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紧凑便于安装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6261发布日期:2019-07-19 21:45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构紧凑便于安装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紧凑便于安装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燃油、混动力及纯电动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电连接器接口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连接器结构中,主要包括有壳体、依次卡合设于壳体内的屏蔽片和前胶芯以及与壳体连接的线缆;在将前胶芯与屏蔽片进行组装时,两者之间比较难定位,组装效率低;而将前胶芯和屏蔽片的整体组装在壳体内固定时是利用壳体上的塑胶扣变形来卡住前胶芯,在安装时比较难安装和定位困难,需要用专门的治具来完成,组装效率低,且这样在安装后屏蔽片上的接触弹片容易受到治具的影响而发生移位或被压坏,从而导致屏蔽结构失效,可靠性不足,影响产品的整体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便于安装的连接器,可以有效的提高组装效率,并提高连接器的可靠性和品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便于安装的连接器,包括壳体和一端设于壳体内的线缆,所述壳体内设有相连通并成90度的横向孔和纵向孔,所述线缆的一端设于所述横向孔内,所述纵向孔内设有前屏蔽罩,所述前屏蔽罩内卡合设有前胶芯,所述前屏蔽罩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凸包,所述前胶芯的上端设有用于所述凸包滑动的导向槽,所述前胶芯内设有与所述线缆的端部连接的插孔端子。

优选地,在所述横向孔的内侧端卡合设有后屏蔽罩,所述后屏蔽罩内卡合设有后胶芯,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线缆端部设有插针端子,所述插针端子卡合设于所述后胶芯内并与所述插孔端子连接,所述后胶芯中在对应所述纵向孔的位置处设有插入孔,所述后屏蔽罩中在对应所述插入孔处设有开口,所述插入孔的孔口设有向外凸起的凸缘,所述前胶芯的上端设有与所述凸缘插接配合的插接槽。

优选地,所述线缆与壳体之间由内往外还依次设有屏蔽环、防水圈和尾扣,所述尾扣的外侧与所述壳体扣合,所述后屏蔽罩与所述屏蔽环抵接。

优选地,所述后屏蔽罩的外侧端部设有向内弯折入所述后胶芯内的倒扣,所述倒扣与所述屏蔽环的外周抵接。

优选地,所述开口的两侧设有向内弯折的接触卡爪,所述前屏蔽罩的上端插入所述开口中并与所述接触卡爪抵接;所述后胶芯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接触卡爪配合的滑动槽。

优选地,所述前胶芯的上端还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耳部,所述后胶芯的两侧设有容纳所述耳部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耳部的外侧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后屏蔽罩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槽卡合的第一弹片;所述横向孔的内侧端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卡槽,所述后屏蔽罩的上端设有向外弯折并与所述第二卡槽卡合的第二弹片;所述后胶芯的外周设有第三卡槽,所述后屏蔽罩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卡槽卡合的第三弹片;所述第一卡槽的下方设有第四卡槽,所述前屏蔽罩上设有与所述第四卡槽卡合的第四弹片。

优选地,所述插孔端子的上端凸出于所述前胶芯并插入所述后胶芯内,所述插孔端子的上端设有连接孔,所述插针端子插接于所述连接孔内;所述插孔端子的下端设有插接孔。

优选地,所述后胶芯包括前端带有所述插入孔的插接部以及卡合于所述插接部后端的固定部,所述端子的外周设有锥槽,所述固定部一端的内侧一体成型设有与所述锥槽卡合的弹性爪;所述固定部的前端两侧均设有卡扣,所述插接部的后端设有与所述卡扣卡合的卡口;所述卡扣的两侧设有导向条,所述插接部的后端设有与所述导向条插接的插槽。

优选地,所述前屏蔽罩的下端外侧设有凸起的导向卡座,所述纵向孔的孔口处设有与所述导向卡座配合的限位槽;所述纵向孔的孔口还卡合设有压住所述前屏蔽罩端面的固定扣。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前胶芯的一端侧边设置导向槽,并在前屏蔽罩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导向槽配合的凸包,通过凸包和导向槽的配合实现前胶芯与前屏蔽罩之间的组装定位,可又掉的提高组装效率;且在前胶芯和前屏蔽罩上分别设置相卡合的卡槽和弹片,将前胶芯和前屏蔽罩有效固定在一起,而后将两者组合的整体组装在壳体中实现固定,组装过程不需要使用治具,方便快捷,并且还在前屏蔽罩和纵向孔的孔口处分别设有配合的导向卡座和限位槽,实现前屏蔽罩安装时的导向定位作用,便于安装,提高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中连接器的截面图;

图2为实施例中连接器另一视角的截面图;

图3为实施例中后胶芯与前胶芯插合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壳体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前屏蔽罩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前胶芯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中后屏蔽罩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中固定部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中插接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一种结构紧凑便于安装的连接器,包括一体成型成直角状的壳体1和一端设于壳体1内的线缆2,壳体1的两直角边内分别设有相连通的横向孔11和纵向孔12,线缆2的一端设于横向孔11内,纵向孔12内设有前屏蔽罩9,前屏蔽罩9内卡合设有前胶芯5,前屏蔽罩9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本实施例中为两个)凸包91,前胶芯5的上端设有用于凸包91滑动的导向槽53,前胶芯5内设有与线缆2的端部连接的插孔端子10;上述结构通过凸包与导向槽的配合实现组装定位导向作用,便于安装,可有效提高组装效率;在前屏蔽罩9的下端外侧还设有凸起的导向卡座93,纵向孔12的孔口处设有与导向卡座93配合的限位槽121,通过导向卡座和限位槽121的配合实现了前胶芯和前屏蔽罩两者整体组装在壳体上时的导向定位作用,便于组装,进一步提高组装效率。

具体的,在横向孔11的内侧端卡合两端均为开口的后屏蔽罩3,后屏蔽罩3内卡合设有后胶芯4,置于壳体1内的线缆2端部设有插针端子21,插针端子21卡合设于后胶芯4内并与插孔端子10连接,后胶芯4中在朝向纵向孔12的位置处设有插入孔41,后屏蔽罩3中在对应插入孔41处设有开口36,插入孔41的孔口设有向外凸起的凸缘411,前胶芯5的上端设有与凸缘411插接配合的插接槽51,用于限定住前胶芯的位置,并使两者之间实现紧凑的可靠连接。

线缆2与壳体1之间由内往外还依次设有套接在线缆2上的屏蔽环6、垫片14、防水圈7和尾扣8,尾扣8的外侧与壳体1上横向孔孔口的外侧扣合,后屏蔽罩3与屏蔽环6抵接,形成屏蔽连接;具体的,后屏蔽罩的外侧端部设有多个呈圆周间隔分布并向内弯折入后胶芯4内的倒扣31,倒扣将后胶芯限定在后屏蔽罩内,防止被拉出,所有倒扣31均是具有弹性的弹片并与屏蔽环6的外周抵接,增大了屏蔽连接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屏蔽连接的可靠性。

在开口36的两侧设有多个向内弯折的接触卡爪32,前屏蔽罩9的上端插入开口36中并与接触卡爪32抵接,从而使前屏蔽罩和后屏蔽罩与屏蔽环三者形成可靠的屏蔽连接;后胶芯4的底部设有与接触卡爪32配合的滑动槽42,在后胶芯安装于后屏蔽罩内时,通过滑动槽和弹性脚的配合进行导向定位和防止接触卡爪妨碍后胶芯的安装,便于组装。

具体的,前胶芯5的上端还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耳部52,后胶芯4的两侧设有容纳耳部52的凹槽43,增大了前胶芯和后胶芯之间的卡合面积,提高了两者间的结合力,并作为两者组装时的导向定位结构;在耳部52的外侧设有第一卡槽521,后屏蔽罩3上向内弯折设有与第一卡槽521卡合的第一弹片33;横向孔11的内侧端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卡槽111,后屏蔽罩3的上端设有向外弯折并与第二卡槽111卡合的第二弹片34;后胶芯4的底部设有第三卡槽44,后屏蔽罩3上向内弯折设有与第三卡槽44卡合的第三弹片35;第一卡槽521的下方设有第四卡槽54,前屏蔽罩9上设有与第四卡槽54卡合的第四弹片92;上述结构使壳体、后屏蔽罩、后胶芯、前胶芯以及前屏蔽罩之间构成相互卡合的结构,使前胶芯和后胶芯可靠稳定的卡合在壳体中,不需要利用塑料扣来进行固定,避免使用治具造成组装效率低和损坏屏蔽片的情况出现;且当第四弹片与第四卡槽卡合后,凸包刚好与导向槽的下端底部抵接,从而使前胶芯和前屏蔽罩之间紧密连接,不会发生松动的情况;第一卡槽与第一弹片以及第四弹片与第四卡槽共同构成前胶芯的固定结构,提高结构可靠性。

插孔端子10的上端凸出于前胶芯5并插入后胶芯4内,插孔端子10的上端设有连接孔101,插针端子21插接于连接孔101内;插孔端子10的下端设有插接孔102,用于与外在的插座进行插接。

如图3、图5和图6所示,后胶芯4包括前端带有插入孔41的插接部45以及后端的固定部46,插接部45和固定部46的底部均设有滑动槽42;固定部46的前端卡合套设于插接部45内,具体的,在固定部46前端两侧设有卡扣462,在插接部45后端两侧设有与卡扣462卡合的卡口451,两者扣接后,使插接部和固定部形成一个连接整体;在插针端子21的外周设有环状的锥槽211,固定部46前端的内侧一体成型设有多个呈圆周间隔分布并与锥槽211卡合的弹性爪461,所有的弹性爪构成锥状的卡合部,用于与锥槽更好的实现卡合固定;还在卡扣462的两侧设有导向条463,插接部45的后端设有与导向条463插接的插槽452,通过导向条463和插槽452实现插接部和固定部之间的导向定位作用,便于安装。

纵向孔12的孔口还扣合设有压住前屏蔽罩9端面的固定扣13。

上述实施例中连接器的具体组装过程为:先将插针端子压接在线缆的端部,屏蔽环、垫片、防水圈和尾盖依次套装于线缆上;将后胶芯安装于后屏蔽罩内,而后将后屏蔽罩插入横向孔中,使后屏蔽罩与壳体卡合;将插孔端子安装于前胶芯内,再将前胶芯装于前屏蔽罩内,然后前屏蔽罩和前胶芯组成的整体插入纵向孔内并卡合住,而后将固定扣扣合在纵向孔的孔口处,最后将线缆上压接有插针端子的一端穿入横向孔内,且插针端子卡合在后胶芯内并与插孔端子连接,最后将尾扣与壳体扣合,完成组装;组装后的连接器具有结构紧凑、可靠的特点。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