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导引框架的插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913582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具有导引框架的插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头连接器,其具有位于电路板上的接触垫。
【背景技术】
[0002]—些电连接器包括电路板,该电路板具有多个接触垫,该多个接触垫被配置为电接合配合连接器的配合触头。现代电路板制造工艺能够制造细小节距分隔的接触垫组,从而增大电路板单位面积电连接的密度。接触垫可以点对点精确安置,使得接触垫的尺寸和相邻接触垫之间的节距得以保持恒定和精确。然而,接触垫组经常未跨电路板的宽度和/或相对于电路板的边缘精确安置。该缺陷可能会引起接触垫未与配合连接器的配合触头对准,因为在很多连接器系统中,电路板的侧边缘被用于相对于配合连接器的配合接口导引和定位电连接器的配合接口。例如,随着电路板插入至配合连接器的槽中,电路板的侧边缘(或者位于侧边缘的部件)可以接合限定了槽的配合连接器内壁,从而将电路板导引至槽中。如果位于电路板上的接触垫未相对于板的侧边缘精确对准,则接触垫未与相应的配合触头正确对准,其不利于连接器系统的电性能。考虑到一些接触垫仅为0.4毫米(mm)宽,并且由0.5mm的节距隔开,如果侧边缘相对于接触垫错误安置零点几毫米的话,则接触垫可能完全错过配合连接器适当的相应的配合触头。此外,一些电路板包括位于电路板相对侧上的接触垫组。如果位于电路板第一侧上的第一组接触垫相对于电路板的侧边缘稍微未对准,则翻转电路板从而蚀刻或者制造第二组接触垫可能会扩大该误差。
[0003]用于严格和精确控制接触垫相对于电路板侧边缘的位置的已知技术包括使用辅助机械成型电路板边缘并还将电路板包封在单独的模制壳体中。但是,这两种技术复杂、并且价格昂贵。仍需要一种包括电路板的连接器,所述电路板具有接触垫,当所述接触垫被接收在配合连接器中时,所述接触垫与配合连接器的配合触头精确地对准。

【发明内容】

[0004]根据本发明,一种插头(plug)连接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保持电路卡,所述电路卡具有第一表面和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电路卡包括前边缘和相对的侧边缘,以及靠近前边缘、沿着第一表面的一组接触垫(contact pads)。电路卡包括位于第一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基准孔(darum hole),并且接触垫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基准孔对齐(registered)。导引框架(guide frame)安装至电路卡。所述导引框架具有基部、以及从基部的一侧延伸的至少一个柱体(post)。所述导引框架包括从基部延伸的框架构件,所述框架构件的外壁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柱体对齐。所述至少一个柱体被接收在电路卡的至少一个基准孔中,使得框架构件的外壁独立于电路卡的侧边缘的位置而相对于接触垫对齐。
【附图说明】
[0005]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连接器系统的透视图。
[0006]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连接器系统的配合连接器透视图。
[0007]图3是根据实施例的连接器系统的电连接器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0008]图4是根据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电路卡的透视图。
[0009]图5是根据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电路卡和导引框架的分解视图。
[0010]图6是根据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连接器系统10的透视图。连接器系统10包括电连接器100和配合连接器130。配合连接器130被配置为配合至电连接器100,以跨连接器100、130形成电信号路径。配合连接器130安装至电路板131。电连接器100包括壳体102,壳体102保持电路卡104。电路卡104包括至少一个组106接触垫108。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0是电缆端接插头,该电缆端接插头端接至电缆114,并且被配置为插入至配合连接器130,该配合连接器130是插座。如本文所使用的,电连接器100可以称为插头连接器100,并且配合连接器130可以称为插座连接器130。在替代性的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0可以端接至电路板,而非电缆114。
[0012]壳体102具有前端部110和后端部112。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电缆114端接至后端部112,并且从后端部112延伸。前端部110限定了配合接口 116,该配合接口 116被配置为接合配合连接器130,并且与配合连接器130接合。如本文所使用的,相对性的或者空间术语,诸如“前”、“后”、“第一”、“第二”、“左”、和“右”仅用于区别参考元件,并且不必要求插头连接器100,配合连接器130,和/或连接器系统10—般地相对于重力或者相对于周围环境的特定的位置或者取向。
[0013]电路卡104从壳体102的前壁118在配合接口116处延伸。在典型实施例中,从壳体102延伸的电路卡104的一部分至少部分地被导引框架120环绕。导引框架120可以安装至电路卡104。例如,导引框架120可以在壳体102内安装至电路卡104。导引框架120可以被配置为将电路卡104导引至配合连接器的槽中。源自导引框架120的导引可以允许位于电路卡104上的接触垫108与配合连接器130的合适相应的配合触头精确对准。
[0014]电路卡104具有第一表面122和相对的第二表面123(图5中所示)。一组106接触垫108沿着第一表面122布置。例如,尽管未在图1中示出,一组106接触垫108可以是第一组接触垫,并且电路卡104可选择性地可以包括第二组接触垫(未示出),该第二组接触垫沿着第二表面123布置。电路卡104包括前边缘124和相对的侧边缘,本文中称为第一侧边缘126和第二侧边缘128。第一组106接触垫108(以及可选择的第二组)可以位于靠近前边缘124的位置。在示出的实施例中,一组106接触垫108在第一侧边缘与第二侧边缘126、128之间跨电路卡104的宽度延伸。例如,接触垫108可以跨电路卡104的宽度在行中并排安置。相邻的接触垫108可以由触点间距(contact spacing)彼此隔开。在实施例中,接触垫108可以是细小节距接触垫,该细小节距接触垫具有节距,该节距在相邻的接触垫108的中点之间测得,小于1mm,并且可选择性地小于0.6mm。此外,接触垫108具有小于Imm的单独的宽度,诸如小于
0.5mm。同样,触点间距,取决于节距和接触垫的宽度,可以小于0.5mm,诸如小于或者等于
0.2mm ο例如,接触垫108可选择性地具有0.5mm的节距,0.3mm的单独的宽度,和0.2mm的触点间距。
[0015]现在同样参考图2,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配合电连接器130的透视图。示出的实施例中的配合连接器130可以是直角板载插座连接器。例如,配合连接器130可以包括安装端132,该安装端132被配置为安装至电路板131。连接器130是直角连接器,因为连接器130在配合端136限定了槽134,该槽134—般在安装端132处垂直于安装表面。可替代地,配合连接器130是垂直板载连接器,使得配合端一般与安装端相对,并且平行于安装端的方向取向。在替代性的实施例中,连接器130可以是安装电缆连接器,等等。配合连接器130在本文中称为插座连接器130,因为槽134限定了被配置为随着连接器100、130配合,接收插头连接器100的至少一部分的插座。例如,包括接触垫108的电路卡104的部分在配合操作期间接收在槽134中。
[0016]插座连接器130包括插座壳体138,该插座壳体138限定了配合端136和安装端132。插座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