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正反插拔使用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65808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可正反插拔使用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正反插拔使用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USB (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是连接计算机系统与外部设备的一个串口总线标准,也是一种输入输出接口的技术规范,用于规范计算机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讯。C型USB接口是一个全新的接口标准,它在使用过程中将不分正反,正插与反插均可正常使用,同时设计有内、外屏蔽双重防止干扰结构,这样可以适应传输速度更快的USB标准。
[0003]现有的可正反插拔使用的电连接器的设计可以参照大陆专利第201420180342号及第201520105794号,不难发现,这些现有的电连接器的上下屏蔽片的接触弹片均采用了正向折弯的结构。
[0004]请参照图1所示的现有的可正反插拔使用的电连接器9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现出现有的上下屏蔽片901、902的接触弹片903、904的大致构造,上下屏蔽片901、902的接触弹片903、904均是朝背离绝缘基座905的方向弯曲,并且其接触弹片903、904的自由端是朝远离该收容腔906的方向延伸并且基本上沿着与插头连接器8插入方向A相反的方向延伸。由于上下接触弹片901、902的高度或者是两者之间的间距不易控制,若距离太大,公端(即插头连接器8)插入后的接触力变小;而若距离太小,则当公端插入时,很容易压垮接触弹片903、904,从而阻碍公端继续插入甚至损坏该电连接器9。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可正反插拔使用的电连接器,其上下屏蔽片的接触弹片采用反向折弯的结构设计,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正反插拔使用的电连接器,其上下屏蔽片的接触弹片采用反向折弯的结构设计,能够保证公端顺利插入该电连接器中,防止接触弹片被插入的公端压垮,同时还能够确保接触弹片与公端之间的弹性接触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接时的安全性。
[0007]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0008]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正反插拔使用的电连接器,至少包括有一上端子模块、一下端子模块、^勾件、一绝缘基座、一上屏蔽片、以及一下屏蔽片。该上端子模块包括一上注塑本体及若干个嵌入该上注塑本体中且排列成一排的上导电端子。该下端子模块包括一下注塑本体及若干个嵌入该下注塑本体中且排列成一排的下导电端子。该卡勾件被夹置于该上端子模块与该下端子模块之间而共同构成一组合模块,该卡勾件具有两个对称卡勾臂,在这两个卡勾臂的前端分别形成一向内的勾部。在该绝缘基座上形成有一位于前端的插口、一自该插口向后延伸并贯穿该绝缘基座后表面的收容腔、以及若干个形成于该绝缘基座上下表面且连通该插口的通孔;所述组合模块被收纳并固定于该收容腔内。该上屏蔽片具有若干个位于其前端的经反向折弯呈倒勾状的上接触弹片,该上屏蔽片安装于该绝缘基座的上表面,而这些上接触弹片是从相对应的通孔伸入该绝缘基座的插口内。该下屏蔽片具有若干个位于其前端的经反向折弯呈倒勾状的下接触弹片,该下屏蔽片安装于该绝缘基座的下表面,而这些下接触弹片是从相对应的通孔伸入该绝缘基座的插口内。
[0009]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上屏蔽片还具有两对称的上扣脚,这两个上扣脚是位于该上屏蔽片的两侧并经过向下弯折延伸而成;该下屏蔽片还具有两对称的下扣脚,这两个下扣脚是位于该下屏蔽片的两侧并经过向上弯折延伸而成。
[0010]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该绝缘基座的上下表面还分别形成有两对卡槽,该上屏蔽片的上扣脚伸入该绝缘基座上表面的相对应的卡槽中,而该下屏蔽片的下扣脚伸入该绝缘基座下表面的相对应的卡槽中。
[0011]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绝缘基座还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导引槽,这两个导引槽位于该收容腔的左右两侧并贯穿该绝缘基座,该卡勾件的卡勾臂沿着相对应的导引槽将该组合模块导入并固定于该收容腔内。
[0012]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卡勾件还具有一平板部及两个对称的从该平板部的后端两侧向后延伸的尾端,这两个卡勾臂是从该平板部的前端两侧向前延伸而成;该平板部位于该上注塑本体与该下注塑本体之间,这两个卡勾臂向前伸出该上注塑本体与该下注塑本体之外,这两个勾部分别位于这些上下导电端子的左右两侧,而该卡勾件的尾端则向后伸出该上注塑本体与该下注塑本体之外。
[0013]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该下注塑本体的顶面形成有至少一个固定柱,在该上注塑本体的底面形成有至少一个固定孔,在该卡勾件的平板部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穿孔,该下注塑本体的固定柱穿过该卡勾件上的穿孔而进入该上注塑本体的固定孔内,以固定该上端子模块、该卡勾件及该下端子模块。
[0014]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每一上导电端子均具有一向上折弯呈V型的上接触部及一向后延伸的上尾部;每一下导电端子均具有一向下折弯呈倒V型的下接触部及一向后延伸的下尾部。
[0015]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电连接器还包括一外壳,其具有套筒结构,且形成有一前开口及一后开口,该绝缘基座连同该组合模块及该上下屏蔽片一起从该后开口装入该外壳中。
[0016]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电连接器还包括有两个迈拉片,分别安置于该绝缘基座的上下表面。
[001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可正反插拔使用的电连接器,其上下屏蔽片的接触弹片采用反向折弯的结构设计,能够保证公端顺利插入该电连接器中,防止接触弹片被插入的公端压跨,同时还能够确保接触弹片与公端之间的弹性接触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接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现有的可正反插拔使用的电连接器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其中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两端子模块结合之后的示意图。
[0022]图5为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两端子模块安装于绝缘基座之后的示意图。
[0023]图6为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两屏蔽片安装于绝缘基座之后的示意图。
[0024]图7为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之后的示意图。
[0027]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中的主要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8]电连接器 I上端子模块 10
[0029]上注塑本体11上导电端子 12
[0030]上接触部 120上尾部122
[0031]下端子模块20下注塑本体 21
[0032]固定柱 210下导电端子 22
[0033]下接触部 220下尾部222
[0034]卡勾件30平板部31
[0035]卡勾臂 32尾端33
[0036]穿孔34勾部35
[0037]绝缘基座 40插口41、41’
[0038]收容腔 42导引槽43
[0039]卡槽44、44,通孔45、45,
[0040]上屏蔽片 50、50’上接触弹片 51、51’
[0041]自由端 52、62上扣脚53、53’
[0042]上中空部 54上辅助弹臂 55’
[0043]下屏蔽片 60、60’下接触弹片 61、61’
[0044]下扣脚63、63’下中空部 64
[0045]下辅助弹臂65’外壳70
[0046]迈拉片80、80’组合模块 90。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以下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0048]请参照图2至图7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可正反插拔使用的电连接器I的详细构造,其中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I的其中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I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I的两端子模块10、20结合之后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I的两端子模块10、20安装于绝缘基座40之后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I的两屏蔽片50,60安装于绝缘基座40之后的示意图;以及图7为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I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49]请参照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可正反插拔使用的电连接器I主要包括有一上端子模块10、一下端子模块20、 ^勾件30、一绝缘基座40、一上屏蔽片50、一下屏蔽片60、以及一外壳70。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电连接器I还包括有两个迈拉片80 (Mylar Film),分别放置于该上屏蔽片50与该下屏蔽片60的上下位置,以提供隔离作用。
[0050]如图3所示,该上端子模块10与该下端子模块20都是注塑成型的,并且基本上是对称的。详细来讲,该上端子模块10包括一上注塑本体11及若干个嵌入该上注塑本体11中且排列成一排的上导电端子12,每一上导电端子12均具有一向上折弯而大致呈V型的上接触部120及一向后延伸的上尾部122。该下端子模块20包括一下注塑本体21及若干个嵌入该下注塑本体21中且排列成一排的下导电端子22,每一下导电端子22均具有一向下折弯而大致呈倒V型的下接触部220及一向后延伸的下尾部222。
[0051]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该下注塑本体21的顶面形成有至少一个固定柱210,在该上注塑本体11的底面形成有至少一个固定孔(未图示)。在后续的组装过程中,通过该固定柱210与该固定孔的相互配合,能够将该上端子模块10与该下端子模块20预先固定起来。
[0052]如图3所示,该卡勾件30具有一平板部31、两个对称的从该平板部31的前端两侧向前延伸的卡勾臂32、以及两个对称的从该平板部31的后端两侧向后延伸的尾端33。其中在该平板部31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穿孔34,并在这两个卡勾臂32的前端分别形成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