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模组、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25879发布日期:2019-06-05 22:38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端子模组、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端子模组、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通讯领域内高密度高速率传输的端子模组、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在电子工业中,通常电路板与其它电子装置通过电连接器连接。随着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电连接器的功能日渐增强与改善。对数据存储量的要求高速增加和传送速度的加快,引起接口界面发生很大的变化,高密度电连接器随之产生并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中。通常高密度电连接器的端子数目众多,由于安装空间的限制,电连接器尺寸不可能太大,因此端子间距将变得很小,导致信号传输时内部电磁干扰现象严重。对于构造精密的高密度电连接器而言,外部其它电子装置产生的微小电磁干扰也容易对其电信传输产生较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屏蔽效果好的端子模组、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端子模组,包括组装在一起的第一端子模组与第二端子模组,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包括信号端子以及一体成型至所述信号端子的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包括间隔设置的若干接地端子本体与若干屏蔽片、一体成型至所述接地端子本体的第一绝缘块,所述屏蔽片连接相邻的一对所述接地端子本体,所述接地端子本体包括第一上接触部与第一下接触部,所述信号端子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相邻的一对所述第一绝缘块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本体包括第二基部以及自所述第二基部延伸的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包括一体成型至所述屏蔽片的第二绝缘块,所述第二定位块位于相邻的一对所述第一绝缘块之间,所述第二绝缘块位于所述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包括若干信号端子,所述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一体成型至若干所述信号端子,所述第一绝缘块包括底部、自所述底部延伸的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一基部以及自所述第一基部延伸的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基部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所述第一定位块位于相邻的一对所述第一绝缘块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接地端子本体包括第一上接触部、第一下接触部、连接所述第一上接触部与第一下接触部的第二固定部,所述屏蔽片包括自所述第二固定部延伸的第二连接部、自所述第二连接部延伸的第一屏蔽部以及自所述第一屏蔽部延伸的第二屏蔽部,所述第一屏蔽部与位于所述第一屏蔽部的相对两端的一对所述第二连接部围成凹陷部。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端子包括第一接触部,相邻的一对所述第一上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第一侧与第二侧,所述第二屏蔽部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第三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与所述第一侧垂直。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接地端子本体位于同一排,若干所述第一屏蔽部位于同一排,所述接地端子本体与所述第一屏蔽部以及所述第二屏蔽部平行设置。

本申请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塑胶本体以及上述端子模组,所述端子模组组装至所述塑胶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所述塑胶本体包括若干定位孔,所述端子模组包括组装至所述定位孔并与所述塑胶本体扣持的卡扣。

本申请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上述电连接器以及与所述电连接器配合的互配电连接器,所述互配电连接器包括第四本体以及组装至所述第四本体的互配信号端子与互配接地端子组件,所述互配信号端子与所述信号端子电性接触,所述互配接地端子组件与所述接地端子本体电性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互配接地端子组件包括一对互配接地端子主体、分别自一对所述互配接地端子主体延伸的一对连接部以及连接一对所述连接部的屏蔽部,相邻的一对所述互配接地端子主体位于所述互配信号端子的第一侧与第二侧,所述屏蔽部位于所述互配信号端子的第三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与所述第一侧垂直设置。

本申请接地端子组件的屏蔽片连接相邻的一对所述接地端子本体,所述信号端子的第一连接部位于相邻的一对所述第一绝缘块之间,使得所述接地端子组件具有较佳的屏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第一端子模组的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第一端子模组的信号端子的立体图;

图6是图3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第二端子模组的立体图;

图7是图6所示的第二端子模组的接地端子组件的立体图;

图8是图7所示的接地端子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9是图3所示的端子模组的另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10是图1所示的互配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互配电连接器的第四本体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第四本体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图10所示的互配电连接器的第三端子模组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0所示的互配电连接器的互配接地端子组件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互配接地端子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件。

参见图1至图2所示,本申请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电连接器2及与所述电连接器2配合的互配电连接器1。

重点参阅图3所示,所述电连接器2包括塑胶本体20以及组装至所述塑胶本体20的若干端子模组21。所述端子模组21包括组装在一起的第一端子模组210与第二端子模组211。

所述塑胶本体20包括下侧壁201、自所述下侧壁201延伸的一对第一侧壁202以及连接所述一对第一侧壁202的一对第二侧壁203。所述下侧壁201、所述第一侧壁202以及所述第二侧壁203围成容纳部2031。所述下侧壁201包括若干端子孔2010。所述第二侧壁203包括若干定位孔2033与若干收容部2032。

重点参阅图4至图5所示,所述第一端子模组210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本体2101、第二本体2103与若干信号端子2102。所述信号端子2102包括第一接触部21021与第二接触部21022、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1021与所述第二接触部21022之间的第一固定部21023、第二固定部21024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21023与所述第二固定部21024的第一连接部21025。所述第一本体2101固定至所述第一固定部21023,所述第二本体2103固定至所述第二固定部21024。所述第一本体2101包括第一基部21011以及自所述第一基部21011延伸的若干第一定位块21012。所述第二本体2103包括第二基部21031以及自所述第二基部21031延伸的若干第二定位块21032。

重点参阅图6至图7所示,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11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三本体2110与接地端子组件2111。所述第三本体2110包括组装入所述塑胶本体20的定位孔2033并与所述塑胶本体20扣持的卡扣2112,以把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11固定至所述塑胶本体20。

所述接地端子组件2111由金属板材冲压折弯形成。所述接地端子组件2111包括间隔设置的若干接地端子本体21110与若干屏蔽片21116。所述接地端子本体21110包括第一上接触部21112、第一下接触部21113、连接所述第一上接触部21112与第一下接触部21113的第二固定部21114。所述屏蔽片21116包括自所述第二固定部21114延伸的第二连接部21119、自所述第二连接部21119延伸的第一屏蔽部21115以及自所述第一屏蔽部21115延伸的第二屏蔽部21118。所述第二固定部21114与所述第一屏蔽部21115平行但不共面。所述第一屏蔽部21115与位于所述第一屏蔽部21115的相对两端的一对所述第二连接部21119围成凹陷部21111。

在图示实施例中,所述若干接地端子本体21110通过第一屏蔽部21115连接在一起,方便加工制造。参照图8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接地端子本体21110可与其他接地端子本体21110断开设置,实现分流以及多种信号或电源的传输目的,即所述断开的接地端子本体21110可作为信号端子使用,满足客户的多种需求。

所述第三本体2110包括若干第一绝缘块21100、若干第二绝缘块21101与若干第三绝缘块21102、若干第一容纳槽21103与若干第二容纳槽21104。若干所述第一绝缘块21100分别固定至若干所述接地端子本体21110。若干所述第二绝缘块21101与第三绝缘块21102分别固定至若干所述屏蔽片21116。所述第一容纳槽21103与所述第二容纳槽21104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块21101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容纳槽21103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块21101与所述第三绝缘块21102之间。

所述第一绝缘块21100包括底部21105、自所述底部21105延伸的第一限位部21106与第二限位部21107。所述第一限位部21106的相对两侧设置为第三容纳槽21108与第四容纳槽21109。所述第三容纳槽21108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21106与所述第二限位部21107之间。当所述第一端子模组210组装至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11时,所述第一基部21011位于所述第三容纳槽21108内并与所述第一限位部21106以及所述第二限位部21107过盈配合;所述第一定位块21012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21103内并与所述第二绝缘块21101以及所述第三绝缘块21102或者一对所述底部21105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基部21031位于所述第四容纳槽21109内;所述第二定位块21032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21104内并与所述一对所述底部21105过盈配合。如此设置,使得所述第一本体2101与第二本体2103牢固地定位至所述第三本体2110。

在图示实施例中,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把所述第一本体2101与第二本体2103牢固地定位至所述第三本体2110,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在所述第一本体2101和第二本体2103设置凸点(未图示)与所述第三本体2110干涉配合。或者,所述凸点也可设置于所述第三本体2110。

重点参阅图3所示,当所述第一端子模组210组装至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11之后,所述信号端子2102的第一连接部21025位于相邻的一对所述第一限位部21106与所述第二绝缘块21101围成的空间(未标示)内;若干所述信号端子2102的若干第一接触部21021与若干所述接地端子本体21110的若干第一上接触部21112位于同一排并间隔排布;若干所述信号端子2102的若干第二接触部21022与若干所述接地端子本体21110的若干第一下接触部21113位于同一排并间隔排布;所述屏蔽片21116的第二屏蔽部21118位于所述信号端子2102的第一接触部21021的一侧。如此设置,使得所述屏蔽片21116具有较佳的屏蔽效果。所述信号端子2102的第一连接部21025是裸露的,与空气接触,提高电连接器的电器性能。

当所述端子模组21组装至所述塑胶本体20时,所述端子模组21组装至所述塑胶本体20的容纳部2031,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11的卡扣21102组装入所述塑胶本体20的定位孔2033并与所述塑胶本体20扣持,以把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11固定至所述塑胶本体20。所述接地端子本体21110的第一上接触部21112以及所述信号端子2102的第一接触部21021收容至所述塑胶本体20的端子孔2010。

在图示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模组210的第一本体2101与第二本体2103把若干所述信号端子2102连接在一起,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此。参照图9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端子模组21包括组装至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20的若干第一端子模组221。所述第一端子模组221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本体2211、第二本体2212与信号端子2210。所述第二本体2212包括第二基部22120以及自所述第二基部22120延伸的第二定位块22121。

所述第三本体2201包括若干第一绝缘块22010、若干第二绝缘块22011、若干第一容纳槽22012与若干第二容纳槽22013。所述第一容纳槽22012与所述第二容纳槽22013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块22011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绝缘块22010包括一对第三容纳槽22014。当所述第一端子模组221组装至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20时,所述第一本体2211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22012内,所述第二本体2212的第二基部22120位于所述第三容纳槽22014内,所述第二定位块22121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22013内。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端子模组221为独立式设计,所述第三本体2201仅设有第一绝缘块22010和第二绝缘块22011,取消了第三绝缘块,使得电连接器更加的小型化。

重点参阅图10至图14所示,所述互配电连接器1包括第四本体10、固定至所述第四本体10的互配接地端子组件11与若干第三端子模组12。所述第三端子模组12包括一对互配信号端子121以及与所述一对互配信号端子121一体成型的第五本体122。在图示实施例中,所述互配接地端子组件11组装至所述第四本体10,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互配接地端子组件11可与所述第四本体10一体成型。在图示实施例中,所述互配信号端子121与所述第五本体122一体成型之后再组装至所述第四本体10,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互配信号端子121可直接与所述第四本体10一体成型或者直接组装至所述第四本体10。

所述第四本体10包括底壁101以及自所述底壁101的相对两端延伸的第一侧墙102与第二侧墙103。所述底壁101与所述第一侧墙102以及第二侧墙103围成空间104。所述底壁101包括若干排间隔排列的第一孔1010与第二孔1011。所述第一孔1010与所述第二孔1011连通。相邻的两排中的所述第一孔1010以及相邻的两排中的所述第二孔1011错位排列。第n排中的所述第一孔1010与第n+2排中的所述第一孔1010对齐排列(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第n排中的所述第二孔1011与第n+2排中的所述第二孔1011对齐排列。第一侧墙102和/或所述第二侧墙103包括若干凸肋1030。所述第一侧墙102和/或所述第二侧墙103包括靠近所述底壁101的第一端1031以及与所述第一端1031相对的第二端1032。在图示实施例中,所述凸肋1030自所述第二端1032延伸至所述第一端1031并与所述底壁101连接在一起,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凸肋1030可为设置于所述第二端1032的凸块,所述凸块并未延伸至所述第一端。所述凸肋1030包括导引部10301。

所述第三端子模组12组装至所述第四本体10的第二孔1011。重点参阅图13所示,所述互配信号端子121包括第三接触部1210、第四接触部1211以及位于所述第三接触部1210与第四接触部1211之间的固持部1212。所述第五本体122一体成型至所述固持部1212。所述第五本体122包括相对的一对第一表面1220以及连接所述一对第一表面1220与第二表面1222、分别自所述一对第一表面1220延伸的一对第一凸出部1223以及自所述第二表面1222延伸的第二凸出部1225。当所述第三端子模组12组装至所述第四本体10的第二孔1011后,所述第一凸出部1223以及第二凸出部1225与所述第四本体10过盈配合,以把所述第三端子模组12固定至所述第四本体10。

所述互配接地端子组件11组装至所述第四本体10的第一孔1010。重点参阅图14所示,所述互配接地端子组件11由金属板材冲压折弯形成。所述互配接地端子组件11包括若干互配接地端子本体110、自所述互配接地端子本体110延伸的连接部113以及连接相邻的一对所述互配接地端子本体110的所述连接部113的屏蔽部114。所述互配接地端子本体110包括主体部1101以及自所述主体部1101的相对两端延伸的第二上接触部1102与第二下接触部1103。所述连接部113自所述主体部1101弯折延伸形成。所述屏蔽部114组装至所述第四本体10的第二孔1011。所述第二上接触部1102至所述第二下接触部1103的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所述屏蔽部114与所述主体部1101平行设置。所述屏蔽部114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部113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相邻的两个所述互配接地端子本体110、所述连接部113以及所述屏蔽部114围成收容空间1140。所述第三端子模组12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140。所述互配接地端子组件11组装至所述第四本体10时,可以同时组装若干所述互配接地端子本体110,增加了组装的效率。所述第三端子模组12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140且所述第三端子模组12的互配信号端子121位于相邻的一对所述互配接地端子本体110之间,增加了所述互配接地端子组件11的电磁屏蔽效果。

在图示实施例中,若干所述互配接地端子本体110通过若干所述屏蔽部114连接在一起,参照图15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其中一个互配接地端子本体110可与其他的互配接地端子本体110断开设置,实现分流以及多种信号或电源的传输目的,即所述断开的互配接地端子本体110可作为互配信号端子使用,满足不同客户的组装要求。

重点参阅图10所示,当所述互配接地端子组件11以及第三端子模组12组装至所述第四本体10之后,所述互配信号端子121的第三接触部1210以及所述互配接地端子本体110的第二上接触部1102位于所述第四本体10的空间104内,所述第三端子模组12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互配接地端子组件11形成的收容空间1140内,即相邻的所述一对互配接地端子主体110位于所述互配信号端子121的第一侧与第二侧,所述屏蔽部114位于所述互配信号端子121的第三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与所述第一侧垂直。如此设置,使得所述互配接地端子组件11具有更好的屏蔽效果。

重点参阅图1至图2所示,当所述电连接器2组装至所述互配电连接器1的空间104内时,所述互配电连接器1的凸肋1030组装入所述电连接器2的收容部2032,有效地保证所述互配电连接器1的互配信号端子121的第三接触部1210与所述电连接器2的信号端子2102的第一接触部21021对准并实现电连接,以及所述互配电连接器1的互配接地端子本体110的第二上接触部1102与所述电连接器2的接地端子本体21110的第一上接触部21112对准并实现电连接;同时,把所述电连接器2定位至所述互配电连接器1,防止所述电连接器2的晃动。

本申请接地端子组件2111的屏蔽片21116连接相邻的一对所述接地端子本体21110,所述信号端子2102的第一连接部21025位于相邻的一对所述第一绝缘块21100,22010之间,使得所述接地端子组件2111具有较佳的屏蔽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