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3990发布日期:2019-01-16 00:11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能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包。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包作为新能源汽车中的核心零部件,是整车性能的关键。而动力电池包运行时的温度是影响其寿命的一个关键因素。

目前,市面上的动力电池包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结构复杂,从而导致模组装配工艺复杂、安装不可靠;再者,动力电池包缺少有效的散热及加热装置,温度高或者温度较低的工况下,不能保证动力电池包运行的稳定性。

因此,开发一款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并且能够利于散热和传热的动力电池包是新能源汽车继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利于加热和散热,使电芯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运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包括若干个电芯单元,所述电芯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电芯、至少一个导热板、第一安装件、第二安装件,所述电芯和所述导热板平行且相对设置,且所述电芯和所述导热板的一端均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件,另一端均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件,若干个所述电芯单元沿所述电芯和所述导热板相对设置的方向依次叠加连接,所述电芯至少有一个侧面与所述导热板接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芯为扁平状的长方体,所述电芯面积较大的两个侧面与所述导热板平行,且每个所述电芯的至少一个面积较大的侧面与所述导热板接触。

作为优选方案,导热板的两侧分别设有沿所述电芯的方向延伸并包裹所述电芯侧部的弯折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安装件和所述第二安装件上均开设有安装孔,一紧固件依次穿过全部所述第一安装件上的安装孔,以将全部所述电芯单元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另一紧固件依次穿过全部所述第二安装件上的安装孔,以将全部所述电芯单元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动力电池包两端的所述电芯单元的外侧均设有端板,所述端板的两端分别与位于所述动力电池包两端的所述电芯单元的所述第一安装件和所述第二安装件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芯的一端通过泡棉粘贴于所述第一安装件上,另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二安装件,所述导热板的两端分别卡接于所述第一安装件和所述第二安装件。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热板由铝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芯的正极和负极设于同一侧,各个所述电芯的电极均设于所述动力电池包的同一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动力电池包还包括用于依次连接相邻连个所述电芯的正极和负极的转接铝排,所述转接铝排的两端从所述动力电池包的同一侧伸出。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动力电池包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动力电池包设有所述电芯的电极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其由若干个电芯单元依次连接而成,电芯单元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电芯和导热板,电芯和导热板的两端均分别连接于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上,各个电芯的至少一个侧面与导热板接触,导热板可以作为电芯降温或者升温的传热板,满足了电池在运行过程中的温度要求,加大了电芯的放电深度,提高了循环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动力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揭开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一爆炸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另一爆炸示意图。

图中,10、电芯单元;11、电芯;12、导热板;121、弯折部; 13、第一安装件;131、安装孔;14、第二安装件;15、泡棉;20、紧固件;30、端板;40、防呆片;50、转接铝排;60、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动力电池包,其包括若干个电芯单元10,所述电芯单元10包括至少一个电芯11、至少一个导热板12、第一安装件13、第二安装件13,所述电芯11和所述导热板12平行且相对设置,且所述电芯11和所述导热板12的一端均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件13,另一端均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件 14,若干个所述电芯单元10沿所述电芯11和所述导热板12相对设置的方向依次叠加连接,所述电芯11至少有一个侧面与所述导热板 12接触。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组装所述动力电池包的过程中,将至少一个电芯11和导热板12平行夹装于第一安装件13和第二安装件14之间,构成电芯单元10,再依次叠加连接各个电芯单元10,即可完成动力电池包的安装,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各个电芯11的至少一个侧面与导热板12为面接触,能够实现导热板12和电芯11之间的良好传热,能够很好地对电芯11进行散热或者输热,满足电芯11在运行过程中的温度要求,降低了动力电池包在温度偏高或者偏低的工作环境中的运行风险。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芯11为扁平状的长方体,所述电芯11面积较大的两个侧面与所述导热板12平行,且每个所述电芯11的至少一个面积较大的侧面与所述导热板12接触。将电芯11面积较大的侧面与导热板12接触,能够保证电芯11与导热板12之间更好的导热。参照图4可知,本实施例中的各个电芯单元10包括沿电芯11的厚度方向依次叠加的两个电芯11和一个导热板12,且各个电芯单元10 朝同一方向依次叠加连接,位于电芯单元10外侧的电芯11的外侧面与相邻的电芯单元10中的导热板12接触,位于电芯单元10中间的电芯的一个面积较大的侧面与位于同一电芯单元10上的导热板12接触,能够保证动力电池包的各个电芯11的一个面积较大的侧面与导热板12接触。

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安装件13和第二安装件14采用塑料材料制成,能够减轻动力电池包的重量,实现了动力电池包的轻量化。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复参阅图4,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所述导热板12的两侧分别设有沿所述电芯11的方向延伸并包裹所述电芯11侧部的弯折部121,弯折部121能够限制所述电芯11沿其两侧的方向的位移;且弯折部121直接与外部连通,电芯11中的热量通过导热板12传输至弯折部121后能够及时将热量散发至空气中,或者,可以在弯折部121上设置加热装置,通过导热板12传输至电芯11上。示例性地,所述加热装置为贴附于所述弯折部121上的硅胶加热片。

具体地,为了便于安装各个电芯单元10,所述第一安装件13和所述第二安装件14上均开设有安装孔131,一紧固件30依次穿过全部所述第一安装件13上的安装孔131,以将全部所述电芯单元10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另一紧固件30依次穿过全部所述第二安装件14上的安装孔 131,以将全部所述电芯单元10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示例性地,所述安装孔131为通孔,所述紧固件20为长螺杆,将动力电池包放置为平躺状态时,通过长螺杆穿过安装孔131后再用螺母连接即可压紧固定各电芯单元10。

同样地的目的,为了更好地紧固固定各个电芯单元10,所述动力电池包两端的所述电芯单元10的外侧均设有端板30,所述端板30的两端分别与位于所述动力电池包两端的所述电芯单元10的所述第一安装件13和所述第二安装件14连接,设置的端板30还能对动力电池包进行保护。示例性地,所述端板30采用塑料材料制成,且为了增加稳定性,可在塑料制成的端板30外侧再连接金属材料的板件。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芯11的一端通过泡棉15粘贴于所述第一安装件13上,另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二安装件14,所述导热板12的两端分别卡接于所述第一安装件13和所述第二安装件14中,组装简单且安装牢固。示例性地,所述泡棉15为双面带胶PU泡棉。

为了使导热板12达到较佳的导热效果,导热板12采用铝材料制成,且铝材料的导热板12能够进一步实现动力电池包的轻量化。

本实施例中,为了合理布置各电芯分布且便于动力电池包中的走线,所述电芯11的正极和负极设于同一侧,各个所述电芯11的电极均设于所述动力电池包的同一侧,复参阅图1所示,第二安装件14上相对于所述电芯11的电极的方向开设有通孔,电芯11的正极和负极均由第二安装件14上的通孔13穿出。

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电芯11的电极之间插设有防呆片40,保证了动力电池包组装过程中的安全性能。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动力电池包还包括用于依次连接相邻连个所述电芯11的正极和负极的转接铝排50,所述转接铝排50的两端从所述动力电池包的同一侧伸出,使动力电池包的正极和负极设置在同一侧,以方便串联两个及以上的所述动力电池包。

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保护所述动力电池包中的电芯11,所述动力电池包还包括盖板60,所述盖板60盖设于所述动力电池包设有所述电芯11的电极的一侧。示例性地,所述盖板60采用塑料材料制成。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由若干个电芯单元10依次叠加连接而成,电芯单元10包括第一安装件13、第二安装件 14、平行夹装于第一安装件13和第二安装件14之间的电芯11和导热板 12,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成本低;保证电芯11的至少一个侧面与导热板12接触,以实现电芯11与导热板12之间良好的热传输,在环境温度过热或者过冷的情况下,能够将电芯11的热量通过导热板12散发出去,或者,通过设置加热装置,经导热板将热量传导至电芯11中,保证了动力电池包的在高温及低温下运行的稳定性,提高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