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压缩机马达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22250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冷却压缩机马达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縮机,尤其涉及该压縮机马达的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由图1可见典型冷冻系统大致包括压縮机90、冷凝器91、膨胀阀92、 及蒸发器93。其运作为压縮机90接收气态冷媒并将其加压形成高温高压 气态冷媒,接着将冷媒传送入冷凝器91降温成液态,然后部分液态冷媒流 经膨胀阀92进行减压膨胀步骤,减压膨胀的液态冷媒再流进入蒸发器93 转变成气态,之后再送入压縮机90而重复循环。由此可见压縮机在冷冻 系统中为不可获缺设备之一;而压縮机种类繁多,有往复式、旋转式、涡 巻式、螺旋式、及离心式等。
由图2可见其为一种常用的离心式冷媒压縮机剖视图。离心式压縮 机多应用于中大型空调系统,主要负责驱动冷冻系统气态冷媒完成一热力 循环。
该冷媒压縮机的马达壳体94内主要装设有一转子95、 一定子96、及 一转轴97,其中定子96以部分外环表面(靠近两轴端处的部位)接触固定于 马达壳体94内环向凸起之二固定部945a与945b,同时也环绕转子95,转 轴97则穿置固定于转子95中而可一体转动。在定子96两端侧各有一线圈 端98a与98b延伸出,在此将线圈端98a与98b所在空间称为线圈室941a 与941b。转子95与定子96间存在有一间隙951。另外,二固定部945a与 945b之间界定出一气室942。此气室942也位在定子96外环表面之中间部 分与马达壳体94内面之间,具有预定高度与轴向长度,且气室942是环向封闭地围绕着定子96。
因此气室942在轴向被固定部945a与945b封阻,并未与线圈室941a 与941b直接相通。定子96是由复数个定子区段961与962构成,定子区 段961与962之间是由一环沟槽963区隔界定。
现有的冷媒压縮机针对马达设计有一冷却手段,亦即在马达壳体94底 部不同位置开设一冷媒入口 943、及二冷媒出口 944a与944b,图中显示冷 媒入口 943是位于气室942正下方,二冷媒出口 944则分别开设于二侧线 圈室941a与941b。当冷媒自冷媒入口 943被引入马达壳体94,其流动途 径说明如下
首先当液态冷媒自入口 943进入马达壳体94之气室942时少部份液态 冷媒会因面积突然变大而产生雾化现象。另外,因开口方向之故,大部分 的液态冷媒则会直接朝环沟槽963流动而整个充满,此时仅冷却对应环沟 槽963侧壁之一部分定子96;当液态冷媒流至环沟槽963与间隙951交会 处时,便沿两侧间隙951同时分流,此时可冷却到转子95外侧与定子96 内侧之区域;接着冷媒从间隙951流出到二线圈室941a与941b,主要对线 二圈端98a与98b进行冷却,冷媒的排出当然就由冷媒出口 944a与944b 排出。
但是这种结构存在的问题是冷却效果比较差和动力损失比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冷却压缩机马达的装置,旨 在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 一马达壳体,包括有二线圈室、 一冷媒入口、及一冷媒 出口,该二线圈室分别位于二侧,该冷媒入口与该冷媒出口是贯设于表面 而连通内部; 一动力单元,容置于该马达壳体内部,包括有一定子、 一转子、 一转轴、以及二线圈端,该定子环绕该转子,该转轴穿过并固定在该 转子中而可一体转动,该二线圈端分别自该定子之二端延伸至该二线圈室, 其中该定子包括有一环沟槽、及一轴向槽道,该环沟槽将该定子分割界定 出复数个定子区段,该轴向槽道系凹设于该定子的外环表面,且该定子与
该转子间存在有一间隙是与该环沟槽及该二线圈室相连通;
一气室,是形成于该定子的外环表面与该马达壳体的内表面之间,并 直接与该冷媒入口、该环沟槽连通,也透过该轴向槽道而与该二线圈室相 连通;还包括 一入口阻挡肋,设于该冷媒入口处,将该冷媒入口分割成 与该气室相连通的、引导一冷媒流动至该气室的二子入口。
由上述结构设计,因大部分液态冷媒被导引流经气室气化,故马达定 子外表面受冷媒冷却之冷度大为增加,提升了整体冷却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冷媒自入口流入后会先 被阻挡肋引导往气室流动,使接触于气室之定子部分获得冷却作用,提升 了马达整体冷却效果。


图l是典型冷冻系统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离心式冷媒压縮机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之冷媒压縮机立体图。 图4是自图3视点C观察之平面图。 图5是沿图4之A-A线之剖视图。 图6是马达壳体内部详细视图。 图7是冷媒入口之详细视图。 图8是马达定子之平面视图。 图9是冷媒于马达壳体内流动路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3至图5:冷媒压縮机大致由包覆压縮组件之压縮壳体10、与 包覆马达组件的马达壳体20所构成。
在马达壳体20内容置有一动力单元,动力单元包括一定子21、 一转子 22、 一转轴23、以及二线圈端24a与24b。上述定子21环绕着转子22,转 轴23则是穿过并固定在转子22中而可一体转动。线圈端24a与24b是定 子21中线圈轴向穿过硅钢片构成而分别自二末端面伸出的部分,其更延伸 到马达壳体20内较偏二侧旁的位置,称该位置为线圈室203a与203b。
马达壳体20表面上贯设有连通内外之一冷媒入口 201、及一冷媒出口 202。以一般机具使用状态视点而言,也就是以重力方向G为参考方向,冷 媒入口 201是设于马达壳体20顶部,冷媒出口 202则设在马达壳体20底 部。
此处同时参考图6,定子21以部分外环表面接触固定于马达壳体20内 环向凸起的二固定部204a与204b,且二固定部204a与204b之间界定出一 气室25。特别地,本例中,因每一固定部并不围绕成一完整环,固定部204a 之二端与固定部204b相对应之二端共同连结形成二封阻壁252,使得气室 25于环向上并不开放于缺口251,而是在缺口251处封塞,故气室25为一 带缺口 251的非封闭环状气室。缺口 251也同时连通二线圈室203a与203b。 气室25具有预定的高度与轴向长度。
冷媒入口 201与气室25直接连通,冷媒出口 202则是位于气室缺口 251 范围内。透过位于马达壳体20内底部的缺口 251使二线圈室203a与203b 连通,在本例中仅设置单一冷媒出口 202于缺口 251处即可达到排出冷媒 功效。
此处参考图6与图7,图中清楚地显示了气室25、冷媒出口 202、及冷 媒入口 201。在冷媒入口 201、冷媒出口 202处、同时也靠近马达壳体20肋26、出口阻挡肋27,入口阻挡肋 26将冷媒入口 201分割成与气室25相连通之二子入口 201a与201b,出口 阻挡肋27也同样将冷媒出口 202分割成二口。上述二阻挡肋皆垂直于转轴 23而设置。如此能让气态冷媒也因在出口阻挡肋27隔离下更均匀分布于线 圈室203a及203b两侧。
参考图5与图8:整个定子21是由一环沟槽211所分隔出之二定子区 段21a与21b构成,当然,环沟槽211内有铜线圈穿过其中。定子21外环 表面上等角度凹设有十二道轴向槽道212,使得气室25得以轴向连通于二 线圈室203a与203b。
如同现有技术,定子21与转子22间仍存在有一间隙221,是连通至二 线圈室203a 203b。因此,气室25也同样通过环沟槽211而可连通于间隙 221。
参考图8与图9:当马达透过冷媒进行冷却时,其冷媒流径如下述首 先冷媒自冷媒入口 201进入并被入口阻挡肋26分流而流向二子入口 201a 与201b(绘于图7),不会像现有技术一样大部分液态冷媒直接沿环沟槽211 充满。于此阶段,与气室25接触之一部分定子21外环表面可确实受到全 部冷媒之冷却作用。
接着当冷媒于气室25气化充满后, 一方面会沿轴向槽道212流进二侧 线圈室203a与203b(比例上较少),另一方面也开始大量沿环沟槽211流动 到定子21与转子22间之间隙221。于此阶段,受冷媒冷却之部位包括与环 沟槽211接触之一部分定子区段21a与21b、及接触间隙221之一部份转子 22与定子21,因此时是大部分由气态冷媒冷却,于马达转子转动时可减少 轴动力之损失,避免液态冷媒冲击影响。
最后,自轴向流道212、间隙221流出之冷媒进入线圈室203a与203b 冷却线圈端24a与24b,并从缺口 251(绘于图6)处之冷媒出口 202流出马达壳体20。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透过入口阻挡肋26引导进入之冷媒流动至气室25 进行冷却,防止液态冷媒直接充斥至环沟槽211。因此,相较于现技术,本 发明使马达受冷媒冷却之冷度大为增加,也改善现有的未充分利用气室进 行冷却之缺点,并避免掉因大量液态冷媒冲击转子耗掉轴功之效应。冷媒 入口于顶部之设计更能增加冷却均匀度,以图2作为对照,冷媒出口及入 口都在马达底部,如此当冷媒进入后,并不容易吹至马达上半部,容易造 成气流分布不均状态。
权利要求
1.一种冷却压缩机马达的装置,包括一马达壳体,包括有二线圈室、一冷媒入口、及一冷媒出口,该二线圈室分别位于二侧,该冷媒入口与该冷媒出口是贯设于表面而连通内部;一动力单元,容置于该马达壳体内部,包括有一定子、一转子、一转轴、以及二线圈端,该定子环绕该转子,该转轴穿过并固定在该转子中而可一体转动,该二线圈端分别自该定子之二端延伸至该二线圈室,其中该定子包括有一环沟槽、及一轴向槽道,该环沟槽将该定子分割界定出复数个定子区段,该轴向槽道系凹设于该定子的外环表面,且该定子与该转子间存在有一间隙是与该环沟槽及该二线圈室相连通;一气室,是形成于该定子的外环表面与该马达壳体的内表面之间,并直接与该冷媒入口、该环沟槽连通,也透过该轴向槽道而与该二线圈室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入口阻挡肋,设于该冷媒入口处,将该冷媒入口分割成与该气室相连通的、引导一冷媒流动至该气室的二子入口。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压縮机马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 括一出口阻挡肋设于该冷媒出口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压縮机马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入 口阻挡肋系垂直该转轴设置。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压縮机马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冷 媒入口位于该马达壳体顶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压縮机马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冷 媒出口位于该马达壳体底部。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压縮机马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气 室为一带缺口之环状气室,该缺口沟通该二线圈室。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压縮机马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冷 媒出口位于该气室缺口范围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压缩机马达的装置,马达壳体贯设有冷媒入口与冷媒出口,冷媒入口处设有一阻挡肋将冷媒入口分割;定子通过一环沟槽分隔成复数个定子区段;定子外表面设有轴向槽道,且定子与马达壳体间留有连通于冷媒入口、及环沟槽之气室,轴向槽道使气室与马达壳体内之线圈室直接连通;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冷媒自入口流入后会先被阻挡肋引导往气室流动,使接触于气室之定子部分获得冷却作用,提升了马达整体冷却效果。
文档编号H02K9/19GK101630880SQ200810040579
公开日2010年1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5日
发明者张佑民 申请人:上海汉钟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