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热动保护功能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10916发布日期:2019-10-08 23:10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热动保护功能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二次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热动保护功能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二次电池有高电压、高能量密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储能系统、动力系统的电源,锂离子电池的安全和环境可靠性是一直以来产业界和学界最为关心的问题。锂离子电池会因过电流,内部枝晶导致内部短路或过充等滥用条件,导致内部的热积累,当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引发电解液、正极及内部其他材料发生放热连锁反应,最终导致锂电池发生热失控。

研究表明,对于正极材料为钴酸锂、镍钴锰酸锂、锰酸锂、镍钴铝酸锂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而言,正极材料与电解液的反应为触发热失控的主要原因。因此,很多研究致力于发明一种热动作保护的方法,从而在正极材料与电解液反应温度前,适时阻绝正极材料与电解液的接触,从而阻止热失控的发生。

双马来酰亚胺类的材料一直是热动作保护方案的热门候选之一,其优点在于:可溶于电解液、聚合反应速度快、聚合后产物耐高温且不燃不导电。双马来酰亚胺单体较为稳定,在没有引发剂的条件下较难发生自聚合,需要引发剂或活性位点才可以实现热聚合、达到热动作保护的目的。

现有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专利申请号为201710428782.2的发明专利将双马来酰亚胺单体或者寡聚物和聚合引发剂如偶氮二异丁腈等混合加入电解液中,在受热情况下引发剂引发双马来酰亚胺单体聚合。该方案缺点在于偶氮二异丁腈等经典常用的引发剂较为活泼,在较低温度如60~80度即有部分发生反应,在高温存储和高温循环时会发生产气或自聚合的情况,影响电池正常的高温使用;同时,在电解液中自聚合并不能定向的起到隔离电解液和电极活性物质的作用。

在一些情况下,例如在使用巴比妥酸类物质作为引发剂时,双马来酰亚胺聚合会生成高支化聚合物,并由于空间位阻效应自终止,从而保留很多活性位点。专利申请号为200910151296.6的发明专利利用这些高支化聚合物加入正极极片中,包覆正极活性物质,形成热动作保护膜。在受热时,高支化聚合物的活性位点继续相互反应,隔绝正极活性物质和电解液。这种技术方案的缺点在于:高支化聚合物分子量较大,在电极里面无法移动,支链上残留的活性位点距离较远,如要使其发生反应,需添加大量聚合物在正极表面进行较厚而致密的包覆,而较厚而致密的包覆会增加电池内阻,进一步影响电池的倍率放电、低温放电等性能。

申请号为201110461184.8的发明专利将双马来酰亚胺的高支化的寡聚物应用于电解液,其缺点在于:寡聚物分子量较大,会明显增加电解液粘度,且在电解液中迁移不畅,会增加电池内阻,进一步影响电池的倍率放电、低温放电等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热动保护功能的锂离子电池,在电池发生异常安全问题时,在热失控温度之前主动隔绝电极活性物质和电解液的接触,从而阻止热失控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热动保护功能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热动保护采用双保护协同的方式,电池由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隔膜、电解液、外壳和电极引出端构成,含有两种热动作保护材料,热动作保护材料a为化学式(i)和/或化学式(ii)所示的双马来酰亚胺与化学式(iii)所示的巴比妥酸形成的聚合物或寡聚物,平均分子量为10000~1000000,添加在电极极片中;热动作保护材料b为化学式(i)和/或化学式(ii)所示的双马来酰亚胺小分子,平均分子量小于2000,溶解在电解液中。

热动作保护材料a和b,其中,r3选自-r-、-rnh2r-、-c(o)ch2-、-ch2och2-、-c(o)-、-o-、-o-o-、-s-、-s-s-、-s(o)-、-ch2s(o)ch2-、-(o)s(o)-、-c6h5-、-ch2(c6h5)ch2-、-ch2(c6h5)(o)-、伸苯基、伸联苯基中的一种;r6选自-r-、-c(o)-、-c(ch3)2-、-o-c6h5-c(ch3)2-c6h5-o-、-o-、-o-o-、-s-、-s-s-、-s(o)-、-(o)s(o)-中的一种;其中,r1、r2、r4和r5各自独立地选自h、f、r或-o-r中的一种;所述r为1~6个碳的烃基或氟代烃基。

热动作保护材料a的平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0~300000。

其中,r7和r8各自独立地选自h、f、r中的一种,r9和r10各自独立地选自h、f、r或-o-r中的一种;所述r为1~6个碳的烃基或氟代烃基。

电极极片中含热动作保护材料a的重量比为0.01~2%。

电解液中含热动作保护材料b的重量比为0.01~5%。

对于正极极片中含有钴酸锂、镍钴锰酸锂、锰酸锂、镍钴铝酸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锂离子电池,热动作保护材料a添加在正极极片中。

正极极片的制备过程包括:1)将热动作保护材料a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或其它有机溶剂中;2)将热动作保护材料a的溶液与正极活性物质混合搅拌;3)加入导电剂、粘接剂、溶剂等其它辅材进行搅拌制浆;4)将浆料涂覆在箔材表面并烘干制成极片。热动作保护材料a需要先和正极活性物质混合,再加入导电剂和粘接剂,使得热动作保护材料a包覆在正极活性物质表面,而非导电剂和粘接剂表面,可达到更优效果。

热动作保护材料a的制备过程包括:1)将化学通式为(i)和/或(ii)的双马来酰亚胺单体溶解到适当溶剂中形成溶液c;2)将化学通式为(iii)的巴比妥酸类的单体溶解到适当溶剂中形成溶液d;3)将溶液c和溶液d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使化学通式为(i)和/或(ii)的双马来酰亚胺单体与化学通式为(iii)的巴比妥酸类的单体的摩尔比为10~0.1:1,加热至90-200℃,保温反应30分钟到8个小时;4)加入相分离溶液,使产物沉淀,离心或过滤分离,烘干后得到热动作保护材料a。

图1是本发明的作用原理示意图,热动作保护材料a在活性材料附近提供活性位点作为“锚点”,由于热动作保护材料b是小分子,可以在电解液中自由移动。在电池常规使用时,a的添加量不需要太多,b是小分子不会大幅增加电解液粘度,因此对常规电性能没有显著影响。在遇到局部安全问题(如针刺、局部短路等)时,b的小分子可以快速移动到局部过热区域的活性物质表面位置,在a的活性位点处迅速聚合交联,隔绝电解液和活性物质,防止发生热失控。a、b两种热动作保护材料协同作用,在不影响常规性能的基础上,极大改善电芯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以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热保护材料a的合成说明:

表1列举了实施例中使用的原材料的化学式。

步骤1:将下表中化学式为b的双马来酰亚胺单体溶解到适当溶剂中形成溶液c,溶剂可以是n-甲基吡咯烷酮、γ-丁内酯,n,n-二甲基甲酰胺,碳酸二乙酯,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等;

步骤2:将下表中化学式为e的巴比妥酸类的单体溶解到适当溶剂中形成溶液d,溶剂可以是n-甲基吡咯烷酮、γ-丁内酯,n,n-二甲基甲酰胺,碳酸二乙酯,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等;

步骤3:将一定比例的溶液c和溶液d混合加热至90-200℃保温反应30分钟到8个小时;

步骤4:加入相分离溶液,如甲醇、乙醇、丙醇或水,使产物沉淀,离心或过滤分离,烘干后得到热动作保护材料a。

表1实施例中使用的原材料的化学式。

实施例1

步骤1:将化学式为b1的双马来酰亚胺单体溶解到n-甲基吡咯烷酮中形成溶液c1,c1浓度为5mol/l;

步骤2:将化学式为e1的巴比妥酸类的单体溶解到n-甲基吡咯烷酮中形成溶液d1,d1浓度为5mol/l;

步骤3:将溶液c1和溶液d1以2:1的体积比混合,加热至130℃保温反应1个小时;

步骤4:加入溶液体积三倍的乙醇,使产物沉淀,离心或过滤分离,60℃烘干后得到热动作保护材料a1。经过gpc测试a1的分子量为50000mw。

实施例2

步骤1:将化学式为b2的双马来酰亚胺单体溶解到γ-丁内酯中形成溶液c2,c2浓度为7mol/l;

步骤2:将化学式为e2的巴比妥酸类的单体溶解到γ-丁内酯中形成溶液d2,d2浓度为9mol/l;

步骤3:将溶液c2和溶液d2以4:1的体积比混合,加热至160℃保温反应2个小时;

步骤4:加入溶液体积三倍的甲醇,使产物沉淀,离心或过滤分离,80℃烘干后得到热动作保护材料a2。经过gpc测试a2的分子量为150000mw。

实施例3

步骤1:将化学式为b3的双马来酰亚胺单体溶解到碳酸丙烯酯中形成溶液c3,c3浓度为2mol/l;

步骤2:将化学式为e3的巴比妥酸类的单体溶解到碳酸丙烯酯中形成溶液d3,d3浓度为3mol/l;

步骤3:将溶液c3和溶液d3以3:1的体积比混合,加热至120℃保温反应6个小时;

步骤4:加入溶液体积三倍的丙醇,使产物沉淀,离心或过滤分离,80℃烘干后得到热动作保护材料a3。经过gpc测试a3的分子量为30000mw。

实施例4

步骤1:将化学式为b3的双马来酰亚胺单体溶解到n,n-二甲基甲酰胺中形成溶液c4,c4浓度为8mol/l;

步骤2:将化学式为e3的巴比妥酸类的单体溶解到n,n-二甲基甲酰胺中形成溶液d4,d4浓度为8mol/l;

步骤3:将溶液c4和溶液d4以1:1的体积比混合,加热至180℃保温反应6个小时;

步骤4:加入溶液体积五倍的水,使产物沉淀,离心或过滤分离,55℃烘干后得到热动作保护材料a4。经过gpc测试a4的分子量为200000mw。

典型电池制造说明:

正极极片的制备:1)将热动作保护材料a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2)将热动作保护材料a的溶液与正极活性物质钴酸锂混合搅拌;3)加入导电剂superp、粘接剂pvdf,使钴酸锂(lco)、热动作保护材料a、pvdf、super-p的重量比为(96-x):x:2:2,进行搅拌制浆;4)将正极浆料双面涂布在正极集流体上,经过烘干、压实、分切、裁片、焊接极耳后得到正极极片。

负极极片的制备:负极活性材料人造石墨(或含有硅、硅合金、硅碳复合物、硅氧化物、或锡、锡合金、锡氧化物)、丁苯橡胶(sbr)、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按照要求的重量比如96:2:2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匀浆制成负极浆料;将负极浆料双面涂布在负极集流体上,经过烘干、压实、分切、裁片、焊接极耳后得到负极极片。

电解液制备:将适量热保护材料b添加在电解液中,搅拌溶解,制得电解液。

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将根据前述工艺制备得到的负极极片和正极极片与隔膜进行组装,制得电池电芯,将电池电芯装入外包装中,向其内部注入前述电解液后封口,进行预充,并化成制得锂离子二次电池。

测试方法说明:

高温存储测试:在室温按照标准充电方式充满电,放入85±2℃的鼓风烘箱中存储6小时,取出后立即测试厚度,冷却至室温后,按照0.2c放电到3.0v测试其残余容量,在室温用标准充放电方式测试其恢复容量。

针刺测试:在室温按照标准充电方式充满电,用钢针直径3.0mm、速度100±10mm/s,针刺样品中心点位置。

2c放电倍率性能测试:在室温按照标准充电方式充满电,用不同2c电流放至3.0v,测试其放电容量,与0.2c做比较。

电池比较例和实施例说明:

以下比较例和实施例均选用一款额定容量3000mah的软包装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作为实验平台。

比较例1:

正极极片的制备:钴酸锂(lco)、pvdf、super-p的重量比为96:2:2,进行搅拌制浆,将正极浆料双面涂布在正极集流体上,经过烘干、压实、分切、裁片、焊接极耳后得到正极极片。

负极极片的制备:负极活性材料人造石墨、丁苯橡胶(sbr)、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按照要求的重量比如96:2:2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匀浆制成负极浆料;将负极浆料双面涂布在负极集流体上,经过烘干、压实、分切、裁片、焊接极耳后得到负极极片。

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将根据前述工艺制备得到的负极极片和正极极片与隔膜进行组装,制得电池电芯,将电池电芯装入外包装中,向其内部注入常规电解液后封口,进行预充,并化成制得锂离子二次电池。

比较例2:

正极极片的制备:1)将热动作保护材料a1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2)将热动作保护材料a1的溶液与正极活性物质钴酸锂混合搅拌;3)加入导电剂superp、粘接剂pvdf,使钴酸锂(lco)、热动作保护材料a1、pvdf、super-p的重量比为95.5:0.5:2:2,进行搅拌制浆;4)将正极浆料双面涂布在正极集流体上,经过烘干、压实、分切、裁片、焊接极耳后得到正极极片。

负极极片的制备:负极活性材料人造石墨、丁苯橡胶(sbr)、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按照要求的重量比如96:2:2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匀浆制成负极浆料;将负极浆料双面涂布在负极集流体上,经过烘干、压实、分切、裁片、焊接极耳后得到负极极片。

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将根据前述工艺制备得到的负极极片和正极极片与隔膜进行组装,制得电池电芯,将电池电芯装入外包装中,向其内部注入常规电解液后封口,进行预充,并化成制得锂离子二次电池。

比较例3:

正极极片的制备:1)将热动作保护材料a1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2)将热动作保护材料a1的溶液与正极活性物质钴酸锂混合搅拌;3)加入导电剂superp、粘接剂pvdf,使钴酸锂(lco)、热动作保护材料a1、pvdf、super-p的重量比为93:3:2:2,进行搅拌制浆;4)将正极浆料双面涂布在正极集流体上,经过烘干、压实、分切、裁片、焊接极耳后得到正极极片。

负极极片的制备:负极活性材料人造石墨、丁苯橡胶(sbr)、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按照要求的重量比如96:2:2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匀浆制成负极浆料;将负极浆料双面涂布在负极集流体上,经过烘干、压实、分切、裁片、焊接极耳后得到负极极片。

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将根据前述工艺制备得到的负极极片和正极极片与隔膜进行组装,制得电池电芯,将电池电芯装入外包装中,向其内部注入常规电解液后封口,进行预充,并化成制得锂离子二次电池。

比较例4:

正极极片的制备:钴酸锂(lco)、pvdf、super-p的重量比为96:2:2,进行搅拌制浆,将正极浆料双面涂布在正极集流体上,经过烘干、压实、分切、裁片、焊接极耳后得到正极极片。

负极极片的制备:负极活性材料人造石墨、丁苯橡胶(sbr)、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按照要求的重量比如96:2:2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匀浆制成负极浆料;将负极浆料双面涂布在负极集流体上,经过烘干、压实、分切、裁片、焊接极耳后得到负极极片。

电解液制备:将热保护材料b1和引发剂偶氮二异丁氰按照10:1的重量比,添加在电解液中,b1的含量为电解液的5%,搅拌溶解,制得电解液4。

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将根据前述工艺制备得到的负极极片和正极极片与隔膜进行组装,制得电池电芯,将电池电芯装入外包装中,向其内部注入前述电解液4后封口,进行预充,并化成制得锂离子二次电池。

实施例1:

正极极片的制备:1)将热动作保护材料a1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2)将热动作保护材料a1的溶液与正极活性物质钴酸锂混合搅拌;3)加入导电剂superp、粘接剂pvdf,使钴酸锂(lco)、热动作保护材料a1、pvdf、super-p的重量比为95.5:0.5:2:2,进行搅拌制浆;4)将正极浆料双面涂布在正极集流体上,经过烘干、压实、分切、裁片、焊接极耳后得到正极极片。

负极极片的制备:负极活性材料人造石墨、丁苯橡胶(sbr)、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按照要求的重量比如96:2:2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匀浆制成负极浆料;将负极浆料双面涂布在负极集流体上,经过烘干、压实、分切、裁片、焊接极耳后得到负极极片。

电解液制备:将热保护材料b1添加在电解液中,b1的含量为电解液的5%,搅拌溶解,制得电解液5。

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将根据前述工艺制备得到的负极极片和正极极片与隔膜进行组装,制得电池电芯,将电池电芯装入外包装中,向其内部注入前述电解液5后封口,进行预充,并化成制得锂离子二次电池。

实施例2:

正极极片的制备:1)将热动作保护材料a1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2)将热动作保护材料a1的溶液与正极活性物质钴酸锂混合搅拌;3)加入导电剂superp、粘接剂pvdf,使钴酸锂(lco)、热动作保护材料a1、pvdf、super-p的重量比为95:1:2:2,进行搅拌制浆;4)将正极浆料双面涂布在正极集流体上,经过烘干、压实、分切、裁片、焊接极耳后得到正极极片。

负极极片的制备:负极活性材料人造石墨、丁苯橡胶(sbr)、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按照要求的重量比如96:2:2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匀浆制成负极浆料;将负极浆料双面涂布在负极集流体上,经过烘干、压实、分切、裁片、焊接极耳后得到负极极片。

电解液制备:将热保护材料b1添加在电解液中,b1的含量为电解液的2%,搅拌溶解,制得电解液6。

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将根据前述工艺制备得到的负极极片和正极极片与隔膜进行组装,制得电池电芯,将电池电芯装入外包装中,向其内部注入前述电解液6后封口,进行预充,并化成制得锂离子二次电池。

实施例3:

正极极片的制备:1)将热动作保护材料a1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2)将热动作保护材料a1的溶液与正极活性物质钴酸锂混合搅拌;3)加入导电剂superp、粘接剂pvdf,使钴酸锂(lco)、热动作保护材料a1、pvdf、super-p的重量比为95.7:0.3:2:2,进行搅拌制浆;4)将正极浆料双面涂布在正极集流体上,经过烘干、压实、分切、裁片、焊接极耳后得到正极极片。

负极极片的制备:负极活性材料人造石墨、丁苯橡胶(sbr)、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按照要求的重量比如96:2:2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匀浆制成负极浆料;将负极浆料双面涂布在负极集流体上,经过烘干、压实、分切、裁片、焊接极耳后得到负极极片。

电解液制备:将热保护材料b1添加在电解液中,b1的含量为电解液的4%,搅拌溶解,制得电解液7。

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将根据前述工艺制备得到的负极极片和正极极片与隔膜进行组装,制得电池电芯,将电池电芯装入外包装中,向其内部注入前述电解液7后封口,进行预充,并化成制得锂离子二次电池。

实施例4:

正极极片的制备:1)将热动作保护材料a2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2)将热动作保护材料a2的溶液与正极活性物质钴酸锂混合搅拌;3)加入导电剂superp、粘接剂pvdf,使钴酸锂(lco)、热动作保护材料a2、pvdf、super-p的重量比为94.5:1.5:2:2,进行搅拌制浆;4)将正极浆料双面涂布在正极集流体上,经过烘干、压实、分切、裁片、焊接极耳后得到正极极片。

负极极片的制备:负极活性材料人造石墨、丁苯橡胶(sbr)、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按照要求的重量比如96:2:2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匀浆制成负极浆料;将负极浆料双面涂布在负极集流体上,经过烘干、压实、分切、裁片、焊接极耳后得到负极极片。

电解液制备:将热保护材料b2添加在电解液中,b2的含量为电解液的0.5%,搅拌溶解,制得电解液8。

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将根据前述工艺制备得到的负极极片和正极极片与隔膜进行组装,制得电池电芯,将电池电芯装入外包装中,向其内部注入前述电解液8后封口,进行预充,并化成制得锂离子二次电池。

实施例5:

正极极片的制备:1)将热动作保护材料a3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2)将热动作保护材料a3的溶液与正极活性物质钴酸锂混合搅拌;3)加入导电剂superp、粘接剂pvdf,使钴酸锂(lco)、热动作保护材料a3、pvdf、super-p的重量比为94.8:1.2:2:2,进行搅拌制浆;4)将正极浆料双面涂布在正极集流体上,经过烘干、压实、分切、裁片、焊接极耳后得到正极极片。

负极极片的制备:负极活性材料人造石墨、丁苯橡胶(sbr)、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按照要求的重量比如96:2:2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匀浆制成负极浆料;将负极浆料双面涂布在负极集流体上,经过烘干、压实、分切、裁片、焊接极耳后得到负极极片。

电解液制备:将热保护材料b3添加在电解液中,b3的含量为电解液的2%,搅拌溶解,制得电解液9。

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将根据前述工艺制备得到的负极极片和正极极片与隔膜进行组装,制得电池电芯,将电池电芯装入外包装中,向其内部注入前述电解液9后封口,进行预充,并化成制得锂离子二次电池。

实施例6:

正极极片的制备:1)将热动作保护材料a4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2)将热动作保护材料a4的溶液与正极活性物质钴酸锂混合搅拌;3)加入导电剂superp、粘接剂pvdf,使钴酸锂(lco)、热动作保护材料a4、pvdf、super-p的重量比为95.9:0.1:2:2,进行搅拌制浆;4)将正极浆料双面涂布在正极集流体上,经过烘干、压实、分切、裁片、焊接极耳后得到正极极片。

负极极片的制备:负极活性材料人造石墨、丁苯橡胶(sbr)、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按照要求的重量比如96:2:2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匀浆制成负极浆料;将负极浆料双面涂布在负极集流体上,经过烘干、压实、分切、裁片、焊接极耳后得到负极极片。

电解液制备:将热保护材料b4添加在电解液中,b4的含量为电解液的4%,搅拌溶解,制得电解液10。

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将根据前述工艺制备得到的负极极片和正极极片与隔膜进行组装,制得电池电芯,将电池电芯装入外包装中,向其内部注入前述电解液10后封口,进行预充,并化成制得锂离子二次电池。

实施例7:

正极极片的制备:1)将热动作保护材料a3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2)将热动作保护材料a3的溶液与正极活性物质钴酸锂混合搅拌;3)加入导电剂superp、粘接剂pvdf,使钴酸锂(lco)、热动作保护材料a3、pvdf、super-p的重量比为95.2:0.8:2:2,进行搅拌制浆;4)将正极浆料双面涂布在正极集流体上,经过烘干、压实、分切、裁片、焊接极耳后得到正极极片。

负极极片的制备:负极活性材料人造石墨、丁苯橡胶(sbr)、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按照要求的重量比如96:2:2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匀浆制成负极浆料;将负极浆料双面涂布在负极集流体上,经过烘干、压实、分切、裁片、焊接极耳后得到负极极片。

电解液制备:将热保护材料b1添加在电解液中,b1的含量为电解液的3.5%,搅拌溶解,制得电解液11。

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将根据前述工艺制备得到的负极极片和正极极片与隔膜进行组装,制得电池电芯,将电池电芯装入外包装中,向其内部注入前述电解液11后封口,进行预充,并化成制得锂离子二次电池。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分析:

电池实施例与电池比较例相比,可以看到,通过在电极中加入少量双马来酰亚胺聚合物锚点,在电解液中加入双马来酰亚胺单体,这种双保护协同的方式可以在极大改善安全性能的同时,保持内阻、倍率放电、高温存储等常规性能不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