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插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59427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混合插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混合插头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电组件、光纤组件以及可偏转锁扣。绝缘本体设有向前贯穿绝缘本体前端面用于与外部物体沿前后方向连接的收容槽。若干通道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竖直方向上与收容槽间隔设置。电组件收容于收容槽,所述电组件包括电路板和连接于电路板上的若干端子,每一端子的接触部延伸进入相应通道以与外部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对接。光纤组件收容于收容槽内,其设置在与若干端子相反一端的绝缘外壳上,所述光纤组件在竖直方向上位于锁尾和端子之间,所述光纤组件配备有缓冲装置,以便光纤组件相对绝缘本体在前后方向上向前和向后轻微移动。
【专利说明】
混合插头连接器[000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RJ45结构并同时还配备有MP0(Mult1-fiber Push On)设备的连接器,以便其能传输电信号和光信号。
[0002]【【背景技术】】美国专利第US8,708,754号揭示了一种混合连接器,其具有常规RJ45的结构,并能同时传输电信号和光信号。然而,这种设计只能设有两根光纤,并且没有提供弹力用于确保与对接光纤插头连接器和RJ连接器的配合。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具有常规RJ45结构并进一步配置有MP0设备的混合连接器,用于传输电信号和光信号。
[0003]【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混合插头连接器,其具有RJ45结构并进一步配备有MP0设备。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混合插头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电组件、光纤组件以及可偏转锁扣。绝缘本体设有向前贯穿绝缘本体前端面以与外部沿前后方向连通的收容槽。若干通道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竖直方向上与收容槽间隔设置。电组件收容于收容槽,所述电组件包括电路板和连接于电路板上的若干端子,每一端子的接触部延伸进入相应通道以与外部在竖直方向上连通。光纤组件收容于收容槽内,其设置在与若干端子相反一端的绝缘外壳上,所述光纤组件在竖直方向上位于锁尾和端子之间,所述光纤组件配备有缓冲装置,以便光纤组件相对绝缘本体在前后方向上向前和向后轻微移动。
[0005]进一步地,提供在每一个的套管和相配合的光纤配备有缓冲装置,而不是整个光纤组件配备,以便每一个光纤在与对接插座连接器对接时,能够自动调节。
[0006]【【附图说明】】图1是符合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之插头连接器的前视立体图。
[0007]图2是图1所示插头连接器的前视立体分解图。
[0008]图3是图2所示插头连接器的进一步前视立体分解图。
[0009]图4是图3所示插头连接器的后视立体分解图。
[0010]图5是图3所示插头连接器的进一步前视立体分解图。
[0011]图6是图4所示插头连接器的进一步后视立体分解图。
[0012]图7是图4所示光纤组件的前视立体图。
[0013]图8是图7所示光纤组件的前视立体分解图。
[0014]图9是图7所示光纤组件的后视立体分解图。
[0015]图10是图7所示光纤组件的后视立体图,其中盖子从基块上旋转起来。
[0016]图11是图10所示光纤组件的后视立体分解图。[〇〇17]图12是图1所示插头连接器的竖直剖视图。
[0018]图13是图1所示插头连接器的另一竖直剖视图。
[0019]图14是图4所示光纤组件的水平剖视图。
[0020]图15是符合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之插头连接器的前视立体图。
[0021]图16是图15所示插头连接器的前视立体分解图。
[0022]图17是图15所示插头连接器的进一步前视分解图。
[0023]图18是图15所示插头连接器的后视立体分解图。
[0024]图19是图17所示插头连接器的进一步前视立体分解。[〇〇25]图20是图18所示插头连接器的进一步后视立体分解。
[0026]图21是图15所示光纤组件的后视立体图。
[0027]图22是图15所示光纤组件的后视立体图,其中盖子被旋转开。
[0028]图23是图22所示光纤组件的后视立体分解图,其中盖子被旋转开,光纤被分离开。 [〇〇29]图24是图23所示被分离开的光纤后视立体图。[〇〇3〇]图25是图23所示光纤组件的后视立体图,其中盖子完全脱离基块。[〇〇31]图26是图21所示光纤组件的后视立体图,其中盖子被省略。
[0032]图27是图21所示光纤组件的前视立体分解图。[0〇33]图28是图27所示光纤套管的后视立体图。[〇〇34]图29是图21所示光纤组件的剖视图,其中盖子轻微向上旋转,以显示出盖子限制住弹簧。[〇〇35]图30是图15所示插头连接器的剖视图。[〇〇36]图31是图15所示插头连接器的另一视角剖视图。
[0037]图32是图15所示插头连接器的水平剖视图。[〇〇38]图33是图15所示插头连接器的竖直剖视图,以显示套管夹设在盖子和基块之间。 [〇〇39]图34是图15所示插头连接器的另一竖直剖视图,以显示卷簧固定在盖子和基块之间。
[004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0041]【【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插头连接器10,其用于与插座连接器对接。插头连接器10包括绝缘本体12,其设有在竖直方向上堆叠的光端口 14和电端口 16。收容槽15设置在绝缘本体12内并与光端口 14和电端口 16相贯通。弹性锁尾18—体成型在绝缘本体12上,并在竖直方向上靠近光端口 14,而远离电端口 16。若干通道20沿着前后方向延伸, 并设置在靠近绝缘本体12的电端口 16。绝缘本体12的形状与RJ-45插座连接器一致。[〇〇42]光纤组件30包括基块32、若干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通孔34、以及若干位于通孔34后端并与相应通孔34对齐的沟槽36。凸台38位于若干沟槽36的后端。一对锁扣销40设置在基块32的两相反侧边上。盖子42轴向地安装在基块32上,并可以绕着旋转轴44旋转。一对可偏转锁扣46设置在盖子42的两相反侧边,用于锁扣绝缘本体12上的相应的锁扣开口 13。一对锁扣孔48设置在侧边上用于与基块32的锁扣销40相锁扣。压缩突起50设置在盖子42的内侧面上,用于与凸台38配合,在前后方向上向前抵靠相应套管56的后端,所述套管56用于收容相应的光纤58在其内(后述)。金属板52依附在盖子42的后端面,并包括一对弹片54。[〇〇43]若干套管56在横向方向上并排设置,每一套管56包括收容在相应通孔34内的前半部561和收容在相应沟槽36内的后半部562。如图14所示,每个通孔34的前端设有肩部结构, 套管56的末梢也设有类似结构,以防止套管56的向前移动。另一方面,每个套管56的后端向后抵靠凸台38和突起50以防止套管56向后移动。因此,套管56固定在基块32内,在前后方向上不能移动。若干光纤58插在相应套管56内,并且固定在套管56上,从而在前后方向上没有相对移动,其中光纤58的前端与相应套管56的前端平齐。[〇〇44]电组件60在竖直方向上位于光纤组件30的下方,且包括电路板62、连接在电路板 62前端区域的若干端子64以及连接在电路板62后端区域的若干线缆66。固定夹70适用于在竖直方向上插入到绝缘本体12的狭槽68内。[〇〇45]在组装过程中,电组件60从绝缘本体12的后端向前插入到收容槽15内,端子64暴露在电端口 16内,光纤组件30从绝缘本体12的后端向前插入至收容槽15内,基块32的前端向前凸出超过绝缘本体12的前端面,以便使得光纤58的前端沿着前后方向暴露在外。与此同时,可偏转锁扣46被锁在相应锁扣开口 133内,以防止光纤组件30在收容槽15内向后移动。另一方面,弹片54向后抵靠固定夹70,以便促使整个光纤组件30向前。可以理解地,由于弹片54的设置,基块32和关联的盖子42可以在前后方向上向前和向后轻微移动,因此,起到缓冲效果。如图14所示,绝缘本体12设有一对阶梯17,其向后抵靠盖子42的侧臂41的相应边缘,以便限制光纤组件30相对绝缘本体12的进一步向前移动。因此,光纤组件30在对接连接器对接时,允许光纤组件30在绝缘本体12内向前和向后轻微移动。
[0046]如图15至图34所示,为插头连接器110的第二实施例。插头连接器110包括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结构,除了为光纤增加了单独的弹簧,以增强插头连接器110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候的缓冲效果。插头连接器110包括绝缘本体112,其设有在竖直方向上堆叠的光端口 114和电端口 116。收容槽115设置在绝缘本体112内并与光端口 114和电端口 116相贯通。弹性锁尾118—体成型在绝缘本体112上,并在竖直方向上靠近光端口 114,而远离电端口 116。 若干通道120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并设置在靠近绝缘本体112的电端口 116。绝缘本体112的形状与RJ-45插座连接器一致。
[0047]光纤组件130包括基块132、若干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通孔134、以及若干位于通孔 134后端并与相应通孔134对齐的沟槽136,用于收容相应线圈弹簧151,其与光纤158配合 (参后述)。一对锁扣销140设置在基块132的两相反侧边上。盖子142轴向地安装在基块132 上,并可以绕着旋转轴144旋转。一对可偏转锁扣146设置在盖子142的两相反侧边,用于锁扣绝缘本体112上的相应的锁扣开口 113。一对锁扣孔148设置在侧边上用于与基块132的锁扣销140相锁扣。若干朝下沟槽143形成于盖子142的下表面,并与相应的朝上沟槽136对齐, 以便相互配合的将相应的套管156夹持在其内(后述)。若干间隔物150位于朝下沟槽143的后方,其不但向前抵靠相应线圈弹簧151,而且提供相应光纤158穿过的空间。显而易见,空间145沿着前后方向形成在朝下沟槽143与间隔物150之间,用于收容相应线圈弹簧151的顶部。金属板152依附在盖子142的后端面,并包括一对弹片154。
[0048]若干套管156在横向方向上并排设置,每一套管156包括收容在相应通孔134内的前半部1561和收容在相应沟槽136内的后半部1562,其中在前半部1561和后半部1562之间形成有一缺口 1563,以粘接相应的光纤158(后述)。显而易见地,如图30和图32所示,每个通孔134的前端设有肩部结构,套管156的末梢也设有类似结构,以防止套管156的向前移动。 另一方面,每个套管156的后端向后抵靠线圈弹簧151的前端,线圈弹簧151的后端沿前后方向抵靠盖子142的间隔物150,以便防止套管156的向后移动。因此,套管156固定在基块132 内,在前后方向上能轻微移动。若干光纤158穿过相应线圈弹簧151插入至相应套管156内,并且通过缺口 1563内的胶水固定在套管156上,从而在前后方向上没有相对移动,其中光纤 158的前端与相应套管156的前端平齐。[0049 ] 电组件160在竖直方向上位于光纤组件130的下方,且包括电路板162、连接在电路板162前端区域的若干端子164以及连接在电路板162后端区域的若干线缆166。固定夹170 适用于在竖直方向上插入到绝缘本体112的狭槽168内。
[0050]在组装过程中,电组件160从绝缘本体112的后端向前插入到收容槽115内,端子 164暴露在电端口 116内,光纤组件130从绝缘本体112的后端向前插入至收容槽115内,基块 132的前端向前略微凸出超过绝缘本体112的前端面,以便使得光纤158的前端沿着前后方向暴露在外。与此同时,可偏转锁扣146被锁在相应锁扣开孔113内,以防止光纤组件130在收容槽115内向后移动。另一方面,弹片154向后抵靠固定夹170,以便促使整个光纤组件130 向前。可以理解地,由于弹片154的设置,基块132和关联的盖子142可以在前后方向上向前和向后轻微移动,因此,起到缓冲效果。如图32所示,绝缘本体112设有一对阶梯117,其向后抵靠盖子142的侧臂141的相应边缘,以便限制光纤组件130相对绝缘本体112的进一步向前移动。因此,光纤组件130在对接连接器对接时,由于弹片154的设置,允许光纤组件130在绝缘本体112内向前和向后轻微移动。
【主权项】
1.一种混合插头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其设有向前贯穿绝缘本体前端面以与外部沿前后方向连通的收容槽;若干通道,其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竖直方向上与收容槽间隔设置;电组件,其收容于收容槽,所述电组件包括电路板和连接于电路板上的若干端子,每一 端子具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延伸穿过相应通道以与外部在竖直方向上连通;光纤组件,其收容于收容槽内;以及可偏转锁尾,其设置在与若干端子相反一端的绝缘本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组件 在竖直方向上位于锁尾和端子之间,所述光纤组件配备有缓冲装置,以便光纤组件相对绝 缘本体在前后方向上向前和向后轻微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端子呈杆状,并在前后方向 和竖直方向上多次弯折。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组件包括若干光纤以及 用于若干光纤分别配合和固定的若干套管。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组件包括基块和轴向地 安装在基块上的盖子,所述盖子和基块中的一个包括所述缓冲装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光纤和相应套管配备有一个 线圈弹簧,所述线圈弹簧为所述缓冲装置。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组件包括若干沿前后方 向延伸贯穿基块的通孔、以及若干位于通孔后端并与相应通孔对齐的沟槽,所述沟槽用于 收容线圈弹簧。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若干沟槽由若干朝下沟槽和若干 朝上沟槽分别配合形成,若干朝下沟槽形成于盖子的下表面,若干朝上沟槽形成于基块的 上表面,并与相应的朝下沟槽对齐,以便相互配合的将相应的套管夹持在其内,若干间隔物 位于朝下沟槽的后方,其不但向前抵靠相应线圈弹簧,而且提供相应光纤穿过的空间。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组件包括依附在盖子后 端面的金属板,所述金属板包括一对弹片。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合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狭槽以及插入 到狭槽内的固定夹,所述一对弹片向后抵靠固定夹,以便促使整个光纤组件向前。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合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对阶梯,其 向后抵靠盖子的侧臂的相应边缘,以便限制光纤组件相对绝缘本体的进一步向前移动。
【文档编号】H01R107/00GK106025736SQ201610173227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4日
【发明人】特伦斯·F·李托, 张远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