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91987发布日期:2019-02-15 23:08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包括用于信号传输用的信号端子排,现有的信号端子排包括绝缘座和穿设于绝缘座上的端子,然而以绝缘座作为介质,影响了高频信号在端子上的传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通过高频信号的连接器。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连接器,包括外壳、信号端子排和接地端子排,所述外壳具有插接端;所述信号端子排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信号端子排包括第一绝缘座和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绝缘座具有相对设置的两板面和围绕所述板面之边缘设置的侧面,所述侧面包括相邻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绝缘座内开设有从所述第一侧面延伸至所述第二侧面的槽道,所述第一端子的中间部分嵌设于所述槽道内,且所述第一端子的两端分别凸露于所述槽道外,所述第一绝缘座的两所述板面上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且延伸至所述槽道的孔道;所述接地端子排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接地端子排与所述信号端子排并列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槽道包括自所述第一侧面向所述第一绝缘座内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槽段、自所述第二侧面向所述第一绝缘座内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槽段和连通所述第一槽段和所述第二槽段的第三槽段,所述孔道包括对应所述第一槽段开设的至少一第一孔段、对应所述第二槽段开设的至少一第二孔段、对应所述第三槽段开设的至少一第三孔段。

进一步地,所述孔道还包括对应所述第一槽段与第三槽段开设且弯曲延伸的第四孔段和对应所述第二槽段与第三槽段开设且弯曲延伸的第五孔段。

进一步地,所述孔道的宽度范围为0.29±0.04mm。

进一步地,所述接地端子排包括第二绝缘座、接地片和连接于所述接地片上之侧边上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绝缘座具有自所述第二绝缘座之侧面向内开设的容置槽和自所述容置槽向所述第二绝缘座之侧边延伸的容置孔,所述接地片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第二端子贯穿所述容置孔且凸露于所述容置孔外。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包括偶数个信号端子排和多个接地端子排,且每两个所述接地端子排之间设置有两个信号端子排。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外壳内的分隔支架,所述分隔支架包括支架主体、第一平板以及连接板,所述支架主体包括第二平板和弯折于所述第二平板一端的折弯板,所述第一平板的两端与所述第二平板的两端分别齐平,且所述第一平板与所述第二平板分别自所述连接板的两端沿同一方向延伸,所述折弯板包括自所述第二平板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平板的第一折板、自所述第一折板之远离所述第二平板的一端贴合所述第一平板延伸的第二折板、自所述第二折板之远离所述第一折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平板的第三折板。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穿设于所述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之间的导光柱,所述第三折板上开设有供所述导光柱穿过的过孔,所述折弯板还包括自所述过孔之边沿延伸且相对所述第三折板弯折的定位弹片。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u形罩盖和与所述u形罩盖围合形成所述外壳的下盖,所述下盖包括下盖本体和自所述下盖本体之靠近所述插接端的一侧朝向所述u形罩盖延伸的定位片,所述u形罩盖开设有供所述定位片定位的定位槽,所述定位片之远离所述下盖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平板或第二平板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还包括插接件,所述插接件包括第一固定片、第二固定片和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片与第二固定片的连接片,所述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分别沿所述连接片的两端沿同一方向延伸使三者围合形成卡槽,所述第二固定片呈弯曲状且向远离所述第一固定片的方向拱起,所述插接件卡接于所述插接端上,且所述第一固定片与所述外壳之内侧面抵接,所述第二固定片与所述外壳之外侧面抵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第一绝缘座的两所述板面上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且延伸至所述槽道的孔道,使端子上传输高频信号时不受第一绝缘座材质的影响,而以空气为介质,从而保证其优良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不带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信号端子排和接地端子排的排列示意图;

图3为信号端子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第一绝缘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接地端子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分隔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分隔支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外壳和分隔支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11为外壳和插接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12为插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外壳;11、u形罩盖;110、插接端;101、卡孔;102、插接孔;12、下盖;121、下盖本体;122、定位片;123、抵接片;13、壳体;21、信号端子排;211、第一绝缘座;210、板面;220、第一侧面;230、第二侧面;240、槽道;250、孔道;201、第一孔段;202、第二孔段;203、第三孔段;204、第四孔段;205、第五孔段;206、限位孔;2121、第一端子;2122、第二支端子;2123、第三支端子;2124、第四支端子;22、接地端子排;221、第二绝缘座;222、接地片;223、定位柱;224、第二端子;3、分隔支架;321、卡接片;31、第一平板;32、第二平板;33、连接板;34、折弯板;35、第一折板;36、第二折板;37、第三折板;38、插接片;39、定位弹片;301、过孔;302、穿孔;4、插接件;41、第一固定片;42、第二固定片;401、条形开槽;402、卡槽;43、卡钩;44、连接片;5、导光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一种连接器,请参照图1-图5,包括外壳1、信号端子排21和接地端子排22,所述外壳1具有插接端110;所述信号端子排21设于所述外壳1内,所述信号端子排21包括第一绝缘座211和第一端子2121,所述第一绝缘座211具有相对设置的两板面210和围绕所述板面210之边缘设置的侧面,所述侧面包括相邻的第一侧面220和第二侧面230,所述第一绝缘座211内开设有从所述第一侧面220延伸至所述第二侧面230的槽道240,所述第一端子2121的中间部分嵌设于所述槽道240内,且所述第一端子2121的两端分别凸露于所述槽道240外,所述第一绝缘座211的两所述板面210上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且延伸至所述槽道240的孔道250;所述接地端子排22设于所述外壳1内,所述接地端子排22与所述信号端子排21并列设置。

端子之凸露于第一侧面220的一端用于外接终端,端子之凸露于第二侧面230的一端用于外接电路板,孔道250沿槽道240的路径开设,由于空气的传导率大于绝缘座的传导率,使得使端子上传输高频信号时不受绝缘座介质的影响,从而使得高频信号能沿端子高效传导。

优选地,制作时,将第一端子2121放置于浇铸第一绝缘座211的模腔内,再进行注胶,第一端子2121的中间部分则熔铸于第一绝缘座211内,巧妙地减少了将第一端子2121安装于第一绝缘座211的工艺,且第一端子2121能稳固地安装于第一绝缘座211内。第一绝缘座211的材质为塑胶,外壳1的材质为金属。

优选地,第一绝缘座211上还沿槽道240的旁侧开设有限位孔206,以使注塑使供定位件放置以定位第一端子2121。

优选地,所述槽道240包括自所述第一侧面220向所述第一绝缘座211内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槽段(图未示)、自所述第二侧面230向所述第一绝缘座211内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槽段(图未示)和连通所述第一槽段和所述第二槽段的第三槽段(图未示),所述孔道250包括对应所述第一槽段开设的至少一第一孔段201、对应所述第二槽段开设的至少一第二孔段202、对应所述第三槽段开设的至少一第三孔段203。

当连接器以竖直放置状态使用时,请参照图3,第一槽段沿与第二侧面230平行的方向自第一侧面220向第一绝缘座211内延伸,第二槽段沿与第一侧面220平行的方向自第二侧面230向第一绝缘座211内延伸,即第一槽段与第二槽段相互垂直,则第三槽段分别相对第一侧面220和第二侧面230倾斜。

优选地,所述孔道250还包括对应所述第一槽段与第三槽段开设且弯曲延伸的第四孔段204和对应所述第二槽段与第三槽段开设且弯曲延伸的第五孔段205。第四孔段204使得第一槽段和第三槽段的弯折连接处不受第一绝缘座211的阻挡,和第五孔段205使得第二槽段和第三槽段的弯折连接处不受第一绝缘座211的阻挡。

每个接地端子排22上开有4条槽道240,分别为第一槽道、第二槽道、第三槽道和第四槽道,分别用于插接第一端子2121、第二支端子2122、第三支端子2123和第四支端子2124,以第一侧面220和第二侧面230的连接边为基准,第一槽道、第二槽道、第三槽道和第四槽道在第一侧面220上的开口依次远离连接边,第一槽道、第二槽道、第三槽道和第四槽道在第二侧面230上的开口依次远离连接边,因此第一槽道为最长的槽道,其上所开设的孔段更长。

优选地,请参照图4,所述孔道250的宽度d范围为0.29±0.04mm。孔道250的最优选宽度d为0.29mm。

优选地,请参照图6,所述接地端子排22包括第二绝缘座221、接地片222和连接于所述接地片222上之侧边上的第二端子224,所述第二绝缘座221具有自所述第二绝缘座221之侧面向内开设的容置槽(图未标)和自所述容置槽向所述第二绝缘座221之侧边延伸的容置孔(图未标),所述接地片222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第二端子224贯穿所述容置孔且凸露于所述容置孔外。

制作时,将第二端子224放置于浇铸第二绝缘座221的模腔内,再进行注胶,第二端子224的中间部分则熔铸于第二绝缘座221内,巧妙地减少了将第二端子224安装于第二绝缘座221的工艺,且第二端子224能稳固地安装于第二绝缘座221内。

所述容置槽之槽底上凸设有定位柱223,所述接地片222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定位柱223开设的定位孔。定位柱223设置有多个,且沿容置槽之槽底均匀分布。

优选地,请参照图2,所述连接器包括偶数个信号端子排21和多个接地端子排22,且每两个所述接地端子排22之间设置有两个信号端子排21。接地端子排22对信号端子排21起接地作用。

优选地,连接器还包括设于外壳1内用于收容固定信号连接排和接地连接排的壳体13。

优选地,请参照图1、图7和图8,所述连接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外壳1内的分隔支架3,所述分隔支架3包括支架主体、第一平板31以及连接板33,所述支架主体包括第二平板32和弯折于所述第二平板32一端的折弯板34,所述第一平板31的两端与所述第二平板32的两端分别齐平,且所述第一平板31与所述第二平板32分别自所述连接板33的两端沿同一方向延伸,所述折弯板34包括自所述第二平板32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平板31的第一折板35、自所述第一折板35之远离所述第二平板32的一端贴合所述第一平板31延伸的第二折板36、自所述第二折板36之远离所述第一折板35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平板32的第三折板37。

第一平板31、连接板33、第二平板32、第一折板35、第二折板36和第三折板37一体设置,在制作时,第一平板31、连接板33、第二平板32、第一折板35、第二折板36和第三折板37分别为平板的一部分,平板整体被开模生产,平板被生产完成后,先将第一折板35、第二折板36和第三折板37依次向第一平板31翻折,再将第一平板31和第二平板32分别相对连接板33翻折,使第一平板31和第二平板32平行设置,且第二折板36贴合第二平板32,即整个平板加工完成后按次序翻折即可得到分隔支架3。

优选地,请参照图7和图8,第一平板31和第二平板32两者的四边上均凸设有插接片38,用以与外壳1上的插接孔102插接,以固定分隔支架3和外壳1。

优选地,所述第一平板31与所述连接板33、所述第二平板32与所述连接板33均呈90°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穿设于所述第一平板31和第二平板32之间的导光柱5,所述第三折板37上开设有供所述导光柱5穿过的过孔301,所述折弯板34还包括自所述过孔301之边沿延伸且相对所述第三折板37弯折的定位弹片39。导光柱5自分隔支架3之远离折弯板34的插入第一平板31和第二平板32之间,且导光柱5的一端插接于过孔301内,被定位弹片39定位,第一折板35上开设有多个导光柱5之光穿过的穿孔302,穿孔302的形状可以为三角形、矩形等形状。

优选地,定位弹片39呈三角形,且定位弹片39自过孔301的边沿朝向第一折板35延伸,且定位弹片39与第三折板37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0°±5°。

优选地,请参照图9和图10,所述外壳1包括u形罩盖11和与所述u形罩盖11围合形成所述外壳1的下盖12,所述下盖12包括下盖本体121和自所述下盖本体121之靠近所述插接端110的一侧朝向所述u形罩盖11延伸的定位片122,所述u形罩盖11开设有供所述定位片122定位的定位槽,所述定位片122之远离所述下盖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平板31或第二平板32卡接。

u形罩盖11和下盖12拼接形成外壳1,定位片122位于定位槽内,且定位片122之远离下盖本体121的一端向上向内延伸形成抵接片123,由于第一平板31和第二平板32两者上的卡接片321插接于u形罩盖11上,第二平板32上的卡接片321插接于定位片122上即将下盖12和u形罩盖11两者连接起来,进一步增强了下盖12和u形罩盖11之间的连接。

优选地,请参照图11和图12,所述连接器还包括插接件4,所述插接件4包括第一固定片41、第二固定片42和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片41与第二固定片42的连接片44,所述第一固定片41和第二固定片42分别沿所述连接片44的两端沿同一方向延伸使三者围合形成卡槽402,所述第二固定片42呈弯曲状且向远离所述第一固定片41的方向拱起,所述插接件4卡接于所述插接端上,且所述第一固定片41与所述外壳1之内侧面抵接,所述第二固定片42与所述外壳1之外侧面抵接。

插接端与终端设备进行插接时,第二固定片42拱起部分与终端设备接口进行弹性抵接,使得终端设备与连接器之间连接更紧密、稳固。

优选地,第二固定片42沿其宽度方向开设有长条形开槽401,且多条长条形开槽401沿第二固定片42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以使得第二固定片42弹性更好。

优选地,第一固定片41之远离连接片44的一端上设置有卡钩43,以与外壳1上的卡孔101卡固,以将插接件4固定于外壳1之插接端上。

优选地,插接件4设置有4个,分别固定于插接端的四边上。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