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配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491943阅读:来源:国知局
(a)和6(b)是示出一对传统的端子配件片互相重叠的状态的视图;
[0034]图7是示出放大图6中的由虚线表示的范围的端子配件片的顶视图;
[0035]图8是示出如果使壁部的长度更短则在壁部的长度方向上产生浪费的空间的视图。
[0036]参考标记列表
[0037]10、20端子配件片
[0038]11,21电线保持部
[0039]12,22 装接部
[0040]13 突出部
[0041]18、28 通孔
[0042]23 孔部
[0043]24壁部
[0044]122第一凸部
[0045]124第一凹部
[0046]126第二凸部
[0047]128第二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48]下面将参考图1至4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端子配件。图1是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一对端子配件片的透视图。图1是示出一对端子配件片10与20互相分开的状态的视图。图2(a)和2(b)是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一对端子配件片10和20互相重叠的状态的视图。
[0049]如图1所示,一对端子配件片10和20 (第一端子配件片10和第二端子配件片20)分别通过冲压和弯曲金属板而形成。端子配件片10和20分别具有电线保持部11和21以及装接部12和22。电线保持部11和21形成为筒状,并且屏蔽电线等穿过筒部,并且然后将筒部填缝,从而保持电线。要被保持的屏蔽电线的导体部露出,并且电连接到各个电线保持部11和21。例如,屏蔽电线的导体部穿过筒部内并且在筒部的径向上填缝筒部,使得屏蔽电线的编织物电连接到各个电线保持部11和12。
[0050]每个装接部12和22都构造成使得设置在两个板金属片中的一个板金属片上的填缝片6朝着另一板金属片弯曲,从而固定至另一板金属片。装接部12和22装接到诸如车体这样的装接目标物。装接部12和22形成为平板状,并且在它们的外缘处形成连接部。连接部是这样的部分:当连接部互相重叠时,装接部12和22互相接合。连接部均由在一对端子配件片10和20的每个端子配件片上的突出部13或者孔部23形成。孔部23设置在从装接部22竖直直立的壁部24的侧面中。更具体地,壁部24设置成以从构成装接部22的两个板金属片的下板金属片竖直直立,并且孔部23形成在壁部24中。
[0051]突出部13从构成装接部12的两个板金属片的上板金属片延伸。突出部13设置有台阶部,从而形成为如图1所示的阶梯状。同时,孔部23设置在壁部24的基端部侧上。孔部23形成为与壁部24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当一个端子配件片(第一端子配件片)10的突出部13插入到另一个端子配件片(第二端子配件片)20的孔部23中时,一个端子配件片10相对于另一端子配件片20放置在适当位置,使得一对端子配件片10和20互相重叠。
[0052]锁定部形成在装接部12和22的外缘处。当装接部12和22互相重叠时,锁定部互相产生接合。锁定部分别由设置在一对端子配件片10和20上的突出部16和26形成。突出部16从构成装接部12的两个板金属片的下板金属片向外延伸。此外,壁部15设置成从构成装接部12的两个板金属片的下板金属片竖直直立。孔部17设置在壁部15的基端部侧上。
[0053]同时,壁部25设置成从构成装接部22的两个板金属片的下板金属片竖直直立。孔部27形成在该壁部25中,并且通过将位于孔部27处的板金属的一部分朝着装接部22的内侧弯曲而形成突出部26。因此,突出部26从构成装接部22的两个板金属片的下板金属片向内延伸。
[0054]在端子配件片10的突出部13插入到端子配件片20的孔部23中之后,壁部15进入壁部25同时沿着壁部25的内侧滑动。然后,突出部16与突出部26进行接触,并且突出部16利用突出部16与突出部26的弹力越过突出部26插入到孔部27中,使得突出部26插入到孔部17中。因此,突出部16与突出部26互相锁定。结果,维持了一对端子配件片10与20的重叠状态。
[0055]装接部12和22包括通孔18和28,用于将端子配件片10和20装接到装接目标物的螺栓贯通该通孔18和28。通孔18和28设置成在两个金属片的厚度方向上贯通用以形成装接部12和22的两个板金属片。在维持了一对端子配件片10和20使用连接部(突出部13和孔部23)以及锁定部(突出部16和26)互相重叠的状态的情况下,当已经贯通通孔18和28的螺栓旋入(紧固)到设置在车体上的焊接螺母时,一对端子配件片10和20装接到诸如车体这样的装接目标物。
[0056]连接部(突出部13和孔部23)以及锁定部(突出部16和26)设置在位于电线保持部11和21的电线插入方向上的装接部12和22的外缘处。更具体地,连接部(突出部13和孔部23)以及锁定部(突出部16和26)设置在填缝片6之间,填缝片6设置在装接部12和22的四个角处。
[0057]图2(b)是示出端子配件片10和20的重叠状态的顶视图。图3是示出放大图2中的由虚线表示的范围的端子配件片的顶视图。如图3所示,使用填缝片6固定端子配件片10的装接部12的两个板金属片12a和12b。板金属片12a设置有突出部13。板金属片12b的一部分从板金属片12a的凹部121露出,S卩,从形成在突出部13与填缝片6之间的空间露出。板金属片12b的从凹部121露出的一部分设置有第一凸部122、第一凹部124、第二凸部126以及第二凹部128。
[0058]第一凸部122在与突出部13相同的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成连续到与填缝片6相邻的部分处的板金属片12b。第一凸部122的靠近突出部13侧上的侧端面形成为平坦状。另外,第一凹部124位于第一凸部122与第二凸部126之间,并且形成为在从壁部24后退的方向上凹进。此外,第二凸部126位于第一凹部124与第二凹部128之间,并且在与突出部13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第二凸部126的末端面形成为平坦状。此外,第二凹部128位于第二凸部126与突出部13之间,并且形成为在从壁部24后退的方向上凹进。
[0059]换言之,端子配件片(第一端子配件片)10通过使用填料片6将包括突出部13的板金属片12a和包括第一凸部122以及第二凸部126的板金属片12b互相固定而构成。第一凸部122、第一凹部124、第二凸部126和第二凹部128通过将两个板金属片12a和12b重叠并且固定而形成在板金属片12a的凹部121内部。
[0060]如图3所示,板金属片12b (装接部12)的第一凸部122、第一凹部124、第二凸部126和第二凹部128设置在板金属片12a(装接部12)的突出部13的两侧的每一侧上。设置在一侧上的第一凸部122、第一凹部124、第二凸部126和第二凹部128设置成与设置在另一侧上的第一凸部122、第一凹部124、第二凸部126和第二凹部128以突出部13为中心左右对称,并且第一凸部122、第一凹部124、第二凸部126和第二凹部128以该顺序从外侧向中心形成。
[0061]板金属片12a (装接部12)的突出部13插入到设置于端子配件22的壁部24中的孔部23内。在该情况下,当壁部24与第二凸部126的平面部126a(第二凸部126的末端面)进行接触时,端子配件片10和20沿着突出部13插入的方向定位,并且在该状态下互相重叠。此外,当壁部24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240与第一凸部122的平面部122a(第一凸部122的侧端面)进行接触时,端子配件片10和20沿着突出部13的宽度方向定位,并且在该状态下互相重叠。
[0062]图4是示出进一步放大图2(b)和3中的由虚线表示的范围的端子配件片的顶视图。如图4所示,端子配件片(第一端子配件片)10包括第一凸部122和第二凸部126,并且端子配件片(第二端子配件片)20的一部分(例如,壁部24)能够与第一凸部122的侧端面和第二凸部126的末端面的至少一个端面进行面接触。因此,当端子配件片(第一端子配件片)10与端子配件片(第二端子配件片)20互相重叠时,端子配件片10能够相对于端子配件片20定位。
[0063]端子配件片(第二端子配件片)20的孔部23设置在从端子配件片(第二端子配件片)20竖直直立的壁部24中。壁部24能够与第一凸部122的侧端面(平面部122a)和第二凸部126的末端面(平面部126a)的至少一个端面进行面接触。因此,当端子配件片(第一端子配件片)10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