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31803发布日期:2021-06-11 21:47阅读:70来源:国知局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一般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tof即timeofflight,是利用光的飞行时间来测量距离的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在智能手机的faceid等领域,相比于3d结构光,具有探测距离远,结构简单的优点,且tx和rx的间距可以很小(毫米级别),有利于手机的机构设计优化。

普通的tof装置通常放置在显示有效区的打孔位置下面,屏幕需要单独打孔,无法实现全面屏。随着全面屏技术的发展,tof也被放置在显示屏下,可以和屏下摄像头集中放置在同一个高透光区,也可以单独设置一个高透光区,由于oled面板内部的金属走线相当于光栅,tof的红外线在穿过面板时会产生衍射,使红外测距的精准性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oled显示面板,包括阳极层,所述阳极层一侧设有tof传感器,所述oled显示面板包括出射光透过区和入射光透过区,

所述阳极层上下两侧中至少一侧设置有散射膜,所述散射膜覆盖所述出射光透过区和/或所述入射光透过区,

当所述散射膜位于所述阳极层靠近所述tof传感器的一侧时,所述散射膜至少覆盖所述出射光透过区。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oled显示面板。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oled显示面板上增加设置散射膜,通过散射膜的散射功能消除tof出射光或者入射光的光源相干性,改善屏下tof的衍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至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oled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oled显示面板,包括阳极层1,所述阳极层1一侧设有tof传感器,所述oled显示面板包括出射光透过区a和入射光透过区b,

所述阳极层1上下两侧中至少一侧设置有散射膜2,所述散射膜2覆盖所述出射光透过区a和/或所述入射光透过区b,

当所述散射膜2位于所述阳极层1靠近所述tof传感器的一侧时,所述散射膜1至少覆盖所述出射光透过区a。

本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在屏下设置tof传感器,该tof传感器包括有发射装置11和接收装置12,发射装置11发出的光和接收装置12接收的光均需要穿过该显示面板,由于阳极层1的金属走线是形成影响出射光和入射光光栅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通过在该oled显示面板中设置散射膜2,对穿过显示面板的光进行打散,消除光线的相干性,进而消除光线的衍射效果。进一步的,由于阳极层作为导致光线衍射的主要原因,需要在阳极层的上下两侧的至少一侧进行散射膜的设置,并且散射膜可以设置在阳极层的一整面上,覆盖出射光透过区和入射光透过区,也可以设置在局部位置即至设置在出射光透过区或者入射光透过区的位置,只需要保证最终穿过阳极层的光线为非相干光即可,具体参见下述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进一步的,所述阳极层1靠近所述tof传感器的一侧设有基板3,所述基板3靠近所述tof传感器的一侧设有背板保护层4;

所述散射膜2设置在所述基板3与所述背板保护层4之间,或者所述散射膜2设置在所述背板保护层4远离所述基板3的一侧。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给出了散射膜设置的实施例,其中oled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设置tof传感器,该tof传感器包括的发射装置11发射出射光至被检测物体8,被检测物体8将出射光反射至显示面板上,在阳极层1和tof传感器之间的设置散射膜2,出射光在第一次射出显示面板之前经过该散射膜2消除光源的相干性,出射光到达被检测物体8的时候已经是相干光,没有经过衍射,能够保证接收装置12接收到的反射光为全部的光线信号,其改善屏下衍射的效果较好。

进一步的,所述散射膜2覆盖所述出射光透过区a和所述入射光透过区b,或者覆盖所述出射光透过区a。

其中,具体的如图1所示,将散射膜2设置在基板3和背板保护层4之间,或者如图3所示将散射膜2设置在背板保护层4上,两者均是设置在可以通过胶层进行粘接的位置,图1和图3中的结构均可以在出射光穿过该显示面板之前进行散射,具有较好的改善屏下衍射的效果;

进一步的穿过显示面板被tof传感器的接收装置12接收,其中光线射出显示面板的区域为出射光透过区a,光线射入显示面板的区域为入射光透过区b,在出射光射出显示面板的时候对光线进行衍射,因此可以将散射膜2仅设置在出射光透过区的位置,即如图2和图4所示的结构,图2中将散射膜2设置在基板3和背板保护层4之间,并且散射膜2只设置在出射光透过区a,即在tof传感器的接收装置上方,基板3和背板保护层4之间未设置散射膜2的位置可以通过压敏胶9进行填充;图4中将散射膜2设置在背板保护层4远离阳极层1的一侧,同时该散射膜2没有完全覆盖阳极层1,只设置在出射光透过区a的位置,在出射光射出显示面板之前进行散射。

进一步的,所述阳极层1远离所述tof传感器的一侧设有封装层5,所述封装层5远离所述阳极层1的一侧设有盖板7。

本实施例中在阳极层1远离tof传感器的一侧设置有封装层5,封装层5上设有盖板7,封装层5和盖板7之间通过光学胶6进行粘接。

进一步的,所述散射膜2设置在所述盖板7远离所述封装层5的一侧。

如图5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将散射膜2设置在阳极层1远离tof传感器的一侧,发射装置发出的出射光在穿过显示面板后,再经过散射膜进行散射处理,进一步到达被检测物体,使得最终穿过显示面板后到达接收装置的入射光为非相干光,实现改善屏下衍射的功能。图5至图7中将散射膜1设置在盖板7上方,穿过显示面板的出射光被散射膜散射后为非相干光,同时可以将散射膜2设置在盖板7的不同位置,具体在下面实施例中进行说明。

进一步的,所述散射膜2设置在所述盖板7和所述封装层5之间,所述散射膜2与所述盖板7之间、所述散射膜2与所述封装层5之间通过压敏胶21粘接。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将散射膜2设置在盖板7和封装层5之间,发射装置11发射出的光线经过该散射膜2的散射形成非相干光,图5至图8中将散射膜2设置在显示面板的显示侧,同前面的实施例类似,只需要将散射膜2设置在可以通过胶层进行粘接的位置即可,图8中的散射膜2设置在盖板7和封装层5之间,散射膜2和盖板7、封装层5之间分别通过压敏胶21进行粘接,保证各层结构之间的连接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散射膜2覆盖所述出射光透过区a和所述入射光透过区b,或者覆盖所述出射光透过区a,或者覆盖所述入射光透过区b。

上述实施例中将散射膜2设置在显示面板的显示侧,其中散射膜2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一整面的结构上,也可以设置在局部的位置,例如如图6和图7所示将散射膜设置在入射光透过区或者设置在出射光透过区,光线在到达被检测物之前和之后进行散射,均能实现改善屏下衍射的效果。如图8所示,将散射膜设置在盖板和封装层之间,也可以将散射膜设置在不同的位置,例如入射光透过区或者出射光透过区,未设置散射膜的地方通过压敏胶进行填充即可。

进一步的,盖板7与所述封装层5之间设有胶层10,所述胶层10为混合散射粒子的光学胶。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改变盖板7和封装层5之间的胶层10实现对光线的散射功能,常用的粘接盖板和封装之间的为光学胶,通过在光学胶内混合散射粒子,通过该添加散射粒子的胶层实现散射的效果,通常该散射粒子为亚克力微粒,采用的该胶层的雾度为10%-80%,优选的采用雾度为40%的胶层进行光线的散射。

进一步的,所述散射膜2为ag膜或者idf膜。

本实施例中采用散射膜对光线进行散射,将光线打散,消除光线的相干性,其中优选的采用ag膜或者idf膜,该ag(anti-glare)膜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膜层,其通过内部的散射粒子使光线产生漫反射;idf(internalrefractive-indexdistributionfilm)是一种新型散射膜,通过内部高折射率的百叶窗结构设计,达到控制透射和散射光线的方向的效果,均能够实现光线散射的效果。

上述实施例中的附图中发射装置发射光线至被检测物体,被检测物体反射光线穿过显示面板至接收装置,其中虚线表示光线为相干光,实线表示光线经过散射膜的散射为非相干光。图中显示的区域a为出射光透过区,即发射装置发射的光线穿过显示面板的区域,区域b为入射光透过区,即被检测物体反射的光线穿过显示面板的区域。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oled显示面板。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