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摩托车的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87494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混合动力摩托车的电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摩托车,特别是一种混合动力摩托车的电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节能和环保的认识也更加深入。车辆对现代人们的生活带了极大的便利,为人们所普遍接受,数量越来越多;但其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方便和好处的同时,又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问题,如车辆排出的废气对环境的污染,噪声污染,对不可再生的资源燃油的消耗量越来越大,燃油价格越来越高等。清洁能源电能开始慢慢的代替燃油,为车辆提供动力,于是发展出很多由电能为动力的车辆,特别是电动摩托车。单纯由电力驱动的摩托车存在着动力性能差和续航能力差等问题,因此大大地限制了电能在车辆上的使用。于是人们提出了能由多种能源驱动的车辆,一般为两种能源;于是混合动力车辆开始快速发展。混合动力车辆在保持车辆动力性能和续航能力的同时,又能更多的使用电能作为动力,节省燃油,减少废气的排放。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单元,把电能转化为动力的电机是必不可少的装置,电机在工作时,线圈切割磁感线,线圈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保证电机能够持续有效的工作,就必须使其散热冷却。由于车辆上的空间有限,特别是摩托车,电机散热效果直接影响着电机的使用寿命。电机散热的方式和结构就成为混合动力车辆的一个重要难题;目前,在混合动力摩托车上一般采用自然风冷却,该方式冷却效果差,除此之外还没有特别有效地方式和结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自动对线圈定子吹风进行散热的混合动力摩托车的电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混合动力摩托车的电机,混合动力包括具有箱体和曲轴的发动机和具有壳体的电机;其特征在于,电机还包括飞轮和线圈定子;所述的壳体呈圆筒状且其一端能固定在发动机箱体上;所述的飞轮与曲轴相固连;所述的线圈定子套设在飞轮外且所述的线圈定子固定在壳体上;所述的导风罩的另一端部处设有与曲轴相连能将空气输入壳体内的主动冷却结构。当电池向电机输入电流时电机带动曲轴转动,此时本电机可以用于启动发动或有动力输出。当发动机带动曲轴,曲轴带动飞轮转动时,飞轮产生的磁感线被线圈定子切割, 线圈产生电流,此时本电机具有发电的功能。上述两种状态曲轴均带动主动冷却结构运动, 主动冷却结构将空气输入壳体内,使壳体内的气体流动进而将热气体排至壳体外,因此实现降低线圈定子的温度,保证在线圈定子在适合地环境下工作。在上述的混合动力摩托车的电机中,所述的主动冷却结构包括离心风扇和导风罩,所述的导风罩固定在壳体的另一端部处,所述的离心风扇位于导风罩内且所述的离心风扇固定在曲轴上。导风罩即可以保护离心风扇,避免杂物损害离心风扇及离心风扇伤害其他零件。同时又可以提高离心风扇向壳体内风的输入量。在上述的混合动力摩托车的电机中,所述的离心风扇上开有进风孔,所述的进风孔与线圈定子相对。离心风扇转动迫使风从进风孔进入壳体内的,由此可知进入壳体内的先直接吹至线圈定子处,由此可以提高散热效率。在上述的混合动力摩托车的电机中,所述的进风孔的数量为1至12个。本电机还可以通过控制进风孔的位置和大小及数量,来控制进入壳体内的风量,即可以控制线圈定子的散热,使线圈定子处于最合适的温度环境下工作。在上述的混合动力摩托车的电机中,所述的飞轮外侧面和线圈定子的内侧面之间具有通风间隙。进入壳体内的冷风经过线圈定子顶部后进入通风间隙,因此增大了内循环的体积,即提高有效地散热效率。在上述的混合动力摩托车的电机中,所述的飞轮的一端和壳体的一端底面之间具有与通风间隙相连通的环形通风道。在上述的混合动力摩托车的电机中,所述的壳体的一端开有与环形通风道相连通的排风通道。显然,进入壳体内的空气依次经过通风间隙、环形通风道,最后经过排风通道排至壳体外。总之,空气流动是单向的,这可以提高空气对流的速度,提高散热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混合动力摩托车的电机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结构紧凑的优点。本混合动力摩托车的电机还具有空气对流速度快,散热效率高的优点。同时,进入壳体内的风量可以控制,由此可以保证线圈定子处于最合适的温度环境下工作,即可以提高本电机的使用寿命。

图1是本混合动力摩托车动力布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混合动力摩托车的电机结构示意图。图中,1、箱体;2、曲轴;3、传动机构;4、驱动轮;5、壳体;6、飞轮;7、线圈定子;8、 主动冷却结构;9、离心风扇;91、进风孔;10、导风罩;11、通风间隙;12、环形通风道;13、排风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混合动力摩托车包括发动机、传动机构3、驱动轮4和电机。具体来说,传动机构3位于发动机的一侧,电机位于发动机的另一侧。发动机包括箱体1和曲轴 2 ;传动机构3连接曲轴2和驱动轮4。电机包括壳体5、飞轮6、线圈定子7和主动冷却结构8。具体来说,壳体5呈圆筒状,线圈定子7和飞轮6均位于壳体5内。线圈定子7固定在壳体5上,飞轮6具有磁性且其穿设在线圈定子7内,飞轮6的外侧面与线圈定子7内侧面之间具有通风间隙11。该通风间隙11即可以保证飞轮6转动时与线圈定子7发生擦碰,又可以保证气流顺畅地通过;同时保证磁感线有效地被线圈定子7切割。飞轮6的一端和壳体5的一端底面之间具有与通风间隙11相连通的环形通风道 12。壳体5的一端部侧壁上开有与环形通风道12相连通的排风通道13。壳体5的一端固定在发动机箱体1上;曲轴2的一端轴向延伸穿入电机且飞轮6 与曲轴2相固连。主动冷却结构8位于导风罩10的另一端部处且与曲轴2相连,主动冷却结构8的主要作用在于当曲轴2转动时将电机最外侧的空气输入壳体5内使壳体5内的空气流动并不断地更新。主动冷却结构8包括离心风扇9和导风罩10。导风罩10固定在壳体5的另一端部处,离心风扇9位于导风罩10内且离心风扇9固定在曲轴2上。离心风扇9上开有四个进风孔91,该进风孔91与线圈定子7的端面相对。本实施例中给出进风孔91的数量为四个,在实际中并未仅仅只能为四个,其数量为1至12个中的任意一个数。同时,进风孔91 的位置和大小也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的。如图2所示,图中箭头表示离心风扇9转动时空气的流动方向。本混合动力摩托车的电机中的线圈定子7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冷却的发动机或电机作为输出动力时均带动曲轴2转动,因此曲轴2带动离心风扇9转动,空气在离心风扇9的作用下,依次从导风罩10的导风口和进风孔91进入壳体5内;该气流吹至线圈定子7的端部处且依次经过通风间隙11、环形通风道12和排风通道13排出壳体5外。在此气流流动过程中必然会带走线圈定子7上的热量;即有效地实现了对线圈定子7的散热;显然该散热方式是随曲轴2转动或停止而开始或关闭的,具有自动控制的优点。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箱体1 ;曲轴2 ;传动机构3 ;驱动轮4 ;壳体5 ;飞轮6 ;线圈定子7 ;主动冷却结构8 ;离心风扇9 ;进风孔91 ;导风罩10 ;通风间隙11 ;环形通风道12 ; 排风通道1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1.一种混合动力摩托车的电机,混合动力包括具有箱体(1)和曲轴O)的发动机和具有壳体(5)的电机;其特征在于,电机还包括飞轮(6)和线圈定子(7);所述的壳体(5)呈圆筒状且其一端能固定在发动机箱体(1)上;所述的飞轮(6)与曲轴( 相固连;所述的线圈定子(7)套设在飞轮(6)外且所述的线圈定子(7)固定在壳体(5)上;所述的导风罩 (10)的另一端部处设有与曲轴(2)相连能将空气输入壳体(5)内的主动冷却结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摩托车的电机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冷却结构(8)包括离心风扇(9)和导风罩(10),所述的导风罩(10)固定在壳体(5)的另一端部处,所述的离心风扇(9)位于导风罩(10)内且所述的离心风扇(9)固定在曲轴(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摩托车的电机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心风扇(9) 上开有进风孔(91),所述的进风孔(91)与线圈定子(7)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动力摩托车的电机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孔(91) 的数量为1至12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混合动力摩托车的电机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飞轮(6)外侧面和线圈定子(7)的内侧面之间具有通风间隙(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动力摩托车的电机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飞轮(6)的一端和壳体(5)的一端底面之间具有与通风间隙(11)相连通的环形通风道(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动力摩托车的电机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 的一端开有与环形通风道(1 相连通的排风通道(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摩托车的电机,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混合动力摩托车的电机散热冷却效果差等技术问题。本混合动力摩托车的电机,混合动力包括具有箱体和曲轴的发动机和具有壳体的电机;其特征在于,电机还包括飞轮和线圈定子;所述的壳体呈圆筒状且其一端能固定在发动机箱体上;所述的飞轮与曲轴相固连;所述的线圈定子套设在飞轮外且所述的线圈定子固定在壳体上;所述的导风罩的另一端部处设有与曲轴相连能将空气输入壳体内的主动冷却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散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文档编号H02K7/10GK202135000SQ20112024612
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3日
发明者蔡良正, 赵昆清 申请人:浙江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