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池端子及运用该电池端子的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55640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电池端子及运用该电池端子的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锂电池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新型电池端子及运用该电池端子的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0002]电池端子作为电子产品与电池的互联结构,用于传递电池电力至电子产品中。而电池端子与电极之间紧密连接对于大尺寸电池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因为紧密连接的电池端子与电极可减少使用一段时间后电池端子的松脱所带来的电阻增加。现有技术使用螺栓或者铆钉将电池端子紧固于正极或者负极上。但是使用螺栓固定电池端子有一个缺点,即电池振动时螺栓易松脱,特别是锂离子电池端子常用铝或铜等易发生螺纹滑扣的柔性金属,所以无法与电极紧密贴合挤压。同样使用铆钉也不能解决电池端子与电极易松脱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电池端子及运用该电池端子的锂离子电池,解决电池端子与电极之间易松脱,增加电池端子与电极之间电阻率,从而影响电池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电池端子及运用该电池端子的锂离子电池,包括电池端子。
[0005]所述电池端子包括接线柱、模块、槽、第一电极组件、第二电极组件、垫片、固定通道、铆钉。
[0006]所述接线柱电气连接模块,模块内部设有贯穿模块的固定通道,第一电极组件与第二电极组件分别设于模块两端,并与固定通道相互垂直,第一电极组件与第二电极组件分别设有圆孔,所述圆孔与固定通道相互对齐,圆孔大小与固定通道横截面大小相同,所述第一电极组件与第二电极组件远离模块一侧分别设有垫片,所述垫片上设有开口,所述铆钉依次穿过垫片、第一电极组件的圆孔、固定通道、第二电极组件的圆孔、垫片,模块底表面开有垂直于固定通道的槽,所述槽沿第一电极组件或第二电极组件方向贯穿模块。
[0007]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夹板,所述第二电极组件包括第二电极夹板。设于所述锂离子电池内部的电极层在层与层之间设置隔离膜,电极层与隔离膜均浸泡于电解液中。所述电极层分为两部分,第一电极夹板收纳并固定其中一部分电极层形成第一电极组件,第二电极夹板收纳并固定其中一部分电极层形成第二电极组件。第一电极夹板和第二电极夹板的作用主要是保护电极层结构,防止电极层破碎,同时施加压力挤压电极层,使得电极层间紧密联系,增加电流流通性能。
[0008]所述电池端子在锂电池内部分为铜制负极端子、铝制正极端子,所述铜制负极端子和铝制正极端子构造相同。
[0009]锂离子电池包括铜制负极端子、铝制正极端子,隔离膜、电极层、外壳。外壳包覆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一端设有铜制负极端子和铝制正极端子,铜制负极端子和铝制正极端子下方设有隔离膜、负极层和正极层。
[0010]作为优选,铜制负极端子使用的铜制铆钉,铝制正极端子使用铝制铆钉,避免因材质不同而造成的受热膨胀程度不同和电解腐蚀作用。
[0011]作为优选,槽的深度比固定通道上表面到模块底表面之间的距离大1.1?1.5倍。
[0012]作为优选,槽的宽度为模块宽度的4%?8%。
[0013]作为优选,槽位于模块沿第一电极组件或第二电极组件方向的中轴线位置。
[0014]作为优选,所述接线柱为侧面带有螺旋纹的凸起结构,可连接电线或者其他设备。
[001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电池端子与电极之间紧密相连,锂离子电池端子振动亦不会轻易脱落,避免了电池端子与电极之间因松脱而产生的电阻。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锂离子电池外壳部分去除暴露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10、锂离子电池,12、负极,14、正极,16、隔离膜,17a、第一电极组件,17b、第二电极组件,19、外壳,23、铜制负极端子,26、铆钉。
[0018]图2为锂离子电池负极部分内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9]其中:12、负极,13、电极层,16、隔离膜,17a、第一电极组件,17b、第二电极组件,20、第二电极夹板,22、接线柱,24、模块,28、槽,30b、第二电极组件垫片。
[0020]图3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端子结构剖面图。
[0021]其中:12、负极13、电极层,16、隔离膜17a、第一电极组件,17b、第二电极组件,20、第二电极夹板,21、第一电极夹板,22、接线柱,23、铜制负极端子,24、模块,25、第一电极组件圆孔,26、铆钉,27、第二电极组件圆孔,28、槽,30a、第一电极组件垫片,30b、第二电极组件垫片,36、固定通道,38、固定通道上表面,40、模块底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3]一种新型电池端子及运用该电池端子的锂离子电池,包括电池端子。
[0024]所述电池端子在锂离子电池10内部分为铜制负极端子23、铝制正极端子,所述铜制负极端子23和铝制正极端子构造相同。所述铜制负极端子23位于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12内,所述铝制正极端子位于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14内。
[0025]下面以铜制负极端子23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6]所述铜制负极端子23包括接线柱22、模块24、槽28、第一电极组件17a、第二电极组件17b、第一电极组件垫片31a、第二电极组件垫片30b、固定通道36、铆钉26。
[0027]所述接线柱22电气连接模块24,模块24内部设有贯穿模块24的固定通道36,第一电极组件17a与第二电极组件17b分别设于模块24两端,并与固定通道36相互垂直,第一电极组件17a与第二电极组件17b分别设有第一电极组件圆孔25与第二电极组件圆孔26,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圆孔25、第二电极组件圆孔26与固定通道36均相互对齐,第一电极组件圆孔25与第二电极组件圆孔26大小与固定通道36横截面大小相同,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圆孔25与第二电极组件圆孔26远离模块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一电极组件垫片30a与第二电极组件垫片30b,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垫片30a与第二电极组件垫片30b上设有开口,所述铆钉26横向延伸依次穿过第一电极组件垫片30a、第一电极组件17a、固定通道36、第二电极组件17b、第二电极组件垫片30b,模块底表面40开有垂直于固定通道36的槽28,所述槽28沿第一电极组件17a、第二电极组件17b方向贯穿模块24。
[0028]所述第一电极组件17a包括第一电极夹板21,所述第二电极组件17b包括第二电极夹板20。设于所述锂离子电池10内部的电极层13在层与层之间设置隔离膜16,电极层13与隔离膜16均浸泡于电解液中。所述电极层13分为两部分,第一电极夹板21收纳并固定其中一部分电极层13形成所述第一电极组件17a,第二电极夹板20收纳并固定其中一部分电极层13形成所述第二电极组件17b。第一电极夹板21和第二电极夹板20的作用主要是保护电极层13结构,防止电极层13破碎,同时施加压力挤压电极层13,使得电极层13间紧密联系,增加电流流通性能。
[0029]锂离子电池10包括铜制负极端子23、铝制正极端子,隔离膜16、电极层13、外壳19。外壳19包覆锂离子电池10,锂离子电池10 —端设有铜制负极端子23和铝制正极端子,铜制负极端子和铝制正极端子下方设有隔离膜16和电极层13。
[0030]具体实施中,铜制负极端子23使用的铜制铆钉26,铝制正极端子使用铝制铆钉,避免因材质不同而造成的受热膨胀程度不同和电解腐蚀作用。
[0031]具体实施中,槽28的深度比固定通道上表面38到模块底表面40之间的距离大
1.1 ?1.5 倍。
[0032]具体实施中,槽28的宽度为模块24宽度的4%?8%。
[0033]具体实施中,槽28位于模块24沿第一电极组件或第二电极组件方向的中轴线位置。
[0034]具体实施中,所述接线柱22为侧面带有螺旋纹的凸起结构,可连接电线或者其他设备。
【主权项】
1.一种新型电池端子,包括电池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端子包括接线柱、模块、槽、第一电极组件、第二电极组件、垫片、固定通道、铆钉,所述接线柱电气连接模块,模块内部设有贯穿模块的固定通道,第一电极组件与第二电极组件分别设于模块两端,并与固定通道相互垂直,第一电极组件与第二电极组件分别设有圆孔,所述圆孔与固定通道相互对齐,圆孔大小与固定通道横截面大小相同,所述第一电极组件与第二电极组件远离模块一侧分别设有垫片,所述垫片上设有开口,所述铆钉依次穿过并连接垫片、第一电极组件的圆孔、固定通道、第二电极组件的圆孔、垫片,模块底表面开有垂直于固定通道的槽,所述槽沿第一电极组件或第二电极组件方向贯穿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电池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夹板,所述第二电极组件包括第二电极夹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电池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的深度比固定通道上表面到模块底表面之间的距离大1.1?1.5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电池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的宽度为模块宽度的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电池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位于模块沿第一电极组件或第二电极组件方向的中轴线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电池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柱为侧面带有螺旋纹的凸起结构。
7.—种锂离子电池,包括隔离膜、电极层、外壳、电解液,其特征在于锂离子电池包括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端子,且铜制的所述电池端子形成铜制负极端子,铝制的所述电池端子形成铝制正极端子;所述电极层设于锂离子电池内部,且单个电极层与电极层间设置隔离膜,所述电极层与隔离膜均浸泡于电解液中;电极层分为两部分,所述第一电极夹板收纳并固定其中一部分电极层形成所述第一电极组件,第二电极夹板收纳并固定另外一部分电极层形成所述第二电极组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电池端子及运用该电池端子的锂离子电池,包括电池端子,所述电池端子包括接线柱、模块、槽、电极组件、垫片、固定通道、铆钉,所述接线柱电气连接模块,模块内部设有贯穿模块的固定通道,电极组件设于模块两端。电极组件设有圆孔。电极组件远离模块一侧圆孔上设有垫片,所述铆钉依次穿过并固定垫片、电极组件、固定通道、另一电极组件、另一电极组件垫片,模块底表面与固定通道相互垂直方向开有槽,所述槽沿第一电极组件或第二电极组件方向贯穿模块。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电池端子与电极之间紧密相连,不易脱落,避免了电池端子与电极之间因松脱而产生的电阻。
【IPC分类】H01M10-0525, H01M2-26, H01M2-30
【公开号】CN204464365
【申请号】CN201520009516
【发明人】梁涛
【申请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5年1月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