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插针切脚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3434发布日期:2018-10-09 20:53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对电子连接器进行自动插针加工的自动插针切脚机。



背景技术:

在电子产品大量普及以及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产品内部的电子连接器的需求也日益增多。电子连接器一般由连接底座及PIN针组成,电子连接器的连接底座一般是塑胶注塑成型的,在电子连接器上设置有用于安装PIN针的通孔。传统的插针工序是通过手工方式将PIN针插入到通孔中,并且按所需要的长度进行人工裁剪,最后经过操作员目测以及手工切断尾料的方式完成对电子连接器的加工,这种手工加工的方式加工出的产品品质及产品精度难以保证,而且加工效率低,不能满足客户大批次的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自动插针切脚机。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动插针切脚机,包括机台,其还包括进料组件、插针组件、检测组件及切脚组件,所述进料组件包括输料道,所述输料道设于所述机台上,所述插针组件、检测组件设于该输料道的后侧,所述插针组件包括插针单元、夹针单元及切针单元,所述插针单元包括第一移动座,所述第一移动座可滑动地设于该机台上方,所述夹针单元可滑动地设于该第一移动座上,所述切针单元对应该夹针单元设于该第一移动座前端,所述切脚组件设于该输料道的右侧。

作为优选,所述插针单元还包括插针气缸,所述插针气缸的气缸轴朝前设于所述机台下方,该插针气缸的气缸轴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移动座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移动座上沿PIN针入料方向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夹针单元包括自后往前依次设置且结构相同的第一夹针模组、第二夹针模组及第三夹针模组,所述第一夹针模组、第二夹针模组及第三夹针模组可前后滑动地设于该第一滑槽中,该第一夹针模组后端连接有送针推块,于该第一滑槽后端设置有送针气缸,所述送针气缸的气缸轴与该送针推块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夹针模组包括第二移动座、两块夹针压块及夹针气缸,所述第二移动座可滑动地设于该第一滑槽中,两块所述夹针压块沿PIN针入料方向水平贯穿设于该第二移动座上,一所述夹针压块压于另一所述夹针压块上,两块所述夹针压块上设置有PIN针入料槽,所述夹针气缸的气缸轴朝下设于该第二移动座上,该夹针气缸的气缸轴与位于上层的所述夹针压块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切针单元包括第一固定座、切针气缸及第一切刀,所述第一固定座竖直设于所述第一移动座前端,于该第一固定座前端面对应所述夹针单元设置有PIN针定位座,所述切针气缸的气缸轴朝下设于该第一固定座上方,所述第一切刀可上下移动地设于该PIN针定位座正上方,该切针气缸的气缸轴与该第一切刀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移动单元、第一检测单元及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移动单元包括第三移动座,该第三移动座可前后移动地设于所述机台上方,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第二检测单元从左往右依次设于该第三移动座的前端,该第一检测单元包括第二固定座及若干检测探针,所述第二固定座设于该第三移动座上,所述检测探针沿检测方向对应所述输料道横向固定于该第二固定座上,该第二检测单元包括第三固定座、检测定位块及检测感应器,所述第三固定座位于该第二固定座右侧,所述检测定位块对应该输料道贯穿设于该第三固定座中,于该检测定位块上设置有若干用于检测PIN针安装状态的检测通孔,所述检测感应器的检测探头朝向下设于该第三固定座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单元还包括检测气缸,所述检测气缸的气缸轴朝前设于所述机台上方,该检测气缸的气缸轴与所述第三移动座之间通过第三连接件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切脚组件包括第四固定座、第二切刀、切脚气缸及第三切刀,所述第四固定座设于所述输料道的右侧,所述第二切刀对应该输料道设于该第四固定座上,该第二切刀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切刀配合的凹槽,所述切脚气缸的气缸轴朝后设于所述机台上方,所述第三切刀可前后移动地设于该第四固定座中,该切脚气缸的气缸轴与该第三切刀之间通过第四连接件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切脚组件右侧设置有装盘组件,所述装盘组件包括分料道及料盘,所述分料道斜向下地设于所述切脚组件右侧,所述料盘设于该分料道右端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输料道前端对应所述插针组件、检测组件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五固定座、固定气缸及固定块,所述第五固定座设于所述机台上,所述固定气缸的气缸轴朝后设于该第五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块可前后移动地水平贯穿设置于该第五固定座上,该固定气缸的气缸轴与该固定块前端通过第五连接件连接,该固定块后端设置有用于固定加工件的固定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插针组件、检测组件及切脚组件,对电子连接器进行自动地插针检测加工,电子连接器的连接底座送入到输料道中,插针组件对每一个连接底座进行插针加工,并由检测组件检测PIN针的安装情况,最后切脚组件对连接底座上的尾料进行切割,整个加工过程全自动化,大大提高插针加工效率,且仅需一个操作员就可操作完成整个加工过程,节省人工成本,能满足批量化生产。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插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插针组件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插针组件的第一夹针模组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切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自动插针切脚机,包括机台1,其还包括进料组件、插针组件2、检测组件3及切脚组件4,所述进料组件包括输料道5,所述输料道5设于所述机台1上,所述插针组件2、检测组件3设于该输料道5的后侧,所述插针组件2包括插针单元20、夹针单元21及切针单元22,所述插针单元20包括第一移动座200,所述第一移动座200可滑动地设于该机台1上方,所述夹针单元21可滑动地设于该第一移动座200上,所述切针单元22对应该夹针单元21设于该第一移动座200前端,所述切脚组件4设于该输料道5的右侧。

具体地,进料组件还包括CCD进料检测装置,CCD进料检测装置位于插针组件2左侧,在输料道5上设置有带有连接底座的料带,该料带在输料道5的拉动下,先经过CCD检测装置检测是否具有不良品;输料道5的左侧设置有驱动气缸,该驱动气缸的气缸轴朝向右端设置,驱动气缸的气缸轴上连接有驱动杆,驱动杆上按间隔距离设置有若干驱动块,该驱动块上设置有用于拨动料带向前运动的凸块,驱动块上后端面设置有滑块,在输料道5前端面对应滑块设置有导轨。

本实施例中,所述插针单元20还包括插针气缸201,所述插针气缸201的气缸轴朝前设于所述机台1下方,该插针气缸201的气缸轴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移动座200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座200上沿PIN针入料方向设置有第一滑槽202,所述夹针单元21包括自后往前依次设置且结构相同的第一夹针模组203、第二夹针模组204及第三夹针模组205,所述第一夹针模组203、第二夹针模组204及第三夹针模组205可前后滑动地设于该第一滑槽202中,该第一夹针模组203后端连接有送针推块206,于该第一滑槽202后端设置有送针气缸207,所述送针气缸207的气缸轴与该送针推块206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针模组203包括第二移动座2031、两块夹针压块2032及夹针气缸2033,所述第二移动座2031可滑动地设于该第一滑槽202中,两块所述夹针压块2032沿PIN针入料方向水平贯穿设于该第二移动座2031上,一所述夹针压块2032压于另一所述夹针压块2032上,两块所述夹针压块2032上设置有PIN针入料槽2034,所述夹针气缸2033的气缸轴朝下设于该第二移动座2031上,该夹针气缸2033的气缸轴与位于上层的所述夹针压块2032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切针单元22包括第一固定座221、切针气缸222及第一切刀223,所述第一固定座221竖直设于所述第一移动座200前端,于该第一固定座221前端面对应所述夹针单元21设置有PIN针定位座224,所述切针气缸222的气缸轴朝下设于该第一固定座221上方,所述第一切刀223可上下移动地设于该PIN针定位座224正上方,该切针气缸222的气缸轴与该第一切刀223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组件3包括移动单元31、第一检测单元32及第二检测单元33,所述移动单元31包括第三移动座311,该第三移动座311可前后移动地设于所述机台1上方,所述第一检测单元32、第二检测单元33从左往右依次设于该第三移动座311的前端,该第一检测单元32包括第二固定座321及若干检测探针322,所述第二固定座321设于该第三移动座311上,所述检测探针322沿检测方向对应所述输料道5横向固定于该第二固定座321上,该第二检测单元33包括第三固定座331、检测定位块332及检测感应器333,所述第三固定座331位于该第二固定座321右侧,所述检测定位块332对应该输料道5贯穿设于该第三固定座331中,于该检测定位块332上设置有若干用于检测PIN针安装状态的检测通孔3321,所述检测感应器333的检测探头朝向下设于该第三固定座331上方;

具体地,第一检测单元32上设置有两根检测探针322。

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单元31还包括检测气缸312,所述检测气缸312的气缸轴朝前设于所述机台1上方,该检测气缸312的气缸轴与所述第三移动座311之间通过第三连接件连接;

具体地,检测气缸312将第三移动座311向前推,探针及检测定位块332能分别对完成插针的连接底座进行检测,探针用于检测连接底座是否缺针情况,检测定位块332用于检测连接底座是否存在歪针情况。

本实施例中,所述切脚组件4包括第四固定座、第二切刀41、切脚气缸42及第三切刀43,所述第四固定座设于所述输料道5的右侧,所述第二切刀41对应该输料道5设于该第四固定座上,该第二切刀41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切刀43配合的凹槽411,所述切脚气缸42的气缸轴朝后设于所述机台1上方,所述第三切刀43可前后移动地设于该第四固定座中,该切脚气缸42的气缸轴与该第三切刀43之间通过第四连接件连接;

具体地,凹槽411下方设置有用于收集尾料的收集盘,能对尾料集中处理,降低操作员劳动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切脚组件4右侧设置有装盘组件6,所述装盘组件6包括分料道61及料盘62,所述分料道61斜向下地设于所述切脚组件4右侧,所述料盘62设于该分料道61右端下方;

具体地,分料道61下端面设置有分料气缸,在分料道61上设置有可左右摆动的分料隔板,该分料气缸驱动着分料隔板左右摆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输料道5前端对应所述插针组件2、检测组件3设置有固定组件7,所述固定组件7包括第五固定座71、固定气缸72及固定块,所述第五固定座71设于所述机台1上,所述固定气缸72的气缸轴朝后设于该第五固定座71上,所述固定块可前后移动地水平贯穿设置于该第五固定座71上,该固定气缸72的气缸轴与该固定块前端通过第五连接件连接,该固定块后端设置有用于固定加工件的固定槽;

具体地,固定槽为三角槽,在插针工序及检测工序时,用于固定连接底座,防止连接底座移位,影响加工。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插针组件2、检测组件3及切脚组件4,对电子连接器进行自动地插针检测加工,电子连接器的连接底座送入到输料道5中,插针组件2对每一个连接底座进行插针加工,并由检测组件3检测PIN针的安装情况,最后切脚组件4对连接底座上的尾料进行切割。

整个加工过程全自动化,大大提高插针加工效率,且仅需一个操作员就可操作完成整个加工过程,节省人工成本,能满足批量化生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