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548287阅读:来源:国知局
,且该些共振频率的一部分重叠,而能够确保更广范围的使用频带。
[0019]数个共振阶梯状部分形成在第I共振区域的前端部,且数个共振阶梯状部分形成在第2共振区域的前端部的天线;由于大约同一方向的高频电流在第2辐射区域的数个辐射阶梯状部分及第I与第2共振区域的数个共振阶梯状部分之间流动,该些辐射阶梯状部分及该些共振阶梯状部分由大约同一方向的高频电流形成数个共振,被第I辐射区域所诱导的高频电流及被第I与第2共振区域所诱导的高频电流形成共振,且被第I与第2接地区域所诱导的高频电流及被无供电部所诱导的高频电流形成共振,借此能够获得频带不同的数个共振频率。天线借助该些共振频率连续的比邻,且该些共振频率的一部分重叠,而能够确保更广范围的使用频带。
[0020]包含第I及第2共振区域的共振阶梯状部分位于中心轴线旁边的第I共振阶梯状部分,及位于第I共振阶梯状部分的宽度方向外侧的第2共振阶梯状部分,以及位于第2共振阶梯状部分的宽度方向外侧的第3共振阶梯状部分的天线;由于大约同一方向的高频电流在第2辐射区域的第I与第2后端部的第I?第3辐射阶梯状部分及第I与第2共振区域的前端部的第I?第3共振阶梯状部分之间流动,第I?第3辐射阶梯状部分及第I?第3共振阶梯状部分由大约同一方向的高频电流形成数个共振,被第I辐射区域所诱导的高频电流及被第I与第2共振区域所诱导的高频电流形成共振,且被第I与第2接地区域所诱导的高频电流及被无供电部所诱导的高频电流形成共振,借此能够获得频带不同的数个共振频率。天线借助该些共振频率连续的比邻,且该些共振频率的一部分重叠,而能够确保更广范围的使用频带。
[0021]数个衰减阶梯状部分形成在第I接地区域的后端部,且数个衰减阶梯状部分形成在第2接地区域的后端部的天线;当高频电流在第I及第2接地区域的后端部流动时,则其高频电流在连接天线的传送接收机的殼体或连接电缆流动,虽然受其影响天线的电波的辐射场型或增益产生变化,然而由于借助形成在第I及第2接地区域的后端部的数个衰减阶梯状部分,而能够使电波衰减或截断,因此高频电流不会在传送接收机的殼体或连接电缆流动,而能够防止电波的辐射场型的变化或增益的变化,于天线上能够确保如设计所要的辐射场型及增益。
[0022]包含第I及第2接地区域的衰减阶梯状部分位于中心轴线旁边的第I衰减阶梯状部分,及位于第I衰减阶梯状部分的宽度方向外侧的第2衰减阶梯状部分的天线;借助形成在第I及第2接地区域的后端部的第I及第2衰减阶梯状部分,由于能够使电波衰减或截断,因此高频电流不会在传送接收机的殼体或连接电缆流动,而能够防止电波的辐射场型的变化或增益的变化,于天线上能够确保如设计所要的辐射场型及增益。
[0023]位于辐射阶梯状部分的附近的第I槽缝或数个第I贯通孔,其形成在延伸于第I共振区域的前端部及第2辐射区域的第I后端部之间的介电体基板,且位于辐射阶梯状部分的附近的第2槽缝或数个第2贯通孔,其形成在延伸于第2共振区域的前端部及第2辐射区域的第2后端部之间的介电体基板的天线;由于使位于辐射阶梯状部分的附近的槽缝或贯通孔形成在介电体基板,能够降低延伸于第I与第2共振区域的前端部及第2辐射区域的第I与第2后端部之间的介电体基板的结合容量,因此能够减少不会变成电波而变化为热的比例,而能够广泛的提升作为天线的电波变换效率的因素的tan δ。天线借助在辐射阶梯状部分的附近的介电体基板形成槽缝或贯通孔,而能够提升其辐射增益,并能够使电波飞散的更远。
[0024]位于共振阶梯状部分的附近的第3槽缝或数个第3贯通孔,其形成在延伸于第I共振区域的前端部及第2辐射区域的第I后端部之间的介电体基板,且位于共振阶梯状部分的附近的第4槽缝或数个第4贯通孔,其形成在延伸于第2共振区域的前端部及第2辐射区域的第2后端部之间的介电体基板的天线;由于使位于辐射阶梯状部分的附近的槽缝或贯通孔形成在介电体基板,能够降低延伸于第I与第2共振区域的前端部及第2辐射区域的第I与第2后端部之间的介电体基板的结合容量,因此能够减少不会变成电波而变化为热的比例,而能够广泛的的提升作为天线的电波变换效率的因素的tan δ。天线借助在辐射阶梯状部分的附近的介电体基板形成槽缝或贯通孔,而能够提升其辐射增益,并能够使电波飞散的更远。
[0025]在第I共振区域的前端部及第2辐射区域的第I后端部之间,形成介电体基板不存在的第I空隙部,且在第2共振区域的前端部及第2辐射区域的第2后端部之间,形成介电体基板不存在的第2空隙部的天线;由于在第I共振区域的前端部及第2辐射区域的第I后端部之间,或在第2共振区域的前端部及第2辐射区域的第2后端部之间,形成介电体基板不存在的第I及第2空隙部,由于能够广泛的降低第I与第2共振区域的前端部及第2辐射区域的第I与第2后端部之间的结合容量,因此能够减少不会变成电波而变化为热的比例,而能够广泛的的提升作为天线的电波变换效率的因素的tan δ。天线借助形成该些空隙部,而能够提升其辐射增益,并能够使电波飞散的更远。
[0026]位于第I领域的第I共振区域及位于第2领域的第2共振区域相对中心轴线形成线对称的关系,位于第I领域的第I接地区域及位于第2领域的第2接地区域相对中心轴线形成线对称的关系,且位于第I领域的第I与第2辐射区域及位于第2领域的第I与第2辐射区域相对中心轴线形成线对称的关系的天线;由于使第I及第2共振区域或第I及第2接地区域相对中心轴线形成线对称,且使位于第I领域的第I与第2辐射区域,及位于第2领域的第I与第2辐射区域相对中心轴线形成线对称,因此能够防止该些相对中心轴线形成非对称的电波的辐射场型的变化,且能够确保如设计所要的辐射场型。由于天线借助将该些相对中心轴线形成线对称的配置,而使第2辐射区域的第I与第2后端部及共振用导体的第I与第2共振区域的前端部,以大约相同的结合容量形成数个共振,第I辐射区域及第I与第2共振区域形成共振,且接地用导体的第I与第2接地区域及无供电部以大约相同的结合容量形成共振,借此能够获得频带不同的数个共振频率,而能够确保广范围的使用频带。
[0027]不平衡供电件由第I导体、绝缘体及第2导体所制成,第I导体朝轴方向延伸,绝缘体包覆第I导体的外周面,第2导体包覆绝缘体的外周面且朝轴方向延伸,无供电部由第I及第2导体与绝缘体所构成,供电部由第I导体所构成,共振用导体的连接区域电性连接第2导体的天线;由于第2辐射区域及第I与第2共振区域形成数个共振,第I辐射区域及第I与第2共振区域形成共振,借此能够获得频带不同的数个共振频率,并能够确保广范围的使用频带。天线借助使绝缘体存在于第I导体及第2导体之间,能够稳定的保持阻抗,且能够防止不平衡供电件的第I导体与第2导体的短路,并能够防止因该些导体短路所造成的传送接收机的高频电路的破坏。
[0028]接地用导体的轴方向的长度尺寸在10?15 cm的范围,且设定在700MHz的约1/4波长的长度的天线;由于使接地用导体的轴方向的长度尺寸形成在该范围内,长度尺寸形成700MHz的约1/4波长的长度,而能够使天线的使用频带形成在700MHz?3,2GHz的范围内,且在维持天线的小型化的状态下,能够使低限截止频率降低至700MHz。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作为一个实例揭示的天线的俯视图。
[0030]图2是图1的2 — 2线箭头所视剖面图。
[0031]图3是图1的3 — 3线箭头所视剖面图。
[0032]图4是作为另一个实例揭示的天线的俯视图。
[0033]图5是作为另一个实例揭示的天线的俯视图。
[0034]图6是作为另一个实例揭示的天线的俯视图。
[0035]图7是作为另一个实例揭示的天线的俯视图。
[0036]图8是作为另一个实例揭示的天线的俯视图。
[0037]图9是作为另一个实例揭示的天线的俯视图。
[0038]图10是作为另一个实例揭示的天线的俯视图。
[0039]图11是揭示VSWR(电压驻波比)及能够用频带的相互关系的图。
[0040]图12是揭示天线的增益特性的图。
[0041]图13是揭示在天线的3平面的周边方向测量的电波强度的图。
[0042]图14是揭示在天线的3平面的周边方向测量的电波强度的图。
[0043]图15是有关现有技术的天线的俯视图。
[0044]【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45]〔本发明〕
[0046]1A天线1B天线
[0047]1C天线1D天线
[0048]1E天线1F天线
[0049]1G天线1H天线
[0050]11介电体基板 12不平衡供电件
[0051]13共振用导体 14接地用导体
[0052]15辐射用导体 16上面(一侧的面)
[0053]17下面18第I领域
[0054]19第2领域20第I导体
[0055]21绝缘体22第2导体
[0056]23无供电部24供电部
[0057]26连接区域27第I共振区域
[0058]28第2共振区域29a第I前端部(前端部)
[0059]29b第2前端部(前端部)30a第I内侧部
[0060]30b第2内侧部31a第I外侧部
[0061]31b第2外侧部32第I接地区域
[0062]33第2接地区域34a第I后端部
[0063]34b第2后端部35a第I内侧部
[0064]35b第2内侧部36a第I外侧部
[0065]36b第2外侧部37第I辐射区域
[0066]38第2辐射区域39前端部
[0067]40后端部41第I后端部
[0068]42a第I辐射阶梯状部分42b第2辐射阶梯状部分
[0069]42c第3辐射阶梯状部分43第2后端部
[0070]44a第I辐射阶梯状部分44b第2辐射阶梯状部分
[0071]44c第3辐射阶梯状部分45a第I槽缝
[0072]45b第2槽缝47a空隙部
[0073]47b空隙部46a第I贯通孔
[0074]46b第2贯通孔48a第I共振阶梯状部分
[0075]48b第2共振阶梯状部分48c第3共振阶梯状部分
[0076]49a第I共振阶梯状部分49b第2共振阶梯状部分
[0077]49c第3共振阶梯状部分50a第I衰减阶梯状部分
[0078]50b第2衰减阶梯状部分51a第I衰减阶梯状部分
[0079]51b第2衰减阶梯状部分52a第I槽缝
[0080]52b第2槽缝53a第I贯通孔
[0081]53b第2贯通
当前第2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