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86981发布日期:2020-02-21 20:46阅读:98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具有接地件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连接器组件,用以对接一芯片模块,包括:电路板、在前后方向呈多排焊于所述电路板的多个端子、绝缘材料制成的一插座框及设于所述插座框的多个第一金属件和多个第二金属件,所述插座框包括位于中间上下贯穿的一矩形通孔,所述插座框于所述矩形通孔的四侧边分别设有多个插槽,多个所述端子收容于所述矩形通孔,每一所述端子设有一接触部,所述接触部用以向上导接所述芯片模块,呈多排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一金属件和呈多列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二金属件相互卡合呈网格状隔开多个所述端子。每排所述端子包含多个信号端子和多个接地端子。所述第一金属件的两个端部与所述第二金属件的两个端部分别对应卡持于所述矩形通孔两侧的所述插槽,所述第一金属件与所述第二金属件上分别设有接地弹臂用以导接所述芯片模块。所述第一金属件与所述第二金属件在靠近其端部的位置分别设有插接于所述电路板的接地脚,形成接地。上述描述的结构,由于所述第一金属件的两个端部和所述第二金属件的两个端部对应卡持于所述插槽,所述第一金属件与所述第二金属件两者各自的中间部分悬空,且没有与所述电路板固定,所述插座框中间位置的所述矩形通孔的设置,也没有任何结构对所述第一金属件与所述第二金属件做相应的固持,所述第一金属件与所述第二金属件在中部容易发生偏移,使得所述接地弹臂无法正确导接所述芯片模块上对应的导电片,且结构较复杂。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技术实现要素:针对
背景技术
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第二接地件导接多个第一接地件实现屏蔽,且第二接地件抑制第一接地件在前后上发生偏移的电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一种电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一对接元件至一电路板,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端子,在前后方向上呈多排设于所述绝缘本体,每一所述端子具有一接触部用以导接所述第一对接元件,多个所述端子包括至少一信号端子以及多个接地端子,每一排所述端子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接地端子;多个第一接地件,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每一所述第一接地件与其中一排所述端子前后相邻设置,每一所述第一接地件具有至少一第一导接部,每一所述第一导接部导接相邻排的一个所述接地端子;至少一第二接地件,所述第二接地件在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接地件于其前后两个端部之间具有至少一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接地件于其两个端部与每一所述第一接地件之间形成相互卡合的一卡合结构,所述第一定位部定位于所述绝缘本体用以抑制所述第一接地件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进一步,所述第一接地件具有一第一连接部,自所述第一连接部延伸形成一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接地件上形成卡合一个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一卡槽。进一步,自所述第一连接部朝同一侧延伸形成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导接部以及多个所述第一延伸部,其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之间设有所述第一导接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导接部的最大宽度。进一步,每一所述第一延伸部具有自所述第一连接部延伸形成的一第一部及自所述第一部延伸形成的一第二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部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导接部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部之间。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多个第一容置槽以及隔开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容置槽的一第一隔栏,多个所述第一延伸部对应收容于多个所述第一容置槽,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卡持所述第一隔栏的两侧。进一步,每一所述端子包括一基部以及自所述基部延伸形成的一弹臂,所述弹臂设有所述接触部,所述弹臂位于一个所述第一隔栏的上方且对应的所述接触部向前越过所述第一隔栏。进一步,所述第二接地件设有一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延伸形成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延伸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多个第二容置槽以及隔开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容置槽的一第二隔栏,多个所述第二延伸部对应收容于多个所述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一定位部卡持所述第二隔栏。进一步,其中一部分的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末端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方向凹设形成所述卡槽,所述第一接地件卡合于所述卡槽。进一步,所述卡槽凹设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定位部的长度。进一步,所述第一定位部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卡槽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进一步,所述第二接地件的板厚大于所述第一接地件的板厚。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三接地件以及至少一第四接地件,每一所述第三接地件与其中一排所述端子前后相邻设置,每一所述第三接地件具有至少一第二导接部,每一所述第二导接部导接相邻排的一个所述接地端子,所述第四接地件在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四接地件于其前后两个端部之间具有至少一第二定位部,所述第四接地件于其两个端部与每一所述第三接地件之间相互卡合,所述第二定位部定位于所述绝缘本体用以抑制所述第三接地件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进一步,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导接部与一个所述第二导接部于前后两个相反方向导接同一个所述接地端子。进一步,所述第一导接部与所述第二导接部上下错位设置。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分离的一第一本体、一第二本体及位于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三本体,所述第一接地件与所述第二接地件固持于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三接地件与所述第四接地件固持于所述第二本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贯穿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本体及所述第三本体的多个收容槽,多个所述收容槽收容多个所述端子,所述接触部向上凸伸出所述第一本体,每一所述端子向下凸伸出所述第二本体用以与所述电路板导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所述第二接地件在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接地件于其前后两个端部之间具有至少一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接地件于其两个端部与每一所述第一接地件之间形成相互卡合的所述卡合结构,所述第一定位部定位于所述绝缘本体用以抑制所述第一接地件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使得所述导接部可以良好导接相邻排的所述接地端子,可确保良好的屏蔽效果,达到高频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图1中接地端子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局部立体剖视图;图4为图3中第一接地件安装于绝缘本体后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第二接地件安装于绝缘本体后的示意图;图6为图5的组合立体图;图7为图1组合后的俯视图;图8为图7中c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图7中沿a-a线剖切的局部剖视图;图10为图7中沿b-b线剖切后电连接器与对接元件、电路板对接前的剖视图;图11为图10中电连接器与对接元件、电路板对接后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接地件、第四接地件以及端子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电连接器100绝缘本体1上表面11下表面12第一本体13第一容置槽131第一隔栏132第二容置槽133第二隔栏134第二本体14第三本体15收容槽16端子2信号端子2a接地端子2b上接地端子2a下接地端子2b基部21上基部21a下基部21b弹臂22上弹臂22a下弹臂22b接触部221上接触部221a下接触部221b上弯折部23a下弯折部23b第一接地件3第一连接部31第一延伸部32第一部321第二部322第一导接部33第二接地件4端部40第二连接部41第二延伸部42第一定位部43卡槽44第三接地件5第二导接部53第四接地件6第二定位部63对接元件200电路板300【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连接器100,所述电连接器100用以电性连接一对接元件200至一电路板300,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多个端子2以及多个第一接地件3和至少一第二接地件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接元件200为芯片模块,所述第二接地件4与所述第一接地件3一样为多个。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元器件,所述第二接地件4也可以只有一个即可。方便对附图的理解,定义前后方向中向前的方向为x轴,左右方向中向右的方向为y轴,上下方向中向上的方向为z轴。如图1、图8和图10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相对设置的一上表面11和一下表面12,在所述上表面11与所述下表面12之间具有相互分离的一第一本体13、一第二本体14及位于所述第一本体13与所述第二本体14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三本体1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本体15设有三个。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贯穿所述第一本体13、所述第二本体14及所述第三本体15的多个收容槽16,多个所述收容槽16在前后方向上呈多排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以及在左右方向上呈多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如图1、图6和图8所示,所述第一本体13和所述第二本体14分别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容置槽131以及隔开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容置槽131的一第一隔栏132,多个所述第一容置槽131同样在前后方向上呈多排设置,多排所述第一容置槽131与多排所述收容槽16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本体13和所述第二本体14还分别包括多个所述第二容置槽133以及隔开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容置槽133的一第二隔栏134,多个所述第二容置槽133在左右方向上呈多列设置,多列所述第二容置槽133与多列所述收容槽16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一隔栏132与多个所述第二隔栏134在前后方向上错开设置。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端子2为金属板材冲压制成,多个所述端子2在前后方向上呈多排对应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多个所述收容槽16。如图1、图8和图11所示,每一所述端子2包括一基部21,所述基部21上下两端各连接有一弹臂22,所述弹臂22上设有一个接触部221用以导接所述对接元件200或所述电路板300,所述接触部221位于对应所述基部21的前方,每一所述弹臂22位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隔栏132的上方且对应的所述接触部221向前越过所述第一隔栏132。如图4和图11所示,多个所述端子2包括多个信号端子2a以及多个接地端子2b,每一排所述端子2包括多个所述信号端子2a与多个所述接地端子2b,所述信号端子2a与所述接地端子2a的结构相同,换句话说,所述信号端子2b与所述接地端子2b的构造、形状、大小相同,如此制造所述信号端子2a与所述接地端子2b的为同一套模具。如图2和图10所示,所述端子2包括一上端子以及一下端子,即所述信号端子2a包括相互导接的一上信号端子与一下信号端子,所述接地端子2b包括相互导接的一上接地端子2a以及一下接地端子2b。如图2和图11所示,所述上信号端子与所述上接地端子2a均设有一上基部21a以及自所述上基部21a弯折向上延伸形成的一上弹臂22a,所述上弹臂22a设有一上接触部221a,所述上接触部221a向上凸出所述上表面11用以向上与所述对接元件200弹性抵接形成电性连接。自所述上基部21a的板面冲压成型一上弯折部23a,所述上弯折部23a一端连接所述上基部21a,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上弯折部23a向下延伸且偏离所述上基部21a。如图2和图11所示,所述下信号端子与所述下接地端子2b均设有一下基部21b以及自所述下基部21b弯折向下延伸形成的一下弹臂22b,所述下基部21b与所述上基部21a前后堆叠设置形成电性接触,且构成所述基部21收容于同一个所述收容槽16,所述下弹臂22a设有一下接触部221b,所述下接触部221b向下凸出所述下表面12用以向下弹性抵接所述电路板300形成电性连接。自所述下基部21b的板面冲压成型一下弯折部23b,所述下弯折部23b一端连接所述下基部21b,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下弯折部23b向上延伸且偏离所述下基部21b,所述下弯折部23b与所述上弯折部23a位于所述基部21的前后两侧,所述上基部21a被夹设于所述下基部21b与所述下弯折部23b之间,所述下基部21b被夹设于所述上基部21a与所述上弯折部23a之间。如图1、图5和图10所示,多个所述第一接地件3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接地件4相互卡合且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地件3与所述第二接地件4均为多个。如图3、图4和图10所示,所述第一接地件3由金属板材冲压形成,具有一第一连接部31,所述第一连接部31在左右方向上延伸,自所述第一连接部31的顶端朝上延伸形成多个第一延伸部32以及多个第一导接部33,多个所述第一延伸部32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导接部33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接地件3的一部分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32之间设有所述第一导接部33,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32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导接部33在左右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其中所述第一接地件3的另外一部分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32之间未设置所述第一导接部33,因为此处位置对应所述信号端子2a,且所述第一接地件3不接触与所述信号端子2a。如图4和图5所示,每一所述第一延伸部32具有自所述第一连接部31向上延伸形成的一第一部321及自所述第一部321向上延伸形成的一第二部322,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部321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部322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导接部33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部321之间。每一所述第一接地件3的所述第一连接部31与所述第一部先向下收容于一个所述第三本体15,而多个所述第二部322再向上对应收容于所述第一本体13的多个所述第一容置槽131,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32卡持所述第一隔栏132的两侧,收容所述第一接地件3的所述第三本体15的顶面向上贴合所述第一本体13的底面。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二接地件4由金属板材冲压形成,成型所述第二接地件4的金属板材的厚度大于成型所述第一接地件3的金属板材的厚度。所述第二接地件4在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接地件4具有前后设置的两个端部40,所述端部40卡持于所述第一本体13,所述第二接地件4仅收容于所述第一本体13。如图1、图3和图6所示,所述第二接地件4设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一第二连接部41,所述第二连接部41延伸形成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延伸部42,所述第二延伸部42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延伸部42自所述第二连接部41向下延伸形成。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延伸部42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定位部43,即所述第一定位部43为一凹槽结构,所述第一定位部43设于所述第二接地件4的两个所述端部40之间。多个所述第二延伸部42向下对应收容于多个所述第二容置槽133,每一所述第一定位部43卡持于其中一个对应的所述第二隔栏134,所述第二连接部41的顶端不高于所述上表面11设置。其中一部分的所述第二延伸部42的延伸末端向所述第二连接部41的方向凹设形成一卡槽44,所述第一延伸部32卡合于所述卡槽44形成一卡合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接地件3设有一卡槽,所述第二延伸部42卡合于所述第一接地件3的所述卡槽形成一卡合结构,不管是什么样式的所述卡合结构,只要满足所述第一接地件3与所述第二接地件4相互卡合就可以。如图12,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多个第三接地件5与至少一第四接地件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接地件5与所述第四接地件6均为多个。如图2、图4和图12所示,所述第三接地件5由金属板材冲压形成,所述第三接地件5固持于所述第二本体14及紧邻所述第二本体14的一个所述第三本体15,每一所述第三接地件5与其中一排所述端子2前后相邻设置,每一所述第三接地件5具有至少一第二导接部53,每一所述第二导接部53导接相邻排的一个所述接地端子2b,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导接部33与一个所述第二导接部53于前后两个相反方向导接同一个所述接地端子2b,且所述第一导接部33与所述第二导接部53上下错位设置。所述第三接地件5与所述第一接地件3结构大致相同,对应的所述第二本体14与紧邻所述第二本体14的所述第三本体15设有与其对应配合的结构,可参考上述所述第一本体13及紧邻所述第一本体13的所述第三本体15的结构设计。如图12所示,所述第四接地件6由金属板材冲压形成,所述第四接地件6仅固持于所述第二本体14,所述第四接地件6在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四接地件6于其两个端部与每一所述第三接地件5之间相互卡合,所述第四接地件6于其前后两个端部之间具有至少一第二定位部63,所述第二定位部63定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用以抑制所述第三接地件5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所述第四接地件6与所述第二接地件4结构大致相同,对应的所述第二本体14设有与其对应配合的结构,可参考上述所述第一本体13的结构设计。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有下列有益效果:(1)所述第二接地件4于其前后两个所述端部40之间具有所述第一定位部43,所述第二接地件4于其两个所述端部40与每一所述第一接地件3之间形成相互卡合的所述卡合结构,所述第一定位部43定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用以抑制所述第一接地件3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导接部33可以良好导接相邻排的每一所述接地端子2b,可确保良好的屏蔽效果,达到高频要求。(2)自所述第一连接部31朝同一侧延伸形成多个所述第一延伸部32以及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导接部33,其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32之间设有所述第一导接部33,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32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导接部33的最大宽度。使得所述第一导接部33抵接所述接地端子2b时,可以存在足够的空间让所述第一导接部33不会被卡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32之间。(3)多个所述第一延伸部32对应收容于多个所述第一容置槽131,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32卡持所述第一隔栏132的两侧,抑制所述第二接地件4在左右方向上发生偏移,确保所述第一导接部33不会在左右方向上脱离与相邻排的所述接地端子2b的接触,达到屏蔽效果。(4)所述第二接地件4的板厚大于所述第一接地件3的板厚,使得所述第二接地件4具有足够的强度固定所述第一接地件3,从而确保所述第一接地件3不发生偏移,达到良好的屏蔽效果,从而达到高频要求。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