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Ni/Cu2O纳米薄膜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24928发布日期:2018-07-27 13:07阅读:7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ni/cu2o纳米薄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氧化亚铜(cu2o)是一种直接带隙的p型半导体材料,可以直接对太阳光进行利用,在太阳能材料、光电转换材料、光催化降解材料和光裂解制氢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发展前景。单纯的cu2o禁带宽度较窄,约为2.1ev,导致cu2o的空穴与电子容易复合从而降低了光电转换效率,载流子寿命较低导致量子转化效率较低。由于在cu2o的晶格中存在带负电的cu空位和间隙o原子,为了改善cu2o的结构与性能,很多研究者通过复合和掺杂两种方法抑制光生电荷的复合,促进光生电荷的转移,从而提高cu2o薄膜的光电性能。复合主要是cu2o与其他类型的半导体形成异质结或同质结,使得光生电子发生转移从而提高量子转化效率;而对于cu2o掺杂的研究,多为金属掺杂和非金属掺杂,金属掺杂主要以过渡元素金属和稀土金属掺杂为主,而非金属掺杂多为n掺杂,它们均可以改变cu2o的光学带隙,调整光吸收范围。目前,对cu2o掺杂改性的方法有很多,如共沉淀法、超声浸渍法、溶胶凝胶法、磁控溅射法、电化学沉积法等等。本发明采用共沉淀-水热法制备高光电转换性能ni/cu2o纳米薄膜。制备工艺简单稳定,工艺参数较容易控制,反应条件温和,制备周期也相对较短,所测样品光电转换性能较单纯水热法制备cu2o薄膜有所提高,目前尚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共沉淀-水热法制备ni/cu2o纳米薄膜的方法。

具体步骤为:

称取0.0000~0.0150gnic4h6o4(控制摩尔比nni:ncu=0.0%~3.0%)溶于10.00ml浓度为0.10~0.40mol/l的cu(ac)2溶液中混合均匀并转入反应釜中,加入0.50ml浓度为0.027~0.227mmol/l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溶液、5.00ml浓度为0.05~0.30mol/l的naoh溶液和0.0975~0.0985g的zn粉,搅拌均匀后立即插入ito导电玻璃(规格5.0cm×1.5cm×0.1cm,简称ito),并斜靠于反应釜内壁,盖紧盖子,将反应釜置于140~200℃的烘箱中反应4~10小时,关闭电源,待温度降至室温,从反应釜中取出ito导电玻璃,经二次蒸馏水反复冲洗、自然晾干,即在ito导电玻璃上获得光电压值为0.0252~0.3455v的ni/cu2o纳米薄膜。

本发明与其他相关技术相比,共沉淀-水热法制备ni/cu2o纳米薄膜最显著的特点是在cu2+与ni2+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沉淀剂naoh,溶液中部分cu2+和ni2+先与naoh反应生成cu(oh)2和ni(oh)2,zn粉被表面活性剂ctab包裹,表面吸附着大量的亲水cu2+和ni2+离子,cu2+被zn粉原位还原成高活性的cu单质,并在搅拌下沉积在ito表面,在高温高压下cu单质与溶液中cu(oh)2反应生成cuoh,cuoh在高温下失水分解形成直径在200~300nm左右的ni-cu2o颗粒。这种尺寸的ni掺杂的cu2o纳米薄膜较单纯的cu2o纳米薄膜相比,在太阳光激发下,能够促使光生电子发生转移,从而提高氧化亚铜的光电性能。此方法对原料及仪器要求不高、工艺简单、周期较短,产品的光电性能稳定。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分别取10.00ml浓度为0.10mol/l的cu(ac)2溶液、0.50ml浓度为0.027mmol/l的ctab溶液、5.00ml浓度为0.10mol/l的naoh溶液和0.0985gzn粉混合均匀配制成反应溶液置于反应釜中,插入规格为5.0cm×1.5cm×0.1cm的ito导电玻璃,并斜靠于反应釜内壁,盖紧盖子,将反应釜置于140℃的烘箱中反应4小时,关闭电源,待温度降至室温,从反应釜中取出ito导电玻璃,经二次蒸馏水反复冲洗、自然晾干,即在ito导电玻璃上获得光电压值为0.0252v的cu2o纳米薄膜。

实施例2:

分别取10.00ml浓度为0.15mol/l的cu(ac)2溶液、0.50ml浓度为0.077mmol/l的ctab溶液、5.00ml浓度为0.30mol/l的naoh溶液、0.0978g的zn粉混合均匀配制成反应溶液置于反应釜中,插入规格为5.0cm×1.5cm×0.1cm的ito导电玻璃,并斜靠于反应釜内壁,盖紧盖子,将反应釜置于155℃的烘箱中反应8小时,关闭电源,待温度降至室温,从反应釜中取出ito导电玻璃,经二次蒸馏水反复冲洗、自然晾干,即在ito导电玻璃上获得光电压值为0.1111v的cu2o纳米薄膜。

实施例3:

分别取10.00ml浓度为0.30mol/l的cu(ac)2溶液、0.5ml浓度为0.177mmol/l的ctab溶液、5.00ml浓度为0.20mol/l的naoh溶液、0.0980g的zn粉混合均匀配制成反应溶液置于反应釜中,插入规格为5.0cm×1.5cm×0.1cm的ito导电玻璃,并斜靠于反应釜内壁,盖紧盖子,将反应釜置于185℃的烘箱中反应5小时,关闭电源,待温度降至室温,从反应釜中取出ito导电玻璃,经二次蒸馏水反复冲洗、自然晾干,即在ito导电玻璃上获得光电压值为0.2130v的cu2o纳米薄膜。

实施例4:

分别取10.00ml浓度为0.20mol/l的cu(ac)2溶液、0.50ml浓度为0.127mmol/l的ctab溶液、5.00ml浓度为0.15mol/l的naoh溶液、0.0975g的zn粉混合均匀配制成反应溶液置于反应釜中,插入规格为5.0cm×1.5cm×0.1cm的ito导电玻璃,并斜靠于反应釜内壁,盖紧盖子,将反应釜置于170℃的烘箱中反应6小时,关闭电源,待温度降至室温,从反应釜中取出ito导电玻璃,经二次蒸馏水反复冲洗、自然晾干,即在ito导电玻璃上获得光电压值为0.2866v的cu2o纳米薄膜。

实施例5:

称取0.0050gnic4h6o4(1.0%)溶于10.00ml浓度为0.20mol/l的cu(ac)2溶液中混合均匀并转入反应釜中,加入0.50ml浓度为0.127mmol/l的ctab溶液、5.00ml浓度为0.15mol/l的naoh溶液和0.0975g的zn粉混合均匀配制成反应溶液,插入规格为5.0cm×1.5cm×0.1cm的ito导电玻璃,并斜靠于反应釜内壁,盖紧盖子,将反应釜置于170℃的烘箱中反应6小时,关闭电源,待温度降至室温,从反应釜中取出ito导电玻璃,经二次蒸馏水反复冲洗、自然晾干,即在ito导电玻璃上获得光电压值为0.3390v的ni/cu2o纳米薄膜。

实施例6:

参照实施例5,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需改变nic4h6o4掺杂量为0.0075g(1.5%),即在ito导电玻璃上获得光电压值为0.3455v的ni/cu2o纳米薄膜。

实施例7:

参照实施例5,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需改变nic4h6o4掺杂量为0.0100g(2.0%),即在ito导电玻璃上获得光电压值为0.3190v的ni/cu2o纳米薄膜。

实施例8:

参照实施例5,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需改变nic4h6o4掺杂量为0.0150g(3.0%),于170℃烘箱中反应6小时,即在ito导电玻璃上获得光电压值为0.2983v的ni/cu2o纳米薄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