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功率车载充电组合变压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80442发布日期:2020-12-04 14:10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功率车载充电组合变压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器件,具体涉及变压器。



背景技术:

作为车载充电变压器,需要较大的功率和电流承载量,传统变压器电流的承载量较小,难以满足需求。

另外,传统电感组件采用线圈绕组结构,结构紧密,散热窗口小,不利于散热和增加电流承载量。

而且,变压器组件一般采用线圈绕组模式,不利于散热和提高功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大功率车载充电组合变压器装置,提高功率,增大电流的承载量,并保证电气安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功率车载充电组合变压器装置,包括电感组件:所述电感组件包括第一导电支架、第二导电支架以及若干铜片绕组,每个铜片绕组由一扁平铜片绕制成单层或多层圆环状,每个铜片绕组的两个引出端沿铜片绕组周向间隔180度分布,若干铜片绕组上下层叠设置且相邻两个铜片绕组之间具有散热间隙,所述第一导电支架和第二导电支架并排设置且沿高度方向对应设有若干层安装槽,铜片绕组的两个引出端分别插入第一导电支架和第二导电支架上对应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导电支架设有连接孔;

变压器组件:所述变压器组件包括线圈绕组,所述线圈绕组包括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所述初级绕组包括若干层叠设置的线饼,所述线饼采用绝缘铜线绕制而成,所有线饼的第一个引出线头连接在一起,所有线饼的第二个引出线头连接在一起;所述次级绕组包括若干层叠设置的铜片环,所述铜片环由一扁平铜片绕制成单圈结构且两端之间具有开口,铜片环的第一引出端和第二引出端位于铜片环的开口两侧且均设有接出孔,所有铜片环的第一引出端上接出孔水平投影重合并一起连接一中间接线柱,相邻两个铜片环的第二引出端在两者第一引出端的两侧对称设置,所有位于第一引出端其中一侧的第二引出端上接出孔水平投影重合并一起连接第一个侧边接线柱,所有位于第一引出端另外一侧的第二引出端上接出孔水平投影重合并一起连接第二个侧边接线柱;上下相邻两个线饼之间设置一个所述的铜片环;

所述中间接线柱的下部与连接孔连接。

优选的,两个铜片绕组组成一层且同向引出端叠合在一起并插入安装槽。

优选的,铜片绕组的引出端插入安装槽后焊接固定。

优选的,铜片绕组与第一导电支架和第二导电支架之间具有散热间隙。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支架包括水平延伸的条形板,所述条形板的长度一端设有固定孔,所述条形板的长度另一端其中一侧面连接有向上竖向延伸的竖向板,所述安装槽设于竖向板上。

优选的,所述条形板的长度另一端另外一侧面连接有向下竖向延伸的折边,所述折边设有向下凸出的定位柱。

优选的,所述第二导电支架包括竖向部以及从竖向部下端向侧面水平折弯的水平部,所述安装槽开设于竖向部,所述水平部上设有连接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引出端向铜片环径向外侧延伸。

优选的,所述第二引出端包括向铜片环径向外侧延伸的径向部以及与径向部垂直且向远离第一引出端方向延伸的切向部,第二引出端上的接出孔设于切向部。

优选的,所述中间接线柱靠近底端设有凸缘,所述凸缘的直径大于连接孔直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变压器组件采用中间接线柱与电感组件上连接孔连接,从而将电感组件和变压器组件连接在一起,采用电感组件和变压器组件组合的方式增大电流的承载量,满足大功率车载充电组合变压器大功率和大电流的要求。

2、电感组件的线圈绕组采用铜片绕组组合,并由第一导电支架和第二导电支架连接所有铜片绕组,不仅相邻两个铜片绕组之间具有散热间隙,而且铜片绕组与第一导电支架和第二导电支架之间具有散热间隙,因而增加了缝隙,加大了散热窗口,增加电流承载量。

3、变压器组件采用线饼和铜片环组合的方式增加绕线空间,提高功率。线饼采用绝缘线绕制,铜片环外包覆绝缘胶带,以保证安全,符合安规。

4、变压器组件采用中间接线柱和侧边接线柱实现连接和支撑功能,无需设置骨架,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同时也有利于散热。

综上,本实用新型变压器装置的上述设计,使其拥有良好的电器性能,稳定的工作,并增加寿命,保证使用的电气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附图进行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大功率车载充电组合变压器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大功率车载充电组合变压器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导电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导电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铜片绕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铜片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铜片后层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线饼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中间接线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侧边接线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电感组件,11-第一导电支架,101-安装槽,111-条形板,112-固定孔,113-竖向板,114-折边,115-定位柱,12-第二导电支架,121-竖向部,122-水平部,123-连接孔,13-铜片绕组,131-引出端;

2-变压器组件,21-铜片环,211-第一引出端,212-第二引出端,213-接出孔,22-线饼,221-引出线头,222-绝缘束紧胶带,23-中间接线柱,231-凸缘,24-侧边接线柱。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10所示,一种大功率车载充电组合变压器装置,其包括:

电感组件1:所述电感组件1包括第一导电支架11、第二导电支架12以及若干铜片绕组13,每个铜片绕组13由一扁平铜片绕制成单层或多层圆环状(厚度方向分层),每个铜片绕组的两个引出端131沿铜片绕组周向间隔180度分布,若干铜片绕组13上下层叠设置且相邻两个铜片绕组13之间具有散热间隙,所述第一导电支架11和第二导电支架12并排设置且沿高度方向对应设有若干层安装槽101,铜片绕组13的两个引出端131分别插入第一导电支架11和第二导电支架12上对应安装槽101内,所述第二导电支架12设有连接孔123。另外,电感组件1的其他结构参考现有技术,例如磁芯,可以采用两个er磁芯组合。

变压器组件2:所述变压器组件2包括线圈绕组,所述线圈绕组包括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所述初级绕组包括若干层叠设置的线饼22,所述线饼22采用绝缘铜线绕制而成,线饼22具有两个引出线头221,所有线饼22的第一个引出线头连接在一起,所有线饼22的第二个引出线头连接在一起;所述次级绕组包括若干层叠设置的铜片环21,所述铜片环21由一扁平铜片绕制成单层结构且两端之间具有开口,铜片环21的第一引出端211和第二引出端212位于铜片环21的开口两侧且均设有接出孔213,所有铜片环21的第一引出端上接出孔213水平投影重合并一起连接一中间接线柱23,可以进一步焊接,相邻两个铜片环21的第二引出端水平投影在两者第一引出端的水平投影两侧对称设置,第二引出端连接侧边接线柱24,可以进一步焊接。其中,所有位于第一引出端其中一侧的第二引出端上接出孔水平投影重合并一起连接第一个侧边接线柱,所有位于第一引出端另外一侧的第二引出端上接出孔水平投影重合并一起连接第二个侧边接线柱。上下相邻两个线饼22之间设置一个所述的铜片环21。另外,变压器组件2的其他结构参考现有技术,例如磁芯,也可以采用两个er磁芯组合。

其中,所述中间接线柱23的下部与连接孔123连接,将电感组件1和变压器组件2连接在一起。采用电感组件和变压器组件组合的方式增大电流的承载量,满足大功率车载充电组合变压器大功率和大电流的要求。电感组件中相邻两个铜片绕组之间具有散热间隙,加大了散热窗口,增加电流承载量,变压器组件采用线饼和铜片环组合的方式增加绕线空间,提高功率。变压器组件采用中间接线柱和侧边接线柱实现连接和支撑功能,无需设置骨架,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同时也有利于散热。

在电感组件中,两个铜片绕组13组成一层且同向引出端叠合在一起并插入安装槽101。而且,铜片绕组13的引出端插入安装槽101后焊接固定。铜片绕组13并不与第一导电支架11和第二导电支架12紧贴,以使铜片绕组13与第一导电支架11和第二导电支架12之间具有散热间隙。不仅相邻两个铜片绕组之间具有散热间隙,而且铜片绕组与第一导电支架和第二导电支架之间具有散热间隙,因而增加了缝隙,加大了散热窗口,增加电流承载量。

参考图3所示,所述第一导电支架11包括水平延伸的条形板111,所述条形板111的长度一端设有固定孔112,所述条形板111的长度另一端其中一侧面连接有向上竖向延伸的竖向板113,所述安装槽101设于竖向板113上。所述条形板111的长度另一端另外一侧面连接有向下竖向延伸的折边114,所述折边114设有向下凸出的定位柱115。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大功率车载充电组合变压器装置是整体安装于电路板上的,定位柱115可与电路板上定位孔配合,实现定位,且实现定位后,由于折边114抵靠电路板,条形板111与电路板之间具有间隔空间,因而可以使电感组件1及其变压器组件2与电路板之间形成一定的散热空间。

参考图4所示,所述第二导电支架12包括竖向部121以及从竖向部下端向侧面水平折弯的水平部122,所述安装槽101开设于竖向部121,所述水平部122上设有连接孔123。

另外,所述铜片环21为单层结构。所述铜片环21外包覆绝缘胶带。同时由于线饼22采用绝缘铜线绕制而成。因而通过上述绝缘保护措施,以保证安全,符合安规。

所述第一引出端211向铜片环径向外侧延伸,其上设置接出孔。所述第二引出端212包括向铜片环径向外侧延伸的径向部以及与径向部垂直且向远离第一引出端方向延伸的切向部,第二引出端上的接出孔设于切向部。所有铜片环上接出孔在水平面上投影的中心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上述设计使相邻两个铜片环21的第二引出端212水平投影在两者第一引出端211的水平投影两侧对称设置,且具有较大的间距。

参考图8所示,所述线饼22为单层结构。所述线饼22在靠近两个引出线头位置均采用绝缘束紧胶带222束紧,还可以在其他位置也设置绝缘束紧胶带222,避免线饼松散。

参考图9所示,所述中间接线柱23靠近底端设有凸缘231。所述凸缘的直径大于连接孔123的直径,且位于连接孔123的上方,与连接孔123配合定位中间接线柱23的轴向位置。中间接线柱23的下端可以支撑在电路板上,参考图10所示,侧边接线柱24为等径圆柱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饼22设有三个,所述铜片环21设有两个。当然,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功率进行变化。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两个变压器组件2可以组合在一起,分别与对应的一个电感组件1连接。两个上述的变压器组件2和电感组件1组合,且两个第一导电支架为一体结构,共用所述的固定孔。或者两个第一导电支架的固定孔上下重叠,然后与螺栓连接固定在一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