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麦克风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1207发布日期:2019-06-19 00:02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麦克风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麦克风插座连接器。



背景技术:

麦克风,学名为传声器,是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能量转换器件,由"Microphone"这个英文单词音译而来,也称话筒、微音器。二十世纪,麦克风由最初通过电阻转换声电发展为电感、电容式转换,大量新的麦克风技术逐渐发展起来,这其中包括铝带、动圈等麦克风,以及当前广泛使用的电容麦克风和驻极体麦克风。

麦克风插座连接器因此而产生,现有技术中的麦克风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中的接地端子和开关端子组,该开关端子组一般包括固定于该绝缘本体中的静片和与该静片适配的弹片,即一片静片与一片弹片组成一个开关,如需要两个开关是,则需要两片静片与两片弹片组成,其结构较为复杂,且零件相对较多,不利于其提高市场竞争力。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麦克风插座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麦克风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中的接地端子和开关端子组,该绝缘本体具有供插头插入的插孔,所述开关端子组包括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中的静态端子以及同时与该静态端子接触的信号弹片端子和动态端子,该信号弹片端子的弹性接触臂置于所述插孔中,并与静态端子接触;所述插孔内设置有第一弹性绝缘臂,该第一弹性绝缘臂与动态端子接触。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插头插入该绝缘本体的插孔后推开所述信号弹片端子的弹性接触臂,该弹性接触臂向外张开而脱离静态端子,且该插头与第一弹性绝缘臂接触,该第一弹性绝缘臂向外张开时将动态端子向外推开而使动态端子脱离静态端子。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静态端子包括有第一主体部、成型于该第一主体部下端的第一引脚部、成型于该第一主体部上端的第一接触部、弯折成型于该第一接触部上端并与该第一接触部垂直的第二接触部,该第一接触部与所述动态端子接触,该第二接触部与所述弹性接触臂接触。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接触部上成型有至少一个第一凸包,该第一凸包与所述动态端子接触。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接触部上成型有至少一个第二凸包,该第二凸包与所述弹性接触臂接触。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动态端子前端具有导接弹性臂,该导接弹性臂端部与所述静态端子接触。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动态端子后端具有凸部,该凸部与第一弹性绝缘臂接触。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本体后端插设固定有绝缘后座,该绝缘后座上成型有所述的第一弹性绝缘臂。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后座上成型有第二弹性绝缘臂,该第二弹性绝缘臂的形状与第一弹性绝缘臂的形状相同,且该第二弹性绝缘臂与第一弹性绝缘臂对称设置于所述插孔中。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本体于所述插孔前端套设有金属套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信号弹片端子与静态端子配合组成第一组开关,该动态端子与静态端子配合组成第二组开关,其中,该静态端子同时在两组开关中使用,以此在达到两组开关的要求下,节省了一个静态端子,令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简单,并能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拆卸绝缘本体后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拆卸绝缘本体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静态端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6所示,为一种麦克风插座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1以及设置于该绝缘本体1中的接地端子2和开关端子组,该绝缘本体1具有供插头插入的插孔10。

所述开关端子组包括设置于该绝缘本体1中的静态端子3以及同时与该静态端子3接触的信号弹片端子4和动态端子5,该信号弹片端子4的弹性接触臂41置于所述插孔10中,并与静态端子3接触;所述插孔10内设置有第一弹性绝缘臂61,该第一弹性绝缘臂61与动态端子5接触。该信号弹片端子4与静态端子3配合组成第一组开关,该动态端子5与静态端子3配合组成第二组开关,其中,该静态端子3同时在两组开关中使用,以此在达到两组开关的要求下,节省了一个静态端子,令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简单,并能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插头插入该绝缘本体1的插孔10后推开所述信号弹片端子4的弹性接触臂41,该弹性接触臂41向外张开而脱离静态端子3,且该插头与第一弹性绝缘臂61接触,该第一弹性绝缘臂61向外张开时将动态端子5向外推开而使动态端子5脱离静态端子3,也就是说,该插头插入该绝缘本体1的插孔10后,该插头仅与信号弹片端子4的弹性接触臂41接触,并实现通讯,而动态端子5与静态端子3及信号弹片端子4之间相互分离,处于开路状态;当插头拔出后,动态端子5、静态端子3及信号弹片端子4均复位,并相互接触,处于闭路状态。

所述静态端子3包括有第一主体部31、成型于该第一主体部31下端的第一引脚部32、成型于该第一主体部31上端的第一接触部33、弯折成型于该第一接触部33上端并与该第一接触部33垂直的第二接触部34,该第一接触部33与所述动态端子5接触,该第二接触部34与所述弹性接触臂41接触。

所述第一接触部33上成型有至少一个第一凸包331,该第一凸包331与所述动态端子5接触,以此增强接触的稳定性。所述第二接触部34上成型有至少一个第二凸包341,该第二凸包341与所述弹性接触臂41接触,以此增强接触的稳定性。

所述动态端子5前端具有导接弹性臂51,该导接弹性臂51端部与所述静态端子3接触。所述动态端子5后端具有凸部52,该凸部52与第一弹性绝缘臂61接触,以此第一弹性绝缘臂61能够更好的通过凸部52推动动态端子5移动。

所述绝缘本体1后端插设固定有绝缘后座6,该绝缘后座6上成型有所述的第一弹性绝缘臂61。其中所述绝缘后座6上成型有第二弹性绝缘臂62,该第二弹性绝缘臂62的形状与第一弹性绝缘臂61的形状相同,且该第二弹性绝缘臂62与第一弹性绝缘臂61对称设置于所述插孔10中,以此增强插拔力。

所述绝缘本体1于所述插孔10前端套设有金属套管11。当然,也可以不组装金属套管11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信号弹片端子4与静态端子3配合组成第一组开关,该动态端子5与静态端子3配合组成第二组开关,其中,该静态端子3同时在两组开关中使用,以此在达到两组开关的要求下,节省了一个静态端子,令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简单,并能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