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连接片及具有其的动力电池包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57036阅读:5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电池连接片及具有其的动力电池包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连接片及具有其 的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背景技术】
[0002] 电池系统中的动力电池连接片用于高压回路中不同构件间的连接。在现有技术 中,铜铝连接片是采用超声波焊接技术将铜材和铝材对接然后焊接成一个整体。铝材用于 与电池模组的铝材质端连接,铜材用于与电气元件连接,从而将电池模组和电气元件连接 在一起。
[0003]由于铜材和铝材的材料不同,焊接可靠性较低,导致焊接的良品率稍差,且铜材的 成本较高。另外,由于焊接连接处的接触面积小,从而接触电阻较大。此外,由于铜、铝的弹 性模量和热膨胀系数相差很大(铝的热膨胀系数比铜的热膨胀系数大36%左右),在运行 中经多次冷热循环(通电与断电)后,使铜材和铝材的连接处容易松动并产生较大的间隙, 将进一步增大接触电阻,从而引起运行中温升增加,并降低电池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0004]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 个。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连接片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 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个。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连接片。所述动力电池连接片包 括:铝基体;以及铜套,其包覆所述铝基体的一部分。
[0007] 优选地,所述铜套为管状套,位于所述铝基体的一端处且包覆所述铝基体的总长 度的一半。
[0008] 优选地,所述铝基体的包覆有铜套的一端的总厚度与所述铝基体的未包覆有铜套 的另一端的厚度相等。
[0009] 优选地,所述铝基体的形状为长方体,所述铜套为与所述长方体相匹配的矩形管。
[0010] 优选地,所述铜套和所述铝基体通过冷乳法复合在一起。
[0011] 优选地,所述铝基体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固定孔,所述铜套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 固定孔对应的通孔。
[0012]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所述动力电池包包括如上所述的动力电池连 接片,还包括:电气元件,其与所述动力电池连接片的包覆有铜套的部位连接;以及电池模 组,其与所述动力电池连接片的未包覆有铜套的部位连接。
[0013]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动力电池包,或如上所述 的动力电池连接片。
[0014] 在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连接片中,铜套包覆铝基体的一部分,使动力电池连接 片的铝基体和铜套之间具有较低的接触电阻,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池系统的能量利用率,另 外,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连接片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铜材的使用,从而有效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动力电池连接片的示意图。
[0016] 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在附图中,使用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 的元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19]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 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 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 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 限制。
[0020] 动力电池连接片包括铝基体1和铜套。其中,铜套2包覆铝基体1的一部分,以增 大铝基体1和铜套2的接触面积,使动力电池连接片的铝基体1和铜套2之间具有较低的 接触电阻,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池系统的能量利用率。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连接片的 结构简单,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铜材的使用,从而使动力电池连接片还具有成本低等优 点。
[0021] 参见图1,铜套2为管状套,从而将错基体1包裹在其中空内部。铜套2位于错基 体1的一端(即图1所示的铝基体1的左端)处,且包覆铝基体1的总长度(即在图1所 示的左右方向上)的一半,使动力电池连接片具有较低的接触电阻。可以理解的是,铜套2 在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和铜套2在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上的单片的厚度可根据实际 需求进行定制加工。
[0022]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铝基体1的包覆有铜套2的一端(即铝基体1的左端) 的总厚度与铝基体1的未包覆有铜套2的另一端(即铝基体1的右端)的厚度相等,以使 动力电池连接片的表面平整,容易进行后续绝缘防护的处理。也就是说,铝基体1的形状为 阶梯状,铝基体1的左端的厚度小于铝基体1的右端的厚度。
[0023] 在另一实施例中,铝基体1的形状为长方体,铜套2为与此长方体相匹配的矩形 管,使制作简单方便。有利的是,铜套2的截面形状与铝基体1的截面形状相适配,即铜套2 能够以过盈的方式套接在铝基体1之外,以使铜套2和铝基体1的接触配合效果好。可以 理解的是,铝基体1的形状和铜套2的形状,尤其是横截面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 其它任意形状,但需要保证铜套2的截面形状与铝基体1的截面形状相适配。
[0024]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铜套2和铝基体1通过冷乳法复合在一起,从而使铜套2 和铝基体1形成铜包铝排。具体地,先把铜套2和铝基体1在常温下以大压下量冷乳而复 合,然后进行常规冷乳,使复合而成的产品具有较高的质量。可以理解的是,铜套2和铝基 体1也可以通过熔合法、双浇法、热乳法或爆炸法等工艺复合在一起。
[0025] 需要指出的是,铜包铝排又被称为铜包铝母排、铜包铝母线或铜铝复合排等。铜包 铝排是一种以铝为基体(即铝基体1),外层包覆铜(即铜套2),使它们之间形成永久性原 子间冶金结合的双金属(即精密合金的一种,由两层或两层以上具有不同线膨胀系数的合 金牢固结合的复合材料)。铜包铝排的表面光亮、圆整且无缺陷,是一种质量稳定性能可靠 的高科技节能型导体材料,具备铜的导电性和铝的密度小的特性。铜包铝排将铜的高质量 稳定导电性能与铝的低成本的优点,以较低的接触电阻,结合为一体的新型导体材料,从而 使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连接片拥有较低的接触电阻,以提高电池系统的能量利用率,同 时保障回路中的连接可靠。
[0026] 参见图1,铝基体1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固定孔3,固定孔3在上下方向上贯穿铝 基体1。铜套2上设置有一个与固定孔3对应的通孔,固定孔3与通孔用于与高压回路中的 电池模组或者是电气元件连接或提供固定支撑。需要指出的是,固定孔3和通孔的设置位 置、大小和形状等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0027]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所述动力电池包包括如上所述的动力电池连 接片,还包括电池模组和电气元件。电气元件与动力电池连接片的包覆有铜套2的部位(即 动力电池连接片的左端)连接,电池模组与动力电池连接片的未包覆有铜套的部位(即动 力电池连接片的右端)连接,从而使动力电池连接片将电池模组和电气元件连接在一起。
[0028]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动力电池包,或如上所述 的动力电池连接片。
[0029] 在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连接片中,铜套包覆铝基体的一部分,使动力电池连接 片的铝基体和铜套之间具有较低的接触电阻,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池系统的能量利用率,另 外,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连接片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铜材的使用,从而有效降低成本。 [0030]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 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 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 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 一种动力电池连接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铝基体(1);以及 铜套(2),其包覆所述铝基体(1)的一部分。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套(2)为管状套,位于所 述铝基体(1)的一端处且包覆所述铝基体(1)的总长度的一半。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基体(1)的包覆有铜套 (2)的一端的总厚度与所述铝基体(1)的未包覆有铜套(2)的另一端的厚度相等。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基体(1)的形状为长方 体,所述铜套(2)为与所述长方体相匹配的矩形管。5.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套(2)和所述 铝基体(1)通过冷乳法复合在一起。6.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基体(1)的两 端各设置有一个固定孔(3),所述铜套(2)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固定孔(3)对应的通孔。7. -种动力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连接 片,还包括: 电气元件,其与所述动力电池连接片的包覆有铜套(2)的部位连接;以及 电池模组,其与所述动力电池连接片的未包覆有铜套(2)的部位连接。8. -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电池包,或如权利要求1-6中 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连接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连接片及具有其的动力电池包和车辆。所述动力电池连接片包括:铝基体(1);以及铜套(2),其包覆所述铝基体(1)的一部分。在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连接片中,铜套包覆铝基体的一部分,使动力电池连接片的铝基体和铜套之间具有较低的接触电阻,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池系统的能量利用率,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连接片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铜材的使用,从而有效降低成本。
【IPC分类】B60L11/18, H01M2/20, H01R4/58
【公开号】CN204966710
【申请号】CN201520752570
【发明人】郑立奇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