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磁性外转子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82573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非磁性外转子电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领域,特别是一种非磁性外转子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外转子电机的结构主要是常规铁芯带鼠笼条式外转子,它们只是将普通的异步交流电机的定子和转子交换了一下位置,即由外转子和位于转子内的内定子组成,其中定子由铁芯和绕组组成,转子由铁芯和端环组成,中国专利CN01113565.4所公开的外转子电机就是这种结构。也有一些外转子电机,它们是将前述的外转子电机的驱动方式加以改变,以适应特殊用途的需要,如中国专利CN99240288和CN02110074所公开的外转子电机就是用外转子直接做驱动轮,它的定子轴固定不动,而外转子与定子轴为动配合。上述这些外转子电机的转子体的质量较大,加之外转子电机的转子半径本身就比较大,所以其转动惯量较大,因而不能适应需要摆动或要求短时间内就可启、停的场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对上述现有的外转子电机加以改进,提供一种转动惯量小和启动速度快的非磁性外转子电机。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所提供的非磁性外转子电机包括内定子、外转子及机壳。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处是所说的外转子是由杯筒形的非磁性导电体转筒与电机轴组成,该外转子套在内定子外面,外转子的外面设有导磁性的机壳,该机壳又作为电机磁路的次极磁轭。由于将磁轭从外转子中分离出去,因而外转子体的质量也可大大减轻,惯量减小,所以电机的启、停迅速。
上述的外转子可由铜、银、铝及其合金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转动由于采用了非磁性外转子,改变了电机的机械特性,使该电机启动电流小,启动转距大;由于将磁轭从外转子中分离出去,减少了转子体质量,使其转动惯量小,启动速度快,因而对电机轴和驱动设备的冲击小,尤其是可大大地减少在360°内正反转交变驱动时对转子轴所产生的交变扭矩损害,提高电机轴和所驱动设备的机械寿命。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外转子与定子和导磁性筒状机壳间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内定子由定子内筒2、套在定子内筒2外面的铁芯3和绕组4组成,这样可减少电机的重量。内定子单端固定在带止口的后端盖1上,铁芯3由硅钢片叠成。转筒5为杯筒形,用铝合金材料制成,它与转子轴6热套压装在一起组成外转子。转子轴6从定子内筒2中穿入,其两端支承在前端盖7和后端盖1的轴承上。转筒5的外面有钢质筒状机壳8,其下端与电机的安装底座铸造成一体,筒状机壳8内可嵌入硅钢叠片,它同时又是磁路中的次极磁轭。由于机壳8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次极磁轭所产生的损耗热量容易散发,有利于提高电机的出力。本外转子电机可以做成立式或卧式。
如图2所示上述转筒5的壁厚d一般为1~30mm,转筒5与定子和筒状机壳8之间的空气气隙δ一般为0.1~10mm,具体数值可根据电机功率和输出转矩选择。
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360°内转动或摆动的场合,以及要求启、停迅速的场合。
权利要求1.一种非磁性外转子电机,包括内定子、外转子及机壳(8),其特征是所说的外转子是由杯筒形的非磁性导电体转筒(5)与电机轴(6)组成,该外转子套在内定子外面,外转子的外面设有导磁性的机壳(8),该机壳(8)又作为电机磁路的次极磁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转子电机,其特征是所说的内定子由定子内筒(2)、套在定子内筒(2)外面的铁芯(3)和绕组(4)组成,该内定子单端固定在端盖(1)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转子电机,其特征是所说的转筒(5)可由铜、银、铝及其合金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转子电机,其特征是所说的转筒(5)壁厚d为1~30mm,转筒(5)与定子和机壳(8)之间的空气气隙δ为0.1~1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非磁性外转子电机,它包括内定子、外转子及机壳。外转子是由杯筒形的非磁性导电体转筒与电机轴组成,该外转子套在内定子外面,外转子的外面设有导磁性的机壳,该机壳又作为电机磁路的次极磁轭。由于采用了非磁性外转子,改变了一般电机的机械特性,因此,该电机启动电流小,启动转距大,转动惯量小,启动速度快,特别适用于360°内转动或摆动设备的驱动和短时间启、停设备的使用。
文档编号H02K17/00GK2653763SQ200320109708
公开日2004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31日
发明者陈定, 任昱坤 申请人:任昱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