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电池结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218689阅读:来源:国知局
片长度减0.5mm?5_,在上边缘顶角处设置有倒角或不设置。所述背电场结构长度为151mm,宽度为154mm。
[0033]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主栅线10的长度、所述背电极30的长度以及所述背电场结构的长度都是0.5mm?5_,但是它们的长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定。
[0034]优选的,所述主栅线10为镂空的主栅线10。在不减少所述主栅线10的正常工作下(所述的正常工作是指结构强度、通电流能力),所述主栅线10为镂空的主栅线10,既可以减少主栅线10的材料使用量,降低成本,同时由于镂空,增大了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吸收阳光的面积,提高了组件的功率。
[0035]当然,所述主栅线10的数量也可以为多条。所述主栅线10的数量越多时,所述太阳能电池片通过的最大电流增大,减少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不同区域的电流不会严重失衡的可能性,避免造成有些区域通过的电流过大,温度过高,烧毁所述太阳能电池片,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所述主栅线10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如果所述主栅线10镂空,设计时可以适当的增加所述主栅线10的数量。
[0036]所述副栅线20的宽度在上边缘的宽度是在下边缘的宽度的1-20倍。所述副栅线20的宽度可以与所述主栅线10的宽度相同,也可以不同。由于所述副栅线20越靠近所述主栅线10时,由于电流的汇集,通过所述副栅线20的电流越大。因此,一般将所述副栅线20的宽度在上边缘的宽度是在下边缘的宽度的1-20倍,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面积越大,宽度越长,倍数越大。而副栅线20的宽度变小,可以增大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吸光面积,提高光能利用效率,提高制作成的组件的功率。
[0037]所述副栅线20的宽度从下边缘到上边缘逐渐变宽。所述副栅线20的宽度从下边缘到上边缘逐渐变宽,使得在制作时,连续制作,工艺变得简单。
[003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副栅线20的宽度从下边缘到上边缘由60μπι渐变为120μπι。由于一般生产的太阳能电池片的规格是确定的,长度和宽度都是确定的。所述副栅线20的宽度从下边缘到上边缘由60μπι渐变为120 μ m,既保证了所述副栅线20的通过电流的能力和强度,又不增加工艺难度。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尺寸只是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是一个常用的经验尺寸,在本发明中,在不降低通过电流的能力,不增加工艺难度的情况下,所述副栅线20的宽度还可以是其它的尺寸,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0039]而对于所述细栅线,一般将多条所述细栅线等距设置。所述细栅线等距设置,在进行所述细栅线的设置时,工艺参数的调节变得简单。
[004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细栅线的数量为六条,多条所述细栅线的宽度从与所述主栅线10的间距由近及远成等差数列依次递减,距离所述主栅线10最近的所述细栅线的宽度为110 μπι,距离所述主栅线10最远的所述细栅线的宽度为60μπι。所述细栅线的宽度与所述主栅线10的距离越大,宽度越小。电流距离所述主栅线10由远及近,电流汇集,通过所述细栅线的电流也相应的由小变大,所述细栅线的宽度逐渐变长。反之,从多条所述细栅线的宽度从与所述主栅线10的间距由近及远成等差数列依次递减,距离所述主栅线10最近的所述细栅线的宽度为110 μπι,距离所述主栅线10最远的所述细栅线的宽度为60 μπι。所述细栅线的宽度成等差数列,工艺参数的设置变得非常简单。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所述细栅线的数量,以及所述细栅线的宽度不做具体限定。
[0041]所述正面电极的顶角设置处有倒角。在所述正面电极的顶角处设置有倒角,方便安装或维修时快速放置或取下所述太阳能电池片。一般情况下,所述正面电极的顶角设置的倒角为1_45°的倒角,所述背电极30以及所述背电场结构也会设置1_45°的倒角。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所述倒角不做具体限定。
[004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背电极30的上边缘具有锯齿状结构。由于所述背电极30通过的电流较大,温度较高。所述背电极30表面被设计成锯齿状,使背电极30被背电场覆盖的部分分散为一个个的小个体(背电极30本身是一个整体),并且在背电极30上靠近背电极30边缘的地方设计了一些降低应力的小孔,目的是将背电场的膨胀系数对背电极30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从而避免了因为背电场与背电极30的膨胀系数不同而产生的龟裂现象,提高了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可靠性和合格率。
[0043]综上所述,所述太阳能电池结构在制作组件的过程中使正电极的主栅与背电极直接接触层叠,从而免去了使用焊带连接正面与背面,减少了焊带的使用量,减少了遮光面积,提升了组件功率;相邻所述太阳能电池片之间存在一部分重叠区域,提高了组件的吸收阳光的面积比例,也即提高了阳光的吸收效率,提高了组件功率。
[0044]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太阳能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电池片,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设置有正面电极,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背面设置有背电极和背电场结构,其中,所述正面电极包括主栅线、与所述主栅线垂直的多条副栅线和与所述主栅线平行的多条细栅线,所述主栅线位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上边缘;所述背电极位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下边缘,且与所述主栅线平行;所述背电场结构的区域与所述背电极的区域部分重叠,相邻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主栅线与背电极层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栅线为镂空的主栅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栅线的数量为多条。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栅线的宽度在上边缘的宽度是在下边缘的宽度的1-20倍。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栅线的宽度从下边缘到上边缘逐渐变宽。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栅线的宽度从下边缘到上边缘由60 μπι渐变为120 μπι。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细栅线等距设置。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栅线的数量为六条,多条所述细栅线的宽度从与所述主栅线的间距由近及远成等差数列依次递减,距离所述主栅线最近的所述细栅线的宽度为110 μm,距离所述主栅线最远的所述细栅线的宽度为60 μπι。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电极的顶角处设置有倒角。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电极的上边缘具有锯齿状结构。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结构,包括正面设置有正面电极和背面设置有背电极和背电场结构的太阳能电池片,所述正面电极包括主栅线、与所述主栅线垂直的多条副栅线和与所述主栅线平行的多条细栅线,所述主栅线位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上边缘;所述背电极位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下边缘,且与所述主栅线平行;所述背电场结构的区域与所述背电极的区域部分重叠,相邻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主栅线与背电极层叠。采用所述太阳能电池结构制作的组件,由于相邻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主栅线与背电极层叠,存在重叠区域,免去了使用焊带连接正面与背面,减少了焊带的使用量,减少了遮光面积,提高了组件的光吸收效率,提升了组件功率。
【IPC分类】H01L31/05, H01L31/0224
【公开号】CN104934489
【申请号】CN201510336496
【发明人】袁占强
【申请人】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