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减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31731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机减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减振结构,属于电机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电机结构一般都是将支撑转子轴的轴承安装在电机端盖上,当电机 转子受到冲击负荷时,其冲击负荷的能量通过电机转子轴全部传到轴承上,并通过轴承传到 电机端盖上,然后再通过电机端盖传递到外系统中,这种结构的电机由于轴承要承受全部的 瞬间冲击负荷能量,因此当将这些结构的电机用在某些瞬间冲击加速度很大(比如冲击加速
度大于20000g)的场合时,现有技术中的这些电机的轴承就很容易被损坏。因此现有技术中 的电机结构不能满足使用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承受瞬间冲击能力较大、使用寿命较长、并且结构简单 、制造容易的电机减振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由电机定子、电机转子和电机端盖组成的电机,在电机
端盖上安装有轴承,电机转子轴支撑在轴承上,在电机端盖的底面与轴承的端面之间设有减 振橡胶垫,在电机端盖的底面与电机转子轴的端面之间设有减振钢球。
在上述电机端盖的内底面上设有凹槽和凹孔,减振橡胶垫安装在凹槽内,减振钢球安装 在凹孔中。
在上述减振橡胶垫与轴承的端面之间还设有凹型挡圈。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现有电机结构的改进,使电机能通过三种 方式将电机转子在使用时,在高冲击瞬间加速度作用下所产生的能量传递到外系统中或者被 直接在电机内部被吸收,从而有效地保护了电机转子和轴承不易受到高冲击瞬间加速度作用
的损坏。经实际测试,按照本实用新型在承受瞬间30000g高冲击加速度作用时,能有效地将 部分冲击能量进行自我吸收并合理地将部分冲击能量传递到外系统中,本实用新型仍然能可 靠地正常工作。因此,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具有能承受瞬间冲击能力强、使用 寿命长、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的优点,而且还具有减振结构紧凑、体积小的优点。本实用新 型的结构特别适合于抗高冲击的微型电机。

附图l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制造抗高冲击的电机、特别是微型电机时,最好采用本实用新 型的结构进行制造即包括按传统方法制造的由电机定子、电机转子和电机端盖l组成的电 机,并在电机端盖1上安装上轴承4,电机转子轴5按传统方式支撑在轴承4上,制作时,电机
端盖l最好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轴承4可直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普通窄型轴承,然后在电机 端盖1的底面与轴承4的端面之间安装减振橡胶垫2,并在电机端盖1的底面与电机转子轴5的
端面之间安装作为减振用的减振钢球6;为了安装和使用方便,制造时还可在电机端盖l的内 底面上制作出凹槽7和凹孔8,然后将减振橡胶垫2安装在凹槽7内,将减振钢球6安装在凹孔8 中;为了在使用时调整更加方便,在减振橡胶垫2与轴承4的端面之间再安装一个凹型挡圈3 即成。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当电机转子在高冲击瞬间加速度作用发生的情况下,电机转子上 的能量首先通过轴承将一部分能量传递到电机端盖上,其次将一部分能量传递到减振橡胶垫 上,通过减振橡胶垫的缓冲作用,将该部分能量衰减并吸收,同时减振橡胶垫将被进一步压 縮,当压縮到电机转子轴端面接触缓冲钢球时,电机转子上剩余的能量将通过缓冲钢球传递 到电机端盖上并通过电机端盖传递到外系统中,通过上述三种方式将电机转子在高冲击瞬间 加速度作用所产生的能量传递到外系统中或者被直接吸收,从而达到既保护电机转子也保护 轴承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电机减振结构,包括由电机定子、电机转子和电机端盖(1)组成的电机,在电机端盖(1)上安装有轴承(4),电机转子轴(5)支撑在轴承(4)上,其特征在于在电机端盖(1)的底面与轴承(4)的端面之间设有减振橡胶垫(2),在电机端盖(1)的底面与电机转子轴(5)的端面之间设有减振钢球(6)。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机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电机端盖( 1)的内底面上设有凹槽(7)和凹孔(8),减振橡胶垫(2)安装在凹槽(7)内,减振钢 球(6)安装在凹孔(8)中。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减振橡胶垫 (2)与轴承(4)的端面之间还设有凹型挡圈(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减振结构,包括由电机定子、电机转子和电机端盖(1)组成的电机,在电机端盖(1)上安装有轴承(4),电机转子轴(5)支撑在轴承(4)上,在电机端盖(1)的底面与轴承(4)的端面之间设有减振橡胶垫(2),在电机端盖(1)的底面与电机转子轴(5)的端面之间设有减振钢球(6)。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减振结构能承受瞬间30000g高冲击加速度作用,它不仅具有能承受瞬间冲击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的优点,而且还具有减振结构紧凑、体积小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特别适合于制作成抗高冲击的微型电机。
文档编号H02K5/24GK201435646SQ20092030547
公开日2010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日
发明者常胜强, 卫 张, 杰 钟 申请人:贵州航天林泉电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