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电磁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37638发布日期:2019-01-16 07:10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嵌入式电磁元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磁元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嵌入式电磁元件。



背景技术:

传统电磁元件由于高度太大,使得不适合在微小电子产品中使用。如果能够将电磁元件的高度降低,那么设计师在设计电子产品的外壳时候,就更加多的发挥空间。

为了降低电感放置在电路板中的高度,一般采用嵌入式电感。在电路板中加工一个通孔,让电感嵌入进去,然后将引脚插接在电路板上,而为了生产方便,不阻碍绕线,引脚只能够设计成自骨架上端往外延伸,也就是形成倒装的形成。磁芯的高度加上引脚的高度就会导致整个电磁元件的高度非常高,还是有待提高的空间。同时,客户要求功率不变的情况下,甚至是功率更加大的情况下,使得产品高度更加低,还不能够影响产品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嵌入式电磁元件,其能够降低产品高度,使得产品更加扁平,在扁平的情况下保障产品功率足够大,结构简单,适合自动化上产,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低,提高产品品质且使用寿命更加长的优点。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嵌入式电磁元件,其包括骨架,骨架圆周侧壁设有绕线槽,绕线槽上端的骨架位置设有至少一个引脚固定部位,至少一个引脚固定部位上插接有引脚,所述引脚的末端自骨架的上端往骨架的下端延伸。产品的引脚设计方向不额外增加骨架之外的其他高度。

所述嵌入式电磁元件还包括有电感固定架,电感固定架内部设有用于放置骨架的镂空结构,所有引脚均插接在骨架上,且所述引脚的末端外露与电感固定架下端面,使得安装更加方便,生产效率更加低,使得结构更加稳定,又不增加产品高度,在一定程度上还保护了产品,避免受外界碰伤。引脚插接在电感固定架上有利于加强引脚之间的稳定性,使得引脚不会因为太长导致变形,特别是在晃动的使用环境中,这种设计的使用寿命更加长。

骨架与电感固定架之间通过卡扣结构固定,使得骨架与电感固定架之间的结构更加稳定。所述卡扣结构包括用于提供向上支撑力的凸台和用于提供向下压力的倒勾,倒勾设于凸台旁边。

骨架与电感固定架之间通过卡扣结构固定,或者骨架与电感固定架之间也可以通过胶粘剂固定连接,或者骨架与电感固定架之间也可以通过拼接结构连接。

所述嵌入式电磁元件还包括有磁芯;骨架中间设有自上端往下端贯通的磁芯安装孔,磁芯安装在磁芯安装孔处;骨架的绕线槽上安装有线圈;骨架、线圈、磁芯及所有引脚配合形成电感;所述绕线槽为环形绕线槽。也就是磁芯由上下两个磁体配合,不影响绕线区域的绕线工作,扁平化设计使得产品结构更加紧凑,同时功率更加大。

镂空结构与电感固定架侧壁之间设有凹槽,凹槽自电感固定架上端面往电感固定架下端面方向延伸,凹槽内部设于若干个阵列分布且自电感固定架上端往电感下端贯通的引脚插孔,每一个引脚对应插接在引脚插孔中。进一步,镂空结构的两侧端分别设有两个凹槽,每个凹槽均设有若干个引脚插孔,例如是两个引脚插孔,或者是四个引脚插孔,具体数量根据线圈绕组的设计而定,也就是引脚插孔的数量需要大于或者等于引脚的数量。

骨架在左侧上端设有若干引脚固定部位,位于骨架左侧的引脚固定部位自骨架左侧端面往左边延伸;固件右侧上端设有若按引脚固定位,位于骨架右侧的引脚固定部位自骨架右侧端面往右边延伸;插接在骨架左侧的引脚,其插接部位自引脚固定部位往左边横向延伸;插接在骨架右侧的引脚,其插接部位自引脚固定部位往右边横向延伸;引脚插接在引脚固定部位的一段与引脚的末端之间形成折弯状引脚。进一步,所述骨架左侧上端设有四个引脚固定部位,所述骨架右侧上端设有四个引脚固定部位。

更进一步,所述凹槽与镂空结构之间的骨架之间设有若干阵列分布的引脚避让位,相邻两个引脚避让位之间设有分隔凸缘。

其中一个引脚与磁芯之间电性连接,电性连接可以采用所述引脚与磁芯直接接触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所述引脚与磁芯之间通过导电介质连接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所述引脚与磁芯之间通过导电胶固定连接。

例如:其中一个引脚与磁芯之间连接有导线,导线与引脚之间通过焊接在一起,或者通过缠绕在一起;导线与磁芯之间通过导电胶固定连接;导线自骨架上端面往骨架下端面方向分布。干扰源信号与其在磁芯上产生的涡流共地可以相互抵消从而降低电磁干扰。导线就是导电介质。

生产过程,其用于生产所述的嵌入式电磁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取出骨架,骨架圆周侧壁设有绕线槽,绕线槽的绕线轨迹形成一个绕线区域,设于绕线区域旁的骨架位置插接有至少一个引脚,所述引脚自骨架往外延伸,引脚处于绕线区域外;

s2、将导线缠绕在绕线区域的绕线槽中,得到线圈绕组;

s3、将引脚进行折弯,使得引脚一端插接在骨架上,引脚另一端沿着骨架一端面、绕线区域及骨架另一端面方向分布。

进一步,步骤s3之后还包括有步骤s4,将引脚末端插接在电感固定架上,骨架设于电感固定架中间设置的镂空结构中,镂空结构与电感固定架侧壁之间设有配合引脚插接的通孔;骨架与电感固定架之间通过卡扣结构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也就是说前面四个步骤制得的产品适用于插件工艺使用的产品,而为了能够使用贴片工艺,那么可以进行二次折弯。步骤s4之后还包括有步骤s5,将引脚的末端进行折弯,使得引脚一端往骨架方向延伸,引脚另一端往电感固定架外延伸,引脚中间自骨架上端面往骨架下端面延伸,且引脚中间插过绕线区域。也就是引脚的末端折弯位置,使得引脚最末端的端点处于骨架端面相互平行。

引脚是自骨架两侧端往外横向延伸,然后将铜线缠绕在绕线槽中制得线圈绕组,然后将横向延伸的引脚折弯,使得引脚一部分为横向延伸,再垂直延伸,垂直延伸是往骨架的另一端延伸,这样就不会增加骨架之外的其他高度值,在将电感固定架安装上去,如果是采用贴片工艺,则最后将引脚的末端的端点处进行二次折弯,使得适合贴片工艺。

本发明能够降低产品高度,使得产品更加扁平,在扁平的情况下保障产品功率足够大,结构简单,适合自动化上产,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低,提高产品品质且使用寿命更加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隐藏电感固定架的产品结构原理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的隐藏电感固定架的产品结构原理示意图二;

图3是本发明的电感固定架结构原理示意图一;

图4是本发明的电感固定架结构原理示意图二;

图5是本发明的骨架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剖视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嵌入式电磁元件,其包括骨架900,骨架900圆周侧壁设有绕线槽901,绕线槽901上端的骨架900位置设有至少一个引脚固定部位902,至少一个引脚固定部位902上插接有引脚4,所述引脚4的末端自骨架900的上端往骨架900的下端延伸。产品的引脚4设计方向不额外增加骨架900之外的其他高度。

所述嵌入式电磁元件还包括有电感固定架100,电感固定架100内部设有用于放置骨架900的镂空结构200,所有引脚4均插接在骨架900上,且所述引脚4的末端外露与电感固定架100下端面,使得安装更加方便,生产效率更加低,使得结构更加稳定,又不增加产品高度,在一定程度上还保护了产品,避免受外界碰伤。引脚4插接在电感固定架100上有利于加强引脚4之间的稳定性,使得引脚4不会因为太长导致变形,特别是在晃动的使用环境中,这种设计的使用寿命更加长。

骨架900与电感固定架100之间通过卡扣结构固定,使得骨架900与电感固定架100之间的结构更加稳定。所述卡扣结构包括用于提供向上支撑力的凸台601和用于提供向下压力的倒勾701,倒勾701设于凸台601旁边。

骨架与电感固定架之间通过卡扣结构固定,或者骨架与电感固定架之间也可以通过胶粘剂固定连接,或者骨架与电感固定架之间也可以通过拼接结构连接。

所述嵌入式电磁元件还包括有磁芯2;骨架900中间设有自上端往下端贯通的磁芯安装孔903,磁芯2安装在磁芯安装孔903处;骨架900的绕线槽901上安装有线圈;骨架900、线圈、磁芯2及所有引脚4配合形成电感;所述绕线槽901为环形绕线槽901。也就是磁芯2由上下两个磁体配合,不影响绕线区域的绕线工作,扁平化设计使得产品结构更加紧凑,同时功率更加大。

镂空结构200与电感固定架100侧壁之间设有凹槽400,凹槽400自电感固定架100上端面往电感固定架100下端面方向延伸,凹槽400内部设于若干个阵列分布且自电感固定架100上端往电感下端贯通的引脚插孔301,每一个引脚4对应插接在引脚插孔301中。进一步,镂空结构200的两侧端分别设有两个凹槽,每个凹槽均设有若干个引脚插孔301,例如是两个引脚插孔301,或者是四个引脚插孔301,具体数量根据线圈绕组的设计而定,也就是引脚插孔301的数量需要大于或者等于引脚4的数量。

骨架900在左侧上端设有若干引脚固定部位902,位于骨架900左侧的引脚固定部位902自骨架900左侧端面往左边延伸;固件右侧上端设有若按引脚固定位902,位于骨架900右侧的引脚固定部位902自骨架900右侧端面往右边延伸;插接在骨架900左侧的引脚4,其插接部位自引脚固定部位902往左边横向延伸;插接在骨架900右侧的引脚4,其插接部位自引脚固定部位902往右边横向延伸;引脚4插接在引脚固定部位902的一段与引脚4的末端之间形成折弯状引脚4。进一步,所述骨架900左侧上端设有四个引脚固定部位902,所述骨架900右侧上端设有四个引脚固定部位902。

更进一步,所述凹槽与镂空结构200之间的骨架900之间设有若干阵列分布的引脚避让位,相邻两个引脚避让位之间设有分隔凸缘。

其中一个引脚4与磁芯2之间连接有导线,导线与引脚4之间通过焊接在一起,或者通过缠绕在一起;导线与磁芯2之间通过导电胶固定连接;导线自骨架900上端面往骨架900下端面方向分布。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对磁芯2产生电流,通过导线电流引到至接地的引脚4,减少电磁干扰。

标号302为设于另一端的凹槽。

生产过程,其用于生产所述的嵌入式电磁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取出骨架900,骨架900圆周侧壁设有绕线槽901,绕线槽901的绕线轨迹形成一个绕线区域,设于绕线区域旁的骨架900位置插接有至少一个引脚4,所述引脚4自骨架900往外延伸,引脚4处于绕线区域外;

s2、将导线缠绕在绕线区域的绕线槽901中,得到线圈绕组;

s3、将引脚4进行折弯,使得引脚4一端插接在骨架900上,引脚4另一端沿着骨架900一端面、绕线区域及骨架900另一端面方向分布。

进一步,步骤s3之后还包括有步骤s4,将引脚4末端插接在电感固定架100上,骨架900设于电感固定架100中间设置的镂空结构200中,镂空结构200与电感固定架100侧壁之间设有配合引脚4插接的通孔;骨架900与电感固定架100之间通过卡扣结构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也就是说前面四个步骤制得的产品适用于插件工艺使用的产品,而为了能够使用贴片工艺,那么可以进行二次折弯。步骤s4之后还包括有步骤s5,将引脚4的末端进行折弯,使得引脚4一端往骨架900方向延伸,引脚4另一端往电感固定架100外延伸,引脚4中间自骨架900上端面往骨架900下端面延伸,且引脚4中间插过绕线区域。也就是引脚4的末端折弯位置,使得引脚4最末端的端点处于骨架900端面相互平行。

引脚4是自骨架900两侧端往外横向延伸,然后将铜线缠绕在绕线槽901中制得线圈绕组,然后将横向延伸的引脚4折弯,使得引脚4一部分为横向延伸,再垂直延伸,垂直延伸是往骨架900的另一端延伸,这样就不会增加骨架900之外的其他高度值,在将电感固定架100安装上去,如果是采用贴片工艺,则最后将引脚4的末端的端点处进行二次折弯,使得适合贴片工艺。

本发明能够降低产品高度,使得产品更加扁平,在扁平的情况下保障产品功率足够大,结构简单,适合自动化上产,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低,提高产品品质且使用寿命更加长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