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全闭合金属边框的移动终端及其lte缝隙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71932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全闭合金属边框的移动终端及其lte缝隙天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天线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带全闭合金属边框的移动终端及其LTE缝隙天线。
【背景技术】
[0002]移动终端天线的带宽拓展一直是移动终端通信的发展方向,特别是便携式移动终端,3G已经是目前的主流,其频率带宽为824—960MHz和1710—2170MHz。随着LTE技术的应用,低频要求带宽为704MHz—960MHz,高频要求带宽为1710— 2700MHz,带宽迅速增加给天线设计带来了难点。
[0003]金属质感的便携式终端产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是全闭合金属边框不利于天线的设计,限制天线的辐射。现有天线技术为了解决全闭合金属边框不利于天线设计的问题,常常在全闭合金属边框上增加开口,这样导致手机全闭合金属边框失去整体感,降低手机设计的美观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带全闭合金属边框的移动终端及其LTE缝隙天线。
[0005]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解决技术方案:一种带全闭合金属边框的移动终端,其包括:
[0006]一大体呈矩形的全闭合金属边框;以及
[0007]被所述全闭合金属边框包围在内的LTE缝隙天线,所述LTE缝隙天线包括具有覆铜层的PCB板,所述全闭合金属边框与覆铜层之间存在缝隙;
[0008]所述覆铜层包括主天线区、分集天线区、GPS/WIFI天线区以及净空区,在覆铜层相对两端与全闭合金属边框的缝隙中设置有用于对覆铜层进行馈电的馈电端,所述覆铜层侧边还设有若干用于连接全闭合金属边框与覆铜层并接地的接地端,所述覆铜层通过缝隙与全闭合金属边框配合产生谐振。
[0009]优选的,所述主天线区与分集天线区、GPS/WIFI天线区与净空区之间两两对称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GPS/WIFI天线区上方设有支架,所述支架通过支脚固定在PCB板上,GPS/WIFI天线通过安置固定在支架上以实现固定在GPS/WIFI天线区上方。
[0011]优选的,所述支架离覆铜层高度为2-3mm。
[0012]一种应用于上述移动终端的LTE缝隙天线,其包括具有覆铜层的PCB板,当其装载于一具有全封闭全闭合金属边框的移动终端上时,其覆铜层与所述移动终端的全封闭全闭合金属边框之间存在缝隙;
[0013]所述覆铜层包括主天线区、分集天线区、GPS/WIFI天线区以及净空区,所述覆铜层两端设有用于对覆铜层进行馈电的馈电端,所述覆铜层侧边还设有若干接地端,当所述LTE缝隙天线固定在所述移动终端上时,所述若干接地端用于连接全闭合金属边框与覆铜层并接地,使得所述覆铜层通过缝隙与全闭合金属边框配合产生谐振。
[0014]优选的,所述馈电端为金属馈电片,所述金属馈电片固定在全闭合金属边框与PCB板之间,所述金属馈电片与全闭合金属边框之间填充介质或通过空气进行隔离。
[0015]优选的,所述金属馈电片与全闭合金属边框之间的间距为0.2-1.2_。
[0016]优选的,在覆铜层靠近金属馈电片的两端与金属馈电片之间的距离为1-5_,覆铜层两侧与全闭合金属边框的缝隙宽度为0.5-2.5mm。
[0017]优选的,所述接地端包括设置在覆铜层一侧的第一接地端,以及设置在覆铜层另一侧的第二接地端及第三接地端。
[0018]优选的,所述第一接地端、第二接地端及第三接地端分别设置在离所述移动终端顶端的全闭合金属边框距离为60_90mm、100_132mm、12~22mm处。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包含以下有益效果:
[0020]1.采用缝隙天线技术,利用全闭合金属边框作为辐射体的一部分,可以加强带全闭合金属边框手机的信号表现;
[0021]2.可通过调节接地端的位置,调节手机在不同情况下的辐射效果,使之天线设计更加灵活。
[0022]3.该技术无需全闭合金属边框开口即可实现较强的信号辐射效果,适合全闭合金属边框使用,使产品设计更加具有整体感。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缝隙天线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缝隙天线实施例的全闭合金属边框上半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缝隙天线实施例的全闭合金属边框下半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缝隙天线实施例的主天线S参数图;
[0027]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缝隙天线实施例的分集天线S参数图;
[0028]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缝隙天线实施例的GPS/WIFI天线S参数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一个全闭合金属边框I的移动终端及其LTE缝隙天线。该移动终端包含一个全闭合金属边框1,在该全闭合金属边框I内包围着PCB板2,PCB板2的一端设置有净空区域,PCB板2的上下方可以堆叠支持无线通信设备的电子器件和结构部件,如显示屏、电池等。全闭合金属边框I和PCB板2之间设有适当宽度的缝隙,在全闭合金属边框I与PCB板2之间的缝隙中,设有用于馈电的馈电端,以及连接全闭合金属边框I以及PCB板的接地端。特别的,馈电端通过设置在移动终端相对两端,对PCB板2上进行馈电,以使全闭合金属边框I和PCB板之间通过馈电端与接地端作用形成回路产生谐振。
[0031]在本实施例中,PCB板2设有覆铜层,该覆铜层按照天线功能将其分为主天线区、分集天线区、GPS/WIFI天线区以及净空区,优选的,所述主天线区与分集天线区、GPS/WIFI天线区与净空区之间两两上下对称设置,例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将覆铜层分为四个分区,分别位于该覆铜层的四个角的位置,当主天线区位于覆铜层的第一分区21时,该主天线区受设置在覆铜层与闭合全金属边框之间的主天线馈电端馈电,通过缝隙天线技术使覆铜层中的主天线区与其附近的全闭合金属边框产生用于主天线信号辐射的谐振;而此时分集天线则应位于第二分区22,受设置在覆铜层与全闭合金属边框之间的分集天线馈电端馈电,进而通过缝隙天线技术使覆铜层中的分集天线区与其附近的全闭合金属边框产生用于分集信号辐射的谐振;在实施过程中,用于产生主天线信号馈电的馈电端与用于产生分集信号馈电的馈电端设置在移动终端的相对两端。与此同时,GPS/WIFI天线则可以是位于第三分区23或第四分区24当中,且该GPS/WIFI天线为独立单元,不利用金属边框进行辐射。以上设计可以避免各分区之间因过多共用全闭合金属边框进行辐射,导致辐射信号易受串扰的问题,从而优化天线的辐射效果。
[0032]如图2所示,在GPS/WIFI天线区上,设有支架6,GPS/WIFI天线通过设置在支架6上,从而实现固定在GPS/WIFI天线区上方以避免与覆铜层其他辐射区域产生电流串扰。在实际应用中,GPS/WIFI天线采取常规天线如倒F或Monopole (单极子)天线等形式,利用FPC或LDS技术实现将其安置在支架6上,而支架可通过固定在金属边框上,或者是利用在支架四角上设置固定在PCB板上的支脚进行固定。优选的,支架6离PCB板2覆铜层的高度在2-3_之间,通过独立的支架6走常规天线形式,不使用其附近全闭合金属边框作为辐射手段,这样GPS/WIFI天线与主、分集天线会有更好的辐射隔离度,提高GPS/WIFI天线以及主天线、分集天线的辐射质量。
[0033]如图2-3所示,在全闭合金属边框I的底部和顶部向着PCB板2的一面上,采用金属馈电片4或者是通过导体直接与全闭合金属边框连接作为该天线部分的馈电端。本实施例中采用金属馈电片4作为馈电手段,该金属馈电片4通过缝隙对覆铜层及全闭合金属边框I进行馈电。在实施过程中,金属馈电片4利用弹片或利用其他固定方式固定在全闭合金属边框I上,也可以固定在PCB板上,在金属馈电片4与全闭合金属边框I之间,可以通过填充介质,如FR4,或者是空气进行隔离,优选的,金属馈电片4与全闭合金属边框I之间的间隔距离为0.2-1.2mm,同时,在覆铜层靠近金属馈电片的两端与金属馈电片之间的距离优选为l_5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