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形转子以及电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399025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笼形转子以及电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笼形转子以及电动机。该笼形转子具备设置在旋转轴的外周的层叠铁芯和沿层叠铁芯的圆周方向空出规定间隔地形成的多个插槽。各个插槽的截面形状具有相对地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内周缘部以及外周缘部和相对地沿径向延伸的第一侧部以及第二侧部。内周缘部具有比插槽的内周侧的角部更大的曲率半径。另外,外周缘部具有比插槽的外周侧的角部更大的曲率半径。
【专利说明】笼形转子以及电动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笼形转子以及电动机。

【背景技术】
[0002] 图6是表示现有技术的转子的层叠铁芯100的剖视图。在层叠铁芯100上沿圆周 方向C(旋转方向)空出规定间隔地形成有多个插槽102,形成经过层叠铁芯100的磁通路径 的齿104和插槽102在圆周方向C上交替地排列。形成于图示的层叠铁芯100的插槽102 是通过层叠铁芯100的外周l〇〇a封闭外周缘部的闭合插槽。该类型的插槽102通过层叠 铁芯100包围全周。
[0003] 图7是放大表示图6的层叠铁芯100中的一个插槽102及其周边的局部放大图。 在使具备具有层叠铁芯1〇〇的转子的电动机高速旋转的情况下,在插槽底部l〇2a以及插槽 顶部102b的附近产生应力集中。即、如图所示,在插槽102的内周缘部106以及外周缘部 108分别为简单的圆弧形状的情况下,因为层叠铁芯100的径向R的厚度在插槽底部102a 以及插槽顶部l〇2b的位置急剧变小,所以显著地产生应力集中。在图7中,用虚线表示产 生应力集中的区域Q1、Q2。
[0004] 在JP-A-253511中,以使在插槽的周缘部产生的最大应力降低为目的,公开有沿 圆周方向形成长插槽的转子。图8是放大表示JP-A-253511所公开的层叠铁芯200中相邻 的两个插槽202及其周边的局部放大图。如图所示,该现有技术的插槽202具有其特征在 于圆周方向C的尺寸比径向R的尺寸大的截面形状。
[0005] 但是,若形成这种长的插槽202,则形成于插槽202与层叠铁芯200的外周204之 间的搭桥部206也相应地在圆周方向上长。由此,作用于搭桥部206的离心力增大。另外, 搭桥部206也承受作用于收纳在插槽202内的导体(未图示)的离心力,而且作用于这些导 体的离心力也随着插槽202沿圆周方向的变长而增大。其结果,将搭桥部206向径向R的 外侧拉伸的拉力变大,在搭桥部206上,在插槽202两端附近的区域Q5、Q6产生较大的应 力。另外,在区域Q5、Q6中,因为插槽202的曲率急剧地变化,所以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因 此,如果区域Q5、Q6部分的强度不足的话,则存在搭桥部206在区域Q5、Q6断裂并从层叠 铁芯200分离的隐患。同样地,在插槽202的半径方向R的内侧,在插槽202的曲率急剧地 变化的区域Q3、Q4也产生应力集中。再有,区域Q3、Q4因为承受作用于在插槽202之间延 伸的齿212的离心力,所以产生较大的应力。因此,如果区域Q3、Q4部分的强度不足的话, 则存在层叠铁芯200断裂的隐患。因此,在该现有技术的转子中,因为产生应力集中的区域 Q3?Q6的强度而使电动机的转数受到限制。
[0006] 另外,根据该现有技术,沿径向R延伸的插槽202的侧部208、210具有向在圆周方 向C上相邻的其他插槽202的侧部210、208突出的凸形状。由此,形成于相邻的插槽202 间的齿212具有局部宽度较小的窄部214。并且,因为通过层叠铁芯200的磁通量被这些窄 部214所限制,所以使得由电动机而得的转矩下降。
[0007] 因此,期望能够减少产生于层叠铁芯的应力集中并增大转数的转子以及具备这种 转子的电动机。 实用新型内容
[0008]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案的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笼形转子,其具备:沿轴线方向延伸 的旋转轴;设置于该旋转轴外周的层叠铁芯;以及沿该层叠铁芯的圆周方向空出规定间隔 地设置并沿上述轴线方向分别延伸的多个插槽,上述各个插槽是被上述层叠铁芯封闭全周 的闭合插槽,其在与上述轴线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具有截面形状,各插槽的上述截面形状具 有:沿上述层叠铁芯的圆周方向分别延伸的内周缘部以及外周缘部;沿上述层叠铁芯的径 向分别延伸的第一侧部以及第二侧部;连接上述内周缘部以及上述第一侧部的第一弯曲角 部;连接上述内周缘部以及上述第二侧部的第二弯曲角部;连接上述外周缘部以及上述第 一侧部的第三弯曲角部;以及连接上述外周缘部以及上述第二侧部的第四弯曲角部,上述 内周缘部具有比上述第一弯曲角部以及上述第二弯曲角部更大的曲率半径,并具有朝向径 向内侧突出的凸形状,上述外周缘部具有比上述第三弯曲角部以及上述第四弯曲角部更大 的曲率半径,并具有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形状。
[0009]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案的实用新型,在第一方案的实用新型的笼形转子的基础 上,上述第一侧部以及上述第二侧部分别通过直线形成,上述第一侧部以及上述第二侧部 形成为分别相对于沿圆周方向相邻的其他的插槽的第二侧部以及第一侧部平行地延伸。 [0010]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案的实用新型,在第一方案的实用新型的笼形转子的基础 上,以如下方式决定在上述内周缘部与上述层叠铁芯的内周之间划定的内侧厚度的尺寸: 从上述第一弯曲角部以及上述第二弯曲角部中的一方朝向另一方,逐渐变小直到插槽底部 到达极小值,并且在到达上述极小值后逐渐变大。
[0011]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方案的实用新型,在第三方案的实用新型的笼形转子的基础 上,上述插槽底部位于上述插槽的圆周方向的中间点。
[0012] 根据本申请的第五方案的实用新型,在第一至第四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实用新型的 笼形转子的基础上,以如下方式决定在上述外周缘部与上述层叠铁芯的外周之间划定的外 侧厚度的尺寸:从上述第三弯曲角部以及上述第四弯曲角部中的一方朝向另一方,逐渐变 小直到在插槽顶部到达极小值,并且在到达上述极小值后逐渐变大。
[0013] 根据本申请的第六方案的实用新型,在第五方案的实用新型的笼形转子的基础 上,上述插槽顶部位于上述插槽的圆周方向的中间点。
[0014] 根据本申请的第七方案的实用新型,在第五方案的实用新型的笼形转子的基础 上,上述外周缘部具有经过上述插槽顶部延伸的弯曲部,以如下方式决定该弯曲部的曲率 半径的尺寸:比与上述层叠铁芯同心并经过上述插槽顶部的圆的半径小,并且比经过上述 插槽顶部并与上述第一侧部以及上述第二侧部相内切的内切圆的半径大。
[0015] 根据本申请的第八方案的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机,其具备第一至第七方案中 任一方案的实用新型的笼形转子。
[0016]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如下。
[0017] 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以使变大的方式决定易于产生应力集中的插槽的外周 缘部以及内周缘部的曲率半径的尺寸。另外,以在产生较大的应力的插槽的弯曲角部,径向 的层叠铁芯的厚度变大的方式决定尺寸。由此,在转子进行旋转动作时,在层叠铁芯产生的 应力分散,最大应力下降。因此,提供能够以更高转数进行动作的转子。另外,提供通过采 用这种转子而1?输出的电动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 通过对附图所表示的本实用新型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的详细的说明,能够使本实 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更加明确。
[0019]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转子的示意剖视图。
[0020]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转子的层叠铁芯的剖视图。
[0021] 图3是将图2的层叠铁芯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局部放大图。
[0022] 图4是将图2的层叠铁芯的插槽放大表示的局部放大图。
[0023] 图5是表示与图3对应的、本实用新型其他的实施方式的转子的局部放大图。
[0024] 图6是表示现有技术的转子的层叠铁芯的剖视图。
[0025] 图7是将图6的层叠铁芯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局部放大图。
[0026] 图8是将其他的现有技术的层叠铁芯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为了有助于理解而对图示的实施 方式的构成要素的比例尺进行适当改变。对相同或对应的构成要素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0028]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转子10的示意剖视图。转子10是笼形转子, 其具备:沿转子10的轴线方向0延伸的旋转轴12 ;安装于旋转轴12的外周12a的层叠铁芯 14 ;经过层叠铁芯14的内部并相对于轴线方向0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多个导体棒16 ;以及设 置于导体棒16的轴线方向0两端16a、16b并与导体棒16相互电连接的环状的导体环18。 转子10以与设置于转子10的径向R的外侧的定子(未图示)协动而旋转动作的方式形成, 与定子一同形成感应电动机。
[0029] 层叠铁芯14是通过使多个电磁钢板沿轴线方向0重合而形成的、具有大致圆筒形 状的部件。导体棒16以及导体环18例如由铝或铝合金形成。或者,导体棒16以及导体环 18也可以由电阻较小的铜或铜合金形成。转子10也可以偏斜,这种情况下,导体棒16相对 于轴线方向〇倾斜地延伸。
[0030] 一般地,在转子中产生的应力随着转子转数的增大而变大。换句话说,为了使转子 的最大转数增大从而使电动机的动作高速化,降低转子中产生的最大应力是一个方法。根 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形成于层叠铁芯14的插槽的形状最优化,能够降低在转子10产生的 最大应力。具体来说,本实施方式基于以下思想,在产生的应力较大的地方使层叠铁芯的径 向的厚度变大,并且相反地,在产生的应力较小的地方使层叠铁芯的径向的厚度变小。另 夕卜,在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的地方,增大插槽的曲率半径。基于这种思想,将插槽形状最优化, 使得在层叠铁芯产生的应力分布平均化,从而能够防止最大应力局部地增大。
[0031]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转子10的层叠铁芯14的剖视图。图2表示 层叠铁芯14的相对于轴向方向0垂直的截面。在层叠铁芯14上沿圆周方向C空出规定间 隔地形成有多个插槽20。在相邻的插槽20之间形成齿30。各插槽20沿轴线方向0(图1) 形成,在图2中未图示的导体棒16在插槽20内通过地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插槽20是 被层叠铁芯14包围全周的闭合插槽。各插槽20形成为相互同一形状。插槽20并没有特 别地限定,也可以在径向R上具有长的尺寸。
[0032] 图3是将图2的层叠铁芯14上相邻的两个插槽20及其周边放大表示的局部放大 图。在剖视图中,插槽20具有:沿圆周方向C延伸并位于径向R的内侧的内周缘部L1 ;沿 圆周方向C延伸并位于径向R的外侧的外周缘部L2 ;以及在内周缘部L1以及外周缘部L2 之间分别沿径向R延伸的第一侧部L31以及第二侧部L32。另外,插槽20具有:位于内周 缘部L1以及第一侧部31之间并将两者相互圆滑地连接的第一弯曲角部L41 ;位于内周缘 部L1与第二侧部L32之间并将两者相互圆滑地连接的第二弯曲角部L42 ;位于外周缘部L2 以及第一侧部L31之间并将两者相互圆滑地连接的第三弯曲角部L43 ;以及位于外周缘部 L2以及第二侧部L32之间并将两者相互圆滑地连接的第四弯曲角部L44。
[0033] 根据本实施方式,内周缘部L1、外周缘部L2以及各弯曲角部L41?L44是各自具 有曲率半径的弯曲形状,所述曲率半径根据更详细的下述的关系而决定。
[0034] 以比第一弯曲角部L41的曲率半径R41以及第二弯曲角部L42的曲率半径R42更 大的方式决定内周缘部L1的曲率半径R1的尺寸。此外,第一弯曲角部L41的曲率半径R41 以及第二弯曲角部L42的曲率半径R42也可以具有相同的大小。
[0035] 另外,以比第三弯曲角部L43的曲率半径R43以及第四弯曲角部L44的曲率半径 R44更大的方式决定外周缘部L2的曲率半径R2的尺寸。此外,第三弯曲角部L43的曲率半 径R43以及第四弯曲角部L44的曲率半径R44也可以具有相同的大小。另外,以比内周缘 部L1的曲率半径R1更小的方式决定外周缘部L2的曲率半径R2的尺寸。
[0036] 另外,从图3可以看出,内周缘部L1以及外周缘部L2分别具有朝向径向R的内侧 以及外侧的凸形状。更具体来说,插槽20具有位于径向R的最内侧的插槽底部22。另外, 插槽20具有位于径向R的最外侧的插槽顶部24。此外,对于本实施方式,因为插槽20具有 在圆周方向C上对称的形状,所以插槽底部22以及插槽顶部24分别位于插槽20的内周缘 部L1以及外周缘部L2的中间点。
[0037]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插槽20与层叠铁芯14的内周14a之间形成的层叠铁芯14的 内侧厚度在插槽底部22具有极小值。换句话说,层叠铁芯14的内侧厚度以从插槽底部22 朝向第一弯曲角部L41以及第二弯曲角部L42逐渐变大的方式形成。
[0038] 另外,在插槽20与层叠铁芯14的外周14b之间形成的层叠铁芯14的外侧厚度在 插槽顶部24具有极小值。换句话说,层叠铁芯14的外侧厚度以从插槽顶部24朝向第三弯 曲角部L43以及第四弯曲角部L44逐渐变大的方式形成。
[0039]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0040] (1)通过插槽20的内周缘部L1以及外周缘部L2的曲率半径比各个弯曲角部 L41?L44更大,使得层叠铁芯14的内侧厚度以及外侧厚度朝向插槽底部22以及插槽顶部 24缓缓减少。因此,能够缓和在插槽底部22以及空顶部24产生的应力集中。
[0041] (2)层叠铁芯14的内侧厚度以及外侧厚度将插槽底部22以及插槽顶部24朝向 各个弯曲角部L41?L44增大。即,层叠铁芯14的内侧厚度以及外侧厚度在各个弯曲角部 L41?L44具有极大值。因此,即使在弯曲角部L41?L44附近的区域承受较大的离心力的 情况下,因为承受的范围比较宽,所以结果为最大应力下降。
[0042] (3)通过将内侧厚度以及外侧厚度的极小值设在插槽20的中间点,能够使应力从 曲率比较大且存在产生应力集中的趋势的弯曲角部L41?L44向插槽20的中间点分散。
[0043] 如(1)?(3)所述,通过使插槽20的形状最优化,在层叠铁芯14产生的应力将被 分散,能够减少应力集中。其结果为,因为产生的最大应力下降,所以能够使结构强度相同 程度的电动机比以往更高速地旋转。或者,能够使作用于部件的离心力必然增大的大型电 动机也能以相同程度的转数旋转。
[0044]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的观点,以在比插槽20更靠外周侧产生的应力在插槽顶 部24具有极大值的方式决定各部位的曲率半径的尺寸。同样地,以在插槽20的内周缘部 L1附近产生的应力在插槽底部22具有极大值的方式决定各部位的曲率半径的尺寸。根据 这样的结构,应力的极大值将被限制产生在插槽顶部24以及插槽底部22两处。因此,与 JP-A-6-253511所公开的现有技术不同,能够防止搭桥部断裂而从层叠铁芯14分离。
[0045]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的观点,插槽20的第一侧部L31以及第二侧部L32 分别由直线形成。另外,各插槽20的第一侧部L31相对于在圆周方向C上相邻的其他的插 槽20的第二侧部L32平行地延伸。相同地,各插槽20的第二侧部L32相对于相邻的其他 的插槽20的第一侧部L31平行地延伸。
[0046] 根据该结构,通过第一侧部L31以及第二侧部L32这样地形成为相互平行的直线 状,因为在相邻的插槽20之间形成的齿30的宽度一定,所以经过齿30的磁通量不会被局 部形成的窄部所限制。另外,因为确保齿宽并且能够实质地维持插槽20的截面积,所以也 没有必要减少通过插槽20延伸的导体的量。由此,能够使磁力的作用提高,并增大由电动 机而得的转矩。再有,因为齿30的宽度一定,所以能够防止产生由窄部而引起的应力集中。 另外,根据没有窄部的齿30,因为齿宽实质地变大,所以最大应力下降。此外,第一侧部L31 以及第二侧部L32的截面形状没有必要是严密的直线。在与电动机的磁力作用的关系中, 只要由齿30形成的磁通路径在实质地具有一定宽度的程度的范围内,则第一侧部L31以及 第二侧部L32也可以是曲线或者是含有部分曲线的形状。
[0047] 参照图4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的观点的特征。图4是将图2的层叠铁芯14 中的一个插槽20放大表示的局部放大图。在图4中,用虚线画有与层叠铁芯14同心且经 过插槽顶部24的圆的圆弧50。另外,用虚线画有通过插槽顶部24并与第一侧部L31以及 第二侧部L32内切的内切圆60。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比圆弧50的半径R50更小并且比内切 圆60的圆弧的曲率半径R60更大的方式决定外周缘部L2的曲率半径R2的尺寸。
[0048] 通过在这样的范围内决定外周缘部L2的曲率半径R2的尺寸,层叠铁芯14的外侧 厚度在插槽顶部24附近缓缓地变化,能够防止其成为应力集中的原因。
[0049] 另外,通过在上述的范围内决定外周缘部L2的曲率半径R2的尺寸,能够充分地确 保外周缘部L2的圆周方向的两缘部的层叠铁芯的厚度。因此,能够降低在外周缘部L2的 两缘部产生的最大应力。
[0050] 图5是对应图3的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转子的局部放大图。在本实 施方式中,外周缘部L2具有:从第三弯曲角部L43朝向插槽20'的顶部延伸的第一直线部 L21 ;从第四弯曲角部L44朝向插槽20'的顶部延伸的第二直线部L22 ;以及连接第一直线 部L21以及第二直线部L22之间的弯曲部L23。
[0051] 同与图3相关联的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以比第三弯曲角部L43的曲率半径R43 以及第四弯曲角部L44的曲率半径R44更大的方式决定弯曲部L23的曲率半径R23的尺寸。
[0052] 这样,通过以直线形成外周缘部L2的一部分,层叠铁芯14能够在第三弯曲角部 L43以及第四弯曲角部L44较宽地形成。因此,即使在通过离心力、较大的拉力作用于在层 叠铁芯14的外周14b与插槽20'之间延伸的搭桥部的情况下,因为在层叠铁芯14产生的 最大应力下降,所以能够防止层叠铁芯14破损。另外,优选以比内周缘部L1的曲率半径R1 更小的方式决定弯曲部L23的曲率半径R23的尺寸。
[0053]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转子,能够使在层叠铁芯产生的应力分 散,并缓和应力集中,因此能降低最大应力。因此,能够使电动机更高速地进行旋转动作,增 大电动机的输出。或者,径向的尺寸较大的转子也能够适当地采用本实用新型。即,在转子 的尺寸、例如内径较大的情况下,作用于层叠铁芯的离心力有增大的趋势。因此,即使要求 的转数相同,在大型转子的情况下,使用以往的转子存在产生不良状况的隐患。但是,根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转子,因为能够降低在层叠铁芯产生的最大应力,所以存在也能 够适用于转子大型化的优点。
[0054] 另外,在这些转子中,作为层叠铁芯的材料,能够优选使用具有密度比较大并因此 产生的离心力较大的趋势的铜以及铜合金。通过使用电阻较小的铜或铜合金,能够改善电 动机的电特性。
[0055] 以上,虽然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种种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 应该明白通过其他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也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作用效果。特 别地,能够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对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的构成要素进行削减 乃至置换,也能够进一步追加已知的单元。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也能够通过将本 说明中明示或暗示地公开的多个实施方式的特征任意组合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
1. 一种笼形转子(10),其具备:沿轴线方向(0)延伸的旋转轴(12);设置于该旋转轴 (12)外周(12a)的层叠铁芯(14);以及沿该层叠铁芯(14)的圆周方向(C)空出规定间隔地 设置并沿上述轴线方向(〇)分别延伸的多个插槽(20、20'),该笼形转子(10)的特征在于, 上述各个插槽(20、20')是被上述层叠铁芯(14)封闭全周的闭合插槽,其在与上述轴 线方向(0)垂直的方向上具有截面形状, 各插槽(20、20')的上述截面形状具有:沿上述层叠铁芯(14)的圆周方向(C)分别延伸 的内周缘部(L1)以及外周缘部(L2);沿上述层叠铁芯(14)的径向(R)分别延伸的第一侧 部(L31)以及第二侧部(L32);连接上述内周缘部(L1)以及上述第一侧部(L31)的第一弯 曲角部(L41);连接上述内周缘部(L1)以及上述第二侧部(L32)的第二弯曲角部(L42);连 接上述外周缘部(L2)以及上述第一侧部(L31)的第三弯曲角部(L43);以及连接上述外周 缘部(L2)以及上述第二侧部(L32)的第四弯曲角部(L44), 上述内周缘部(L1)具有比上述第一弯曲角部(L41)以及上述第二弯曲角部(L42)更大 的曲率半径(R1),并具有朝向径向(R)内侧突出的凸形状, 上述外周缘部(L2)具有比上述第三弯曲角部(L43)以及上述第四弯曲角部(L44)更大 的曲率半径(R2),并具有朝向径向(R)外侧突出的凸形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笼形转子(10),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侧部(L31)以及上述第二侧部(L32)分别通过直线形成,上述第一侧部(L31) 以及上述第二侧部(L32)形成为分别相对于在圆周方向(C)相邻的其他插槽(20、20')的第 二侧部(L32)以及第一侧部(L31)平行地延伸。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笼形转子(10),其特征在于, 以如下方式决定在上述内周缘部(L1)与上述层叠铁芯(14)的内周(14a)之间划定的 内侧厚度的尺寸:从上述第一弯曲角部(L41)以及上述第二弯曲角部(L42)中的一方朝向 另一方,逐渐变小直到在插槽底部(22)到达极小值,并且在到达上述极小值后逐渐变大。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笼形转子(10),其特征在于, 上述插槽底部(22)位于上述插槽(20、20')的圆周方向(C)的中间点。
5.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笼形转子(10),其特征在于, 以如下方式决定在上述外周缘部(L2)与上述层叠铁芯(14)的外周(14b)之间划定的 外侧厚度的尺寸:从上述第三弯曲角部(L43)以及上述第四弯曲角部(L44)中的一方朝向 另一方,逐渐变小直到在插槽顶部(24)到达极小值,并且在到达上述极小值后逐渐变大。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笼形转子(10),其特征在于, 上述插槽顶部(24)位于上述插槽(20、20')的圆周方向(C)的中间点。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笼形转子(10),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周缘部(L2)具有经过上述插槽顶部(24)延伸的弯曲部, 以如下方式决定该弯曲部的曲率半径(R2)的尺寸: 比与上述层叠铁芯(14)同心并经过上述插槽顶部(24)的圆(50)的半径(R50)小,并 且比经过上述插槽顶部(24)并与上述第一侧部(L31)以及上述第二侧部(L32)相内切的内 切圆(60)的半径(R60)大。
8. -种电动机,其具备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笼形转子(10)。
【文档编号】H02K1/22GK203871939SQ201420143887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7日
【发明者】有松洋平 申请人:发那科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