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19272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设及一种连接器组合,尤指一种用W增强端子接触力的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0002] 申请号为201020156670.X的中国专利掲露了一USB2. 0插座,其包括一塑胶第二 基座、一金属外壳、一舌片、一排第一端子、及一排第二端子。该舌片呈水平位设于该塑胶第 二基座前端,该舌片上设有4个间隔排列的透空槽。该一排第二端子与一排第一端子是为 相同连接介面且端子的序号相互为反向排列,亦共计4支呈间隔排列固定于该塑胶第二基 座,该第一端子设有一第一接触部,该第一接触部凸出该舌片上面且对应该透空槽弹动,该 第二端子设有一第二接触部,该第二接触部凸出该舌片下面且对应该透空槽弹动,其中对 应同一透空槽的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与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是为一前一后相互对齐。 借由W上构造,一USB2. 0接头设有一塑胶第二基座及一金属外壳,该金属外壳包覆该塑胶 第二基座,该塑胶第二基座一面设有一排接点,当该USB2. 0接头的接点朝上呈正向转向该 连接槽插入时,其一排接点与舌片下方的该一排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电连接。USB2. 0接 头的接点朝下呈反向插入时,其一排接点与舌片上方的该一排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电连 接。但是,由于接头的接点与插座第一端子或者第二端子接触的接触力比较小,容易造成接 头的接点与插座第一端子或者第二端子接触不稳定而影响信号传输。
[0003]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良的连接器组合,W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强端子接触力的 连接器组合。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W下技术手段:一种连接器组合,包括:一第一 连接器与一第二连接器在一第一方向上相互配接,并于配接后在一第二方向上形成一移动 间隙,所述第二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分别于所述 第二方向上相对设有一第一挡止部与一第二挡止部,一锁固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贯穿配 接后的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用于调整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于 所述移动间隙的相对距离,至所述第一挡止部与所述第二挡止部相互抵持,使得所述第一 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定位,同时形成电性接触。
[0006]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0007] 进一步的,所述锁固件设有一抵持部及自抵持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形成的一固 持部,所述第一挡止部设有一穿孔,所述第二挡止部设有与所述穿孔贯通的一锁合孔,所述 抵持部沿所述第二方向抵持所述第一挡止部,所述固持部贯穿所述穿孔且与所述锁合孔锁 厶 1=1O
[0008]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器设有一收容空间,还包括多个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 子设有一第一接触部位于所述收容空间中;所述第二连接器设有一插接部沿水平方向进入 所述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高度大于所述插接部高度,所述第二连接器还包括多个第二 端子,所述第二端子设有一第二接触部位于所述插接部中,所述第二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一 接触部上方;所述锁固件调整所述第一连接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向上移动,使得所述 第一端子抵接所述第二端子底面。
[0009]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触部末端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底面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末 端与所述第一接触部顶面接触。
[001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触部向上弯折形成一抵接部,所述抵接部末端抵接所述第 二接触部底面,使得所述第二接触部弯折变形,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接触部末端抵接所述第 一接触部顶面。
[0011]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均为水平的平板状,所述第一接触 部板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部板面接触。
[0012]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部设有所述第二挡止部。
[0013]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触部厚度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厚度相等。
[0014] 进一步的,所述锁固件为螺丝。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锁固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贯穿配接后的所 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用于调整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于所述移动 间隙的相对距离,使得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形成电性接触,从而增加了接触 力,使得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能稳定接触W达到信号稳定传输。
[0016]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插入之前的剖视图;
[0018]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插入第二连接器后,锁固件抵持第一 基座的剖视图;
[0019]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向上移动至最终位置的剖视图;
[0020]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插入之前的剖视图;
[0021]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插入第二连接器后,锁固件抵持第一 基座的剖视图;
[0022]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向上移动至最终位置的剖视图;
[0023]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插入第二连接器后,锁固件抵持第一 基座的剖视图;
[0024]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向下移动至最终位置的剖视图。
[00巧]【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0027]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W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 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9]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合 包括一第一连接器和一第二连接器,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在一第一方向上相互配 接,并于配接后在一第二方向上形成一移动间隙D,所述第二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方向,且所述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第二方向 为竖直向上方向。
[0030]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一第一基座1及多个第一端子2,多 个所述第一端子2排成一排固定于所述第一基座1中,所述第一基座1设有一收容空间10, 所述第一基座1于收容空间10下方设有一第一挡止部11。所述第一端子2设有一第一固 定部20固定于所述第一基座1中,自所述第一固定部20向右延伸的一第一接触部21位于 所述收容空间10中,所述第一接触部21向上弯折形成一抵接部211。自所述第一固定部 20向左弯折延伸一第一焊接部22位于所述第一基座1外。所述第一挡止部11设有一穿孔 110。
[003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一第二基座3及排成一排的多个第 二端子4。所述第二基座3设有一基部30,自所述基部30水平向左延伸一插接部31进入 所述收容空间10中,所述插接部31高度肥小于所述收容空间10高度Hl,从而所述第一基 座可W上下移动,所述插接部31中部缕空,供所述第一端子2插入。所述第二端子4设有 一第二固定部40固定于所述基部30中,自所述第二固定部40水平向左延伸形成一第二接 触部41收容于所述插接部31中,所述第二接触部41为平板状,所述第二接触部41的厚度 与所述第一接触部21的厚度相同。自所述第二固定部40向右弯折延伸一第二焊接部42 位于所述基部30外。所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