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芯线圈绕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59949发布日期:2020-07-21 12:35阅读:598来源:国知局
一种铁芯线圈绕线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或整流器铁芯的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铁芯绕铜线时,完全手工操作,工效低,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铁芯线圈绕线机,它具有自动拉线,自动收放线,人工辅助穿线的特点,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效。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铁芯线圈绕线机,它包括工作台、左收放线机构、右收放线机构、工字形线轴、左支撑架板、右支撑架板、二个支撑杆、设在支撑杆上的上导丝辊组及下导丝辊组、升降支撑装置和设在升降支撑装置上的铁芯夹紧装置,

所述铁芯具有二个穿线孔,二个穿线孔的轴线与水平面平行,二个穿线孔上下分布;

升降支撑装置设在工作台的中心,支撑杆设在升降支撑装置的两侧,左支撑架板设在工作台左端,右支撑架板设在工作台右端,左收放线机构和右收放线机构分别固定在左支撑架板和右支撑架板上;一个工字形线轴设在左收放线机构上、另一个工字形线轴设在右收放线机构上,左收放线机构和右收放线机构交替收线及放线,构成所述线圈的线体穿过铁芯的穿线孔,线体与左收放线机构和右收放线机构配合,左收放线机构右收放线机构交替收线和放线。

所述的一种铁芯线圈绕线机,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左支撑架板和右支撑架板上端分别设有半圆形槽;

所述左收放线机构和右收放线机构分别包括直角形架座板、导轨、滑动座、电机、螺杆、螺母、一端开口带法半的轴筒、直角形扭臂和设在直角形扭臂上的导向轮组,

直角形扭臂包括连接臂和支撑臂,支撑臂与轴筒的轴线平行,导向轮组设在支撑臂上;

半圆形槽的半径大于或等于轴筒的半径;

一直角形座板的垂直板部与左支撑架板固定连接,轴筒的法兰与左支撑架板固定连接,直角形座板的水平板部伸入轴筒内,导轨固定在水平板部上,滑动座与导轨滑动配合,电机固定在滑动座上;螺母设在轴筒的端板上,螺杆主动端与电机的轴固定连接、从动端与螺母螺合并伸出轴筒,连接臂与螺杆的从动端连接,连接臂随螺杆一起转动;支撑臂与轴筒相对且平行;

另一直角形座板的垂直板部与右支撑架板固定连接,轴筒的法兰与右支撑架板固定连接,直角形座板的水平板部伸入轴筒内,导轨固定在水平板部上,滑动座与导轨滑动配合,电机固定在滑动座上;螺母设在轴筒的端板上,螺杆主动端与电机的轴固定连接、从动端与螺母螺合并伸出轴筒,连接臂与螺杆的从动端连接,连接臂随螺杆一起转动;支撑臂与轴筒相对且平行;

所述工字形线轴与轴筒转动配合。

所述的一种铁芯线圈绕线机,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圆环导轨、定挡环板和可拆卸挡环,

所述轴筒的两端分别设有圆环导轨,定挡环板与轴筒开口端的圆环导轨固定连接,可拆卸挡环与轴筒封闭端的圆环导轨可拆卸配合;所述工字形线轴的中心轴套与圆环导轨可拆卸配合。

所述的一种铁芯线圈绕线机,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升降支撑装置包括上座板、底座板、四杆铰接架、连接杆、设在连接杆两端的圆形转动柱、二个调节杆件和带旋钮的螺纹调节杆,

上座板的下表面两侧分别设有侧开口的上导向槽、底座板的上表面两侧设有侧开口的下导向槽;

调节杆件的中部设有螺纹孔;

一调节杆件两端分别与四杆铰接架铰接处的铰轴连接,另一调节杆件的两端与四杆铰接架另一铰接处的铰轴连接;螺纹调节杆穿过一调节杆件的螺纹孔与另一个调节杆件的螺纹孔螺合;连接杆两端的半轴穿过四杆铰接架的架板的悬空端与圆形转动柱连接;

上部的圆柱形转动体与上导向槽配合,下部的圆柱形转动体与下导向槽配合;所述铁芯夹紧装置固定在上座板上。

所述的一种铁芯线圈绕线机,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铁芯夹紧装置包括座体、设在座体上的左右方向的固定槽、设在固定槽前壁板上的螺孔,定夹紧板、动夹紧板和夹紧螺杆,

定夹紧板与固定槽的后壁板贴合,夹紧螺杆与螺孔与动夹紧板配合。

所述的一种铁芯线圈绕线机,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上导丝辊组及下导丝辊组包括调节座、定轴、与定轴转动配合的辊体和带旋钮的紧固螺丝,

调节座包括圆形孔、与圆形孔相通的收紧槽和穿过收紧槽两壁板的螺孔,

所述支撑杆穿过圆形孔,紧固螺丝穿过螺孔。

本实用新型一种铁芯线圈绕线机,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左收放线机构和右收放线机构中,一个放线、一个收线,收线和放线交替,实现自动拉线,提高了工效,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之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之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左收放线机构或右收放线机构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左收放线机构或右收放线机构的立体图之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左收放线机构或右收放线机构的立体图之二。

图8是本实用新型左收放线机构或右收放线机构的立体分解图之一。

图9是本实用新型左收放线机构或右收放线机构的立体分解图之二。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升降支撑装置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升降支撑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杆与导丝辊组配合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铁芯线圈绕线机,它包括工作台1、左收放线机构2、右收放线机构3、工字形线轴4、左支撑架板5、右支撑架板6、二个支撑杆7、设在支撑杆7上的上导丝辊组81及下导丝辊组82、升降支撑装置9和设在升降支撑装置9上的铁芯夹紧装置10,

所述铁芯11具有二个穿线孔,二个穿线孔的轴线与水平面平行,二个穿线孔上下分布;

升降支撑装置9设在工作台1的中心,支撑杆7设在升降支撑装置9的两侧,左支撑架板5设在工作台1左端,右支撑架板6设在工作台1右端,左收放线机构2和右收放线机构3分别固定在左支撑架板5和右支撑架板6上;所述线体穿过所述铁芯的轴向孔,一个工字形线轴4设在左收放线机构2上、另一个工字形线轴4设在右收放线机构3上,左收放线机构2和右收放线机构3交替收线和放线;构成所述线圈的线体穿过铁芯11的穿线孔,线体与左收放线机构2和右收放线机构3配合,左收放线机构2右收放线机构3交替收线和放线。

如图1、图8、图9所示,所述左支撑架板5和右支撑架板6上端分别设有半圆形槽;

如图5、图8、图9所示,所述左收放线机构2和右收放线机构3分别包括直角形架座板12、导轨13、滑动座14、电机15、螺杆16、螺母17、一端开口带法半的轴筒18、直角形扭臂19和设在直角形扭臂上的导向轮组20,

直角形扭臂19包括连接臂191和支撑臂192,支撑臂192与轴筒18的轴线平行,连接臂191的轴线与轴筒18的轴线垂直;导向轮组20设在支撑臂192上,导向轮组20由三个滑轮沿支撑臂192的长度方向分布,滑轮也可以由三个以上组成;

左支撑架板5和右支撑架板6上的半圆形槽的半径大于或等于轴筒18的半径;

一直角形座板12的垂直板部121与左支撑架板5固定连接,轴筒18的法兰181与左支撑架板5固定连接,直角形座板12的水平板部122伸入轴筒18内,导轨13固定在水平板部122上,滑动座14与导轨13滑动配合,电机15固定在滑动座14上;螺母17设在轴筒18封闭端的端板上,螺杆16主动端与电机15的轴固定连接、从动端与螺母17螺合并伸出轴筒18,连接臂191与螺杆17的从动端连接,直角形扭臂19随螺杆16一起转动;支撑臂192与轴筒18相对且平行;

另一直角形座板12的垂直板部121与右支撑架板6固定连接,轴筒18的法兰181与右支撑架板6固定连接,直角形座板12的水平板部122伸入轴筒18内,导轨13固定在水平板部122上,滑动座14与导轨13滑动配合,电机15固定在滑动座14上;螺母17设在轴筒18的端板上,螺杆16主动端与电机15的轴固定连接、从动端与螺母17螺合并伸出轴筒18,连接臂191与螺杆17的从动端连接,支撑臂192与轴筒18相对且平行;

如图5所示,还包括一轴套21,轴套21上设有径向孔211,螺杆16的从动端设有径向销孔161;轴套21穿过连接191臂上的连接孔,轴套21上的法兰212与连接臂191固定连接,螺杆16的从动端插入轴套21内,销体穿过径向孔211和径向销孔161;所述工字形线轴4与轴筒15转动配合;

如图5所示,电机15通电转动,螺杆16相对于螺母17转动,滑动座14在导轨13向左移动,直角形扭臂19随螺杆16转动;线体驱动工字形线轴4转动;

左收放线机构2收线时,工字形线轴4相对于轴筒18静止;右收放线机构3放线,工字形线轴4在线体的牵引下,工字形线轴4相对于轴筒18转动;也可以说是:工字形线轴4与轴筒18摩擦制动,线体的拉力克服摩擦力时,工字形线轴4相对于轴筒18转动;

右收放线机构3收线时,左收放线机构2放线机构。

还包括圆环导轨22、定挡环板23和可拆卸挡环24,

可拆卸挡环24包括二个半圆形环241、设在半圆形环241两端的紧固座242和紧固螺丝,螺丝穿过紧固座242的螺孔;

所述轴筒18的两端分别设有圆环导轨22,定挡环板23与轴筒18开口端的圆环导轨22固定连接,可拆卸挡环24与轴筒18封闭端的圆环导轨22可拆卸配合;所述工字形线轴4的中心轴套与圆环导轨22可拆卸配合;

可拆卸挡环24拆卸后,可以更换工字形线轴4。

如图10、图11所示,所述升降支撑装置9包括上座板91、底座板92、四杆铰接架93、连接杆94、设在连接杆两端的圆形转动柱95、二个调节杆件96和带旋钮的螺纹调节杆97,

上座板91的下表面两侧分别设有侧开口的上导向槽911、底座板92的上表面两侧设有侧开口的下导向槽921;

调节杆件96的中部设有螺纹孔,二个调节杆件96上的螺纹孔一个右旋螺纹、另一个左旋螺纹;

一调节杆件96两端分别与四杆铰接架93铰接处931的铰轴连接,另一调节杆件96的两端与四杆铰接架93的另一铰接处931的铰轴;螺纹调节杆97穿过一调节杆件95的螺纹孔与另一个调节杆件95的螺纹孔螺合;连接杆94两端的半轴穿过四杆铰接架93的架板的悬空端与圆形转动柱95连接;

上部的圆柱形转动体95与上导向槽911配合,下部的圆柱形转动体95与下导向槽921配合;所述铁芯夹紧装置10固定在上座板91上;

如图10所示,顺时针转动螺纹调节杆97,二个调节杆件95相向移动,四杆铰接架93延伸,上座板91向上移动;逆时针转动螺纹调节杆97,二个调节杆件95相背移动,四杆铰接架93收拢,上座板91向下移动。

如图3、图4所示,所述铁芯夹紧装置10包括座体101、设在座体上的左右方向的固定槽102、设在固定槽前壁板上的螺孔,定夹紧板103、动夹紧板104和夹紧螺杆105,

定夹紧板103与固定槽102的后壁板贴合,夹紧螺杆105与螺孔与动夹紧板104配合,转动夹紧螺杆105实现动夹紧板104相对于定夹紧板103移动,实现夹紧铁芯11,或拆卸铁芯11。

如图12所示,所述上导丝辊组81及下导丝辊组82包括调节座83、定轴、与定轴转动配合的辊体84和带旋钮的紧固螺丝85,

调节座83包括圆形孔831、与圆形孔相通的收紧槽832和穿过收紧槽两壁板的螺孔,

所述支撑杆7穿过圆形孔831,紧固螺丝85穿过螺孔;

采用这样结构,可以调节上导丝辊组81和下导丝辊组82间距,及二个导丝辊之间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如图1所示,右收放线机构3的工字形线轴4上绕有线体,线体经直角形扭臂19上的导向轮组20,右侧的支撑杆7上的下导丝轴组、铁芯11的下部的穿过孔;(一)再经左侧的支撑杆7上的下导丝辊组82、左收放线机构2上的导向轮组20,线体端部固定左侧的左收放线机构2的上的工字形线轴4上;(二)操作电源开关,电机15通电转动,右收放线机构3上的工字形线轴4在线体的牵引下,工字线线轴4相对轴筒18转动放线;与此同时,左侧的左收放线机构2的直角形扭臂19将线体绕在左收放线机构2的工字形线轴4上,工字形线轴4静止不动;(三)右侧收放线机构3上的工字形线轴4上的线体放完后,用手将线体再经右侧的支撑杆7上的上导丝辊组81、铁芯11上部的穿线孔、左侧的支撑杆7上的上导丝辊组81、下部的下导丝辊组82及铁芯11的下部的穿线孔、右侧的支撑杆7上的下导丝辊组82、右收放线机构3上的导向轮组20,最后固定在右收放线机构3上的工字形线轴4上;(四)操作电源开关,电机15转动,线体经右收放线机构3上的直角形扭臂19上的导向轮组20绕在工字形线轴4上,此时,工字形线轴4静止不动收线。左收放线机构2上的工字形线轴4在线体的牵引下相对于轴筒18转动放线。往复循环,直至绕足匝数。与现有技术中完全手工操作,提高了工效,降低了劳动强度。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