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部件以及操作部件的操作部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579111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操作部件以及操作部件的操作部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操作部件以及操作部件的操作部制造方法。操作部件具备:主体部(3、63);操作部(4、64),其结合于上述主体部;卡合部(34a~34d),其形成于上述主体部;被卡合部(43a~43d),其形成于上述操作部且与上述卡合部卡合从而将上述主体部与操作部结合;片部(44a、44b),其以向上述主体部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于上述操作部的背面部;片部用孔部(35a、35b),其形成于上述主体部且供上述片部插入;以及弹性材料制的突出部(51a、51b),其以从该片部的侧面突出的方式设置于上述片部,在上述片部插入上述片部用孔部的状态下与上述片部用孔部的缘部压接。
【专利说明】
操作部件以及操作部件的操作部制造方法
[0001 ]本发明基于2014年I月30日申请的日本2014-15610号申请,在此引用其记载内容。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用设备等的操作部件以及操作部件的操作部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3]以往,例如车辆具备汽车导航装置、音频装置或者空调装置等之类的车辆用设备。该车辆用设备具备用于进行各种输入的操作部件。存在该操作部件由主体部、以及设置于该主体部的表面侧的操作部构成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主体部与操作部的一方形成卡合爪,在另一方形成卡合孔部,通过该卡合爪与卡合孔部缘的卡合将主体部与操作部结合。
[0004]在上述结构中,若在卡合孔部缘与卡合爪之间存在微小间隙,则在操作者对操作部进行操作时,存在该操作部与主体部松动的担忧。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235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操作部件以及操作部件的操作部制造方法,能够防止由主体部与操作部构成的操作部件在操作时的松动。
[0007]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操作部件具备:主体部;操作部,其结合于上述主体部;卡合部,其形成于上述主体部;被卡合部,其形成于上述操作部且与上述卡合部卡合从而将上述主体部与操作部结合;片部,其以向上述主体部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于上述操作部的背面部;片部用孔部,其形成于上述主体部且供上述片部插入;以及弹性材料制的突出部,其以从该片部的侧面突出的方式设置于上述片部,在上述片部插入上述片部用孔部的状态下,与上述片部用孔部的缘部压接。
[0008]在上述操作部件中,主体部以及操作部通过卡合部以及被卡合部的卡合而被结合。而且,操作部的片部被插入主体部的片部用孔部。在这种情况下,从片部的侧面突出的弹性材料制的突出部压接于片部用孔部的内缘部。由此,能够防止操作时的主体部以及操作部的松动。
[0009]作为代替方案,上述操作部也可以由操作部主体、以及固接于该操作部主体的表面部的弹性材料制的外装体构成。上述被卡合部形成于上述操作部主体,上述片部形成于上述操作部主体的背面部。上述操作部主体在与上述片部的基端部部分对应的部分,具有从上述表面部贯通至背面部的贯通孔部,并且具有与该贯通孔部连通且开通至上述片部的中途部的填充用空间部。上述外装体的一部分以连续地填充于上述贯通孔部以及填充用空间部的方式被固接,固接于该填充用空间部的外装体的一部分构成从上述片部的侧面突出的上述突出部。
[0010]在上述情况下,由操作部主体、以及固接于该操作部主体的表面部的弹性材料制的外装体构成操作部。由此,由于用户的手、手指触碰的部分为弹性材料制的外装体,所以易于适应手、手指且操作性良好。另外,该外装体的一部分以连续地填充于操作部主体的贯通孔部以及填充用空间部的方式被固接,固接于该填充用空间部的外装体的一部分构成从上述片部的侧面突出的上述突出部,由此能够利用位于操作部主体的表面部侧且用于使操作性良好的外装体形成突出部。并且,该突出部以填充于片部的填充用空间部的方式被固接,由此在该片部被插入片部用孔部时,突出部也能够一体地(不从片部错开地)压入片部用孔部,还与片部用孔部的内缘部可靠地压接。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操作时的主体部以及操作部的松动。
[0011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上述操作部件构成为,具备:主体部;操作部,其由操作部主体与固接于该操作部主体的表面部的弹性材料制的外装体构成且结合于上述主体部;卡合部,其形成于上述主体部;被卡合部,其形成于上述操作部主体且与上述卡合部卡合从而将上述主体部与操作部结合;片部,其以向上述主体部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于上述操作部主体的背面部;以及片部用孔部,其形成于上述主体部且供上述片部插入,上述操作部主体在与上述片部的基端部部分对应的部分,具有从上述表面部贯通至背面部的贯通孔部,并且具有与该贯通孔部连通且开通至上述片部的中途部的填充用空间部,上述外装体的一部分以连续地填充于上述贯通孔部以及填充用空间部的方式被固接,固接于该填充用空间部的外装体的一部分构成从上述片部的侧面突出的突出部,在上述片部相对于上述贯通孔部的插入状态下,上述突出部与上述片部用孔部的内缘部压接,在制造上述操作部的操作部制造方法中,通过构成上述操作部主体用的腔室的能够分离的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对上述操作部主体进行模具成型,将上述第二模具分离,将利用该第一模具以及操作部主体构成上述外装体用的腔室的能够分离的第三模具,与残存有该操作部主体的第一模具合模,通过上述第一模具、上述操作部主体以及上述第三模具将上述外装体以固接状态模具成型为固接于上述操作部主体。
[0012]在上述制造上述操作部的操作部制造方法中,主体部以及操作部通过卡合部以及被卡合部的卡合而结合。而且,操作部的片部被插入主体部的片部用孔部。在这种情况下,从片部的侧面突出的弹性材料制的突出部压接于片部用孔部的内缘部。由此,能够防止操作时的主体部以及操作部的松动。
[0013]另外,由操作部主体、以及固接于该操作部主体的表面部的弹性材料制的外装体构成操作部。由此,由于用户的手、手指触碰的部分为弹性材料制的外装体,所以易于适应手、手指且操作性良好。另外,该外装体的一部分以连续地填充于操作部主体的贯通孔部以及填充用空间部的方式被固接,固接于该填充用空间部的外装体的一部分构成从上述片部的侧面突出的上述突出部,由此能够利用位于操作部主体的表面部侧且用于使操作性良好的外装体形成突出部。并且,该突出部以填充于片部的填充用空间部的方式被固接,由此在该片部被插入片部用孔部时,突出部也能够一体地(不从片部错开地)压入片部用孔部,还与片部用孔部的内缘部可靠地压接。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操作时的主体部以及操作部的松动。
【附图说明】
[0014]针对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以及其它目的、特征、优点通过参照附图并进行下述的详细描述变得更加明确。上述附图如下。
[0015]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部件的立体图。
[0016]图2是从下方观察操作部件的立体图。
[0017]图3是沿着图2的箭头Z3-Z3的剖视图。
[0018]图4是沿着图2的箭头Z4-Z4的剖视图。
[0019]图5是分离表示主体部与操作部的立体图。
[0020]图6是从下方观察操作部主体的立体图。
[0021]图7是从上方观察操作部主体的立体图。
[0022]图8中,(a)是沿着图7的箭头Z8a_Z8a的剖视图,(b)是沿着图7的箭头Z8b_Z8b的剖视图。
[0023]图9是沿着图3的箭头Z9-Z9的剖视图。
[0024]图1O是沿着图9的箭头Z1-Z1的剖视图。
[0025]图11中,(a)?(C)是用于按照时间序列对操作部件的成型顺序进行说明的图。
[0026]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与图9相当的图。
[0027]图1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音频装置的立体图。
[0028]图14是操作部件的剖视图。
[0029]图15是在与图14不同的剖面的操作部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参照图1至图11的(c)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针对图1所示的操作部件I,例如示出车辆中的汽车导航装置的操作部件。该操作部件I能够向任意方向操作地设置于驾驶席旁边的扶手附近的面板2部分等。通过操作该操作部件I能够在监视器画面上进行各种设定、选择。
[0031]如图1?图5所示,操作部件I具备主体部3、以及结合于主体部3的操作部4。主体部3例如通过硬质合成树脂(ABS树脂等)利用模具成型形成。该主体部3具有大致矩形平板状的主体部主体31。在该主体部主体31的周缘部形成有大致成为山形且立起的立起部32。在该主体部主体31的下表面部(背面部)形成有圆筒状的操作件33。另外,在该主体部主体31的上表面部与上述操作件33对应地形成有上表面平坦的圆形的阶部33a。
[0032]另外,如图5所示,在该主体部主体31的上表面部,且在四个角部形成有上表面平坦的大致矩形的阶部31a?31d。
[0033]另外,在该主体部主体31,且在四个角部附近形成有阶部31e?31h。在各阶部31e?31h以及与各阶部31e?31h对应的主体部主体31部分,以在上下方向上开通的方式形成有作为卡合部的四个卡合孔部34a?34d。该卡合孔部34a?34d在内表面部形成有卡止部34al?34dl(参照图4以及图5)。
[0034]另外,在该主体部主体31的左右部形成有其它阶部311、31j。在该阶部311、31j以及与它们对应的主体部主体31部分,以在上下方向上开通的方式形成有平面形状细长的片部用孔部35a、35b。在片部用孔部35a的两处形成有彼此对置的凸部35al,对置的凸部35a间成为宽度较窄部。其它片部用孔部35b也相同地形成有凸部35bl。
[0035]如图3以及图10所示,对于片部用孔部35a、35b以及凸部35al、35bl的各内表面而言,内表面因脱模的关系在上下方向上形成为锥状。由此,对置的凸部35al的相互间隔越向上方越窄。另外,相同地,凸部35bl的相互间隔也越向上方越窄。
[0036]上述操作部4由操作部主体41以及固接于该操作部主体41的表面部的弹性材料例如弹性体制的外装体42构成。
[0037]如图6所示,在操作部主体41的背面部(下表面部)的四个角部(与上述阶部31a?31d对应的部位)形成有下表面平坦的大致矩形的阶部41a?41d。在各阶部41a?41d以及与各阶部41a?41d对应的操作部主体41部分形成有上下贯通的孔部41al?41dl。
[0038]另外,在操作部主体41的背面部的大致中央部(与上述阶部33a对应的部位)形成有下表面平坦的阶部41e。在该阶部41e形成有上下贯通的两个孔部41el。另外,在操作部主体41的缘部形成有下垂壁部41f。
[0039]另外,在操作部主体41的背面部的四个角部的附近(与上述卡合孔部34a?34d对应的部位)形成有作为向下方(主体部3方向)突出的被卡合部的卡合爪部43a?43d。
[0040]另外,在操作部主体41的背面部的左右部(与上述片部用孔部35a、35b对应的部位)形成有肋状的片部44a、44b。该片部44a、44b能够插入上述片部用孔部35a、35b。
[0041 ]另外,如图6?图8的(b)所示,在操作部主体41的与上述片部44a、44b的基端部部分对应的部分的两处形成有从表面部贯通至背面部的贯通孔部45a、45b。
[0042]另外,在操作部主体41形成有与贯通孔部45a、45b连通且开通至上述片部44a、44b的中途部的填充用空间部46a、46b。
[0043]如图3以及图4所示,上述外装体42具有大致形成为矩形板状的外装体主体42a。在该外装体主体42a的周缘部形成有下降部42b。该下降部42b的内表面形成为大致直状下降的面,外表面形成为向侧方突出为山形的形状。
[0044]外装体主体42a固接于操作部主体41的表面部以及下垂壁部41f外周面。
[0045]在外装体主体42a的背面部(下表面部)形成有突起部48a?48d(图5)。该突起部48a?48d插入阶部41a?41d的各孔部41al?41dl且前端部突出。另外,在外装体主体42a的背面部(下表面部)形成有图5所示的突起部49a、49a。该突起部49a、49a插入阶部41e的孔部41el、41el且前端部突出。
[0046]在外装体主体42a的背面部形成有图3以及图5所示的突起部50a、50b。该突起部50a以连续地填充于贯通孔部45a以及填充用空间部46a的方式被固接。突起部50a的一部分构成从上述片部44a的两侧面突出的突出部51a。另外,突起部50b以连续地填充于贯通孔部45b以及填充用空间部46b的方式被固接。该突起部50b的一部分构成从上述片部44b的两侧面突出的突出部51b。
[0047]这里,上述操作部主体41与外装体42通过模具成型而构成为一体。具体而言,利用接下来的制造方法成型。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利用被称为所谓的双色成型的制造方法成型。在图11的(a)?(C)中示出该双色成型的大致顺序。在图11的(a)中,利用能够分离的第一模具11与第二模具12构成操作部主体41用的腔室13。通过从形成于第二模具12的树脂注入路12a向该腔室13内注入作为操作部主体41的材料的例如ABS树脂的熔融物并使其固化,形成上述结构的操作部主体41(进行模具成型)。此外,第一模具11具备树脂注入路用的拔出件11a,该拔出件I Ia能够拔脱。
[0048]而且,如图11的(b)所示,在将第二模具12分离并将拔出件Ila拔脱之后,如图11的(c)所示,将第三模具14与处于操作部主体41残存的状态下的第一模具11进行合模,从而通过第一模具11、操作部主体41及第三模具14构成外装体42用的腔室15。此外,通过拔出件Ila的拔脱,在第一模具11以及操作部主体41形成了树脂注入路16。
[0049 ]从该树脂注入路16向腔室15内注入外装体42的材料亦即弹性体的熔融液,并通过固化而形成(模具成型)上述外装体42。通过该模具成型,外装体42的与操作部主体41接触的部分固接于该操作部主体41,形成(模具成型)操作部4。然后,进行脱模处理取出操作部4。
[0050]在结合这样构成的操作部4与主体部3的情况下,将操作部4的卡合爪部43a?43d与主体部3的卡合孔部34a?34d对准位置。在这种情况下,片部44a、44b也与片部用孔部35a、35b对准位置。而且,将操作部4向主体部3按压。于是,操作部4的卡合爪部43a?43d插入主体部3的卡合孔部34a?34d并与其卡合。另外,同时,片部44a、44b也插入片部用孔部35a、35b0
[0051 ] 在这种情况下,从片部44a、44b突出的突出部51a、51b与该片部44a、44b处于固接状态,因此即使多少存在些压入阻力,也与片部44a、44b—体地被插入片部用孔部35a、35b。
[0052]而且,该突出部51a、51b弹性变形且被压接于片部用孔部35a、35b的内缘部亦即凸部35al、35bl(参照图3、图9以及图10)。
[0053]这里,各凸部35al、35bl的内表面因脱模的关系形成为锥状,如图10所示,由此各凸部35al、35bl的上缘部相对地咬入突出部51a、51b。在该突出部51a、51b中,凸部35al、35bl咬入的部分引起由压入以及应力导致的刚性减弱(弹性降低乃至塑性变形)。其结果是,凸部35al、35bl的上缘部通过突出部51a、51b的刚性减弱部分被阻止移动。由此,没有向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的松动地结合主体部3与操作部4。
[0054]在该结合状态下,从操作部主体41的阶部41a?41d突出的突起部48a?48d分别与阶部31a?31d接近或抵接。相同地,从阶部41e突出的突起部49a、49a与阶部33a接近或抵接。由此,即使向主体部3方向对操作部4进行按压操作,也不会在操作部4与主体部3之间产生抵接首。
[0055]此外,对于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操作部件I而言,用户用手、手指触碰外装体42向任意方向进行操作。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外装体42为弹性材料制,所以易于适应手、手指且操作性良好。
[0056]在上述本实施方式中,在利用卡合爪部43a?43d与卡合孔部34a?34d的卡合将主体部3与操作部4结合的操作部件I中,具备以向主体部3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于操作部4的背面部亦即操作部主体41的背面部的片部44a、44b、形成于主体部3且供片部44a、44b插入的片部用孔部35a、35b、以及以从侧面突出的方式设置于片部44a、44b且在片部44a、44b相对于片部用孔部35a、35b的插入状态下与该片部用孔部35a、35b的缘部亦即凸部35al、35bl的缘部压接的弹性材料制的突出部51a、51b。
[0057]由此,在主体部3以及操作部4结合时,操作部4的片部44a、44b插入主体部3的片部用孔部35a、35b。在这种情况下,从片部44a、44b的两侧面突出的弹性材料制的突出部51a、51b压接于片部用孔部35a、35b中的凸部35al、35bl的缘部。由此,能够防止操作时的主体部3以及操作部4的松动。
[0058]此外,利用卡合爪部43a?43d与卡合孔部34a?34d的卡合,能够简单且容易地将主体部3与操作部4结合。其结果是,能够简单且容易地组装操作部件I。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弹性材料制的突出部51a、51b与片部用孔部35a、35b的缘部的压接防止松动,因此即使卡合爪部43a?43d与卡合孔部34a?34d的卡止部34al?34dl在上下方向上存在若干微小的间隙也不会有妨碍。另外,在卡合爪部43a?43d与卡合孔部34a?34d的卡止部34al?34dl在上下方向上无间隙地将两者卡合为压接状态的情况下,存在当对操作部件I进行滑动操作时产生嘎吱声音的情况,因此最好避免该压接卡合。
[005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操作部主体41、以及固接于该操作部主体41的表面部的弹性材料制的外装体42构成操作部4。由此,由于用户的手、手指触碰的部分为弹性材料制的外装体42,所以易于适应手、手指且操作性良好。
[006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外装体42的一部分亦即突起部50a、50b以连续地填充于操作部主体41的贯通孔部45a、45b以及填充用空间部46a、46b的方式被固接,该突起部50a、50b的一部分构成从片部44a、44b的两侧面突出的上述突出部51a、51b,因此能够利用位于操作部主体41的表面部侧且用于使操作性良好的外装体42形成突出部51a、51b。
[006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51a、51b以填充于片部44a、44b的填充用空间部46a、46b的方式被固接,因此在该片部44a、44b插入片部用孔部35a、35b时,突出部51a、51b也能够一体地(不会从片部44a、44b错开地)压入片部用孔部35a、35b,还与片部用孔部35a、35b的缘部可靠地压接,在这种情况下,与凸部35al、35bl的缘部可靠地压接。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操作时的主体部3以及操作部4的松动。
[006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操作部主体41与外装体42通过模具成型构成为一体。由此,能够使外装体42相对于操作部件41容易地成为固接状态。
[006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对由操作部主体41以及外装体42构成的操作部4进行制造的操作部件I的操作部4的制造方法,采用如下方法(所谓的双色成型方法):使用构成操作部主体41用的腔室13的能够分离的第一模具11与第二模具12,通过向腔室13内注入树脂熔融液对操作部主体41进行模具成型,然后将第二模具12分离,相对于残存有该操作部主体41的第一模具11,使利用该第一模具11以及操作部主体41构成外装体42用的腔室15的能够分离的第三模具14进行合模,通过向腔室15内注入树脂熔融液,利用第一模具11、操作部主体41以及第三模具14将外装体42与操作部主体41模具成型为固接状态。
[0064]由此,能够利用第一模具11、第二模具12以及第三模具14这三个模具对操作部主体41以及外装体42成型。顺便说一下,在对两个部件进行模具成型的情况下,相对于各部件需要两个模具(合计为四个模具),但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以较少的模具数量对操作部主体41以及外装体42进行模具成型。
[0065]另外,根据该制造方法,由于为双色成型方法,所以能够将外装体42相对于操作部主体41可靠地固接。其结果是,在将片部44a、44b插入片部用孔部35a、35b时,即使片部44a、44b的突出部51a、51b与片部用孔部35a、35b的缘部接触,也能够避免突出部51a、51b从片部44a、44b剥离。
[0066]另外,根据该制造方法,由于片部用孔部35a、35b的内表面(凸部35al、35bl的内表面)因脱模的原因成为锥状,所以凸部35al、35bl的上缘部相对于突出部51a、51b以相对咬入的状态压接。而且,通过突出部51a、51b的被凸部35al、35bl的上缘部咬入的部分因上述压接而塑性变形,从而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实现进一步稳固的卡合,从而能够实现上下方向上的进一步的松动防止。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向前后左右方向的移动都能够阻止。
[0067]此外,在通过模具成型将操作部主体41与外装体42构成为一体的情况下,也可以为如下方法(所谓的模具成型),即,通过对操作部主体41单独地进行模具成型,将该操作部主体41配置在其它的上下模具内,然后,将外装体42用的弹性体熔融液注入该上下模具内,在操作部主体41将外装体42模具成型为一体。
[0068]另外,针对将操作部主体41与外装体42固接的结构,作为基于模具进行的两者一体成型的固接方法以外的方法,也可以构成为,分别形成操作部主体41与外装体42,将两者的接合部分例如用粘合剂粘合。
[006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将突出部51a、51b的宽度尺寸Hb与凸部35al、35bl的宽度尺寸Ha设为Ha>Hb,但也可以如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12示出那样为Ha<Hb。此外,突出部51a(51b)也可以在片部44a(44b)的一个侧面为一个,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为更宽的宽度尺寸。另外,也可以没有片部用孔部35a(35b)的凸部35al(35bl)。在这种情况下,将片部用孔部35a(35b)的宽度尺寸形成为与凸部35al(35bl)相当的宽度尺寸即可。
[0070]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汽车导航装置中的操作部件I进行了例示,但是,例如,也可以如第三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图13?图15那样,对相当于音频装置的操作钮的操作部件6应用本发明。在这种情况下,操作部件6能够进行按压操作以及旋转操作。而且,该操作部件6中的主体部63以及操作部64的外形形成为圆形。在图13?图15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功能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0071 ]卡合部以及被卡合部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卡合部由爪部构成,被卡合部由孔部构成。
[0072]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仅能够应用于车辆用设备,也能够应用于设备的操作部件整体。
[0073]本发明以实施例为基准进行了叙述,但应理解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例、构造。本发明也包含各种变形例、同等范围内的变形。除此之外,各种组合、方式落入本发明的范畴、思想范围,进一步而言,其中包含仅一个要素、该一个要素以上、或者该一个要素以下的其它组合、方式也落入本发明的范畴、思想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操作部件,其中,具备: 主体部(3、63); 操作部(4、64 ),其结合于所述主体部; 卡合部(34a?34d),其形成于所述主体部; 被卡合部(43a?43d),其形成于所述操作部且与所述卡合部卡合从而将所述主体部与操作部结合; 片部(44a、44b),其以向所述主体部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于所述操作部的背面部; 片部用孔部(35a、35b),其形成于所述主体部且供所述片部插入;以及弹性材料制的突出部(51a、51b),其以从所述片部的侧面突出的方式设置于该片部,在所述片部插入于所述片部用孔部的状态下,该突出部(51a、51b)与所述片部用孔部的缘部压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部件,其中, 所述操作部由操作部主体(41)、以及固接于该操作部主体的表面部的弹性材料制的外装体(42)构成, 所述被卡合部形成于所述操作部主体, 所述片部形成于所述操作部主体的背面部, 所述操作部主体在与所述片部的基端部部分对应的部分,具有从所述表面部贯通至背面部的贯通孔部(45a、45b),并且具有与该贯通孔部连通且开通至所述片部的中途部的填充用空间部(46a、46b), 所述外装体的一部分以连续地填充于所述贯通孔部以及填充用空间部的方式被固接,外装体的固接于该填充用空间部的一部分构成从所述片部的侧面突出的所述突出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主体与所述外装体通过模具成型构成为一体。4.一种操作部件的操作部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操作部件具备: 主体部; 操作部,其由操作部主体与固接于该操作部主体的表面部的弹性材料制的外装体构成且结合于所述主体部; 卡合部,其形成于所述主体部;被卡合部,其形成于所述操作部主体且与所述卡合部卡合从而将所述主体部与操作部结合; 片部,其以向所述主体部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于所述操作部主体的背面部;以及 片部用孔部,其形成于所述主体部且供所述片部插入, 所述操作部主体在与所述片部的基端部部分对应的部分,具有从所述表面部贯通至背面部的贯通孔部,并且具有与该贯通孔部连通且开通至所述片部的中途部的填充用空间部, 所述外装体的一部分以连续地填充于所述贯通孔部以及填充用空间部的方式被固接, 外装体的固接于该填充用空间部的一部分构成从所述片部的侧面突出的突出部,在所述片部相对于所述贯通孔部的插入状态下,所述突出部与所述片部用孔部的内缘部压接, 所述操作部件的操作部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通过构成所述操作部主体用的腔室(13)的能够分离的第一模具(11)与第二模具(12)对所述操作部主体进行模具成型, 将所述第二模具分离, 将利用该第一模具以及操作部主体构成所述外装体用的腔室(15)的能够分离的第三模具(14),与残存有该操作部主体的第一模具合模, 通过所述第一模具、所述操作部主体以及所述第三模具将所述外装体在所述操作部主体以固接状态进行模具成型。
【文档编号】H01H11/00GK105940475SQ201580006652
【公开日】2016年9月14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1日
【发明人】金本武夫, 山崎泰彦
【申请人】株式会社电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