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电源端子模组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21771发布日期:2020-11-13 16:11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电源端子模组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指提供一种具有电源端子模组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是电性传输的连接桥梁,其在器件与器件、组件与组件、系统与系统之间进行电性连接,它是构成一个完整系统所必须的基础构件。

现有的电连接器种类繁多,例如带有电源端子模组的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信号端子和电源端子以及固定端子尾部的固定板。带有电源端子模组的连接器,或者高速基板连接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端子多而密集,并且形成上、下排端子结构,以使得整体连接器的体积较大,然而在电连接器朝着短小轻薄(微型化)发展的今天,尽量缩减连接器体积势在必行,因而端子尾部需要错位排列,这样端子折弯时长度或高度就会有所增加,使端子后端折弯部暴露于绝缘本体外,仅靠端子尾部的固定板固定,一是可靠性极差,可能会出现晃动;二是在连接器安装于基板时,会因端子固定性差而使端子插脚插入基板时必须需要用手工治具对端子插脚进矫正才能插入基板的插孔内,此等制成作业费时费力,效率不较高,且难以全面保证良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电源端子模组的连接器。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应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电源端子模组的连接器,包括:

绝缘本体后表面设有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收容空间;

若干信号端子组装于第一收容空间并且尾部露于第一收容空间;

电源端子模组组装于第二收容空间并且尾部露于第二收容空间;

第一盖体以封装若干信号端子尾部的形式适配第一收容空间并且具有压接面和适配若干信号端子尾部的收容槽,在收容槽中设有稳固信号端子尾部的卡持槽,以及

第二盖体以封装电源端子模组尾部的形式适配第二收容空间并且具有压接面和适配电源端子模组尾部的收容腔,在收容腔的侧壁面具有稳固电源端子尾部的固持槽。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收容空间具有第一平台,第一平台前端形成有适配第一盖体固定的第一嵌槽;第二收容空间具有第二平台,第二平台前端形成有适配第二盖体固定的第二嵌槽。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盖体包括主体及主体延伸的盖板,第一盖体盖板适配第一平台并且前端具有与第一槽嵌适配的卡条,第一盖体卡条具有干涉第一嵌槽的突块;第二盖体包括主体及主体延伸的盖板,第二盖体盖板适配第二平台并且前端具有与第二槽嵌适配的卡条,第二盖体卡条具有干涉第二槽突块。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若干收容槽自第一盖体主体底表面设置,卡持槽设在形成收容槽的侧壁面;收容腔自第二盖体主体底表面设置,固持槽设在形成收容腔的侧壁面,其中:收容腔包括并列的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二盖体盖板延伸有一对扣臂和相对立的一对卡持臂,其中一对扣臂位于收容腔与卡条之间,在扣臂底端外侧设有卡钩,位于卡钩处具有缺口;一对卡持臂位于一对扣臂之间,在卡持臂底端具有尖部,靠近尖部具有缺口,其中在临近的一扣臂与一卡持臂之间形成第一夹持空间,在临近的另一扣臂与另一卡持臂之间形成第二夹持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二收容空间向插口延伸有并列的两个凹槽,各凹槽分为上、下凹槽,上凹槽凹于插口的上壁面,下凹槽凹于插口的下壁面,上凹槽容纳电源端子模组的第一接触部,下凹槽容纳电源端子模组的第二接触部,在上、下凹槽底表面入口端位置以相对形式分别设有与相应缺口适配的卡肋。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电源端子模组包括第一电源端子、第二电源端子和固定支座,固定支座具有衔接第一电源端子和第二电源端子的支撑座。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电源端子具有横卡部、平板部、卡合部和接触部,横卡部一端经垂直延伸形成平板部,平板部与卡合部之间具有向下倾斜的结合面,卡合部前端延伸有接触部,卡合部适配支撑座上表面并且两侧具有卡口,卡口两端形有卡突;第二电源端子对应第一电源端子并且具有横卡部、平板部、卡合部和接触部,其中横卡部一端经垂直延伸形成平板部,平板部与卡合部之间具有向下倾斜的结合面,卡合部前端延伸有接触部,卡合部适配在支撑座下表面并且两侧具有卡口,卡口两端形有卡突;第二电源端子结合面大于第一电源端子的结合面。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支撑座上表面沿对应两侧面向上形成有上卡块,上卡块形成有适配第一电源端子卡突的上卡扣槽;支撑座下表面沿对应两侧面向下形成有下卡块,下卡块形成有适配第二电源端子卡突的下卡扣槽;支撑座具有后端面,后端面向上倾斜延伸并形成高于支撑座上表面的配合部,配合部具有适配第一电源端子结合面的上斜面和适配第二电源端子结合面的下斜面,配合部尾端延伸形成水平部。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盖体压接面为第一盖体上表面,第二盖体压接面为第二盖体上表面。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的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适配绝缘本体后端,并分别以此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固定信号端子和电源端子,有利于信号端子和电源端子较高尾部定位而方便使端子脚插入基板,这样的设计既能提升端子的稳定性,也能提高产品良率;同时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上表面形成为压接面,在组装操作时通过简易治具作直接压接操作,省时省力,以此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绝缘本体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绝缘本体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盖体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盖体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组装后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组装后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8是图7在a方向的正视平面图。

图9是图8在b-b方向剖视图。

图10是图8在c-c方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具有电源端子模组的连接器,1绝缘本体,11前表面,12后表面,121第一收容空间,122第二收容空间,13插口,131上排端子槽,132下排端子槽,14侧板,141沟槽,123第一平台,124第二平台,125第一嵌槽,126第二嵌槽,127卡肋,15上凹槽,16下凹槽,2信号端子,21第一信号端子,211第一卡持部,212第一过渡段,213第一固定部,214第一弹性触部,215第一挑部,216、227、317、327鱼眼插脚,22第二信号端子,221第二卡持部,222第二过渡段,223第三过渡段,223、224第二固定部,225第二弹性触部,226第二挑部,3电源端子,31第一电源端子,311第一横卡部,312第一平板部,313第一结合面,314第一卡合部,315第一卡口,316第一接触部,32第二电源端子,321第二横卡部,322第二平板部,323第二结合面,324第二卡合部,325第二卡口,326第二接触部,4固定支座,41支撑座,42配合部,421上斜面,422下斜面,43水平部,411、412卡块,413卡扣槽,5第一盖体,51、61主体,52、63盖板,511收容槽,512卡持槽,521、631卡条,522突块,6第二盖体,611第一收容腔,612第二收容腔,62固持槽,64扣臂,641卡钩,642、652缺口,65卡持臂,651尖部,66第一夹持空间,67第二夹持空间,3151、3152、3251、3252卡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他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述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以解释本发明的各种组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组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组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10所示,为本发明具有电源端子模组的连接器100,包括有绝缘本体1、收容绝缘本体1的若干信号端子2、若干电源端子3、组合若干电源端子3的固定支座4、组装固在绝缘本体1后端固定若干信号端子的第一盖体5和固定若干电源端子的第二盖体6。所述若干信号端子2包括有若干第一信号端子21与第二信号端子22,所述若干电源端子3包括有数支第一电源端子31与第二电源端子32,所述固定支座4用于组合第一电源端子31和第二电源端子32以形成电源端子模组。本发明具有电源端子模组的连接器100可以提供相对应的基板连接器对接,也可提供于线缆式连接器对接,以实现高速连接器相互间信号传输。

具体而言,所述绝缘本体1由塑料注塑成型,该绝缘本体1呈阶梯式结构,,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有前表面11、后表面12、所述绝缘本体1前表面11凹设有供高速插头连接器对接的插口13,所述绝缘本体1后表面12并列设有供第一盖体5和第二盖体6收容固定的第一收容空间121和第二收容空间122,所述收容空间121与第二收容空间122之间具有一侧板14;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21由壁面向插口13内设有若干信号端子2组装固定的端子槽,所述端子槽包括有插口13内的上排端子槽131与下排端子槽132;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22由壁面向插口13内并列设有若干电源端子3组装收容的两个凹槽,所述两个凹槽包括有上凹槽15及下凹槽16,于所述两凹槽底表面入口端处相对设有一组卡肋127;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21、第二收容空间122分别具有第一盖体5、第二盖体6搭接的第一平台123、第二平台124,所述第一平台123、第二平台124前端形成有第一盖体5、第二盖体6固定的第一嵌槽125、第二嵌槽126;另外形成第一收容空间121侧板壁面内侧设有第一盖体5卡合的沟槽141。

所述若干信号端子2由金属材料冲压成型,包括有若干第一信号端子21和第二信号端子22,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1与第二信号端子22结构大同小异,每一第一信号端子21具有第一卡持部211、第一过渡段212、第一固定部213、第一弹性触部214及鱼眼插脚216,所述第一过渡段212一端连接于第一卡持部211,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固定部213,所述第一弹性触部214由第一固定部213延突伸出,所述第一弹性触部214顶端形成有端子槽抵接的第一挑部215,所述鱼眼插脚216连接于第一卡持部211末端。

每一第二信号端子22包括有第二卡持部221、第二过渡段222、第三过渡段223、第二固定部224、第二弹性触部225及鱼眼插脚227,所述第二过渡段222一端连接于第二卡持部221,另一端连接于第三过渡段223,所述第三过渡段223由第二过渡段222向前折弯斜向延伸,所述第二固定部224由第三过渡段223向前延伸,所述第二弹性触部225由第二固定部224延突伸出,所述第二弹性触部225顶端形成有端子槽抵接的第二挑部226,所述鱼眼插脚227连接于第二卡持部211末端;该第二信号端子22与第一信号端子21不同点仅于过渡段结构,第一信号端子21的第一过渡段212直接与第一固定部213连接,而第二信号端子22第二过渡段222经折弯形成第三过渡段223再与第二固定部224连接。

所述若干电源端子3由金属材料冲压成型,包括有至少两个第一电源端子31和第二电源端子32,所述第一电源端子31与第二电源端子32结构大同小异,每一第一电源端子31具有第一横卡部311、所述第一横卡部311一端经垂直折弯形成有第一平板部312,该第一平板部312向下折弯斜向延伸有第一结合面313,由该第一结合面313延设有第一卡合部314,该第一卡合部314前端至少延伸设有三个第一接触部316,所述第一卡合部314两侧开设有第一卡口315,该第一卡口315两端形有卡突3151、3152;另外,所述第一横卡部311另一端向下延伸设有至少二个鱼眼插脚317。

每一第二电源端子32有第二横卡部321、所述第二横卡部321一端经折弯形成有第二平板部322,该第二平板部322向下折弯斜向延伸有第二结合面323,由该第二结合面323延设有第二卡合部324,该第二卡合部324前端至少延伸设有三个第二接触部326,所述第二卡合部324两侧开设有第二卡口325,该第二卡口325两端形有卡突3251、3252;另外,所述第二横卡部321另一端向下延伸设有至少二个鱼眼插脚327。所述第二电源端子32与第一电源端子31不同之处仅在于第二结合面323延伸长度长于第一结合面313。

所述固定支座4用于固定组合第一电源端子31与第二电源端子32,以形成电源端子模组方便组装在绝缘本体1内,所述固定支座4由塑料注塑成型,该固定支座4具有支撑座41,所述支撑座41后端面向上斜向延伸超出支撑座41上表面的配合部42,所述配合部42分别具有与第一结合面313和第二结合面323相配合的上斜面421及下斜面422,所述配合部42尾端延伸有一水平部43;所述支撑座41两侧壁面分别向上向下延伸设有卡块411、412,所述卡块411、412形成有卡扣槽413。

所述第一盖体5用于固定若干信号端子2并收容在第一收容空间121内,所述第一盖体5包括有一主体51及主体51延伸突出的盖板52,该主体51自底表面凹设有若干个收容槽511,所述形成若干个收容槽511的侧壁面上设有卡固信号端子2的卡持槽512;所述主体51两侧面具有与沟槽141相配合的楔形块513以使第一盖体5稳固收容固定第一收容空间121;所述盖板52由主体51上表面延伸并搭接在第一平台123上,所述盖板52前端具有与第一嵌槽125嵌合的卡条521,所述卡条521具有与第一嵌槽125相干涉的突块522。

所述第二盖体6用于固定电源端子端子模组并收容在第二收容空间122内,所述第二盖体6包括有一主体61及主体61延伸突出的盖板63,该主体61自底表面设有并列的第一收容腔611及第二收容腔612,在形成腔体的侧壁面上设有第一横卡部311、第二横卡部321卡接的固持槽62;所述盖板63由主体61上表面延伸并搭接在第二平台124上,所述盖板63前端具有与第二嵌槽126嵌合的卡条631,所述卡条631具有与第二嵌槽126相干涉的突块(未标示);所述盖板63在位于收容腔与卡条631之间延设有一对扣臂64,该扣臂64底端外侧设有卡钩641,位于卡钩641处具有缺口642;所述一对扣臂64之间设有一对相对立卡持臂65,所述卡持臂65底端具有尖部651,位于尖部651处具有缺口652;所述一对扣臂64与一对相对立卡持臂65间形成有第一夹持空间66和第二夹持空间67。

本发明具有电源端子模组的连接器100先将信号端子2由第一收容空间121导入组装在绝缘本体1内的上排端子槽131与下排端子槽132内,由第一固定部213、第二固定部224将第一信号端子21及第二信号端子22前端相对稳固;其信号端子2尾端位于第一收容空间121中,将第一盖体5由绝缘本体1后端安装在第一收容空间121固定,其信号端子2后端收容在第一盖体5的收容槽511并由第一卡持部211和第二卡持部221卡固在卡持槽512中,这样对信号端子2尾端的鱼眼插接部216、227进行固定,提高了信号端子2在绝缘本体1内的稳固性与可靠性;第二步将第一电源端子31与第二电源端子32组装在固定支座4上,第一电源端子31、第二电源端子32的第一卡合部314、第二卡合部324分别抵接在支撑座41上表面与下表面,所述固定支座4的上下卡口槽413分别与卡突3151、3251卡合,使第一电源端子31与第二电源端子32衔接在固定支座4上,其第一结合面313、第二结合面323与上斜面421及下斜面422贴合,固定支座4尾端的水平部43夹接第一平板部312与第二平板部322之间,保持第一电源端子31与第二电源端子相对平衡,将组装好的两套模组分别由第二收容空间122导入组装在绝缘本体1内,其模组上的电源端子3前端分别收于上凹槽15、下凹槽16内,将第二盖体安装固定第二收容空间时,其第一收容腔611、第二收容腔612分别收容二组模组的尾部,电源端子3的第一横卡部311与分第二模向卡持部321分别卡在固持槽62内,而用于衔接第一电源端子31与第二电源端子32固定支座的支撑座41主体分别夹接在第一夹持空间66和第二夹持空间67内,当扣合第二盖体6时,所述第二盖体6的缺口642、652分别抵接在卡肋127上,其尖部651紧贴在卡肋127边缘上,而扣臂64外侧的卡钩641卡扣在绝缘本体1,这样电源端子3尾端通过第二盖体6稳固固定,整个具有电源端子模组的连接器100组装完成。

所述第一盖体5通过在盖体内设有若干用于收容固定信号端子2尾部的收容槽511,其收容槽511内具有更加稳固信号端子2鱼眼插接部216、227的卡持槽512;所述第二盖体6通过在盖体内设有由电源端子3组装形成模组的第一收容腔611、第二收容腔612,形成所述收容腔的侧壁面具有更加稳固电源端子3的鱼眼插接部317、327的固持槽62;这样所述的信号端子2与所述电源端子3尾端的鱼眼插接部通过第一盖体5和第二盖体6分别固定定位和支撑端子鱼眼插脚,使端子尾部不晃动,便于连接器安装于基板上;所述第一盖体5与第二盖体6的上表面为压接面,通过简易治具直接压接在盖体上表面上,便可轻松实现将具有电源端子模组的连接器100安装在基板上,本发明安装基板后,因鱼眼插接部穿过基板孔位时,可以自动锁在孔位内,无须进行焊接,优化生产,提高效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组装在绝缘本体后端的第一盖体5与第二盖体6固定信号端子2和电源端子3,可同时固定信号端子与电源端子后端及插入基板的末端,提高端子固定的可靠性,且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的上表面为压接面,操作者通过简易治具直接压接在盖体上表面上,便可轻松实现将具有电源端子模组的连接器安装在基板上,省时省力,提高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