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半导体器件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549586阅读:来源:国知局
供的Dimens1n 3100。样本分析区为例如10μπιΧ15μπι。调制电压为例如不小于IV且不大于5V。频率为例如100Hz。DC偏压为例如0伏。
[0069]导通电阻IU是在以下状态(导通状态)下的电阻:在该状态(导通状态)中,通过向栅电极27施加不小于阈值电压的栅极电压(Vgs),在沟道区CH中形成反型层。例如,导通电阻R—不小于1m ^ cm2且不大于15m Ω cm2,优选不小于10m Ω cm2且不大于15m Ω cm2。当导通电阻IU为lmQcm2时,M0SFET 1具有例如1.2到1.7kV的击穿电压。而且,当导通电阻IU为10m Ω cm 2时,M0SFET 1具有例如1.7kV的击穿电压。当导通电阻R 为15m Ω cm 2时,M0SFET 1具有例如3.3kV的击穿电压。而且,在施加在源电极16和漏电极20之间的漏极电压(VDS)为2V且栅极绝缘膜15中的氧化物膜电场为3MV/cm的条件下,可以测量导通电阻R-。
[0070]图18是示出M0SFET 1的接触宽度η和导通电阻R-之间关系的图。在该图中,横轴表示导通电阻RmA,纵轴表示接触宽度η。而且,在该图中,㈧表示直线η=-0.02RonA+0.7,(B)表示直线 η = -0.02RonA+0.6。因此,在 MOSFET 1 中,在图 18 的图中,可以在被直线1?-= 1、直线RotA= 15、直线η = 0.1和直线㈧围绕的区域中取R-和!!的值。优选地,可以在被直线RotA= 1、直线RotA= 15、直线η = 0.15和直线⑶围绕的区域中取R-和η的值。
[0071]参考图1,漏电极20形成在碳化硅衬底11的第二主表面10b上。漏电极20例如由与源电极16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制成,并电连接到碳化硅衬底11。
[0072]形成层间绝缘膜21,使得层间绝缘膜21和栅极绝缘膜15围绕栅电极27。因此,栅电极27与源电极16和源极焊盘电极19电绝缘。层间绝缘膜21是例如由诸如3102的绝缘体制成。
[0073]源极焊盘电极19形成为覆盖源电极16和层间绝缘膜21。源极焊盘电极19例如由诸如A1的导体制成,并经由源电极16电连接到源极区14。背面焊盘电极23形成为覆盖漏电极20。背面焊盘电极23例如由诸如A1的导体制成,并经由漏电极20电连接到碳化硅衬底11。
[0074]下面描述MOSFET 1的操作。参考图1,当在源电极16和漏电极20之间施加电压,同时施加到栅电极27的栅极电压低于阈值电压(截止状态)时,体区13和漂移区12之间形成的PN结被反向偏置。因此,MOSFET 1处于非导通状态。另一方面,当施加到栅电极27的栅极电压不小于阈值电压(导通状态)时,在体区13的沟道区CH中会形成反型层。结果,源极区14和漂移区12彼此电连接,由此电流会在源电极16和漏电极20之间流动。这样,在MOSFET 1的操作中,通过向栅电极27施加电压来控制是否在体区13的沟道区CH中形成反型层,控制载流子在源电极16和漏电极20之间的迀移。应该注意的是,在MOSFET 1的正常操作期间,源电极16和源极区14之间的接触电阻的影响小;然而,在电流值变得更大时,接触电阻的影响将变得更大。
[0075]下面描述用于制造MOSFET 1的方法。参考图3,首先执行作为步骤(S10)的碳化硅衬底制备步骤。在该步骤(S10)中,参考图4,通过切割例如由4H型单晶碳化硅制成的锭(未示出),来制备碳化硅衬底11。
[0076]接下来,作为步骤(S20),执行外延生长层形成步骤。在该步骤(S20)中,参考图4,例如,可以使用CVD(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在碳化硅衬底11上形成由碳化硅制成的外延生长层5。在这种CVD方法中,例如,使用硅烷气体(SiH4)和丙烷气体(C3Hs)作为源材料气体,使用氢气(?)作为载气,并采用氮气(N2)作为掺杂气体。
[0077]接下来,作为步骤(S30),执行离子注入步骤。在该步骤(S30)中,参考图5,例如,首先将A1离子从第一主表面10a侧注入到外延生长层5中,从而在外延生长层5中形成体区13。接下来,例如,将P离子注入到体区13中,从而在体区13中形成源极区14。接下来,例如,将A1离子注入到体区13中,从而在体区13中形成与源极区14相邻的接触区18。在这里,确定接触区18的面积与体区13的面积的比率。而且,在外延生长层5中,其中没有形成体区13、源极区14和接触区18的区域充当漂移区12。
[0078]接下来,作为步骤(S40),执行活化退火步骤。在该步骤(S40)中,参考图5,加热其上形成有外延生长层5的碳化硅衬底11,从而活化注入在外延生长层5中的杂质。这样,在外延生长层5的杂质区域中会产生期望的载流子。
[0079]接下来,作为步骤(S50),执行栅极绝缘膜形成步骤。在该步骤(S50)中,参考图6,例如,在包含氧气(02)的气氛中加热碳化娃衬底11,从而在第一主表面(10a)上形成由Si02制成的栅极绝缘膜15。
[0080]接下来,作为步骤(S60),执行栅电极形成步骤。在该步骤(S60)中,参考图7,例如,使用LP(低压)CVD方法在栅极绝缘膜15上且与栅极绝缘膜15相接触地形成由多晶硅等制成的栅电极27。
[0081]接下来,作为步骤(S70),执行层间绝缘膜形成步骤。在该步骤(S70)中,参考图7,通过例如CVD方法,形成由Si02制成的层间绝缘膜21,以使层间绝缘膜21和栅极绝缘膜15围绕栅电极27。
[0082]接下来,作为步骤(S80),执行欧姆电极形成步骤。在该步骤(S80)中,参考图7,通过蚀刻从将要形成源电极16的区域首先去除栅极绝缘膜15和层间绝缘膜21。这会导致形成暴露源极区14和接触区18的区域。此时,确定源电极16和源极区14的接触宽度。然后,在该区域中,形成例如由Ni制成的金属膜。另一方面,在碳化硅衬底11的第二主表面10b上,以类似的方式形成由Ni制成的金属膜。然后,加热碳化硅衬底11,由此硅化金属膜的至少一部分。因此,如图1所示,在碳化硅层10的第一主表面10a上形成源电极16,在第二主表面10b上形成漏极电极20。
[0083]接下来,作为步骤(S90),执行焊盘电极形成步骤。在该步骤(S90)中,参考图1,例如,使用沉积方法形成由诸如A1或金(Au)的导体制成的源极焊盘电极19,以覆盖源电极16和层间绝缘膜21。而且,与源极焊盘电极19 一样,形成由Al、Au等制成的背面焊盘电极23以覆盖漏电极20。通过执行如上所述的步骤(S10)到(S90),制造了 M0SFET 1。
[0084]下面描述M0SFET 1的功能和效果。首先描述的是,通过限定导通电阻R-与源电极16和源极区14之间的接触宽度η的关系提供的功能和效果。
[0085]首先,参考图19,将描述SiC-MOSFET的一般电流-电压(I_V)特性。图19是示出SiC-MOSFET的1-V特性的图,横轴表示漏极电压(VDS),纵轴表示漏极电流(ID)。而且,在图19的图中,(A)表示SiC-MOSFET的实际1-V特性(导通状态),⑶表示SiC-MOSFET的理想1-V特性(导通状态),(C)表示截止状态中的SiC-MOSFET的1-V特性。
[0086]参考图19,在截止状态(C),即使当增加漏极电压时,也基本上没有漏极电流流动,而在导通状态(A)和(B),漏极电流随着漏极电压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在用(B)表示的理想ι-v特性中,随着漏极电压的增加,漏极电流在低电压区中增加,并且漏极电流在高电压区中饱和。相反,在用㈧表示的实际ι-ν特性中,即使在高电压区,漏极电流也继续增加而不会饱和。因此,如果在负载短路时施加高电压,就会有大量的电流在器件中流动,这可能会导致元件损坏。漏极电流在SiC-MOSFET的高电压区中不由此饱和的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在碳化硅层和由Si02制成的栅极绝缘膜之间的界面处存在高密度的界面态。换句话说,认为是在界面态中捕获了载流子,因此漏极电流不会饱和。
[0087]图20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M0SFET 1的I_V特性的图。在该图中,横轴表示漏极电压(VDS),纵轴表示漏极电流(ID)。该1-V特性表示当M0SFET的导通电阻R-为10mQcm2且栅极电压(VJ为20V时得到的Ι-V特性。而且,该图中,(A)表示当接触宽度η为0.4 μπι时的图。而且,(Β)表示当接触宽度η不小于0.5 μπι时的图。
[0088]从两个图之间的比较可以看出,在㈧中,在低电压区获得与⑶中的漏极电流可比较的漏极电流(例如,VDS= 2V),并且在高电压区中,与⑶中的漏极电流相比,漏极电流降低。因此,在M0SFET 1中,通过限定接触宽度η和导通电阻RotA之间的关系,能够进一步减小高电压区中的漏极电流。更具体地,当设定栅极电压为20V并设定漏极电压为不小于20V时,源极区14的电流密度被减小到不大于30000A/cm2。因此,在M0SFET 1中,能够在负载短路时抑制元件损坏。
[0089]接下来,下面描述通过相对于体区13的面积限定接触区18的面积所提供的功能和效果。图21的图表示导通时间与接触区18的面积和体区13的面积的比率之间的关系。在该图中,横轴表示接触区18的面积与体区13的面积的比率(p+/p-体面积:% ),纵轴表示导通时间(Tr:秒)。可以使用图30示出的开关评估电路来测量导通时间。在图30中,“ID”表示漏极电流,“Ves”表示栅极电压,“VDS”表示漏极电压,和“VDD”表示电源电压。
[0090]例如,可用SEM或SCM来测量体区13和接触区18的面积。作为SEM,例如,可以使用由FEI提供的Quanta?3D FEG。样本分析区为例如20 μ mX 2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