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线圈引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97959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电机线圈引出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一种电机线圈引出结构,包括引出线,所述引出线设有接线插套,所述接线插套包括基部,所述基部的一端设有抱箍、另一端设有插槽,所述抱箍抱接在所述引出线上,所述抱箍的中心线方向同所述插槽的插入方向交叉。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方便且可靠的电机线圈引出结构,解决了现有的电机线圈引出结构不能够兼顾连接方便和连接可靠的问题。
【专利说明】电机线圈引出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尤其涉及一种电机线圈引出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电机俗称“马达”,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为了给电机线圈供电,在电机线圈中会设计引出结构。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610200536226、
【公开日】为2008年3月19日、名称为“同步电机线圈的生产方法”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电机线圈引出结构,该引出结构为焊接在线圈线头上的引出线。使用时将电源线的端部和引出线的端部同时通过螺母锁紧在电机外壳的接线柱上来实现线圈同电源线的连接。对于没有设计接线柱的电机则将电源线和引出线端部直接焊接在一起或缠绕在一起来实现线圈同电源线的连接。
[0003]现有的电机线圈引出结构存在以下不足:使用在没有接线柱的电机中时,如果通过焊接方式进行连接则存在连接不便的不足;如果通过缠绕的方式进行连接,在存在连接不可靠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方便且可靠的电机线圈引出结构,解决了现有的电机线圈引出结构不能够兼顾连接方便和连接可靠的问题。
[0005]以上技术问题 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电机线圈引出结构,包括引出线,所述引出线设有接线插套,所述接线插套包括基部,所述基部的一端设有抱箍、另一端设有插槽,所述抱箍抱接在所述引出线上,所述抱箍的中心线方向同所述插槽的插入方向交叉。使用时,将引出线按照现有的方式同电机线圈的线头连接在一起,将电源线的端部直接紧插在插槽,从而实现电源线同电机线圈的连接。插槽同电源线的连接方式有两种:一种为将插槽设计为大小同电源线线径匹配的圆槽,将电源线绝缘皮剥离后直接插在插槽内来进行连接;另一种为将插槽设计为扁槽、在电源线的端部设计插片(插片为现有结构),通过将插片插入插槽中来进行连接。
[0006]作为优选,所述插槽包括连接于所述基部的承置板和设置于承置板对向两侧的两片压片,所述压片包括连接壁和夹紧壁,所述夹紧壁通过所述连接壁和所述承置片连接在一起。使用时,在电源线的端部设置扁平结构的插片,将插片插在插孔内,压片配合承置板夹紧在插片的厚度方向的两侧来实现电源线和型电机线圈的连接。该结构形式连接更加可
O
[0007]作为优选,所述承置板设有朝向所述插槽的内部拱起的跨接在所述两片压片之间的承置部,所述承置部延伸至所述插槽的进口端边缘。既能提高插槽的对电源线的夹持效果以提高连接可靠性、又能使得电源线端子插入插槽时更为省力。
[0008]作为优选,所述承置板设有若干条形通孔,所述条形通孔沿所述两片压片的分布方向延伸且贯穿所述承置部。能够提高承置部的弹性连接效果,从而使得电源线插入时更加省力;在电源线插入部分的厚度不均匀的情况下、承置部也能够同电源线插入部分可靠地连接在一起,起到提高电气接触可靠性的作用。
[0009]作为优选,所述夹紧壁为自由端朝向所述承置板弯折的弯曲结构,所述夹紧壁、连接壁和承置板之间围成插孔。将电源线插入插槽时省力。当电源线没有设置插片时,能够将电源线直接插在插孔内实现连接,进一步提高了使用时的方便性。
[0010]作为优选,所述基部设有阻挡在所述插槽出口端的限位凸起。能够防止电源线过渡插入而影响引出线和接线插套的连接效果。
[0011]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凸起为冲压结构。即节省材料、又能够起到通过接线插套的强度的作用。
[0012]作为优选,所述抱箍、插槽和所述基部三者为一体结构。制作方便,接线插套各个部件之间的电气连接的可靠性好。
[0013]作为优选,所述抱箍包括两片沿抱箍中心线方向分布的抱片,所述两片抱片之间形成形变槽。夹紧抱箍使抱箍变形而将引出线抱紧的过程,形变槽能够为抱片的变形提供空间,使得抱片能够更加可靠地抱紧在引出线上,从而起到提高引出线和接线插套之间的电气连接可靠性的作用。
[0014]作为优选,所述抱箍的中心线方向同所述插槽的插入方向垂直。对向拉扯电源线和引出线时的防脱落效果最佳。
[0015]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通过在引出线上预设接线插套,电源线以插接的方式同接线插套进线连接,连接时既方便又可靠;连接时不会产生焊渣;抱箍的中心线方向同所述插槽的插入方向交叉,对向拉扯电源线和引出线时,二者的连接处不容易产生分离现象,连接可靠性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0019]图中:引出线1、接线插套2、基部21、抱箍22、主壁221、抱片222、形变槽223、插槽23、承置板231、承置部2311、条形通孔2312、压片232、连接壁2321、夹紧壁2322、插槽的进口端233、插槽出口端234、插孔235、限位凸起24、电源线3、插片4。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1]参见图1,一种电机线圈引出结构,包括引出线I和接线插套2。
[0022]接线插套2包括基部21、设置于基部一端的抱箍22和设置于基部另一端的插槽23。
[0023]基部21设有限位凸起24。限位凸起24为在基部21上冲压而形成的冲压结构。
[0024]抱箍22包括主壁221和连接于主壁的抱片222。主壁221和抱片222为一体结构。抱片222有两片。两片抱片之间形成形变槽223。抱片222沿抱箍中心线方向(即图中左右方向)分布。抱箍22抱接在引出线I的一端。[0025]插槽23包括承置板231和设置于承置壁两侧的两片压片232。承置板231、压片232和基部21为一体结构。承置板231和基部21位于同一平面上。限位凸起24阻挡在插槽出口端234。承置板231设有承置部2311和条形通孔2312。承置部2311朝向插槽的内部拱起。承置部2311跨接在两片压片232之间。承置部2311延伸至插槽的进口端233的边缘。条形通孔2312有两条。条形通孔2312沿两片压片的分布方向即图中左右方向延伸。条形通孔2312贯穿承置部2311而将承置部2311分割为三个区块。压片232包括连接壁2321和夹紧壁2322。连接壁2321和夹紧壁2322为一体结构。夹紧壁2322通过连接壁2321同承置板231连接在一起。夹紧壁2322为自由端朝向承置板231弯折的弯曲结构。夹紧壁2322、连接壁2321和承置板231之间围成插孔235。插槽的插入方向和抱箍的中心线方向垂直。
[0026]参见图2,同设有插片的电源线进行连接的方法为:将电源线3端部的插片4插在插槽23中,并使插片4抵接到限位凸起24。该连接方式进行连接时,两片压片232的夹紧壁2322同时配合承置板231的承置部2311而将插片4夹持住。插槽23和插片4之间是依靠过盈配合而产生的弹性力固定在一起的。
[0027]参见图3,当电源线没有设置插片时的使用方法为:使电源线3的端部直接插在两个插孔235中的一个即可。为了进一步提高使用时的方便性,可以将两个插孔235的开口面积制作为不一样,以适应不同直径的电源线的插入。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机线圈引出结构,包括引出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线设有接线插套,所述接线插套包括基部,所述基部的一端设有抱箍、另一端设有插槽,所述抱箍抱接在所述引出线上,所述抱箍的中心线方向同所述插槽的插入方向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线圈引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包括连接于所述基部的承置板和设置于承置板对向两侧的两片压片,所述压片包括连接壁和夹紧壁,所述夹紧壁通过所述连接壁和所述承置片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线圈引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置板设有朝向所述插槽的内部拱起的跨接在所述两片压片之间的承置部,所述承置部延伸至所述插槽的进口端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线圈引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置板设有若干条形通孔,所述条形通孔沿所述两片压片的分布方向延伸且贯穿所述承置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电机线圈引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壁为自由端朝向所述承置板弯折的弯曲结构,所述夹紧壁、连接壁和承置板之间围成插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电机线圈引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设有阻挡在所述插槽出口端的限位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线圈引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为冲压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电机线圈引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插槽和所述基部三者为一体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电机线圈引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包括两片沿抱箍中心线方向分布的抱片,所述两片抱片之间形成形变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电机线圈引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的中心线方向同所述插槽的插入方向垂直。
【文档编号】H02K3/50GK203813557SQ201420108885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2日
【发明者】张运昌, 许百宏, 魏嵘, 孟飞 申请人:杭州富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