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装置的换热管固定结构和具有其的电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5020发布日期:2019-03-05 17:46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电控装置的换热管固定结构和具有其的电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控装置的换热管固定结构和具有该换热管固定结构的电控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换热管固定结构,铜管安装在支架上,支架对铜管的两端进行限位,中间没有限位,铜管容易变形从支架的槽上凸出,安装时容易压弯铜管,从而使芯片的降温效果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控装置的换热管固定结构,所述电控装置的换热管固定结构具有换热管不易变形、散热效果好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换热管固定结构的电控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电控装置的换热管固定结构,包括:支架,所述换热管设在所述支架上;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设在所述支架上,且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对所述换热管的位于其长度两端之间的部分进行限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装置的换热管固定结构,通过在所述支架的中部设置第一限位部,可以避免换热管中部弯曲变形、换热管的换热效率高。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装置的换热管固定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热管固定结构的电控装置包括: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设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固定所述换热管的所述两端;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设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三限位部用于固定所述换热管的所述两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热管包括第一直管段、第二直管段和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直管段和所述第二直管段的U形连接管段,所述第一直管段和所述第二直管段并排布置,所述第二限位部设在所述支架长度的两端且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直管段;所述第三限位部设在所述支架长度的两端且用于固定所述第二直管段;所述第一限位部设在所述支架的中部,且位于所述第一直管段和/或所述第二直管段的侧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直管段和所述第二直管段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直管段的远离所述第二直管段的侧部,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二直管段的远离所述第一直管段的侧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部为多个且在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上错开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部被构造成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横向尺寸小于所述限位块的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部被构造成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横向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限位块的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架、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第三限位部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直管段定位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直管段定位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电控装置,包括:安装盒;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在所述安装盒内;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设在所述电路板上;芯片,所述芯片设在所述安装架上且与所述电路板通过引脚相连;散热板,所述散热板设在所述芯片上;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设在所述散热板上;上述的换热管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限位部穿过所述散热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散热板上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一直管段定位在所述第三凹槽内;第四凹槽,所述第二直管段定位在所述第四凹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安装架与所述支架通过定位柱和定位槽彼此定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电控装置,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控装置的换热管固定结构,具有可以避免换热管中部弯曲变形、换热管的换热效率高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装置的换热管固定结构的电控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装置的换热管固定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装置的换热管固定结构的换热管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

换热管固定结构100;换热管110;第一直管段111;第二直管段112;U形连接管段113;支架120;第一凹槽121;第二凹槽122;第二限位部130;第一卡接部131;第三限位部140;第二卡接部141;第一限位部150;

电控装置200;安装盒210;电路板220;安装架230;芯片240;引脚241;散热板250;第三凹槽251;第四凹槽252;换热管2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装置的换热管固定结构100。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装置的换热管固定结构100包括:支架和第一限位部150。

其中,换热管110设在支架120上,第一限位部150设在支架120上,且第一限位部150用于对换热管110的位于其长度两端之间的部分进行限位。

具体而言,换热管110的长度两端之间的部分指得是换热管110邻近其长度方向中心的部分,第一限位部150邻近换热管110的长度两端(如图3中的左右两端)之间的部分进行设置,第一限位部150设在支架120上并且沿换热管110的径向方向延伸,也就是说,第一限位部150在换热管110的径向方向上对换热管110进行限位,例如,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50可以防止换热管110朝向支架的中心弯曲形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装置的换热管固定结构100,通过在支架120上设置第一限位部150,第一限位部150可以对换热管110的位于其长度两端之间的部分进行限位,起到防止换热管110在其径向方向上发生形变的作用,由此,换热管110的固定效果好,并且换热管110不易弯曲变形,可以避免换热管110从支架120凸出从而影响换热管110的换热效率。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装置的换热固定结构100具有可以避免换热管110中部弯曲变形、换热管110的换热效率高等优点。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电控装置的换热管固定结构1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换热管固定结构的电控装置100包括:第二限位部130和第三限位部140。

其中,第二限位部130设在支架120上,第二限位部130用于固定换热管110的两端,第三限位部140设在支架120上,第三限位部140用于固定换热管110的两端。

进一步地,换热管110包括第一直管段111、第二直管段112和U形连接管段113,U形连接管段113用于连通第一直管段111和第二直管段112。第一直管段111和第二直管段112并排布置,第二限位部130包括两个,且两个第二限位部130分别设在支架120长度的两端且用于固定第一直管段111的长度的两端;第三限位部140包括两个,且两个第三限位部140分别设在支架120长度的两端且用于固定第二直管段112的长度的两端。第一限位部150设在支架120的中部,且位于第一直管段111和/或第二直管段112的侧部。第一限位部150可以设在第一直管段111的侧部,也可以设在第二直管段112的侧部,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50可以同时设在第一直管段111和第二直管段112的侧部。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直管段111、第二直管段112和U形连接管段113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直管段111和第二直管段112相互平行设置,U形连接管段113位于第一直管段111和第二直管段112的同一端,换热管110内流通有冷媒,冷媒起到对电控装置散热的作用。

如图2所示,支架120的长度方向即为支架120的左右方向,第一直管段111和第二直管段112分别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一直管段111和第二直管段112沿支架120的宽度方向(即图2中的上下方向)排列,两个第二限位部130分别设在支架120的左右两端,两个第二限位部130分别与第一直管段111邻近左右两端的部位卡接,两个第三限位部140分别设在支架120的左右两端,两个第三限位部140分别与第二直管段112的邻近左右两端的部位卡接。

如图2所示,每个第二限位部130可以包括两个第一卡接部131,其中一个第二限位部130的两个第一卡接部131设在支架120上并且相向设置,第一直管段111设在两个第一卡接部131的中间,从而使得第二限位部130对第一直管段111的一端进行固定,两个第一卡接部131在支架120的宽度方向上邻近支架120的一侧设置。例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两个第一卡接部131邻近支架120的上侧设置。同理地,其中另一个第二限位部130也包括两个第一卡接部131,且用于固定第一直管段111的另一端。

继续参照图2所示的实施例,每个第三限位部140可以包括两个第二卡接部141,其中一个第三限位部140的两个第二卡接部141设在支架120上并且相向设置,第二直管段112设在两个第二卡接部141的中间,从而使得第三限位部140对第二直管段112的一端进行固定,两个第二卡接部141在支架120的宽度方向上邻近支架120的另一侧设置。并且两个第二卡接部141邻近第二直管段11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例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两个第二卡接部141邻近支架120的下侧设置。同理地,其中另一个第三限位部140也包括两个第二卡接部141,且用于固定第二直管段112的另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限位部150位于第一直管段111和第二直管段112之间。在安装换热管110时,第一限位部150可以避免第一直管段111或第二直管段112在支架120宽度方向上产生位移,也就是说,第一限位部150可以防止第一直管段111向第二直管段112的一侧发生弯曲,同样第一限位部150可以防止第二直管段112向第一直管段111的一侧发生弯曲。由此,第一限位部150对第一直管段111和第二直管段112的支撑和保护作用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50位于第一直管段111的远离第二直管段112的侧部,和/或第一限位部150位于第二直管段112的远离第一直管段111的侧部。也就是说,第一限位部150可以设置在第一直管段111远离第二直管段112的侧部,或者第一限位部150设置在第二直管段112远离第一直管段111的侧部,或者在第一直管段111的远离第二直管段112的一侧和第二直管段112远离第一直管段111的一侧都设有第一限位部150。由此,可以避免第一直管段111向远离第二直管段112的一侧发生弯曲变形,同样可以避免第二直管段112向远离第一直管段111的一侧发生弯曲变形,进一步提高了对换热管110的保护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限位部150为多个且在支架120的宽度方向上错开设置。第一限位部150可以设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50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限位部150在支架120的宽度方向上错开设置。由此,第一限位部150对换热管110的支撑作用更均匀,保护效果更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限位部150被构造成限位柱,限位柱的横向尺寸小于限位块的高度。

可选地,第一限位部150也可以被构造成限位块,限位块的横向尺寸大于或等于限位块的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支架120、第一限位部150、第二限位部130和第三限位部140一体成型。由此,电控装置的换热管固定结构100的整体性好、强度高,并且加工制造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20上设有第一凹槽121和第二凹槽122,第一直管段111定位在第一凹槽121内,第二直管段112定位在第二凹槽122内。第一凹槽121设在两个第一卡接部131的中间,第二凹槽112设在两个第二卡接部141的中间,由此,第一直管段111和第二直管段112与支架120的定位效果好。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装置2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电控装置200,如图1所示,包括:安装盒210、电路板220、安装架230、芯片240、散热板250、换热管110和换热管固定结构100。

其中,电路板220设在安装盒210内,安装架230设在电路板220上,芯片240设在安装架230上且与电路板220通过引脚241相连,并且芯片240紧贴着安装架230焊接在电路板220上,散热板250设在芯片240上,并且散热板250紧贴芯片240设置,换热管110设在散热板250上,换热管固定结构100为上述的换热管固定结构100,其中第一限位部150穿过散热板25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散热板250上设有第三凹槽251和第四凹槽252。

第一直管段111定位在第三凹槽251内,第二直管段112定位在第四凹槽252内。第三凹槽251与第一凹槽121对应且限定出第一容纳腔,第一直管段111容纳在第一容纳腔内,第四凹槽252与第二凹槽122对应且限定出第二容纳腔,第二直管段112容纳在第二容纳腔内。由此,第一直管段111和第二直管段112的固定效果更好,换热管的固定结构100可以更好地保护第一直管段111和第二直管段11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安装架230与支架120通过定位柱和定位槽彼此定位。

具体地,定位柱插入定位槽的深度不低于第一直管段111或第二直管段112的直径,由此,通过定位柱和定位槽的相互配合,使得安装架230和支架120在安装时更加方便,节省工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装置200,通过利用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换热管固定结构100,具有可以避免换热管110中部弯曲变形、换热管110的换热效率高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装置的换热管固定结构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