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97893发布日期:2019-03-14 00:01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包含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于显示面板的要求不断提升,各类显示器层出不群,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如液晶显示面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等显示屏,在此基础上,3d显示、触控显示技术、曲面显示、超高分辨率显示以及防窥显示等显示技术不断涌现,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因其具有质量轻薄、对比度高、可实现弯曲设计等优点,逐渐成为时下显示行业的主流产品,引起了消费者的广泛青睐。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出厂后,一般会进行视觉测试(visualtest,vt测试),在vt测试时,需要通过短路棒将显示同一种颜色光线的显示单元的数据信号线短接在一起,从而实现单色画面的显示,一般地,短路棒位于显示区外围的扇出区内,然而扇出区的走线分布非常密集,其中还包括用于给显示区的显示单元提供电源信号的电源线,电源线与短路棒位于同一层,那么既要实现短路棒的单色显示功能,又不影响电源线上的信号正常传递,那么,如何设置电源线与短路棒,使得二者相互绝缘,并实现各自的功能,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以及包含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短路棒与电源线之间的避让问题,使得二者实现各自的功能,且不影响显示面板的正常运作。

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区,位于所述显示区外围的扇出区,以及位于所述扇出区远离所述显示区的绑定区;

第一短路棒,第二短路棒和第三短路棒,所述第一短路棒、第二短路棒和第三短路棒位于所述扇出区或者所述绑定区,且均沿第一方向延伸;

第一电源线,所述第一电源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第一电源线由所述绑定区穿过所述扇出区延伸至所述显示区,为所述显示区的显示单元提供第一电源信号;其中,

所述第一短路棒、第二短路棒以及第三短路棒与所述第一电源线均位于第一金属层,且所述第一短路棒、第二短路棒以及第三短路棒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第一电源线绝缘且互不相交。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其中,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短路棒、第二短路棒和第三短路棒中的至少一者与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源线之间绝缘且互不相交,从而使得至少一条短路棒无需进行跨线设计,实现与第一电源线之间的避让设计,从而避免了短路棒进行跨线设计后,引起的短路棒电阻发生变化,导致vt测试时显示面板出现显示不均而影响视觉测试结果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显示面板的a区域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电源线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短路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短路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参考图1和2,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显示面板的a区域的局部示意图,其中,显示面板10包括显示区100,位于显示区100外围的扇出区101,以及位于扇出区101远离显示区100的绑定区102;第一短路棒111、第二短路棒112和第三短路棒113,第一短路棒111、第二短路棒112和第三短路棒113位于扇出区101或者绑定区102,且均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一电源线120,第一电源线120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交,特别的,如图2所示,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互垂直,第一电源线120由绑定区120穿过扇出区101延伸至显示区100,为显示区100的显示单元提供第一电源信号;其中,第一短路棒111、第二短路棒112以及第三短路棒113与第一电源线120均位于第一金属层,且第一短路棒112、第二短路棒113以及第三短路棒113中的至少一者与第一电源线120绝缘且互不相交。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短路棒的作用是:在vt测试阶段,通过短路棒将显示同一种颜色的显示单元短接在一起,同时点亮,从而检测单色画面下的视觉效果,检查各显示单元是否能够正常显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芯片200,可选的,如图2所示,驱动芯片200位于柔性电路板201上,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驱动芯片也可直接位于显示面板10的基板上,具体设置方式视具体情况而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赘述。驱动芯片200为显示区100内的显示单元提供所需的驱动信号,如数据信号,栅极驱动信号等,另外,第一电源线120也连接于驱动芯片200,从而为显示区的显示单元提供第一电源信号。

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可以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显示区的显示单元为有机发光元件,其基本结构为阴极和阳极以及位于阴极和阳极之间的发光层,通过在阳极和阴极上施加一定的电压,从而产生电压差,驱动有机发光层发出光线。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显示面板,如量子点发光显示面板,纳米晶片发光面板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特别赘述。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短路棒111、第二短路棒112和第三短路棒113以及第一电源线120均位于第一金属层,具体的,第一金属层可以与显示区的数据线位于同一层,第一金属层的材料可以为ti/al/ti三层结构,也可以为其他电阻率较小的材料,本实施例对此也不作赘述。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设置位于同一层,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短路棒111、第二短路棒112和第三短路棒113中的至少一者与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源线120之间绝缘且互不相交,从而避免短路棒与第一电源线120相交,在相交区域为了作避让处理,而进行跨线或者绕线等操作,对短路棒的电阻带来影响,进而导致vt测试时因短路棒上的压降不均匀而造成分屏的现象,从而影响测试结果的问题,优化了显示面板的结构,且改善了vt测试的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显示区100的信号走线130延伸经过扇出区101后,在绑定区102绑定至驱动芯片200,其中,绑定区102位于相邻的两条第一电源线之间,且第一短路棒111、第二短路棒112以及第三短路棒113中与第一电源线120不交叠的短路棒位于绑定区102,此处,信号走线130可以为显示区的数据线延伸到扇出区后形成的走线。绑定区102为信号走线130绑定于驱动芯片200的区域,因此,该区域走线非常密集,而第一电源线120由驱动芯片200引出,穿过扇出区101到达显示区100,且为了将第一电源信号充分传输至显示区100,第一电源线120的宽度较大,因此,将绑定区102设置于相邻的两条第一电源线120之间,能够有利于节省边框区的面积,并实现信号走线130的充分绑定,在这种结构下,如短路棒位于绑定区102,则能够保证短路棒与第一电源线120之间互不相交,从而避免跨线设计带来的电阻差异较大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3,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电源线的示意图,其中,第一电源线120为第一电源信号的总输入线,当第一电源线120穿过扇出区101到达显示区100时,第一电源线120分为多条第一子电源线1201,多条第一子电源线1201为显示区100的显示单元提供第一电源信号。具体的,第一电源信号可以是为阳极提供阳极电压的信号,第一电源信号为正电压信号,如+5v、+10v等。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一短路棒111、第二短路棒112和第三短路棒113三者可以均与第一电源线120不相交,且第一短路棒111、第二短路棒112和第三短路棒113均可以位于绑定区102,当绑定区102的空间较大时,可以使用此种设计。然而,在一些情况下,绑定区的空间较小,当绑定区的空间不足以容纳三条短路棒时,可以采用下述设计:

如图2所示,第一短路棒111位于扇出区101,第一短路棒111与第一电源线120相交,在相交区域,第一短路棒111通过第一跨桥300连接,第一跨桥300位于第二金属层。具体的,第二金属层可以与显示区的栅极线位于同一层,也可以位于数据线和栅极线之间,还可以位于数据线上方,另外,第二金属层的材料可以为mo,也可以为其他材料,本实施例对此也不作特殊限定。

进一步的,第二短路棒112与第三短路棒113位于绑定区102,且第二短路棒112与第三短路棒113与第一电源线120均不相交。

这种情况下,可以使得第一短路棒111位于扇出区101,而第二短路棒112和第三短路棒113位于绑定区102,从而能够避免绑定区空间较小而不足以容纳三条短路棒的情形。

在上述设计中,第一短路棒111为控制显示区中的绿色显示单元发光的短路棒,第二短路棒112和第三短路棒113分别为控制红色显示单元和蓝色显示单元的短路棒,因为绿色光线在人眼中的比视感度较高,而红色光线和蓝色光线在人眼中的比视感度相对较低,因此,绿色显示单元的面积相对较小,即可产生足够强度的光线,从而导致绿色显示单元的驱动电压较小,因此,当进行vt测试时,控制绿色显示单元的短路棒因与电源线相交而产生跨线设计时,其电阻变化,对vt绿色显示单元的点亮情况所造成的影响较小,因此,可以将第一短路棒111如此设计,但是控制红色显示单元的短路棒和控制蓝色显示单元的短路棒如果进行跨线设计,则会造成较为明显的分屏情况,因此,将第二短路棒112和第三短路棒113设置于绑定区102,避免造成分屏现象。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扇出区101包括第一扇出区1011和第二扇出区1012,第二扇出区1012位于第一扇出区1011与绑定区102之间,第二扇出区1012内,信号走线103之间在靠近绑定区102一侧的间距小于靠近第一扇出区1011一侧的间距,第一短路棒111位于第一扇出区1011内。由图2中可以看出,信号走线103从显示区100进入第一扇出区1011时,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一扇出区1011中信号走线103之间的间距较大,之后,信号走线103进入第二扇出区1012,并在第二扇出区1012内呈倾斜状,间距逐渐减小,当信号走线103穿过第二扇出区1012后进入绑定区102时,信号走线103之间的间距变小,通过驱动芯片上的连接端绑定至驱动芯片200上。因第一扇出区1011内的信号走线103间的间距较大,因此,较有利于在vt测试阶段信号走线103与第一短路棒1011进行连接,实现单色画面显示。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一跨桥的电阻率大于第一短路棒的电阻率,因第一短路棒的材料通常为ti/al/ti三层结构,其电阻率较小,而当其通过跨桥换线到其他金属层时,其他金属层的电阻率比第一金属层的电阻率大,因此,导致第一跨桥的电阻率大于第一短路棒的电阻率。但是,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第一跨桥的电阻率小于第一短路棒的电阻率,从而提升vt测试时的单色显示效果。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4,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短路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短路棒111沿第二方向y的宽度l1大于第二短路棒112沿第二方向y的宽度l2,或者大于第三短路棒113沿第二方向y的宽度l3。因第一短路棒111位于扇出区101且与第一电源线120之间有相交区域,在相交区域,第一短路棒111通过第一跨桥300跨线,因一般来说,第一跨桥300的电阻率比第一短路棒111的电阻大,因此,跨线设计会导致第一短路棒111的电阻增大,因此,为了保证第一短路棒111的vt测试效果,将第一短路棒111的宽度设置较大,从而减小第一短路棒111的电阻,而第二短路棒112和第三短路棒113无需通过跨桥连接,因此,其宽度无需设置太大。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短路棒111、第二短路棒112以及第三短路棒113沿第二方向y的宽度相等,因为当红色、绿色以及蓝色显示单元对应的短路棒在均不跨线的情况下,因绿色在人眼中的比视感度最高,因此,绿色显示单元不需要很大的驱动电压,即可显示发出较大强度的光线,所以,绿色显示单元对应的短路棒的宽度比其他颜色显示单元对应的短路棒的宽度小,当第一短路棒111跨线而其他短路棒不跨线时,可以适当增大第一短路棒111的宽度,使得其与其他短路棒的宽度相等,从而有效地平衡电阻。

另外,可选的,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10共包括两条第一电源线120,即位于绑定区102两侧的两条第一电源线120,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源线120的数量也可以为其他情况,视具体情形而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此外,上述情况是针对第一短路棒111位于扇出区101,而第二短路棒112和第三短路棒113位于绑定区102的情形而言的,当绑定区102的空间较小时,还可以只将第二短路棒112或者第三短路棒113中的一者放置于绑定区102,而将其他的短路棒放置于扇出区101,从而避免绑定区102走线过分密集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参考图5,图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短路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10还包括多条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数据线,部分数据线与第一短路棒111之间设置有第一晶体管t1,部分数据线与第二短路棒112之间设置有第二晶体管t2,部分数据线与第三短路棒113之间设置有第三晶体管t3;显示面板10还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使能信号线sw1、第二使能信号线sw2以及第三使能信号线sw3,第一使能信号线sw1用于控制部分数据线与第一短路棒111之间信号的传输和截止,第二使能信号线用于控制部分数据线与第二短路棒112之间信号的传输和截止,第三使能信号线用于控制部分数据线与第三短路棒113之间信号的传输和截止。

具体的,如图5所示,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以及第三晶体管t3可以为三极管,第一使能信号线sw1连接于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第二使能信号线sw2连接于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第三使能信号线sw3连接于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

进一步的,数据线包括第一数据线data1和第二数据线data2,第一数据线data1通过第一晶体管t1与第一短路棒111连接,第二数据线data2通过第二晶体管t2与第二短路棒112连接,或者,第二数据线data2通过第三晶体管t3与第三短路棒113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显示区内,第一数据线data1可以为控制绿色显示单元的数据线,且绿色显示单元沿第二方向y呈一列排布,第二数据线data2可以为控制蓝色显示单元或者红色显示单元的数据线,且红色显示单元与蓝色显示单元沿第二方向交替排列形成一列。

显示面板在vt测试时,短路棒需要通过晶体管连接到数据线上,将所有显示同一颜色的显示单元短接在一起,从而显示单色画面。使能信号线可以与短路棒位于同一层,即均位于第一金属层,且材料相同,也可以位于不同层,如使能信号线可以与第一跨桥位于同一层,即第二金属层,具体设置情况视具体结构而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进一步的,第一使能信号线sw1、第二使能信号线sw2以及第三使能信号线sw3中的至少一者与第一电源线120绝缘且互不相交。因第一使能信号线sw1、第二使能信号线sw2以及第三使能信号线sw3均沿第一方向x延伸,因此,若使能信号线与第一电源线120之间相交,会导致使能信号线需要进行跨线设置,而导致在vt测试时,使能信号线的电阻较大而导致响应延迟且分屏等问题,造成vt测试结果的误判,不利于良率的提升,因此,需要进一步使得使能信号与第二电源线120之间也互不相交,从而避免上述问题,保证vt测试的效果。

进一步的,第一使能信号线sw1、第二使能信号线sw2以及第三使能信号线sw3中与第一电源线120不交叠的使能信号线位于绑定区102,。如前面所述,因绑定区102位于相邻的两条第一电源线120之间,因此,不与第一电源线120相交的使能信号线位于绑定区102内,可以有效地避免与第一电源线120相交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如前面所述,显示面板10的显示阶段包括视觉测试阶段,仅在视觉测试阶段,即vt测试阶段,第一晶体管t1或第二晶体管t2或第三晶体管t3导通,在其他显示阶段,上述晶体管均关断。因短路棒仅在vt测试阶段导通,使得显示面板显示单色画面,从而检测各种颜色的显示单元发光情况是否正常,在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阶段,短路棒均不运行,因此各晶体管均处于关闭状态。

本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面板。

参考图6,图6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其中,显示装置20包括显示面板10,显示面板10为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20可以为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手机、智能穿戴显示装置等,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显示装置,本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其中,通过设置位于同一层,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短路棒111、第二短路棒112和第三短路棒113中的至少一者与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源线120之间绝缘且互不相交,从而避免短路棒与第一电源线120相交,在相交区域为了作避让处理,而进行跨线或者绕线等操作,对短路棒的电阻带来影响,进而导致vt测试时因短路棒上的压降不均匀而造成分屏的现象,从而影响测试结果的问题,优化了显示面板的结构,且改善了vt测试的效果。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