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端子、电磁线圈支架及电磁线圈组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036955阅读:来源:国知局

[0067]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磁线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68]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磁线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69]图3为图1的电磁线圈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之一。
[0070]图4为图1的电磁线圈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之二。
[0071]图5为图1中的支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72]图6为图5的支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73]图7为图1中的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74]图8为图7中的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75]图9为图1中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76]图10为图1中的支架底座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77]图11为图10的支架底座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7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0079]请参阅图1至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磁线圈组件200的结构示意图及立体分解图。所述电磁线圈组件200包括电磁线圈支架201及绕设在该电磁线圈支架201上的电磁线圈202。所述电磁线圈支架201包括支架本体10,设置在支架本体10的轴向的两端上的连接端子20,及用于支撑所述支架本体10的支架底座30 ο所述电磁线圈组件200还可以包括相应的外壳。所述连接端子20伸出外壳以与外部进行电性连接。外壳等结构不是本发明重点,在此就不再赘述。
[0080]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所述支架本体10用于绕设所述电磁线圈202。所述支架本体10包括绕线轴11及阻挡部12。所述绕线轴11上用于绕设所述电磁线圈202。所述绕线轴11可以为圆轴以便于绕线。所述绕线轴11的轴向长度及径向尺寸都根据实际需要而设置。所述阻挡部12分别设置在所述绕线轴11的轴向的两端。所述阻挡部12具有大于所述绕线轴11的径向尺寸以阻挡所述电磁线圈202松散。所述阻挡部12上开设有卡接腔121,以便与下述连接端子20的安装主体211卡接。所述支架本体10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本体10采用注塑方式一体成型制成。所述绕线轴11的轴向开设有通孔13。优选地,所述通孔13沿所述绕线轴11的中轴线贯穿开设。所述通孔13设置为具有可以容置磁芯的空间。所述阻挡部12的两侧外壁上还分别突出设置有安装部14。所述安装部14安装设置在下述支架底座30的安装槽32内。为了方便安装、拆卸,所述安装部14可以为部分圆形突出部。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14可以为半圆形突出部。所述安装部14分别设置在所述阻挡部12的两侧外壁上的数量可以分别为一个、两个或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14设置在所述阻挡部12的两侧外壁上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且沿着所述支架本体10的轴线对称设置。分别设置在所述阻挡部12的两侧外壁上的所述安装部14的形状、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只要能够实现安装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有安装部14的形状、大小相同。另外,所述阻挡部12上开设有引线槽15及引导缺口 16。所述引线槽15沿所述阻挡部12的周向开设以引导导线203。所引导缺口 16开设在所述阻挡部12的内侧且与所述引线槽15连通。所述引线槽15及引导缺口 16能够使得导线203分别与所述连接端子20和所述电磁线圈202连接,以能够防止导线203与壳体接触而产生不必要的干扰或防止导线被损伤。
[0081]请一并参阅图7及图8,所述连接端子20包括安装脚21、延伸支撑部22及引出脚23。所述安装脚21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10的轴向两端上。所述连接端子20为采用导体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连接端子20采用铝、铁或铜一体成型制成。
[0082]所述安装脚21包括安装主体211、连接主体212、线头固定部213及热铆压头214。所述安装主体211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10的轴向两端上。优选地,所述安装主体211卡接在所述支架本体10上的卡接腔141内。所述安装主体211具有突出角2111。所述突出角211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安装主体211安装在所述卡接腔141内的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且该突出角2111抵接在所述卡接腔141的侧壁内侧上。所述突出角2111的数量为多个,且可以设置在所述安装主体211的外壁上任意与所述卡接腔141的侧壁内侧相对的位置上。为了节省空间,所述卡接腔141的宽度按沿所述支架本体10的径向延伸,所述突出角2111相应沿所述支架本体10的径向设置。所述突出角2111的角度设置能够省力地滑落至所述卡接腔141内,而不容易从卡接腔141拔出,即获得了安装省力、稳固安装的性能。
[0083]所述连接主体212设置在所述安装脚211上。所述连接主体212可以设置成沿所述支架本体10的径向延伸的片状,以便于设置所述线头固定部213、热铆压头214及所述延伸支撑部22。
[0084]请一并参阅图9,所述线头固定部213设置在所述连接主体212上。所述线头固定部213用于固定导线203的自由端。所述线头固定部213包括固定部主体2131及防滑端2132。所述固定部主体2131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连接主体212上以用于绕设导线203的自由端。所述固定部主体2131可以沿平行于所述支架本体10的阻挡部12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防滑端2132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主体2131的另一端上。所述防滑端2132具有大于所述固定部主体2131的径向尺寸,以防止导线203滑脱。优选地,所述线头固定部213与所述延伸支撑部22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主体212上的沿所述支架本体10的径向的两侧,以便于所述连接主体212进行弯折等处理。
[0085]请继续参阅图7、图8及图9,所述热铆压头214设置在所述连接主体212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铆压头214与所述线头固定部213设置在所述连接主体212上的同一侦U。所述热铆压头214朝向所述连接主体212的另一侧延伸设置,且与所述连接主体212形成C形的半开放空间。所述热铆压头214可以为长条状。所述热铆压头214在受热达到一定温度时发生软化,以能够与导线203熔接为一体。
[0086]请继续参阅图7及图8,所述延伸支撑部22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安装脚21上。所述延伸支撑部22设置为可弯折。所述延伸支撑部22可以从所述支架本体10的两端向靠近该支架本体10的中部弯折。所述延伸支撑部22在没有发生弯折时,所述延伸支撑部22设置为沿所述支架本体10的径向延伸或沿偏离该支架本体10的径向向外侧偏离。所述延伸支撑部22在没有发生弯折时,便于所述电磁线圈202绕设在所述支架本体10上。所述延伸支撑部22在所述电磁线圈202绕设完成后弯折。所述延伸支撑部22朝靠近所述支架本体10的中部弯折,从而使得所述引出脚23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支架本体10的轴向长度。所述延伸支撑部22在弯折后,该延伸支撑部22设置为与所述支架本体10的轴向平行,或该延伸支撑部22的延长线与所述支架本体10的轴线以小于45度角相交。
[0087]所述引出脚23设置在所述延伸支撑部22上且朝远离所述支架本体10的方向延伸。所述引出脚23从壳体的容腔延伸进入插接孔内,以将所述电磁线圈202与外部进行电性连接。所述引出脚23之间的间距设置为与外部电性接插件相匹配,譬如与插座的插孔匹配。为了便于实现稳定的插接,所述引出脚23沿所述支架本体10的径向延伸设置。
[0088]请一并参阅图10及图11,所述支架底座30设置为U型。所述支架底座30的两侧内壁上上开设有贯穿孔31及与安装槽32。所述贯穿孔31贯穿开设且与所述支架本体10的通孔13相匹配,以具有容置磁芯的空间。所述安装槽31与所述支架本体10的安装部14的形状、大小及数量相匹配以安装该支架本体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32为部分球面凹槽。优选地,所述安装槽32为半球面凹槽。所述安装槽32可以贯穿所述支架底座30的两侧壁成为通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32为盲孔。所述支架底座30可以采用注塑成型的方式制成一体件。
[0089]请继续参阅图1、图2、图3、图4及图9,所述电磁线圈202的导线203之间彼此绝缘地绕设在所述电磁线圈支架201上。所述电磁线圈202可以采用具绝缘涂层的导线203缠绕而成。所述电磁线圈20长度、材质等规格参数都是现有技术且不为本发明重点,在此不再赘述。
[009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磁线圈组件200的连接端子20同时实现了连接电磁线圈202及与外部电性连接,而不需要分别采用电磁线圈端子和连接端子以分别实现连接电磁线圈和与外部连接的功能。而且,所述电磁线圈组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