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473999阅读:来源:国知局
选尽可能大地形成接点构件4的右侧面41的面积。
[0049]第一接点构件4由导体形成。导体从确保导电性以及强度的观点来说优选为金属,更优选为铜、铜合金或者钨等。铜合金从成本、加工容易性以及接点构件4的熔敷难度等观点来说优选为黄铜。
[0050]第二臂5自下端向上端侧延伸。第二臂5除了其上端部之外形成为纵长且在纵深方向上具有规定宽度的板状。第二臂5的下端部位于第一臂3的上端部的右方。第二臂5的上端部被支承为能够旋转。具体而言,第二臂5的上端部形成为从前方观察的情况下呈矩形状的第二支承部51,在该第二支承部51上设置有在纵深方向上延伸的第二支承轴511。第二支承轴511构成第二臂5的旋转轴。
[0051]第二臂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第二支承轴511。第二臂5由与第一臂3相同的导体形成。从确保与第二臂5的绝缘性的观点来说,优选第二支承轴511是纤维增强塑料等绝缘体。从顺畅地进行第二臂5的旋转的观点来说,优选在第二支承轴511与第二臂5之间配置有润滑脂等润滑剂。
[0052]第二接点构件6配置在第二臂5的自由端侧即下端侧。即,第二接点构件6经由第二臂5被支承为能够旋转。第二接点构件6以从第二臂5向左方突出的形态配置在第二臂5的下端部左侧面。第二接点构件6在右方与第一接点构件4对置。第二接点构件6的形状不受限定,例如,也可以选择实质上的圆柱形状或者棱柱形状等各种形状。第二接点构件6由与第一接点构件4相同的导体形成。
[0053]第二接点构件6构成为与第一接点构件4接触。第二接点构件6构成为与第一接点构件4 一并使第一臂3与第二臂5导通。
[0054]开关I构成为,在第一接点构件4与第二接点构件6彼此接触之后,两个接点构件4、6的接触位置伴随着第一臂3以及第二臂5的旋转动作而位移即移动。在使两个接点构件4、6的接触位置位移时,也可以适当地调整并给予两臂3、5的旋转速度、旋转方向或扭矩、或者接触时的第一接点构件4与第二接点构件6所成的角度等。另外,也可以进一步设置用于使第一接点构件4与第二接点构件6的接触位置位移的机构。
[0055]如图1B所示,第一支承轴311与第二支承轴511配置在将第一接点构件4与第二接点构件6的接触位置P夹在中间而相对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与接触位置P的位移无关地确保了两个支承轴311、511的位置将接触位置P夹在中间而相对的关系。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开关I的横宽,能够使开关的装置整体紧凑。
[0056]如图1所示,在第一臂3的下端部连结有第一导线17。另外,在第二臂5的上端部连结有第二导体18。第一导体17以及第二导体18与未图示的电源以及负载连接。负载也可以使用电磁成形用的电感等。导线17、18也可以使用多芯圆线等。
[0057](开关I的动作例)
[0058]接下来,对开关I的动作例进行说明。首先,在初始状态下,如图1A所示,第一接点构件4与第二接点构件6处于非接触状态,不进行脉冲电流的通电。
[0059]接下来,从初始状态开始,从未图示的动力源向第一臂3以及第二臂5传递动力等,由此使两个臂3、5旋转。此时,第一臂3以第一支承轴311为中心在图1中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另外,第二臂5也以第二支承轴511为中心在图1中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图1A中的两个虚线箭头表示两臂3、5的旋转方向。
[0060]如图1B所示,利用这样的第一臂3以及第二臂5的旋转使第一接点构件4与第二接点构件6的接触开始。此时,两个接点构件4、6的接触位置P相对于连结第一支承轴311的中心与第二支承轴511的中心的假想直线L位于左侧即第一接点构件4侧。在图1B的状态下,第一接点构件4的右侧面41中的下端部的附近的部位与第二接点构件6的左侧面61的下端部成为两个接点构件4、6的接触位置P。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两个接点构件4、6的大小等,也可能存在第一接点构件4的右侧面41的下端部与第二接点构件6的左侧面61的下端部的附近的部位接触的情况。
[0061]图1B这样的两个接点构件4、6的接触初期、即接触的开始时刻下的接触位置P的形态也可以通过使第二臂5的旋转速度比第一臂3的旋转速度快等而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那样,使第一臂3向与作用于第一接点构件4的重力相反的方向即顺时针方向旋转,使第二臂5向沿着作用于第二接点构件6的重力的方向即顺时针方向旋转。由此,第一接点构件4的重力沿着阻碍旋转的朝向作用于第一臂3,第二接点构件6的重力沿着促进旋转的朝向作用于第二臂5,因此,能够高效地形成两个臂3、5的旋转速度之差。
[0062]在图1B的状态下,第一臂3与第二臂5彼此导通,此外,各臂3、5分别经由所连结的导线17、18与外部的电源导通。其结果是,在第一臂3与第二臂5之间,基于电源的能量而使脉冲电流通过。
[0063]接下来,在图1B之后,通过使第一臂3进一步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1C所示,第一接点构件4与第二接点构件6移动到两个接点构件4、6的接触位置的位移结束的位置。此时,两个接点构件4、6的接触位置P位于假想直线L上。此时,两个接点构件4、6也可以使侧面41、61的整面进行面接触。图1C的单点划线框表示接触位置P的位移结束且接点构件4与接点构件6进行面接触的状态。
[0064]图1C这样的两个接点构件4、6的接触位置的移动结束后的形态能够通过使第二臂5的旋转方向从图1B的时刻开始反转、即成为逆时针方向而体现。
[0065]接下来,在图1C的状态之后,利用动力源的控制等使第一臂3以及第二臂5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使第一臂3以及第二臂5恢复到初始状态(图1A)。之后,依次反复进行向图1B的状态的转变、向图1C的状态的转变以及向图1A的状态的转变。
[0066]在此,在第一接点构件4与第二接点构件6接触时,利用两个接点构件4、6的电位差在两个接点构件4、6间的间隙部产生放电(电火花),有时因该放电而在两个接点构件4、6产生熔融部位。并且,在两个接点构件4、6的熔融部位彼此以相互接触的状态直接凝固即固化的情况下,两个接点构件4、6被熔敷。
[0067]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I中,如图2所示,在从两个接点构件4、6的接触开始(图2A)到接触位置的位移结束(图2C)的期间中,能够使彼此接触的第一接点构件4与第二接点构件6的接触位置P位移。更具体而言,在图2的情况下,接触位置P随着时间经过而向下方位移。图2A中的虚线箭头表示接触位置P的位移方向。由此,能够避免两个接点构件4、6的熔融部位彼此以相互接触的状态直接凝固,不会产生两个接点构件4、6的熔敷。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接点构件4与第二接点构件6的接触位置发生位移的方向不限定为图2所说明的下方,例如,也可以是纵深方向等。
[0068]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开关1,使第一接点构件4与第二接点构件6的接触位置伴随着第一臂3以及第二臂5的旋转动作而位移,从而能够防止两个接点构件
4、6的熔敷。由此,能够使两个接点构件4、6反复接触以及分离,因此,能够多次连续地使脉冲大电流通电。
[0069]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开关1,由于两个接点构件4、6的接触在两个接点构件4、6间不产生轴向压缩的状态、即两个接点构件4、6的侧面41、61彼此相互倾斜的状态(参照图1B)下开始,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熔敷。
[0070]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开关1,伴随着两个接点构件4、6的反复接触,两个接点构件4、6的形状因反复熔融而逐渐变化,因此,能够使两个接点构件4、6的接触开始时的接触位置在每次通电时都移动。由此,能够防止接点构件的一部分集中并熔损,能够实现开关的寿命增长。
[0071]<第二实施方式>
[0072](开关12)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