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529695阅读:来源:国知局
连接的触点,并且第二匹配触点830是用于USB3.0连接的触点。第一匹配触点820被设置在间距方向(Y方向)上并且由匹配保持构件850保持。类似地,第二匹配触点830被设置在Y方向上并且由匹配保持构件850保持。
[0028]匹配外壳810覆盖匹配保持构件850。具体地,匹配外壳810具有两个宽部812和两个侧部818。各个宽部812形成有两个开口,而侧部818中的任一个不具有开口。在本实施例中,各个宽部812垂直于Z方向,并且各个侧部818垂直于Y方向。然而,宽部812与Z方向相交并且侧部818与Y方向相交就足够了。
[0029]如图1和3所示,连接器10具有将与匹配连接器80配合的配合端12。配合端12在X方向上位于连接器10的前端(正X侧端)。此外,连接器10具有位于后端(负X侧端)的最远端14,该最远端14在配合方向(前后方向,X方向)上离配合端12最远。当匹配连接器80与连接器10配合时,匹配连接器80从前端(配合端)12向后端(最远端)14被插入到连接器10中。
[0030]如图3和4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包括每个由导体制成的四个(即,两个以上)第一触点(多个触点)200,每个由导体制成的五个(S卩,两个以上)第二触点(多个触点)300,一个由绝缘体制成的保持构件400、一个由金属制成的外壳500和每个由诸如金属的弹性可变形材料制成的两个维持构件600。第一触点200是用于USB2.0连接的触点,第二触点300是用于USB3.0连接的触点。
[0031]如图4和6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保持构件400具有基底部410、两个侧部420和板状部430。基底部410具有垂直于X方向的平坦板状形状。然而,基底部410可一定程度上与X方向斜交。换言之,基底部410与X方向相交就足够了。侧部420分别从基部410的Y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向后突出。板状部430从基底部410向前延伸(在正X方向上)。具体地,板状部430沿X方向和Y方向延伸以在Z方向上具有上表面432和下表面434以及在Y方向上具有两个侧表面436。换言之,板状部430具有与Z方向相交的平坦板状形状。具体地,根据本实施例的板状部430垂直于Z方向。
[0032]如图4、6和9所示,保持构件400将第一触点200布置在Y方向上以保持第一触点200。第一触点200沿X方向延伸。各个第一触点200具有接触部210、被保持部220和被固定部230。接触部210在Y方向上被布置在板状部430的上表面432上(参见图9)。被保持部220从上方被压入配合到基部410中以被基部410保持(参见图6)。被固定部230分别从被保持部220向下(在负Z方向上)延伸(参见图4)。
[0033]如图3、4和9所示,保持构件400将第二触点300布置在Y方向上以保持第二触点300。第二触点300沿X方向延伸。各个第二触点300具有接触部310、被保持部320和被固定部330。接触部310在Y方向上被布置在板状部430的上表面432上(参见图3)。被保持部320从后方被插入到基部410和板状部430中以被基部410和板状部430保持(参见图4)。被固定部330分别从被保持部320向下(在负Z方向上)延伸(参见图4)。
[0034]参考图11,在连接器10被附接到电路板700的附接状态下,被固定部230和被固定部330分别被插入到电路板700的固定部710中以通过钎焊等被固定。此外,在该附接状态下,被固定部230和被固定部330被分别连接到电路板700的导电图案(未示出)。
[0035]从图8和图9中可以看出,在连接器10与匹配连接器80(参见图2)完全配合的配合状态下,接触部210分别与第一匹配触点820保持接触,同时接触部310分别与第二匹配触点830保持接触。
[0036]参考图4和图9,保持构件400的各个侧部420形成有保持沟槽422和保持孔424。保持沟槽422是在XY平面上的具有U型形状的沟槽。保持孔424是在Z方向上贯穿侧部420的孔。根据本发明的保持孔424从保持沟槽422向下延伸。
[0037]从图9中可以看出,保持构件400的板状部430形成有两个凹部440。凹部440在Y方向上分别位于板状部430的相对两侧。凹部440分别位于保持沟槽422的前方。凹部440分别从板状部430的上表面432向下凹陷,同时在Y方向上从板状部430的两个侧面436向内凹陷。各个凹部440在Y方向上的尺寸增大,因为从保持沟槽422开始的距离增大。各个凹部440具有底面442 (参见图5)。底面442位于板状部430的上表面432之下。
[0038]从图3和图4中可以看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外壳500由单个金属板形成。外壳500覆盖保持构件400的大部分。外壳500在Z方向上具有上表面510和下表面520并且在Y方向上具有两个侧部530。外壳500的上表面510是不具有突出部和开口的均匀平面。类似地,外壳500的下表面520是除了金属板的接头之外的均匀平面。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上表面510和下表面520中的每一个是不具有在Z方向上向外突出的部分并且不具有在Z方向上可向外突出的部分的平面。
[0039]如图3和4所不,外壳500的各个侧部530不同地弯曲并且局部向下延伸。参考图11,在附接状态下,这些向下延伸的部分的端部被分别插入到电路板700的固定部710以通过钎焊等被固定。换言之,外壳500被接地到电路板700。
[0040]如图3至5所示,外壳500的各个侧部530形成有开口 532和接触片534。开口532被设置在与板状部430的凹部440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开口 532在Y方向上贯穿侧部530。接触片534突出到连接器10中以在Y方向上可弹性变形。接触片534在配合状态下与匹配外壳810的侧部818接触(参见图2)。
[0041 ] 参考图7和8,根据本实施例的各个维持构件600通过冲压和弯曲单个金属板而形成。具体地,通过冲压单个金属板以形成坯件、然后弯曲坯件而形成各个维持构件600。各个维持构件600具有第一部(内部部分)620、第二部(外部部分)640、联接部660、被保持部670和被固定部680。联接部660具有在XY平面中的U型形状。第一部620和第二部640分别从U型形状的相对两端向前延伸。换言之,连接部660使得第一部620和第二部640彼此联接。被保持部670从联接部660向下延伸。被固定部680从被保持部670进一步向下延伸。
[0042]如图4和9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各个维持构件600被附接到保持构件400和被保持构件400保持。具体地,维持构件600的联接部660从上方被插入到保持构件400的侧部420的保持沟槽422中并且被保持沟槽422保持。此外,被保持部670被插入到保持孔424中并且被保持孔424保持。被固定部680从侧部420向下突出。在维持构件600被附接到保持构件400之后,外壳500从前方被附接到保持构件400以从上方覆盖维持构件600。
[0043]如图8和9所示,由正Y侧侧部420保持的维持构件600和由负Y侧侧部420保持的维持构件600具有相对于XZ平面彼此镜像对称的形状。除了此点外,两个维持构件600具有彼此相同的结构和功能。
[0044]如图7所示,第一部620在X方向上从其后端624延伸到其前端622。第一部620具有第一斜体630、第一臂632、第一维持部634和第一引导体636。第一斜体630从后端624向前延伸同时向下倾斜。第一臂632从第一斜体630的前端向前延伸。第一臂632比第一斜体630窄从而可容易地弹性变形。第一维持部634位于第一臂632的前端附近并且被第一臂632支撑。第一引导体636位于第一维持部634的前方。
[0045]除了第二部640整体位于第一部620之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