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式互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8417发布日期:2019-04-16 22:1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式互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干式互感器。



背景技术:

干式互感器是变压器的一种,但是现有装置存在接线头与接线导体零件裸露在外与外界空气相接触,无法减缓氧化速度,不能够保护接头和外部导体零件,产生了外部导体零件和导线接头易氧化从而降低导线接头与零件的导电性能的问题,所以急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式互感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干式互感器,包括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的下部上端四角均固定安装有吊环,所述第一外壳的上部前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的上端固定嵌接对称安装有法兰,所述法兰的上端均固定安装有伞群,所述伞群的上端均固定安装有一次端子。

优选的,所述一次端子的内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均匀对称安装有第一接线座、第二接线座、第三接线座和第四接线座。

优选的,所述第一接线座的内部设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下部前端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支架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皮罩,所述皮罩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皮圈,所述螺纹孔的内侧端螺纹安装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前端固定安装有旋钮。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侧端下棱角嵌接固定安装在伞群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支架的下端固定安装在底座的上端。

优选的,所述支架和螺纹柱均为导体。

优选的,所述底座为导体。

优选的,所述吊环的下端固定安装在第一外壳的下部上端。

优选的,所述第二外壳的内部空间与第一外壳的内部空间贯通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利用第一接线座、第二接线座、第三接线座和第四接线座外接导线并且与导线电性相连,提高了连接数量,用手将导线穿过皮圈塞入支架的内部,将导线接头置于螺纹孔的正后侧,利用外力旋拧旋钮通过螺纹柱的后端紧固导线接头,利用皮圈的弹性密封入口,利用支架和皮罩隔绝内外空间,达到减缓导线接头氧化速度的目的,提高了对导线接头的保护性,利用底座的侧端下棱角嵌接固定安装在伞群的顶端,为一次端子提供了支撑力,提高了一次端子的稳固性,利用支架的下端固定安装在底座的上端,为第一接线座提供了支撑力,提高了第一接线座的稳固性,利用支架和螺纹柱均为导体,使导线接头固定后与支架电性相连,方便接通电路,利用底座为导体使导线通过一次端子与伞群顶部以及内部的元件电性相连,方便了元件接电,用绳索穿过吊环,再用外力通过绳索搬运至安装目标位置,或拆卸后搬运至目标位置,方便了安装或拆卸,利用第二外壳保护接线头,利用第一外壳保护内部元件,提高了对装置内部元件的保护性,解决了外部导体零件和导线接头易氧化从而降低导线接头与零件的导电性能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接线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吊环、2-一次端子、3-伞群、4-法兰、5-第一外壳、6-第二外壳、7-第一接线座、8-第二接线座、9-第三接线座、10-第四接线座、11-底座、12-皮圈、13-皮罩、14-支架、15-螺纹柱、16-旋钮、17-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干式互感器,包括第一外壳5,第一外壳5的下部上端四角均固定安装有吊环1,第一外壳5的上部前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外壳6,第一外壳5的上端固定嵌接对称安装有法兰4,法兰4的上端均固定安装有伞群3,伞群3的上端均固定安装有一次端子2。

一次端子2的内部设有底座11,底座11的上端均匀对称安装有第一接线座7、第二接线座8、第三接线座9和第四接线座10,利用第一接线座7、第二接线座8、第三接线座9和第四接线座10外接导线并且与导线电性相连,提高了连接数量,第一接线座7的内部设有支架14,支架14的下部前端开设有螺纹孔17,支架14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皮罩13,皮罩1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皮圈12,螺纹孔17的内侧端螺纹安装有螺纹柱15,螺纹柱15的前端固定安装有旋钮16,用手将导线穿过皮圈12塞入支架14的内部,将导线接头置于螺纹孔17的正后侧,利用外力旋拧旋钮16通过螺纹柱15的后端紧固导线接头,利用皮圈12的弹性密封入口,利用支架14和皮罩13隔绝内外空间,达到减缓导线接头氧化速度的目的,提高了对导线接头的保护性,底座11的侧端下棱角嵌接固定安装在伞群3的顶端,利用底座11的侧端下棱角嵌接固定安装在伞群3的顶端,为一次端子2提供了支撑力,提高了一次端子2的稳固性,支架14的下端固定安装在底座11的上端,利用支架14的下端固定安装在底座11的上端,为第一接线座7提供了支撑力,提高了第一接线座7的稳固性,支架14和螺纹柱15均为导体,利用支架14和螺纹柱15均为导体,使导线接头固定后与支架14电性相连,方便接通电路,底座11为导体,利用底座11为导体使导线通过一次端子2与伞群3顶部以及内部的元件电性相连,方便了元件接电,吊环1的下端固定安装在第一外壳5的下部上端,用绳索穿过吊环1,再用外力通过绳索搬运至安装目标位置,或拆卸后搬运至目标位置,方便了安装或拆卸,第二外壳6的内部空间与第一外壳5的内部空间贯通相连,利用第二外壳6保护接线头,利用第一外壳5保护内部元件,提高了对装置内部元件的保护性。

工作原理:利用第一接线座7、第二接线座8、第三接线座9和第四接线座10外接导线并且与导线电性相连,用手将导线穿过皮圈12塞入支架14的内部,将导线接头置于螺纹孔17的正后侧,利用外力旋拧旋钮16通过螺纹柱15的后端紧固导线接头,利用皮圈12的弹性密封入口,利用支架14和皮罩13隔绝内外空间,达到减缓导线接头氧化速度的目的,利用底座11的侧端下棱角嵌接固定安装在伞群3的顶端,为一次端子2提供了支撑力,利用支架14的下端固定安装在底座11的上端,为第一接线座7提供了支撑力,利用支架14和螺纹柱15均为导体,使导线接头固定后与支架14电性相连,利用底座11为导体使导线通过一次端子2与伞群3顶部以及内部的元件电性相连,用绳索穿过吊环1,再用外力通过绳索搬运至安装目标位置,或拆卸后搬运至目标位置,利用第二外壳6保护接线头,利用第一外壳5保护内部元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