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加强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7584发布日期:2020-05-29 12:43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电池加强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加强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技术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锂离子电池因其具有卓越的性能成为了动力电池的主流路线。但是,由于锂离子电池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导致的火灾爆炸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应用。锂离子电池的温度是影响其电化学性能以及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如果热量聚集而未能及时散热,将引起电池内部出现热失控现象,对充电过程以及电池的可靠性、寿命等都有极大的负面影响,严重时还会发生燃烧、爆炸等危险事故。现有的动力电池存在散热不足和热量分布不均的问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导致火灾爆炸事故时有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加强散热结构。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加强散热结构,包括pcm板、热管、翅片和电池框,所述pcm板通过导热硅胶固定在动力电池各侧面上,所述电池框左右两侧面均设有热管安装孔,所述热管穿过热管安装孔均匀布置在动力电池前、后侧面的pcm板上,所述热管的加热端通过导热硅胶与pcm板连接,所述热管的冷却端与翅片连接,所述翅片对称布置在电池框左右两侧。

优选地,所述电池框的各侧面均为镂空结构。

优选地,所述pcm板由导热复合材料制成,所述pcm板内设有一层铜丝网。

优选地,所述热管截面为腰形,所述热管包括管壳、吸液芯和热管工质,所述管壳为铜管,所述吸液芯为金属毡吸液芯,所述热管工质为甲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散热效率高,能够有效解决动力电池散热困难以及散热不均衡的问题,避免因发热造成的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去掉电池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动力电池和pcm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电池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pcm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热管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pcm板1,铜丝网1a,热管2,管壳2a,吸液芯2b,热管工质2c,翅片3,电池框4,热管安装孔4a,动力电池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动力电池加强散热结构,包括pcm板1、热管2、翅片3和电池框4,所述pcm板1通过导热硅胶固定在动力电池各侧面上,所述电池框4左右两侧面均设有热管安装孔4a,所述热管2穿过热管安装孔4a均匀布置在动力电池前、后侧面的pcm板1上,所述热管2的加热端通过导热硅胶与pcm板1连接,所述热管2的冷却端与翅片3连接,所述翅片3对称布置在电池框4左右两侧。

上述电池框4的各侧面均为镂空结构。

上述pcm板1由导热复合材料制成,所述pcm板1内设有一层铜丝网1a。

上述热管2截面为腰形,所述热管2包括管壳2a、吸液芯2b和热管工质2c,所述管壳2a为铜管,所述吸液芯2b为金属毡吸液芯,所述热管工质2c为甲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动力电池5产生的热量通过pcm板1传递给热管2的加热端,当热管2的加热端受热时,该区域吸液芯2b内的液态热管工质2c迅速吸热汽化,蒸汽在微小压差的驱动下流动至冷却端,并通过翅片3迅速释放热量,蒸汽重新凝结成液体。冷凝后的液态热管工质2c在热管2内部的多孔材料吸液芯2b的毛细作用下流回加热端,完成循环。

其它未详细说明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



技术特征:

1.一种动力电池加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pcm板(1)、热管(2)、翅片(3)和电池框(4),所述pcm板(1)通过导热硅胶固定在动力电池各侧面上,所述电池框(4)左右两侧面均设有热管安装孔(4a),所述热管(2)穿过热管安装孔(4a)均匀布置在动力电池前、后侧面的pcm板(1)上,所述热管(2)的加热端通过导热硅胶与pcm板(1)连接,所述热管(2)的冷却端与翅片(3)连接,所述翅片(3)对称布置在电池框(4)左右两侧。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加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框(4)的各侧面均为镂空结构。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加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cm板(1)由导热复合材料制成,所述pcm板(1)内设有一层铜丝网(1a)。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加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2)截面为腰形,所述热管(2)包括管壳(2a)、吸液芯(2b)和热管工质(2c),所述管壳(2a)为铜管,所述吸液芯(2b)为金属毡吸液芯,所述热管工质(2c)为甲醇。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加强散热结构,包括PCM板、热管、翅片和电池框,所述PCM板通过导热硅胶固定在动力电池各侧面上,所述电池框左右两侧面均设有热管安装孔,所述热管穿过热管安装孔均匀布置在动力电池前、后侧面的PCM板上,所述热管的加热端通过导热硅胶与PCM板连接,所述热管的冷却端与翅片连接,所述翅片对称布置在电池框左右两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散热效率高,能够有效解决动力电池散热困难以及散热不均衡的问题,避免因发热造成的安全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刘巍;王聪;张天赐;陈中华;王宝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锂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6
技术公布日:2020.05.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