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温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78673发布日期:2021-03-16 22:46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温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生产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温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的生产技术日趋成熟,并且新能源电动汽车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普及。动力系统是纯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中,动力电池包是动力系统的重要零部件之一。电池包放电性能受温度影响十分明显,尤其是在低温条件下,电池性能下降十分明显,而在高温条件下,虽然能提高电池包的使用性能,但如果超过一定的温度则会引起电池包的膨胀变形而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在现有电动汽车的内部,一般都设置有单独的加热与冷却系统来调控电池包的温度,加热与冷却系统需要耗费较多的能量,使得在电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需要额外耗费较多的能量来调控电池包的温度,从而降低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技术实现要素: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温控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需要设置单独的加热与冷却系统来调控电池包的温度,导致电动汽车需要额外耗费较多的能量来调控电池包的温度,从而降低了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问题。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温控系统,包括并联在一起的第一水循环回路和第二水循环回路,所述第一水循环回路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电动机、ptc加热器、电池包以及水泵,所述第二水循环回路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换热器、所述ptc加热器、所述电池包以及所述水泵,所述电动机内设置有电动机散热水道,所述电动机散热水道的一端与所述水泵相连接,所述电动机散热水道的另一端与所述ptc加热器相连接,所述电池包内设置有电池包液冷板流道,所述电池包液冷板流道的一端与所述水泵相连接,所述电池包液冷板流道的另一端与所述ptc加热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水循环回路将电动机、ptc加热器、电池包以及水泵依次首尾连接在一起,当电动汽车行驶时,电动机在工作的过程中会快速的产生大量的热量,低温的液态水流经电动机变成高温的液态水,高温的液态水再流入电池包液冷板流道来给电池包加热,从而给电池包升温。通过第二水循环回路将换热器、ptc加热器、电池包以及水泵依次首尾连接在一起,从高温的电池包流出的高温液态水流入换热器,换热器将高温的液态水转换成低温的液态水,低温的液态水再流入电池包来给电池包降温,利用水泵循环往复,从而完成对电池包降温。通过第一水循环回路与第二水循环回路完成了对电池包的升温与降温,避免了需要设置单独的加热与冷却系统来调控电池包的温度,降低了能量的损耗,从而提高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优选的,所述水泵与所述电动机之间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ptc加热器与所述电动机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优选的,所述水泵与所述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ptc加热器与所述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四阀门。优选的,所述第一水循环回路还外接有一水箱,所述水箱与所述第一水循环回路之间设置有第五阀门。优选的,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三阀门、所述第四阀门以及所述第五阀门均设置为截止阀。优选的,所述换热器设置为板式换热器。优选的,所述水泵设置为循环泵。优选的,所述水箱设置为塑料水箱。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电池包温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第一水循环回路200第二水循环回路300电动机10ptc加热器20电池包30水泵40换热器50第一阀门60第二阀门70第三阀门80第四阀门90水箱100第五阀门11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电动汽车电池包温控系统,包括:第一水循环回路200、第二水循环回路300、电动机10、ptc加热器20、电池包30、水泵40以及换热器50。其中:该电动汽车电池包温控系统包括并联在一起的第一水循环回路200和第二水循环回路300,第一水循环回路200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电动机10、ptc加热器20、电池包30以及水泵40,第二水循环回路300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换热器50、ptc加热器20、电池包30以及水泵40,电动机10内设置有电动机散热水道,电动机散热水道的一端与水泵40相连接,电动机散热水道的另一端与ptc加热器20相连接,电池包30内设置有电池包液冷板流道,电池包液冷板流道的一端与水泵40相连接,电池包液冷板流道的另一端与ptc加热器20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电池包30还包括动力电池组,为了便于动力电池组的散热与吸热,动力电池组与电池包液冷板流道相接触。如图1所示,显而易见的,为了便于控制第一水循环回路200的开启与关闭,在水泵40与电动机10之间设置有第一阀门60,在ptc加热器20与电动机10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70。为了便于控制第二水循环回路300的开启与关闭,在水泵40与换热器50之间设置有第三阀门80,在ptc加热器20与换热器50之间设置有第四阀门90。当只需要开启第一水循环回路200时,打开第一阀门60和第二阀门70,关闭第三阀门80和第四阀门90。当只需要开启第二水循环回路300时,开启第三阀门80和第四阀门90,关闭第一阀门60和第二阀门70。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补充第一水循环回路200与第二水循环回路300内的水源,第一水循环回路200还外接有一水箱100,且在水箱100与第一水循环回路200之间设置有第五阀门110,用于控制水箱100的开启与关闭。为了便于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提高工作效率,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阀门60、第二阀门70、第三阀门80、第四阀门90以及第五阀门110均设置为截止阀。换热器50设置为板式换热器,水泵40设置为循环泵。为了提高水箱100的使用寿命,将水箱100设置为塑料水箱。使用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电动汽车使用的过程中,当需要对电池包30进行加热时,打开第一阀门60和第二阀门70、关闭第三阀门80、第四阀门90以及第五阀门110,此时第一水循环回路200为通路,第二水循环回路300为闭路,并启用第一水循环回路200内的电动机10,且关闭ptc加热器20。电动机10在工作的过程中会快速的产生大量的热量,此时第一水循环回路200内流经电动机散热水道的低温液态水转变为高温液态水,流出电动机散热水道的高温液态水再流入电池包液冷板流道内,高温的液态水将热量传递至电池包30上,来给电池包30升温,利用水泵40循环往复的流动,从而给电池包30升温。当流出电动机散热水道的液态水的温度不是高温状态时,通过启用ptc加热器20来给液态水进一步升温,此时流出ptc加热器20的高温液态水再流入电池包液冷板流道来给电池包30升温。当电池包30的温度过高,需要对电池包30进行冷却时,关闭第一阀门60、第二阀门70以及第五阀门110、打开第三阀门80和第四阀门90,此时第一水循环回路200为闭路、第二水循环回路300为通路,并启用第二水循环回路300内的换热器50,且关闭ptc加热器20。由于电池包30的温度过高,此时流出电池包液冷板流道的高温液态水流入换热器50,换热器50将流入的高温液态水转变为低温的液态水,低温的液态水再流入电池包液冷板流道来给电池包30降温,利用水泵40循环往复的流动,从而给电池包30降温。当第一水循环回路200与第二水循环回路300内的水量不足时,通过打开第五阀门110,来给第一水循环回路200与第二水循环回路300补充水源。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实施过程只是为了说明本申请的可实施性,但这并不代表本申请的电动汽车电池包温控系统只有上述唯一一种实施流程,相反的,只要能够将本申请的电动汽车电池包温控系统实施起来,都可以被纳入本申请的可行实施方案。综上,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当中的电动汽车电池包温控系统,通过第一水循环回路200将电动机10、ptc加热器20、电池包30以及水泵40依次首尾连接在一起,当电动汽车行驶时,电动机10在工作的过程中会快速的产生大量的热量,低温的液态水流经电动机10变成高温的液态水,高温的液态水再流入电池包液冷板流道来给电池包30加热,从而给电池包30升温。通过第二水循环回路300将换热器50、ptc加热器20、电池包30以及水泵40依次首尾连接在一起,从高温的电池包30流出的高温液态水流入换热器40,换热器40将高温的液态水转换成低温的液态水,低温的液态水再流入电池包30来给电池包30降温,利用水泵40循环往复,从而完成对电池包30降温。通过第一水循环回路200与第二水循环回路300完成了对电池包30的升温与降温,避免了需要设置单独的加热与冷却系统来调控电池包30的温度,降低了能量的损耗,从而提高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