内部轮廓与转动件23的底部的外轮廓匹配,转动件23的底部插入到第一通道段2111内,第一通道段2111的横截面和转动件23的底部的横截面分别为矩形,使得转动件23可带动第一转筒21围绕第一转筒21的轴向转动。

具体的,锁紧部包括锁紧套筒31和弹簧32;

锁紧套筒31套在第一转筒21的外侧,第一转筒21的外侧具有第一环状突起213,锁紧套筒31的底端与第一环状突起213的顶端接触,锁紧套筒31内侧具有锁紧凸块311,第一环状突起213朝向锁紧套筒31的一侧具有与锁紧凸块311匹配的定位凸块214;

若干个定位凸块214围绕第一环状突起213依次布置,若干个锁紧凸块311围绕锁紧套筒31的内侧表面依次布置,若干个定位凸块 214与若干个锁紧凸块311相互咬合;其中,锁紧凸块311和定位凸块214分别为三角形凸块。

弹簧32套在第一转筒21的外侧,锁紧套筒31的顶端与弹簧32 连接或接触,弹簧32背向锁紧套筒31的一端与壳体1内部连接或接触。

具体的,壳体1包括旋钮11、外壳筒12、上盖环13;

安装空间14位于外壳筒12的内部,外壳筒1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为开口,外壳筒12的外侧表面连接有第一环形槽121,第一环形槽121的槽口朝向外壳筒12的顶部;上盖环13的底部插入到第一环形槽121的内,上盖环13的外侧壁与第一环形槽121内侧壁通过螺纹连接;

上盖环13的中部具有连通上盖环13顶底两端的上盖通孔131,上盖环13的底部具有第二环形槽123,第二环形槽123的槽口位于上盖环13的底部,上盖通孔131的底部与第二环形槽123的槽底连通;

旋钮11的外侧底部具有卡环111,旋钮11的底部穿过上盖通孔 131,并穿入至第二环形槽123内,使卡环111与第二环形槽123的槽底接触,使得旋钮11可转动的连接在上盖环13上;转动件23的顶端与旋钮11中部的底端连接,旋钮11可通过转动件23带动第一转筒21转动。

进一步的,壳体1还包括下盖环15和垫圈16,外壳筒12在第一环形槽121到外壳筒12底部之间的外侧表面上具有下螺纹124,下盖环15的中心位置具有连通下盖环15顶底两端的下盖通孔151,下盖通孔151内侧壁上具有与下螺纹124匹配的下盖螺纹152,可使下盖环15旋拧在外壳筒12的外侧上;垫圈16套在外壳筒12的外侧,并位于下盖环15和第一环形槽121之间。

优选的,转动件23的顶部具有转动环状突起231,转动环状突起231的顶部具有卡块232,旋钮11的中部底端具有卡角112,两个卡角112挤压固定卡块232,使旋钮11和转动件23在围绕转动件23 轴向转动的方向上相互固定;

外壳筒12的顶部具有与转动环状突起231匹配的第三环形槽125,第三环形槽125的槽底与安装空间14连通;第三环形槽125的槽底还具有第四环形槽126,第四环形槽126围绕安装空间14的顶部布置;半自动旋钮开关还包括密封圈4,密封圈4位于第四环形槽126 内,转动环状突起231位于第三环形槽125内;

转动环状突起231还压合在密封圈4上,通过在转动环状突起 231和第三环形槽125的槽底之间设置密封圈4,避免了外界的水或粉尘通过转动件23、第一转筒21和第二转筒22进入到推杆24与触点开关处,使得半自动旋钮开关的整体防尘防水的防护等级达到了 IP65,提高了半自动旋钮开关的安全性。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是:

对旋钮11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旋转操作,即可使推杆24在壳体1的轴向上伸出或收缩,从而实现推杆24与触点开关的金属触点的接触或脱离,进而实现触点开关的接通或断开的控制,不仅结构简单,还简化了触点开关与半自动旋钮开关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利于大范围推广;

同时,利用锁定部3实现了对执行部2的锁定,避免了因外界振动或误碰而使旋钮11转动,导致推杆24与触点开关接触或脱离的情况,提高了半自动旋钮开关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通过利用密封圈4,提高了半自动旋钮开关的防护等级,进一步的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了外界的水和粉尘进入到半自动旋钮开关内,造成触点开关短路的情况。

S1.点开关接通操作:

设置推杆24的初始位置为,执行凸块241处于执行缝隙27中朝向第二凸块222的顶部侧面的一侧时的位置,此时的推杆24为收缩状态;其中,第一转筒21、第二转筒22和壳体1的轴线一致;触点开关连接在壳体1的底部位置上;

由于第一凸块212和第二凸块222所形成的执行缝隙27与壳体 1的轴线之间是形成锐角夹角的,因此逆时针旋拧旋钮11,使第一转筒21和第二转筒22逆时针转动过程中,执行凸块241将沿着执行缝隙27背向第二凸块222顶部侧面的一侧移动;又由于推杆24的一端插入到了定位槽127内,因此,使得推杆24只能够沿壳体1的轴线方向移动;

综上,结合执行凸块241在执行缝隙27内的移动路径和推杆24 在定位槽127内的执行路径可知,随着第一转筒21和第二转筒22的逆时针转动,推杆24将朝向壳体1的底部移动,当旋钮11逆时针转动达到指定位置后,执行凸块241将从执行缝隙27朝向第二凸块222 顶部的一侧,移动至执行缝隙27朝向第一凸块212底部的一侧,从而实现推杆24由收缩状态转为伸出状态的效果,使得推杆24的底部能够与触点开关的金属触点接触,并使触点开关接通;

在第一转筒21转动的过程中,定位凸块214和锁紧套筒31的锁紧凸块311之间将由之前的咬合状态逐渐移动为对齐状态,此时,锁紧套筒31将背向第一环状突起213移动并且压缩弹簧32,使弹簧32 具有弹性势能;

当第一转筒21再次转动时,定位凸块214和锁紧凸块311之间将由对齐状态再次逐渐恢复至咬合状态,而在恢复至咬合状态的过程中,弹簧32将释放弹性势能使锁紧套筒31朝向第一环状突起213移动,使锁紧凸块311再次与定位凸块214咬合;其中,弹簧32在整个过程中均为压缩状态,使锁紧凸块311能够紧密的压合在定位凸块 214上,使第一套筒与锁紧套筒31相互固定,以避免旋钮11收到轻微的外力即可推动推杆24移动的情况,保证了半自动旋钮11安全开关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S2触点开关断开操作:

设置推杆24的初始位置为,执行凸块241处于执行缝隙27中朝向第一凸块212的底部侧面的一侧时的位置,此时的推杆24为伸出状态;顺时针旋拧旋钮11,使第一转筒21和第二转筒22顺时针转动过程中,执行凸块241将沿着执行缝隙27朝向第二凸块222顶部侧面的一侧移动;又由于推杆24的一端插入到了定位槽127内,因此,使得推杆24只能够沿壳体1的轴线方向移动;

综上,结合执行凸块241在执行缝隙27内的移动路径和推杆24 在定位槽127内的执行路径可知,随着第一转筒21和第二转筒22的顺时针转动,推杆24将背向壳体1的底部移动,当旋钮11顺时针转动达到指定位置后,执行凸块241将从执行缝隙27朝向第一凸块212 底部的一侧,移动至执行缝隙27朝向第二凸块222顶部的一侧,从而实现推杆24由伸出状态转为收缩状态的效果,使得推杆24的底部与触点开关的金属触点脱离,并使触点开关断开;

在第一转筒21转动的过程中,定位凸块214和锁紧套筒31的锁紧凸块311之间将由之前的咬合状态逐渐移动为对齐状态,此时,锁紧套筒31将背向第一环状突起213移动并且压缩弹簧32,使弹簧32 具有弹性势能;

当第一转筒21再次转动时,定位凸块214和锁紧凸块311之间将由对齐状态再次逐渐恢复至咬合状态,而在恢复至咬合状态的过程中,弹簧32将释放弹性势能使锁紧套筒31朝向第一环状突起213移动,使锁紧凸块311再次与定位凸块214咬合;其中,弹簧32在整个过程中均为压缩状态,使锁紧凸块311能够紧密的压合在定位凸块 214上,使第一套筒与锁紧套筒31相互固定,以避免旋钮11收到轻微的外力即可推动推杆24移动的情况,保证了半自动旋钮11安全开关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