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六排双列的引线框架版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3937发布日期:2018-09-28 20:22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引线框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六排双列的引线框架版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半导体电子元器件日益小型化和微型化,由此迫使与之配套的引线框架也日趋小型化,微型化。目前,传统的引线框架板件在设计中,虽然也能够在一块铁镍合金的冲压板件上制作出多个引线框架单体,但大多为双排或四排结构,引线框架板件并未完全利用,还留有较多的空白部分,对原料浪费较多。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使整个引线框架的板件平整性更好,设计了用于固定整个引线框架板件的缺口,还在板件上还设计了较多的定位孔。但定位孔的设计在其整个引线框架板件的中部,只针对整个引线框架板件的定位,但对其每一个基本单元却没有定位,而且其定位的精度不够。这样,若在进行裁剪制成单幅时,对其定位效果非常弱。

同时,只是用定位孔来进行定位,其定位效果较差,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变化。现有技术中的引线框架板件不能保证在放置时的正反面情况,对其方向的定位没有提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成度高、排列紧密、平整性好、且能够定位精准的六排双列的引线框架版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六排双列的引线框架版件,由多个相同基本单元经两侧的边带沿轴向连续排列而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基本单元设有呈横向六排和纵向两列设置的十二个引线框架单体,两排所述引线框架单体之间设有连接筋;两侧所述边带上均设有多个用于定位板件的第一定位孔,所述边带上还设有两组用于传感器检测位置用的第一识别孔和第二识别孔;每个所述基本单元上下两侧的所述边带边缘均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的深度H1不大于0.05mm,长度L1为1.20±0.02mm。

优选的,所述第一识别孔和所述第二识别孔分别位于两侧的所述边带上,且所述第一识别孔与所述第二识别孔不在同一竖直线上。这样,在第一识别孔和第二识别孔下,更能保证其定位的准确度。

优选的,所述引线框架单体包括六个长条状的引线脚,六个所述引线脚呈两排三列排布,所述引线脚一端连接有一头部,且上下两排所述引线脚的头部两两相对。这样,六个引线脚连接的头部均位于塑封区,在安装芯片后将整个塑封区进行封装,制成一个完整的芯片。

优选的,上排最右与下排最左位置的所述头部为一承载芯片的芯片岛。这样,将芯片安装在接触面积比较大的头部上,能够是其连接的更佳牢固。

优选的,所述缺口位于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引线框架单体的中轴线上。这样,对于每一个基础单元都有上下两个定位缺口,同时设置在其中部,所起到的定位效果最好。

优选的,所述基本单元的长度为25.10±0.05mm,宽度为7.40±0.05mm。这样,将每个基本单元的尺寸控制的尽可能小,同时在这个尺寸中,设计出六排两列的引线框架单体,能够将材料的利用率进一步提升。

优选的,所述引线框架板件的一边所述边带边缘还设有多个限位凹槽。这样,限位凹槽可以防止材料放反,同时限位凹槽的形状可以设计为半月形或和方形等,便于识别。

优选的,所述第一识别孔和所述第二识别孔均为多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识别孔的间距为36mm,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识别孔的间距为36mm。这样,能够对引线框架板件进行持续的检查,保证其平整性,使其定位精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固定尺寸的引线框架板件上,将其制作的布局改变,设为六排两列的形式,大大增加了板件的利用率;在每一个基础单元的上下两边的边带上均设置缺口,用于固定相应的基础单元,同时缺口的尺寸很小,定位方便准确,能够保证在做到定位的同时,还能节省材料;通过设置定位孔、识别孔和限位凹槽来保证其定位的准确度,同时保证其冲压方向正确。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六排双列的引线框架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缺口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基本单元,2、边带,21、第一定位孔,22、第一识别孔,23、第二识别孔,24、限位凹槽,3、引线框架单体,4、连接筋,5、缺口,6、引线脚,7、头部,71、芯片岛,H1、缺口深度,L1、缺口长度,L2、基本单元长度,W2、基本单元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六排双列的引线框架版件,由多个相同基本单元1经两边的边带2沿轴向连续排列而成,每个基本单元1设有呈横向六排和纵向两列设置的十二个引线框架单体3,两排引线框架单体3之间设有连接筋4,边带2的外边缘设有多个缺口5,缺口5的深度H1不大于0.05mm,长度L1为1.20±0.02mm。缺口5的深度不易太大,足够小的缺口5在一方面能够使整个基础单元1的定位操作更佳简单、定位效果更佳精良,在另一方面也能够节省其制作材料。

缺口5也是整个引线框架板件将多幅切成单幅的凭证,因此,缺口5最好在每个基本单元1的上下两边的边带2边缘位置,且缺口5位于横向相邻的两个引线框架单体3的中轴线上。这样,对于每一个基础单元1都有上下两个定位缺口5,同时设置在其中部,所起到的定位效果最好。

在本实施例中,两侧边带2上均设有多个用于定位板件的第一定位孔21,边带2上还设有两组用于传感器检测位置用的第一识别孔22和第二识别孔23;第一识别孔22和第二识别孔23分别位于两侧的边带2上,且第一识别孔22与第二识别孔23不在同一竖直线上。进一步的,第一识别孔22和第二识别孔23均为多个,相邻两个第一识别孔22的间距为36mm,相邻两个第二识别孔23的间距为36mm。这样,在第一识别孔22和第二识别孔23下更能保证整个引线框架板件定位的准确性。两组识别孔的位置分别设在引线框架板件两侧的边带2上,同时这两组识别孔的大小不一样,这样能够针对具体的位置进行识别。

其中,基本单元1的长度L2为25.10±0.05mm,宽度W2为7.40±0.05mm。这样,将每个基本单元1的尺寸控制的尽可能小,同时在这个尺寸中,设计出六排两列的引线框架单体3,能够将材料的利用率进一步提升。

在本实施例中,引线框架单体3包括六个长条状的引线脚6,六个引线脚6呈两排三列排布,引线脚6一端连接有一头部7,且上下两排引线脚6的头部7两两相对。这样,六个引线脚6连接的头部7均位于塑封区,在安装芯片后将整个塑封区进行封装,制成一个完整的芯片。同时,上排最右与下排最左位置的头部7为一承载芯片的芯片岛71。这样,将芯片安装在接触面积比较大的头部7上,能够是其连接的更佳牢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本实施例中,引线框架板件的边带2边缘还设有多个限位凹槽24。这样,限位凹槽24可以防止引线框架板件放反,同时限位凹槽24的形状可以设计为半月形或和方形等,便于识别。限位凹槽24的设计可以只在引线框架板件的一侧边带2上设置,另一侧边带2不设置;也可以在两边的边带2上均设有限位凹槽24,不过这样的话,需要使其两边的限位凹槽24深度或形状不一样,保证能都被识别出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固定尺寸的引线框架板件上,将其制作的布局改变,设为六排两列的形式,大大增加了板件的利用率;在每一个基础单元的上下两边的边带上均设置缺口,用于固定相应的基础单元,同时缺口的尺寸很小,定位方便准确,能够在保证做到定位的同时,还能节省材料;通过设置定位孔、识别孔和限位凹槽来保证其定位的准确度,同时保证其冲压方向正确。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