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面容量锂硫电池柔性电极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63817发布日期:2018-09-29 02:52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电池,特别涉及一种可充电锂电池,应用于电化学储能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和新兴可穿戴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具有高能量密度的化学电源的需求不断加大,电池系统已逐渐成为电子设备中的性能瓶颈。目前的商用高能量密度电池系统中,锂离子电池以其较高的能量密度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其能量密度已逼近理论极限。发展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下一代电池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锂硫电池也因为其高达2600w·h/kg的能量密度备受关注,有望作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系统得到应用。锂硫电池通过锂和硫之间的可逆电化学反应储存和释放能量,其理论能量密度为现有锂离子电池的3~5倍。除此之外,锂硫电池中正极活性物质硫储量丰富、成本低廉、环境友好,这也是其优势所在。然而,硫在充放电过程中因为锂化作用转变成锂硫化物,会有80%的体积膨胀。同时硫和硫的锂化物的离子传导性和电子传导性都很差,这会导致电池的内阻偏大,而且极化严重。其次,因为硫会转变成锂硫化物,导致活性物质减少,从而使得电池的容量迅速衰减;同时,由于锂硫化物溶于电解液中,会形成严重的穿梭效应,使得库伦效率很低,活性物质损失很快。

柔性电极是指可以承受弯曲、扭转、拉伸和折叠等形变,并且在形变状态下依然能够正常工作的电极。相比于普通电极,柔性电极无需集流体和粘结剂,不仅可以克服锂硫电池在长期循环过程中由于粘结剂的失效以及铝箔集流体的腐蚀导致的电池容量衰减,而且可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然而,柔性电极不仅要求柔性基底可以提供较好的力学强度和较高的弹性形变空间,避免锂硫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造成的破坏,而且需构建高效的导电网络,并在长周期循环过程中保持导电骨架的稳定,此外,还要求柔性基底中有足够多的空间用来载硫,同时能够对多硫化物有一定的化学吸附和物理限域等作用,从而减缓“穿梭效应”,提高活性硫材料的利用率。

近年来,国内外对柔性锂硫电池正极进行了探索研究。柔性正极的结构逐渐多样化,并且涉及聚合物、金属材料和碳材料及其复合物等多种关键材料。由于碳基材料的电化学活性和机械柔性,柔性正极的材料主要来自碳纳米管、碳纤维和石墨烯膜/纸等;另外,也有一部分正极材料由生物质碳化获得。将聚合物与正极材料结合可以有效地达到吸附多硫化物的目的。三维泡沫金属(如泡沫镍)也可以直接作为柔性基底提供导电性和机械柔性。然而,由于其大多数都是由sp2/sp3杂化碳键组成,同时考虑到其复杂的物理化学和材料化学特性,很难实现对这两种方法的精确控制,从而导致其对多硫化物的吸附作用较弱。同时,通过碳基材料的交织构成的三维导电网络的机械力学性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同时,聚合物材料的引入不可避免的减少电极中活性硫的质量,从而降低锂硫电池的能量密度。此外,过多的孔体积将降低整个电池的质量能量密度和体积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面容量锂硫电池柔性电极的制备新方法。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对设备和工艺条件的要求低,有利于推广应用。

一种高面容量锂硫电池柔性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单体、光引发剂、硫质量百分含量为50-90%的硫基复合材料和superp按质量比为(3-10):(2-8):(70-90):(5-12)混合,混合物在研钵中研磨,然后将混合物分散在dmf溶剂中并搅拌12-36h,得到前驱体浆料;所述单体选自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或者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步骤2:将浆料倒入聚四氟乙烯模具中,在60℃的条件下真空干燥6h蒸发溶剂,之后使用uv灯进行uv固化,固化时样品表面上的照射峰强度为1000-5000mwcm-2,固化时间为20-100s,固化完成后得到面容量为6-15mahcm-2的锂硫电池柔性电极。

其中所述光引发剂选自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或者甲基苯甲酰。所述硫基复合材料选自硫/碳复合材料、金属氧化物/硫复合材料、金属碳化物/硫复合材料或金属硫化物/硫复合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的优点是:

本发明制备一种高面容量锂硫电池柔性电极,其不仅可以实现硫的高负载,而且可以同时利用碳材料与多硫化锂的物理吸附作用、金属化合物以及聚合物表面官能团与多硫化锂的化学吸附作用有效的缓解充放电过程中的穿梭效应,有效提高活性硫的利用率。此外,为了加强三维骨架结构的力学性能和离子电导率,选取具有高li离子导电性的聚合物作为基体材料,采用uv光固化制备聚合物网络结构中分散有硫基复合材料的柔性正极。通过控制工艺条件,可以制备出具有不同厚度的的锂硫电池柔性正极,其面载硫量在5-15mg/cm2,面容量在4-15mahcm-2。该工艺具有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采用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将硫含量为80%的碳硫复合材料、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superp按照的3:2:90:5比例在研钵中充分研磨,然后将混合物分散在dmf中搅拌24h得到前驱体浆料。将浆料倒入聚四氟乙烯模具中,之后使用hguv灯(lichtzen)进行uv固化,样品表面上的照射峰强度约为2000mwcm-2,固化时间90s。使单体发生聚合反应得到面载硫量为12.3mg/cm2,面容量为13.1mahcm-2的柔性锂硫电池电极。

实施例2:将硫含量为60%的金属氧化物/硫复合材料、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甲基苯甲酰、superp按照6:4:80:10的比例在研钵中充分研磨,然后将混合物分散在dmf中搅拌18h得到前驱体浆料。将浆料倒入聚四氟乙烯模具中,之后使用hguv灯(lichtzen)进行uv固化,样品表面上的照射峰强度约为1000mwcm-2,固化时间60s。使单体发生聚合反应得到面载硫量为6.2mg/cm2,面容量为7.3mahcm-2的柔性锂硫电池电极。

实施例3:将硫含量为70%的金属碳化物/硫复合材料、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和、乙二醇双丙烯酸酯、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或者甲基苯甲酰、superp按照10:8:70:12的比例在研钵中充分研磨,然后将混合物分散在dmf中搅拌30h得到前驱体浆料。将浆料倒入聚四氟乙烯模具中,之后使用hguv灯(lichtzen)进行uv固化,样品表面上的照射峰强度约为4000mwcm-2,固化时间30s。使单体发生聚合反应得到面载硫量为8.3mg/cm2,面容量为9.5mahcm-2的柔性锂硫电池电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